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 | 除了他們,臺灣沒人做唱片設計了?

2021-02-22 258生活美學


說到做唱片設計的臺灣設計師,你會想到誰?

聶永真,顏伯駿,蕭青陽,方序中……除了這些當紅的唱片設計師,你大概很難再數出更多人,甚至還有媒體誇張說「臺灣70%的唱片都是聶永真設計的」,臺灣的唱片設計真如傳言所說,被這些人所「壟斷」了嗎?

本期我們邀請到臺灣紅紅火火的唱片設計師顏伯駿,和我們一起從設計的角度聊聊音樂行業的故事。


顏 伯 駿

三頁文設計工作室主理人

唱片設計 / 書籍裝幀 / 視覺統籌

第28屆金曲獎視覺創意指導,曾擔任蔡依林、林俊傑、蔡健雅等知名歌手專輯包裝設計統籌;2014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李小鏡回顧展等大型活動視覺統籌。

 

與其說被壟斷,不如說市場真的沒有那麼大,臺灣並不大,加上唱片行業正在走向衰落,所以設計需求並沒有那麼旺盛。」 面對我們的疑問,顏伯駿解釋道,「你列舉的都是現在臺灣把唱片設計當主業的幾個人,很多人也會做做唱片設計,但不是當主業來做的。」

 

林俊傑 | 全面開戰

魏如萱 | 那邊的女人,這邊的貓(海報設計)

在大環境不算好的情況下,顏伯駿的「三頁文設計工作室」唱片接單量仍然佔到了工作室全部項目的80%。「如果藝人公司要選擇合作對象的話,一定會選那些相對更專業、更成熟、有一套自己完整設計方法的人,在這個產業,我們算做得比較久比較專注的,所以接單量還不錯。」

蔡依林 | MUSE

外界對顏伯駿設定的標籤諸如實驗、多元、時尚,他自己則偏好EDM的音樂類型。「我是從小被電音文化養大的,所以對這方面的視覺比較有想像。」

 

來自電音小王子顏伯駿的音樂推薦

「近期比較滿意的作品是 Easy Shen《如果身體全部開放了》。Easy會在創作過程中陸續給我聽他的歌曲,他的歌就像在跟自己對話,有點喃喃自語、自溺的感覺,那個自溺是很迷人的,所以我將專輯設計成身體被一步步解剖開來,透過觀察肉體,去發現精神的過程。」這張專輯也獲得了「第十六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專輯設計」獎項。

 Easy Shen | 如果身體全部開放了

如今唱片時代和數字時代正在交替,唱片設計師的涉及範圍也從線下擴張到了線上,顏伯駿說,目前,對於數位音樂的線上整體視覺規劃,他們還處於探索階段。

 

怎麼將網路上繁雜的設計統一在一個視覺系統下,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現在特別像大陸地區,宣傳範圍很廣,藝人的合作活動也很多,很容易造成視覺上的混亂。這一點韓國做得非常好,你能看出他的宣傳有明顯的規劃,所有的設計都和一個主視覺緊密相連。」

王若琳 | Hnm

近年,蕭青陽承接了許多音樂節活動的統籌策劃,方序中也在為金鐘獎、金馬獎等獎項進行視覺策劃,各位唱片設計師不斷拓展自己的設計領域,顏伯駿也不例外,今年他便首次嘗試大型音樂獎項的視覺設計,成為第28屆金曲獎的視覺創意指導。

 

第28屆金曲獎主視覺海報

本屆金曲獎的主視覺概念為「載具萬變,音樂永存」,顏伯駿用「服裝與人」的關係暗喻「載具與音樂」,結合造型設計和攝影,分別打造「黑膠」、「卡帶」、「數位」、「CD」與「未來」五張系列海報,以此反映音樂載具的變遷,也體現了無論載具如何演化,音樂才是其本質靈魂的核心概念。

「黑膠」

「卡帶」

「數位」

「CD」

「未來」

從唱片設計師發展為音樂獎項的創意指導,談到這種轉變的原因,顏伯駿說:「這不光因為唱片行業的衰落,其實整個設計行業都面臨著轉變的挑戰——設計技能正在逐漸普及化,幾乎人人都會用Photoshop、illustrator,它們變成了一種基本技能。

所以我認為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就像金曲獎,它是一個品牌,我們做的就是整體品牌形象包裝,用視覺的方式讓它被大眾理解。這要求我們有更多的跨界和更強的整合能力,不只是做設計,還要涉及整體規劃、品牌行銷等等,這和廣告公司還蠻像的。」 金曲獎過後,顏伯駿正積極尋找各種可能性,以音樂為原點,做更多的跨界嘗試。

淋淋我不是故意的!



- E N D -

/ 生活優品提案 /

素雅著裝的點睛之筆  設計長沙有售

相關焦點

  • 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 專訪臺灣知名美術設計人蕭青陽
    十月,我們專訪了剛參加完火人節的蕭青陽先生,聽他聊一聊十八年幕後生涯中的堅持和思考,以及,十八年後的夢想再啟程。八十年代的臺灣唱片行業幾乎沒有「設計」可言,排版全由印刷廠完成,重要的唱片封面上全是明星的大頭照。這樣的風格直到九十年代依然流行,設計師極力放大明星的面孔,讓他們看起來更有粉絲號召力。
  • 他設計的唱片四次入圍格萊美,但他和臺灣的唱片潮流始終有點兒遠
    「蕭大俠,我想跟你做唱片。」他們說。這位行業前輩在過去的 30 多年裡完成了 1000 多張唱片設計。在 2005 年、2008 年、2009 年和 2011 年,蕭青陽設計的四張唱片《飄浮手風琴》、《我身騎白馬》、《甜蜜的負荷:吳晟詩.歌》和《故事島》入圍了葛萊美獎「包裝與內頁獎」和「最佳套裝盒或特別限量包裝獎」。
  • 唱片的第二生命:包裝與設計
    2020年,音樂節目《樂隊的夏天》讓不少樂隊進入到群眾的視線裡,如前些年的說唱節目一般,節目組讓更多人了解之前未接觸過的音樂風格和種類。一張亮眼的專輯封面總能迅速抓到人們的眼球。作為節目中大熱組合之一的五條人,他們的專輯封面和他們的音樂得到了同樣的關注度,每當他們釋出新的封面,總會引起一波不小的討論。
  • 這些經典唱片封面原來是他們設計的
    除了關注音樂,一些與唱片相關的設計元素也開始被關注。其實一張好的唱片不僅僅只有好聽的音樂這一重要元素,好看的唱片封面視覺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在還是黑膠、CD盛行的年代,很多音樂人會通過封面來表達一張唱片的內涵,也是與聽眾最直接的溝通形式,好的封面顯然更能吸引人,早期的很多唱片封面都留下了很多大神的作品。攝影、繪畫、拼貼畫等題材豐富,本期來推薦幾張經典的唱片封面。
  • 臺灣設計師 賴佳韋+許晉維+廖韡 專訪,談談書籍設計那些事
    相較於網海資訊的無形,「裝幀設計」為書定義出獨一無二的樣貌、成為可被收藏的「物件」;數位衝擊之下,「設計」能否成為帶動出版業的推手?我們特別專訪了三位新生代裝幀設計師,賴佳韋(小寶)、許晉維,與廖韡,身在數位時代的他們,以不同的觀點看待資訊大爆炸下的裝幀設計,並帶我們洞見「書」在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 臺灣洋蔥設計再度入圍格萊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
    在日前公布的第62屆葛萊美獎84 項入圍名單中,由臺灣洋蔥設計(Onion Design)黃家賢與楊豐銘操刀,泥灘地浪人樂隊第四張專輯——《擒虎記》,入圍了「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Best Recording Package)」,這也是泥灘地浪人與洋蔥設計繼《寶島賣藥秀》後,第二度入圍該獎項!
  • 顏伯駿,資深樂迷的唱片設計
    顏伯駿為EASYSHEN設計過多張專輯,他往往以主唱沈簡單創作的音樂作為創意支點,在做實體唱片的視覺統籌和裝幀設計時,他會讓不同維度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相互碰撞,精準且立體地闡釋EASY SHEN的音樂內涵,也是為了向樂迷傳達EASY SHEN音樂的精神內核。說到顏伯駿做唱片設計的初衷,他如大多數歌迷一樣,只不過多了幾分專業。
  • 來看看臺灣的他是怎麼對待唱片封面設計的.
    一次一次的失望之後,很多人對中國的設計灰心了。但其實無論是在電影界還是在音樂界,都有很多非常厲害的平面設計師,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創造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視覺作品。關注實體唱片的人可能會知道,在臺灣有一位承包了70%歌手專輯設計的設計師。五月天、周杰倫、張惠妹、田馥甄、林宥嘉等等都點名要他設計,他的名字叫聶永真。
  • 神仙音樂唱片包裝設計,看了就想買系列!
    最近,小邕一直在追「樂隊的夏天」,被五條人圈粉了。了解之後發現五條人除了歌好聽,連唱片封面也驚豔到我了。看著這些封面設計,小邕發現,在如今的網絡+數位化時代似乎很久沒見過關於「唱片封面」的宣傳了。如今實體專輯幾乎不發了,數字專輯在主頁裡,唱片封面的佔比也很小。雖然現在實體專輯很少,但是還是有很多經典唱片的專輯封面。
  • 聶永真、方序中、顏伯駿、廖小子、布雷克作品齊聚東京「臺灣唱片設計展」
    「臺灣唱片設計展」匯聚了臺灣備受關注的5位CD唱片設計師,堅強陣容就算是在臺灣也難得一見,展覽更把聶永真、方序中兩位設計師請到東京開講,各自分享從音樂的世界觀到視覺化的構思經過。匯聚臺灣5位設計師的CD唱片設計作品,(左起)方序中、廖小子、顏伯駿、布雷克、聶永真對臺灣設計圈來說,CD的包裝設計是非常特別的存在,特別是近幾年來,許多具特色的
  • 12張藝術家設計的唱片封面
    除了這張2009年的專輯之外,託馬塞利設計的作品還被Magnetic Fields樂隊、蘿拉·坎特瑞爾(Laura Cantrell)使用,並且出現在了獨立樂隊Wilco的專輯《The Wilco Book》中。理察普林斯(Richard Prince)為音速青年樂隊(Sonic Youth)設計的《Sonic Nurse》專輯封面
  • 【唱片設計】紫醉金迷的積木城市──臺灣企劃盤「Awesome City Club Special Collection」設計概念
    由風雲唱片企劃發行的Awesome City Club臺灣盤「Awesome City Club Special Collection」並沒有任何影像素材,形成主視覺就是最首要的任務。一開始我們先透過聆聽整張專輯去感受,想像這個城市流行曲風的樂團視覺應該有調調──80年代復古時髦,新穎的旋律貫穿著新舊之間的連結,輕快的曲風整個讓人心情愉悅不要不要的。
  • 每個設計都要有態度:專訪金曲獎視覺設計師顏伯駿
    「我從沒想當藝術家,也不想當電影導演,就一心想做唱片。」從早期的展覽、視覺、動畫、廣告、書籍、書展等,到現在以唱片設計為主,顏伯駿一步步踏上他的夢想之路。 「我對音樂產業很有興趣,一直很努力與這個領域的人接觸,我的夢想就是能以設計的能力成為這個產業的一環 。」
  • 【金曲獎視覺設計】──流行音樂與設計的跨界美學 專訪羅申駿:如何練出金曲26視覺設計?
    JL Design由動畫設計出身的羅申駿於2007年所創立,團隊成員未滿二十人,卻有極大的創意與整合執行力,迄今作品遍及亞洲,包括HBO Asia、賓士汽車、騰訊都是他們的合作對象他們除了核心工作外,仍希望持續透過大眾流行媒介散播美學意識,決定繼續操刀26屆金曲獎。
  • 兩度入圍葛萊美的設計公司,他們為這個音樂節設計了七個年頭?
    (iad518)臺灣的洋蔥設計(Onion Design)是一家非常厲害的設計公司,他們可是曾經兩度入圍葛萊美的唱片設計獎呢!第57屆美國葛萊美獎,他們為「泥灘地浪人」樂隊設計的專輯《寶島賣藥秀》入圍了最佳唱片包裝設計單元,這件作品也獲得了第25屆臺灣金曲獎的「最佳專輯包裝獎」。
  • 聶永真 | 臺灣最厲害的設計師,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媒體口中的臺灣平面設計天王(與蕭青陽、王志弘並稱「三大天王」),臺灣首位AGI成員,同時涉足唱片視覺設計、圖書裝幀設計、展會設計等多個領域
  • 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專訪:做設計,要會享受生活
    6月29日,陳幼堅的個展「因為生活」在上海美術館開幕,這是他在大陸第一次舉辦個展,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展出,其中有20多年前學生時代的作品,也有1980年以後陳幼堅公司為 可口可樂、外灘三號、香港文華酒店等進行的商業設計,還有自2000年起陳幼堅創作的純藝術作品。在展覽開幕現場,陳幼堅接受了本報專訪。
  • Pinkoi:一個只做原創的臺灣設計網站
    ilovepinkoi這個不知道從哪裡翻到的網站,卻陪伴了我好多個夜晚,因為我有一顆永遠不老的少女心~pinkoi,一個來自臺灣的網站,號稱是「亞洲領先設計商品購物網站」,有來自亞洲各地的9000多間設計館,100萬件設計商品,販售至全球
  • 「大美設計專訪」羿天設計劉海韻:做一個懂生活的設計師
    設計創造美,但不止於看得見的美。我們在創造美的物件,美的環境之外,更要營造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城市和諧的關係,美好安樂的心境。大美設計,探尋有溫度、有品味、有力量的設計。新浪家居啟動「大美設計」巡迴論壇武漢站,走訪羿天設計集團,專訪設計師劉海韻老師。
  • Unconventional Design from Annsey Zhao |《唱片背後的故事》專訪
    趙宏韜先生受邀,接受由三度出版傳媒出版的《唱片背後的故事》(Behind the Album)一書專訪,分享設計師的創作靈感來源,如何將概念具化到封面設計上,如何與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合作,以及他對音樂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