說到做唱片設計的臺灣設計師,你會想到誰?
聶永真,顏伯駿,蕭青陽,方序中……除了這些當紅的唱片設計師,你大概很難再數出更多人,甚至還有媒體誇張說「臺灣70%的唱片都是聶永真設計的」,臺灣的唱片設計真如傳言所說,被這些人所「壟斷」了嗎?
本期我們邀請到臺灣紅紅火火的唱片設計師顏伯駿,和我們一起從設計的角度聊聊音樂行業的故事。
顏 伯 駿
三頁文設計工作室主理人
唱片設計 / 書籍裝幀 / 視覺統籌
第28屆金曲獎視覺創意指導,曾擔任蔡依林、林俊傑、蔡健雅等知名歌手專輯包裝設計統籌;2014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李小鏡回顧展等大型活動視覺統籌。
「與其說被壟斷,不如說市場真的沒有那麼大,臺灣並不大,加上唱片行業正在走向衰落,所以設計需求並沒有那麼旺盛。」 面對我們的疑問,顏伯駿解釋道,「你列舉的都是現在臺灣把唱片設計當主業的幾個人,很多人也會做做唱片設計,但不是當主業來做的。」
林俊傑 | 全面開戰
魏如萱 | 那邊的女人,這邊的貓(海報設計)
在大環境不算好的情況下,顏伯駿的「三頁文設計工作室」唱片接單量仍然佔到了工作室全部項目的80%。「如果藝人公司要選擇合作對象的話,一定會選那些相對更專業、更成熟、有一套自己完整設計方法的人,在這個產業,我們算做得比較久比較專注的,所以接單量還不錯。」
蔡依林 | MUSE
外界對顏伯駿設定的標籤諸如實驗、多元、時尚,他自己則偏好EDM的音樂類型。「我是從小被電音文化養大的,所以對這方面的視覺比較有想像。」
來自電音小王子顏伯駿的音樂推薦
「近期比較滿意的作品是 Easy Shen《如果身體全部開放了》。Easy會在創作過程中陸續給我聽他的歌曲,他的歌就像在跟自己對話,有點喃喃自語、自溺的感覺,那個自溺是很迷人的,所以我將專輯設計成身體被一步步解剖開來,透過觀察肉體,去發現精神的過程。」這張專輯也獲得了「第十六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專輯設計」獎項。
Easy Shen | 如果身體全部開放了
如今唱片時代和數字時代正在交替,唱片設計師的涉及範圍也從線下擴張到了線上,顏伯駿說,目前,對於數位音樂的線上整體視覺規劃,他們還處於探索階段。
「怎麼將網路上繁雜的設計統一在一個視覺系統下,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現在特別像大陸地區,宣傳範圍很廣,藝人的合作活動也很多,很容易造成視覺上的混亂。這一點韓國做得非常好,你能看出他的宣傳有明顯的規劃,所有的設計都和一個主視覺緊密相連。」
王若琳 | Hnm
近年,蕭青陽承接了許多音樂節活動的統籌策劃,方序中也在為金鐘獎、金馬獎等獎項進行視覺策劃,各位唱片設計師不斷拓展自己的設計領域,顏伯駿也不例外,今年他便首次嘗試大型音樂獎項的視覺設計,成為第28屆金曲獎的視覺創意指導。
第28屆金曲獎主視覺海報
本屆金曲獎的主視覺概念為「載具萬變,音樂永存」,顏伯駿用「服裝與人」的關係暗喻「載具與音樂」,結合造型設計和攝影,分別打造「黑膠」、「卡帶」、「數位」、「CD」與「未來」五張系列海報,以此反映音樂載具的變遷,也體現了無論載具如何演化,音樂才是其本質靈魂的核心概念。
「黑膠」
「卡帶」
「數位」
「CD」
「未來」
從唱片設計師發展為音樂獎項的創意指導,談到這種轉變的原因,顏伯駿說:「這不光因為唱片行業的衰落,其實整個設計行業都面臨著轉變的挑戰——設計技能正在逐漸普及化,幾乎人人都會用Photoshop、illustrator,它們變成了一種基本技能。」
「所以我認為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就像金曲獎,它是一個品牌,我們做的就是整體品牌形象包裝,用視覺的方式讓它被大眾理解。這要求我們有更多的跨界和更強的整合能力,不只是做設計,還要涉及整體規劃、品牌行銷等等,這和廣告公司還蠻像的。」 金曲獎過後,顏伯駿正積極尋找各種可能性,以音樂為原點,做更多的跨界嘗試。
淋淋我不是故意的!
- E N D -
/ 生活優品提案 /
素雅著裝的點睛之筆 設計長沙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