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真:我想挑戰臺灣社會僵化的美學標準

2021-02-19 設計新知


聶永真於工作室。攝:徐翌全/端傳媒

「有時真的很想離開一下,到一個沒有人知道你是誰,或是你的名字不重要的地方。」談話到一個段落,聶永真突然吐露出自己的脆弱,他看起來有些疲憊,或許是因為剛結束一段旅行,也或許是因為近幾個月來頻繁看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公眾與媒體面前,「我會往負面情緒上去想,人家又會怎麼看我?全世界難道只剩下聶永真嗎?」

自從2015年為蔡英文設計競選視覺操刀之後,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與其率領的設計工作室「永真急制」影響力迅速從小眾設計圈延伸到一般大眾,近來他所設計的「總統」就職紀念郵票、街賣者限定口香糖包裝都掀起巨大浪花,一時之間,許多過去對設計無感的人都突然化身成設計專家,誰都可以對他的設計評論幾句。

有人帶著惡意揣測進行人身攻擊,也有設計師從專業角度評析看似主觀的美學議題,向下探掘出可受理性公評的空間,並透過社群網絡的擴散,不斷連結引入更多討論交流。這些因聶永真而引發的騷動現象,恰好呼應了近來臺灣社會中對於設計與生活美學議題的熱度。

一張郵票看見臺灣的高度

2016年「總統」大選結束後,聶永真在民進黨媒創中心主任李厚慶的邀請之下接受了「元首就職紀念郵票」的設計,讓過去從未引發關注的就職紀念郵票成為熱門社會議題。


設計:聶永真x陳聖智,圖片提供:Aaron Nieh Workshop

紀念郵折。設計:聶永真x陳聖智。圖片提供:Aaron Nieh Workshop

紀念郵票。設計:聶永真x陳聖智。圖片提供:Aaron Nieh Workshop

設計手稿草圖

「這麼詼諧可愛的設計居然出現在那麼重要嚴肅的場合,一定會讓很多人嚇到及不理解,但也可能會帶來非常大的效應,讓全世界注意到臺灣換了一組新的人馬,郵票居然膽敢做成這樣!」

聶永真談起自己為「總統」就職設計的紀念郵票,以幾何像素與簡單線條勾勒而成的「正副元首」肖像,相較於過往就職紀念郵票多以人像攝影合成的設計,這種手法堪稱叛逆大膽,自然也引發許多極端的反應,但這種衝擊感正是聶永真的目的,看似魯莽,其實經過精密的設計與計算。

「很多人批評從這個郵票上看不到臺灣的高度,但是一張郵票5塊、10塊,這根本就是大眾流通的東西。」聶永真正是要打破肖像崇拜,即使是紀念「總統」就職的郵票,也要強調他們不是最重要的人,他將正副「總統」的肖像與工地工人、警察、醫生、機車族、同志、寵物等社會不同族群並置,偷渡了自己對於職業、性別、社會角色、平權議題與族群的信念。

回顧過往國內外元首就職紀念郵票,大多採用寫實的照片或油畫表現,即使歐巴馬的郵票運用了普普藝術的手法,整體看起來也給人嚴肅莊重的印象。「嚴肅沒什麼不好,但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我們也採用這種手法,看起來就只是亞洲國家中的其中一員,沒有任何特質。」

試圖顛覆只有歐美國家膽敢反叛、亞洲國家就是保守的刻板印象,在最安全的時刻,用充滿挑戰與挑釁的設計掀起一波美學革命。大眾的確接收到聶永真的發出的訊息,在大量的正面讚譽中,自然也有尖銳的不同聲音。

「這次郵票設計會被針對,是因為它完全不符合我們過去對同類型東西的期待,遊走在非常邊緣、非常不安全的位置上。」空白地區工作室負責人設計師彭星凱從專業角度分析,聶永真的團隊在這個設計上突破了過往人們對於郵票設計的想像,拒絕將「總統」偶像化,設計背後的「企圖」已大大高過「形式」,成功挑動過去從未被政治號召吸引的族群。

讓陰影一閃而過,聶永真積極正向的看待這些風雨,「無論評價是好是壞,對我或是對大家,都是一種很好的灌溉,因為這些不同以往的存在,或許我們可以多一點點寬廣與包容,讓社會變得更開放,往正面的方向走去。」聶永真期待,透過這些激烈的碰撞,能漸漸鬆動臺灣人對於美學的單一想像。


對聶永真而言,最重要的目的都是藉助擁有強大傳播管道的品牌推播,讓大眾體認到設計與美學的價值。攝:徐翌全/端傳媒

美感作為一種社會責任

在自我的政治認同之外,聶永真一直沒有改變以設計改變環境的初衷,他清楚認知到,設計師所經手的每個作品會在社會上流通,變成人們日常風景的一部分;所以聶永真有意識地運用個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與握有廣泛傳播通路資源的案主進行合作提案,讓具有一定品味的商品在潛移默化中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最經典的案例,是2015年夏天與統一超商合作的咖啡杯設計,以純粹的單色與幽默短句緊扣人們對咖啡的感性想像,根據經紀提供給聶永真的數字,當季咖啡銷售量是過往同時期的10倍以上,「幫7-11賣咖啡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我希望把美跟設計藏入非常經濟的東西裡,透過通路廣泛的流通,讓每個人都可以很簡單就消費得起。」

重新設計生活中隨手可及的大眾商品,聶永真背後的宏觀意圖是再設計臺灣社會對於美學與品味的想像。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就認為,與其透過一些特殊形式的產品設計,倒不如藉由衛生紙、寶特瓶等不起眼的東西,當人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隱藏著設計的覺醒瞬間,設計的思想也在當下脫胎換骨。

聶永真試圖在龐大的商業體系中撕開一個缺口,激發其他通路與設計師未來更多突破可能,讓看似微小的改變可以持續滾動擴大,「其他競爭通路也可能會受到影響而跟進效仿,讓生活中的美感教育走得更快。」

從極為商業的咖啡杯、信用卡設計案,到牽涉到政治領域的競選主視覺、郵票設計及延伸的臺啤與臺酒設計案,對聶永真而言,最重要的目的都是藉助擁有強大傳播管道的品牌推播,讓大眾體認到設計與美學的價值。

聶永真規劃出工作室的半戶外陽臺,提供在設計工作之餘的休憩空間。攝:徐翌全/端傳媒

以設計撼動傳統高牆

聶永真就像一個觸媒,總是很輕易就能點燃人們對某個議題的熱度,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來自各方對聶永真與其設計的關注,是否代表設計美感的全面勝利?

「被討論與被質疑不代表重視。」彭星凱務實地指出,「聶永真是目前臺灣唯一具有明星氣質的設計師,他的一舉一動被當作公眾人物看待,而大眾通常認為自己有評論公眾人物的權利。」

運用自己的設計與影響力服務客戶,對於品牌與聶永真雙方原本應該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雙贏,「很多時候客戶找我合作會把我的名字 highlight 出來,然後很多人會再去 highlight 這件事,臺灣難道沒有其他的設計師了嗎?」即便聶永真已努力將自己縮小,但是外界仍容易將焦點傾斜到聶永真箇人身上,模糊了原本的理念訴求。

例如聶永真與築點建築及關懷社會弱勢的人生百味合作,在2016年4月發表了街賣口香糖再設計案,希望藉由設計為街賣者限定販售的飛壘口香糖增添附加價值,增加街賣者的曝光度及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更長遠的目標則是讓更多人投入街賣商品的開發,為街賣者創造更高的收益進而改善生活。

計劃立意良善,但是聶永真以棒球漸變到壘包殘影的圖像視覺設計再度引發兩極化的迴響。「有行銷專家說我們完全不懂得什麼是品牌塑造,還有人說看起來像是眼影盒,佐藤卓有個口香糖設計上面是企鵝,難道他在賣企鵝嗎?」激起聶永真情緒的,並非自己的設計受到批評,而是這些批評背後隱含的單一意識型態。

街賣者限定販售的飛壘口香糖設計。圖片提供:Aaron Nieh Workshop。

「為什麼有一個新的可能出現時,大家就急著跳出來批評?能不能不要急著丟出贊成或反對的意見?」每一個改變,都像是一個引彈,打破既定框架的硬殼,試探摸索前方的未知,聶永真說,「先放寬心胸,讓這些事情開展、發生,往後才有可能出現更多不同的東西,這個社會才有可能變得更好,不是嗎?

前陣子聶永真在臉書上發表自己過去為牛奶瓶及溼紙巾所做的 demo 設計,起因是他為通路所設計的極簡包裝抽取式衛生紙,在正式生產前的最後一刻被業務銷售部門喊停,實際的市場考量仍是最難跨越的高牆;但是這次 demo 卻也開啟了鮮乳坊與聶永真的合作,讓嘗試抽象簡潔的鮮乳包裝能夠進入市場,帶來更多元的視覺拼圖。

當一個新的可能萌芽時,就感到著急害怕,急著否定,這種對於變動的不安全感與不信任,這是臺灣社會獨有的困境嗎?聶永真也沒有答案,但是他很清楚,光憑自己的一人之力,很難撼動改變社會的價值,「我比較像是開路者,讓更多設計師看到更多可能性,一起加入努力。」

的確來自民間的自發聚集力量,也正在攪動城市,撼動過去傳統保守的高牆。

以一篇高鐵車票再設計文章帶動社會熱議的 IF OFFICE 負責人馮宇觀察,過去只能期待臺灣政府或政治人物解決問題,現在透過公民意識的覺醒及網路科技,讓設計師更容易與社會其他力量合流,為城市注入更多美感的想像。

在一次次的勝利與失敗之間,不斷重新劃下現實與理想的基準線,聶永真與其他設計師一同努力及見證這些改變為社會帶來的正面刺激,「到那一天機場指標、身分證、車票資訊設計等問題再也不是一個 issue 。」 這是聶永真的期待,過去幾年他改變了一些事,但是他說,「我們還有更多能做。」

( 作者 / 端傳媒記者 王維玲  編輯 / Linmas )

推薦閱讀:


設計夾 · 設計師成長第一站

☟點擊閱讀原文 第一時間獲取官網教程資源

相關焦點

  • 聶永真 ╳ 臺灣設計研究院|重塑公部門美學標準
    今年2月,創立於2003年的臺灣創意設計中心正式升格成臺灣設計研究院,不只是藝文界的大事,萬千民眾均拭目以待,在本地美感水平、國際設計趨勢不斷與時俱進的狀態下,這個匯集豐厚資源的機關,能否扮演更關鍵的推手角色,讓設計力無孔不入地滲透到生活之中,進而提升社會的鑑賞標準。
  • 聶永真「重出江湖」!操刀「臺灣設計研究院」視覺識別設計
    在本地美感水平、國際設計趨勢不斷與時俱進的狀態下,這個匯集豐厚資源的機關,能否扮演更關鍵的推手角色,讓設計力無孔不入地滲透到生活之中,進而提升社會的鑑賞標準。原logo設計研究院也審慎看待每一步發展,找來過去十餘年創造眾多高水準設計語彙的聶永真,為他們打造視覺識別系統(Visual Identity,簡稱VI),在沒有任何包袱的前提下,翻轉臺灣的公部門美學。
  • 聶永真 | 臺灣最厲害的設計師,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
    聶永真直率地說,每次聽到人家喊他大師,就覺得很噁心,雖然對自己的作品有自信地說「我知道我很厲害」,但是也知道「還有很多更厲害的人」,自己哪裡稱得上是大師輩份,但是面對這些有名氣帶來的影響,聶永真平淡地說,做設計,拿出來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 聶永真講座:從臺北到廣州
    時間: 8月17日 周日 15:00-17:00地點: 方所fangsuo commune(廣州天河區天河路生活中節奏順暢的事件處理,不多不少的適切狀態,才是真正好的設計。已經存在的東西,不必然定義成正確。究竟在這一切不妥的對面,會否有一種妥的存在?妥與不妥,從臺北到廣州,聶永真、劉瓊雄將與讀者分享不一樣的城市,不一樣的生活味道。「我只是想要的理所當然,卻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要為這般的要求感到不好意思。我只是想要的剛剛好。
  •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 走進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比想成名更早成名的人大二那年,聶永真參加第一屆誠品創意文案比賽,一舉獲獎,自此成為誠品商場的特約文案,之後被唱片界「欽點」,為張惠妹、周杰倫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聶永真 天王天后的御用專輯設計師
    聶永真,畢業於臺科大商業設計系畢業,臺灣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沒有90世代設計師的魔幻天馬,沒有70世代設計師的一板一眼。他,一件簡簡單單的Tshirt,一雙乾乾淨淨的帆布鞋,一副黑框眼鏡,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這個打扮頗具「文藝青年」氣質的人,就是臺灣平面設計界最負盛名的標誌性人物---聶永真
  • 一瓶黑松沙士的包裝是如何在臺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的?
    全新設計保留原包裝銀白色及咖啡色的元素,以細長數字35強調商品減少35%熱量,採用簡約的設計調性更加呼應商品清爽的主軸,傳達輕生活美學的概念,更是時下相當流行的設計趨勢風格。其實,關於包裝的美感討論(「撕逼」)在臺灣已經屢見不鮮,去年設計師聶永真設計了一款名為《人生百味》的口香糖,與大志雜誌一樣通路僅限街賣(讓聶永真一直擔任設計封面的原因——《The Big Issue》大志雜誌)設計一出,立馬引起臺灣設計界的軒然大波,喜歡與批評聲各佔一半。
  • 李明道 ╳ 聶永真:設計,為理想社會的實踐而生
    聶永真,2000年後踏入唱片設計界,為五月天、周杰倫、張惠妹、蔡依林等天王天后操刀,也多次拿下金曲獎之最佳專輯包裝獎。音樂若能反映時代,解嚴後的社會氣氛帶給李明道什麼樣的創作養分?下個世代的聶永真在自由市場中碰到的機會與限制又是什麼?在這場世代對談中,我們邀請李明道與聶永真,從設計師的角度為我們回顧90年代至今,關於臺灣音樂的故事。
  • 聶永真|用設計幫超商咖啡提味 ‪‎CITYCAFE2016夏季杯
    臺灣在設計表現上還有許多發揮空間,越來越多團隊運用創意,繼續創造驚喜,替城市裝點有趣能量;然而只要提到設計師,多數人都會想到聶永真,連他自己也納悶「臺灣是沒有別的設計師嗎?」的確,從接下蔡英文總統競選視覺設計後,聶永真的近年作品便成為媒體焦點,無論是就職郵票、啤酒,甚至到口香糖、鮮乳、信用卡等,都在社群引起討論,透過團隊顛覆傳統的思維,讓生活日常的各種用品也能展現全新面貌。
  • 《聶永真經典設計作品合集》
    2.華語世界重要的設計師,聶永真親自操刀2009-2015新作品精選集。2012年35歲時成為臺灣首位AGI會員,永真是當之無愧的華語設計師代表人物。本書由他親自操刀,收錄了2009-2015年他滿意的近百項作品。在這期間,他的設計愈發成熟,影響力也不斷擴大。3.萬字訪談爬梳創作軌跡。
  • 聶永真「突破性」設計,操刀UNIQLO視覺元素!
    在設計作品上沉寂許久的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最近有了「動靜」,操刀臺灣地區臺北最大UNIQLO旗艦店的視覺元素設計
  • 聶永真:對不美的絕不妥協
    聶永真,臺灣著名設計師。獨攬華語樂壇唱片設計70%的市場,他是目前華語唱片設計你不能不知道的一號人物。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訪談/聶永真:極度簡單
    聶永真:所有的設計案都是商業工作,我只是想辦法為客戶提供更個性化或獨特的區別,讓商業感的痕跡降至可接受的極限而已。 聶永真:You areso sensitive.雖然我沒意識到你發現的所謂「作者性介入」的改變,但好像真是那麼一回事,它可能也真的反映了這十幾年來我跟客戶、商業作品之間微妙的關係及權力變化。我想是因為資深與經驗的關係,每一個案子的話語權跟自主性能掌控的比例逐年變高,因此影響到作品帶給人的感受跟察覺。
  • Aaron Nieh|聶永真の風格美學設計
    有人認為的他,是對社會議題敢講敢罵,用設計觸及政治,沒有在怕的。對我來講,那些美的東西都是安全無害的,但那是我真正的人設嗎?不是啊,我只是把我的人設誠實地講出來而已。在設計師聶永真之前,他是公民聶永真,只是用自己的專長向社會溝通。
  • 臺灣身份證設計以46票擊敗10萬票!評委聶永真卻躺槍網絡暴力
    美學/平面設計/創意/靈感點擊上方「設計圈」一鍵置頂獲得更多設計靈感
  • 聶永真在廣州【我與城市中的不妥】
    ,我就覺得這個很好,為什麼臺灣沒有學到這點,或許臺灣的高鐵也可以這樣做,我覺得這件事情很文明,秩序很漂亮。各位應該有買過香港的唱片,即便是唱片,即便只是以人當封面的肖像,我都會覺得他城市感非常重,即便後面沒有城市的一些東西,覺得他是非常快速或者在城市裡面工作的團隊裡面做出來的那個樣子。你剛才提到賈樟柯,我非常想看賈樟柯去拍香港是什麼樣子,我很想看到哀愁的或者另外一個就是說不出心裡話的香港。
  • 聶永真:家人在哪裡,想家的心情就在哪裡 |小花.時差 紀錄展
    我在臺中太平的眷村長大,我爸是榮民(後有註解),媽媽是臺灣人,眷村裡有結婚的很少,我們家是其中一戶,所以除夕夜都會請街坊鄰居、沒有家庭的伯伯們一起吃年夜飯,小時候每到過年都很開心,因為會有非常多菜可以吃。我爸都用廣東腔很重的國語跟我們講話,國小四年級左右我們赴中國大陸探親,才聽到他終於釋放、滔滔不絕地講廣東話。對自己生長的建國村有哪些深刻記憶?
  • 多面手設計明星——聶永真
    2002年,畢業之作《永真急制》聶永真,被媒體稱為臺灣平面設計天王(與蕭青陽、王志弘並稱「三大天王」)。2000年,還在念大二的聶永真參加了第一屆誠品創意文案大賽,獲獎後成為誠品書店特約文案,開始成名。
  • 聶永真:別帶著安全感做設計,要掌握容易被看見的符號
    聶永真說。「臺灣參賽作品呈現的就是主流品味,就是要來拿獎的,卻少了一點敢衝撞主流品味的精神。」新一代設計師在臺灣盡情揮灑創意,也引起了日本文化界的注意;前不久,聶永真到東京大學擔任講座貴賓時,現場一位日本教授就向他表示,他們注意到臺灣這十年來在設計上非常有活力,尤其是在平面設計上屢有驚豔之作,讓他們非常羨慕。
  • 聶永真 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