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真 | 臺灣最厲害的設計師,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

2021-02-13 螞蟻雄兵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媒體口中的臺灣平面設計天王(與蕭青陽、王志弘並稱「三大天王」),臺灣首位AGI成員,同時涉足唱片視覺設計、圖書裝幀設計、展會設計等多個領域,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獨攬華語唱片設計70%的市場,是目前華語唱片設計你不能不知道的一號人物。

在華語唱片設計界的他早已名聲大振,但是他的腳步從未停止,一路不斷的積累,使得他個人品牌在海峽兩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大二那年,聶永真參加第一屆誠品創意文案比賽,一舉獲獎,自此成為誠品商場的特約文案,之後被唱片界「欽點」,為張惠妹、周杰倫、五月天、林宥嘉等歌手專輯做視覺包裝,幫各家出版社做書籍裝幀 ,為兩廳院展演、金馬影展做海報設計,得獎從來是常見的事。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廣為設計人所知的AGI,在1951年創立於法國巴黎,自創會起,即每年輪流在世界各地舉行年會,並進行學術探討與舉辦會員作品展覽,1969年起AGI總部從巴黎移至瑞士的蘇黎世。AGI成員都是全世界優秀及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因此在國際間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視為國際平面設計界的「殿堂級組織」。

AGI入會門檻高,每年僅接受極少數的新人,且須先由三位會員函信署名推薦,再通過七成以上AGI委員會學術評審同意,歷年鎩羽而歸者眾。聶永真坦言,即使有人推薦,自己也認真把作品都整理好了,但是把資料寄出去之後,就又回到正常生活了,因此聽到恭喜電話時,聶永真說:「很激動,簡直快瘋了。」

然而進入AGI,對個人的最大意義是什麼?聶永真直率地說:「以往不論在作品上有多努力,得過多少獎,還是免不了會被嘲諷,是因為做了很多明星的唱片才成為沾了光的人。」成為AGI會員,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證明,也許嘲諷的聲音還是會出現,但是自己好像有了防護罩一樣,不會那麼在意了!

一直以來,媒體總是把蕭青陽,王志弘,聶永真綁在一起,稱為平面設計界「三大天王」,聶永真認為,我們之所以被知道,是因為作品(書籍唱片)都可以看到名字的緣故,這是傳播業的特性,但無形中影響了很多設計科系學生,會對這個工作產生浪漫的想像,被定型在某一個「誤以為氛圍很好的區塊」,這顯然不是設計應有的良性發展,視覺設計這個領域如此寬廣,有更多商業設計作品,雖然不會被標示出設計者的名字,但其實仍有非常好的發揮。

但名氣很大,是好事?或是壞事?聶永真直率地說,每次聽到人家喊他大師,就覺得很噁心,雖然對自己的作品有自信地說「我知道我很厲害」,但是也知道「還有很多更厲害的人」,自己哪裡稱得上是大師輩份,但是面對這些有名氣帶來的影響,聶永真平淡地說,做設計,拿出來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從2003年開始跨足設計第一張唱片開始,這些年,聶永真在平面設計與視覺藝術裡的大膽創新,不僅掀起潮流話題,更屢獲國內外重要獎項,儼然成為傳達設計領域裡的一個重要品牌。

那麼,回顧過去這十年來臺灣在傳達設計上的風起雲湧,無論是自己操刀引領潮流,或是擔任各重要獎項的評審,聶永真的感覺是:「傳達設計在臺灣有明確的改朝換代了」。

他指出,當他還是設計系的學生時,在傳達設計領域裡主導的業界設計師,幾乎也是在臺上教書且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資深前輩設計師,這個現象,即使在他畢業後的5到10年之間也未有多大改變。

然而,這些年,拜網路之賜,年輕一代設計師可以很快在短時間內從網路獲取全球資訊並加以複製練習,「我們都知道,很多學習都是從複製開始,領悟後再產生化學變化;這十年間已經很少看到上一輩的設計風格,都是看到這一代新的設計師作品,這是很棒的!因為一個成熟的市場機制,步調應該要很快。」聶永真說。

「臺灣參賽作品呈現的就是主流品味,就是要來拿獎的,卻少了一點敢衝撞主流品味的精神。」

新一代設計師在臺灣盡情揮灑創意,也引起了日本文化界的注意;前不久,聶永真到東京大學擔任講座貴賓時,現場一位日本教授就向他表示,他們注意到臺灣這十年來在設計上非常有活力,尤其是在平面設計上屢有驚豔之作,讓他們非常羨慕。

當時聶永真非常驚訝,畢竟日本設計一直是領域裡的佼佼者,也是大家取經的對象;但對方解釋,或許是受到過去十幾年日本經濟下滑影響,加上企業環境轉變,雖然設計的品質依舊成熟,態度卻趨向保守,設計師儘量都在安全範圍內做設計,沒有像以前那麼敢玩創意,而鄰近的臺灣反而開始勇於衝撞嘗試。

正是因為過去這十年間的活力,讓傳達設計在島內激蕩出各式各樣火花,讓聶永真在2013年受邀擔任德國紅點評審團的臺灣代表時,看到來自臺灣參賽者的作品,反而感到有些失望。

「每件作品都很完整成熟,但是卻很安全,少了那麼一點酷。」聶永真回憶,臺灣參賽者作品呈現的就是主流品味,就是要來拿獎的,卻少了一點敢衝撞主流品味的精神;聶永真反而在另一組韓國設計師做的海報上看到令人驚豔的活力。 「那組海報做非常誇張又夠酷,我們所有評審都站在海報前面看了許久,因為它跟其他作品很不一樣,有很多瑣碎與瘋狂的元素在裡面,風格也是前所未有,除了做到與觀者溝通外,也會讓人想收藏。」聶永真說。

換言之,就是原創性十足,而原創性,是評審非常珍視的特質。這些年,臺灣設計系學生與業界設計師累積了許多參與國際各大重要獎項的經驗;聶永真的觀察是,這些國際獎項因為歷史已久,選出很多典範作品。參賽者也開始懂得投其所好,知道提供怎樣的作品勝算較大,結果,作品變得很安全;聶永真卻期待,既然這十年來臺灣在傳達設計上已經展現活力,很多業界設計師也都拋開上一輩的枷鎖,大膽創新,那麼參賽者不妨鼓勵自己瘋一點,探索設計更多的可能。

設計者要懂得掌握怎樣的符號才會被看見,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

從不打安全牌的聶永真,即使成名後,也一再跳出既有框架,不斷挑戰視覺設計上的各種可能性。

從唱片到出版,純設計時,玩再瘋的創意,大家只會讚嘆他的大膽與創新;牽涉到替政治人物設計後,卻引來網路鍵盤專家瘋狂地韃伐,但是聶永真在設計上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從來不因此退回安全區;事實上,聶永真非常懂得掌握視覺傳達的力量,在別人看似感性的背後,他卻是非常的理性去設計,他說:「如果一開始我覺得是錯的方向,我就不會讓作品出來。」

以就職紀念郵票的設計來說,很多人都批評聶永真設計得很幼稚,怎麼會將就職這么正式的紀念,卻用簡單的幾何線條,以可愛取代嚴肅正經的形象?

「以我們的能力,設計一個很漂亮的郵票有什麼難的?但是只是讓大家喊一聲:『哇!好漂亮喔!』,然後就這樣結束了嗎?」對於多次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與拿下國際諸多設計大獎的聶永真,自然是輕而易舉;但是在視覺傳達的思考上,他的著眼點絕不是只停留在好看的設計而已,物件本身透過設計能夠傳達出怎樣的力量?產生如何的效應?才是他設計的真正目的。

就職郵票為什麼要打破傳統設計思維?聶永真解釋,就是希望當外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郵票時,會驚訝尖叫,軟化大眾對領導人的權威感;追根究柢,重點還在於觀者看了設計之後,能感受到設計者的傳達意涵,進而將這個意涵透過傳播擴大出去,透過設計傳遞親民的語彙,讓大家領悟到,連上位者都能以開放的思維,尊重設計者的專業。

聶永真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漂亮的設計不一定會被傳播,有一點爭議的設計是可以被擴大與傳播的,尤其是當爭議比漂亮更重要時;同樣地,安全的設計很容易被遺忘,而不安全的設計就會在那個節點上很容易被記起來了。」

在傳達設計這個領域,聶永真認為,一個設計師不能只是思考創意而已,還要找出自己的獨特性。

很多人都知道聶永真在設計上善用中文字符號,更是一個文案高手。他對中文字的敏銳度,來自於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培養;雖然沒有耐心閱讀長篇文字,卻大量閱讀散文與詩詞,從這些短篇文字中發掘設計符號,尤其是當代散文。他解釋:「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傳遞當代文化與社會脈絡的符號,這些都是做視覺傳達的人需要具備的敏銳度。為什麼會釋放這些符號?如何掌握這些當代符號?才能被看見或吸引大家往那個方向產生期待與認同。」他舉例如統一左岸咖啡館20年前甫建立品牌時所操作的廣告campaign,就是善用巴黎左岸、咖啡與閱讀這些情境符碼來吸引消費者,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境界。

其實,對設計師而言,英文字是全球語言,更容易做變化,但是他說:「只要你想到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即使你會做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如在你感興趣的地方從一開始就做到專精,別人反而不易取代。」

林宥嘉《感官世界》專輯,榮獲臺灣金曲獎專輯包裝獎和德國IF傳達設計獎

為林宥嘉設計了數張唱片封面,讓他既主流又獨特的個人形象更加立體。《感官/世界》是林宥嘉的第二張專輯,希望可以將他塑造得更為 indie一點,「整張專輯設計從頭到尾林宥嘉的照片都是放在右手邊,是無聲、柔軟、靜止的,左手邊都是不友善的、產生噪音的圖像,例如暴風雨、煙火、喇叭,雖然只是放影像,但是看到那些圖片,我們彷彿就能聽到那些聲音。」以圖像的比對和矛盾呈現出感官的複雜性。

面對世界末日的咆哮。黑白的主題與綠色的手寫字體,似乎是掙扎,似乎是新生。

書籍裝幀設計:卡夫卡《審判》《城堡》

卡夫卡的書不好賣,主要設計訴求就是「有意義的、有賣相的」,以簡單的意象來傳達,希望年輕人會被封面吸引,進而買回家嘗試閱讀。

書籍封面裝禎設計:京極夏彥 《姑獲鳥之夏》

「京極夏彥系列」一貫的封面字形為了更貼近東洋原著的文本況味,設計之始便逐字逐畫地重新磨寫;封面的主圖是另一耗時的後制,從收集素材到美術的合成後制,著色,無一脫離不了大量精細的後期加工。而外書衣跟內書封,紙質上刻意落差的安排,製造視覺跟感覺的層次,讓翻書成為「一種發現」的短暫享受,而不是麻痺閱讀習慣的重複。

註:文章圖文資料來源網絡,由螞蟻雄兵整理編輯,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聶永真 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 走進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多面手設計明星——聶永真
    聶永真 臺灣著名平面設計師,1977年生臺科大商業設計系畢業,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 聶永真 天王天后的御用專輯設計師
    聶永真,畢業於臺科大商業設計系畢業,臺灣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沒有90世代設計師的魔幻天馬,沒有70世代設計師的一板一眼。他,一件簡簡單單的Tshirt,一雙乾乾淨淨的帆布鞋,一副黑框眼鏡,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這個打扮頗具「文藝青年」氣質的人,就是臺灣平面設計界最負盛名的標誌性人物---聶永真
  • 【沒有套路,做一位有態設計師】設計大師聶永真和他的作品
    聶永真 (臺灣設計師)一位華語世界最受矚目,曾獲獎無數的新生代平面裝幀設計師。大二那年,聶永真參加第一屆誠品創意文案比賽,一舉獲獎,自此成為誠品商場的特約文案,之後被唱片界「欽點」,為張惠妹、周杰倫、五月天、林宥嘉等歌手專輯做視覺包裝。
  • 涉嫌抄襲聶永真!深港設計雙城展海報設計師可能攤上事兒了...
    左為臺灣大誌雜誌2014第54期封面(聶永真設計),右為深港設計雙年展一項活動的海報設計雖然看完這兩張海報,不得不說,同為設計人,這個靈感碰撞的著實有些太相似了...臺灣大誌雜誌2014第54期封面(雙封面設計-聶永真)展覽顧問之一的深圳設計師朱德才在事發之後向《立場新聞》表示,作品相似純屬偶然,但他亦承認兩者難免會被覺得相似
  • 聶永真|用設計幫超商咖啡提味 ‪‎CITYCAFE2016夏季杯
    臺灣在設計表現上還有許多發揮空間,越來越多團隊運用創意,繼續創造驚喜,替城市裝點有趣能量;然而只要提到設計師,多數人都會想到聶永真,連他自己也納悶「臺灣是沒有別的設計師嗎?」的確,從接下蔡英文總統競選視覺設計後,聶永真的近年作品便成為媒體焦點,無論是就職郵票、啤酒,甚至到口香糖、鮮乳、信用卡等,都在社群引起討論,透過團隊顛覆傳統的思維,讓生活日常的各種用品也能展現全新面貌。
  • 《聶永真經典設計作品合集》
    華語設計界重要的設計師聶永真,入行後首部作品集。收錄了聶永真自己在2003-2009年非常滿意的作品,經他親自設計成書。這部作品集不僅是他設計生涯的記錄,也是整個華語設計界小小的成長史。2.13篇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字創作。永真可是在大二那年憑誠品文案初露鋒芒,文字功底絕不可小覷。
  • 平面設計的形狀?聶永真、方序中等40位臺灣新生代設計師為你解答
    這周六(12月30日)起,在臺北松煙文創園區裡的臺灣設計館,將舉辦由設計師田修銓策劃的主題特展「平面設計的形狀」,集結包含聶永真、方序中、小子、施博瀚、顏伯駿等超過40位臺灣新生代設計師的作品小從名片,大至海報,展現平面設計的靈活應用,並且搭配紙張的挑選、印刷的技術等等,透過不同規則的物件載體一窺平面設計的神奇與魅力。展覽主題「平面設計的形狀」中所指的「形狀」,不僅僅是最後完成品的樣貌,更是指設計師與客戶一起合作所形塑出來的、作品所想要乘載的樣貌。
  • 【概念|分享】一個「沒有代表作」的設計師:聶永真
    2009年起聶永真開始從創作源頭涉入更多詮釋和引導,熟練而從容地駕馭畫面、符號與素材,開拓了另一種觀看平面視覺與理解的角度。最近,他的《Re_沒有代表作》與《#Tag 沒有代表作》兩本作品集的大陸簡體版重新出版,今天金小點就帶著大家走進臺灣設計當紅炸子雞,同時也是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的主視覺重要推手!金小點要給你們滿滿、滑手機滑到手軟的聶永真!
  • 聶永真「重出江湖」!操刀「臺灣設計研究院」視覺識別設計
    今年2月,創立於2003年的臺灣創意設計中心正式升格成臺灣設計研究院,不只是臺灣地區藝文界的大事也讓臺灣萬千民眾均拭目以待
  • 聶永真:我想挑戰臺灣社會僵化的美學標準
    自從2015年為蔡英文設計競選視覺操刀之後,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與其率領的設計工作室「永真急制」影響力迅速從小眾設計圈延伸到一般大眾,近來他所設計的「總統」就職紀念郵票、街賣者限定口香糖包裝都掀起巨大浪花,一時之間,許多過去對設計無感的人都突然化身成設計專家,誰都可以對他的設計評論幾句。
  • 聶永真:對不美的絕不妥協
    聶永真,臺灣著名設計師。獨攬華語樂壇唱片設計70%的市場,他是目前華語唱片設計你不能不知道的一號人物。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聶永真「突破性」設計,操刀UNIQLO視覺元素!
    在設計作品上沉寂許久的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最近有了「動靜」,操刀臺灣地區臺北最大UNIQLO旗艦店的視覺元素設計
  • 聶永真、方序中、顏伯駿、廖小子、布雷克作品齊聚東京「臺灣唱片設計展」
    「臺灣唱片設計展」匯聚了臺灣備受關注的5位CD唱片設計師,堅強陣容就算是在臺灣也難得一見,展覽更把聶永真、方序中兩位設計師請到東京開講,各自分享從音樂的世界觀到視覺化的構思經過。匯聚臺灣5位設計師的CD唱片設計作品,(左起)方序中、廖小子、顏伯駿、布雷克、聶永真對臺灣設計圈來說,CD的包裝設計是非常特別的存在,特別是近幾年來,許多具特色的CD包裝設計為臺灣的印刷設計革命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 李明道 ╳ 聶永真:設計,為理想社會的實踐而生
    聶永真,2000年後踏入唱片設計界,為五月天、周杰倫、張惠妹、蔡依林等天王天后操刀,也多次拿下金曲獎之最佳專輯包裝獎。音樂若能反映時代,解嚴後的社會氣氛帶給李明道什麼樣的創作養分?下個世代的聶永真在自由市場中碰到的機會與限制又是什麼?在這場世代對談中,我們邀請李明道與聶永真,從設計師的角度為我們回顧90年代至今,關於臺灣音樂的故事。
  • 專訪平面設計師聶永真:為了全然的創作自由持續努力
    在臺灣享有盛名的平面設計師聶永真,在其諸多能與國際對話的高水準作品背後,其實他最早念的是工業設計,還當過誠品書店特約文案。
  • 聶永真作品被「打槍」,藝術對設計的接受度到底有多高?
    (hello,there)💡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為
  • 臺灣身份證設計以46票擊敗10萬票!評委聶永真遭網絡暴力
    本文轉自:設計IN臺灣*本文系設計內容分享,不含任何政治傾向攸關臺灣兩千三百萬人的設計,新版「臺灣身份證」設計徵選從活動開始、中期票選再到近日公布的得獎名單,這項由「臺灣內政部」發起的設計賽事,儘管不少設計好手紛紛摩拳擦掌大秀創意才華,然而關注度高,隨之也伴著高爭議性而來。
  • 聶永真:誠實地說「不妥」
    聶永真臺灣首位入選AGI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之設計師、第21屆及25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