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分享】一個「沒有代表作」的設計師:聶永真

2021-02-17 金點設計獎

聶永真是如今華人設計圈重要的設計師之一,作品中不著痕跡的細節處理與極具企圖和張力的視覺展現,使得從2002年之後的華語流行音樂、書籍出版和藝文展演,因此而有了新的想像與樣貌。2009年起聶永真開始從創作源頭涉入更多詮釋和引導,熟練而從容地駕馭畫面、符號與素材,開拓了另一種觀看平面視覺與理解的角度。最近,他的《Re_沒有代表作》與《#Tag 沒有代表作》兩本作品集的大陸簡體版重新出版,今天金小點就帶著大家走進臺灣設計當紅炸子雞,同時也是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的主視覺重要推手!金小點要給你們滿滿、滑手機滑到手軟的聶永真!


Q:早年間你在讀工業設計,之後反而是在做平面設計,現在反過來看工業設計,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或興趣嗎?

聶永真:會。拉開時空距離後有不一樣的欣賞美感,但仍不代表我能夠勝任或將專業撈過界。而自己在欣賞上的偏好與興趣也很明確,我喜歡極度簡單、低限的工業設計作品。

 

Q:25歲的你是因為唱片業關注而作為設計師的原點的,直到現在專輯的封面設計仍然是佔比重較大的工作,那麼對你來說,專輯的設計會堅持哪些個人淮則?以及,對於專輯設計與書籍設計這兩者之間,你是如何看待的?

聶永真:比較堅持裝幀的整體性,可以有層次,但不想過於複雜。可以怪奇,但巧思的發揮適可而止、不能overdone,要像廣告一樣,一次只傳遞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訊息。另外在照片素材的使用上,我們也盡力俐落取捨,即便單張影像再好看,會影響整體節奏的就不會放入。

 

主流專輯設計為歌手與音樂服務,歌手本身及他們的形象是素材也是被包裝的商品之一。書籍設計則為文字本身服務,作者無需一起成為被包裝的商品,作品結果來自於設計師對文本的想像、再詮釋或更主觀的創作。兩者的條件與限制不同,都各自帶給我成就感,沒有特別的輕重比較或傾向偏好。

 

Q:關於攝影書的編排和設計,您作為一個幾乎是符號型的設計師,在和攝影師合作製作一本攝影書的時候,是否也會讓自己的作者型思路影響到攝影師本人?但對於攝影師自己的作品以及影像語言,我相信他們會有更加主觀的判斷,中間有過矛盾衝突麼?

聶永真:在攝影集開始製作之前,攝影師的大量作品已經先完成,我的涉入是從編輯開始。攝影師的每一張照片都可以是一幅單獨完美的作品,但當這些照片必須要被收集起來放在一起成書的時候,真正的作品是從第一頁至最後一頁的完整節奏體驗(pace)。我必須先跟他們溝通這一點,讓攝影師放手讓我以客觀編輯臺的角度去蕪存菁,去為他們製造良好的讀者觀看體驗、剪輯平衡與對比共存的美麗氣場。攝影師如果是作曲者,那麼我的角色則是編曲者,我的意圖不在另外製造新的影像語言,我的意圖是讓原本的影像成為自己的語言。

 


Q:據我了解,除了這兩本攝影書外,你還做了《不在___博物館》的設計,這個概念很明確,你的設計就好像是在這其中扮演了一個「紙面博物館」上的策展動作,不知道你在觀看藝術展覽的時候會有思考過藝術作品的呈現方式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嗎?

聶永真:會。媒介的乘載跟呈現方式就是一種設計。

 

 

Q:我覺得做設計很有趣的一點在於,它是視覺性的,但絕大多數時候設計師要把一些想法、情感或者說一種整體氛圍這些難以視覺化的東西變成視覺表述出來,比如一張專輯或一本書有著明確的指向的時候,設計又要用它自身的語言來幫助其更好的傳遞,可以講講你在權衡設計與內容之間產生連結的時候,自己的一些思考嗎?

聶永真:我希望從我這邊出來的設計,主要功能是以視覺訊息幫助「文本」(例如書、專輯)說出本身理念的,即便有我方的風格或手法的存在,但作用是為了強化、挖掘該「文本」的個性,不是進行本質的幹涉,或扭曲成另一個相去甚遠的面目,造成閱聽人的誤解。

 

如果沒有「文本」作為取汲的脈絡與架構,後端的設計便不存在。或者它可能只是一個設計者自愉的謊言。

 


Q: 對於一件設計案,什麼時候會當成個人作品,什麼時候又會當成一個商業工作,自己內心會有這樣的界定嗎?

聶永真:所有的設計案都是商業工作,我只是想辦法為客戶提供更個性化或獨特的區別,讓商業感的痕跡降至可接受的極限而已。

《瘋設計》臺北採訪聶永真

Q: 從《Re_沒有代表作》和《#tag 沒有代表作》的時間來看分別是收錄的2003-2009和2009-2015,通過翻閱兩本以時間來索引的作品集,我很明顯地發現了其中的區別,倒不是一本以唱片為主一本以書籍為主,而是在第一本中,你更像一個流行文化營銷團隊中的一個部分,在第二本中有非常多的設計語言讓人感覺設計師有了「作者性」介入,關於這兩部分,你是如何平衡的。

聶永真:You are so sensitive.雖然我沒意識到你發現的所謂「作者性介入」的改變,但好像真是那麼一回事,它可能也真的反映了這十幾年來我跟客戶、商業作品之間微妙的關係及權力變化。我想是因為資深與經驗的關係,每一個案子的話語權跟自主性能掌控的比例逐年變高,因此影響到作品帶給人的感受跟察覺。

事實上,在臺面下的十年間產生變化可能也包含了客戶大洗牌後剩下的是相互篩選後更有默契的合作關係、企劃團隊新人掘起、目標群與市場品味的接受度潛移默化地愈形開放⋯⋯等等。我想所有關係都是跟隨時空環境連帶相互影響的,我沒有特別意識到「如何平衡」這件事的存在。

大陸簡體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出版

2017已經接近中旬,知道聶永真今年都有什麼新作問世嗎?

金點概念設計獎海報設計(PLAN A)

主視覺設計顛覆以往觀看的形式,打破傳統垂直與水平的框線,呈現不規則曲線。他表示,「一個夠瘋狂的設計師,看到的點、線、面或空間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們看到一個平面的東西,可能從他的眼中是變形的。我也會希望看到海報的人,反思既有的觀看方式,其實可以有一點反常。」(點擊跳轉,查看具體內容)【概念●徵件】聶永真操刀「金點概念設計獎」全新主視覺,徵件開跑6月28日報名截止

金點概念設計獎海報設計(PLAN B)

這兩款海報分別描繪法國設計鬼才菲利普.史塔克 (Philippe Starck)、前衛藝術代表人物杜象 (Marcel Duchamp) 的作品 — 《外星人榨汁機》和《噴泉》。杜象,以一隻小便鬥顛覆了傳統上對藝術的認知及定義,這樣的做法在當時非常瘋狂;而菲利普.史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機》,也是那個時候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創作。兩位大師從此改寫了設計史及藝術史,作品至今仍然經典。

他們的作品其實就像是個連接詞,連接了過去、現在甚至未來,串起了意義的歷史軸線。金點概念設計獎向你提出邀請— 你也可以是那個發揮影響力的連接詞!(點擊跳轉,查看具體內容)【概念|分享】聶永真超狂隱藏版視覺 刺激你的概念!

《創生記》書籍設計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mon mon mon MONSTERS!

國際影展版海報

PANTONEx全家x聶永真

生活小物設計

家家(Jia) 還是想念(專輯設計)
JIAJIA

STILLMISSING

不只是圖書館

《在田中央》(書籍設計)


整體裝幀大器、細緻,主視覺以 4 個明亮的綠色塊組成「田」字,帶出宜蘭田中央事務所的意象與景致。內頁圖文配置輕快,裸背線裝手感極佳,翻頁時閃現的五色裝訂穿線,是驚喜的巧思。

THE BIG ISSUE系列

2017.01

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心情電影院》書籍設計

此作品有入圍2017年第28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

(點擊跳轉,查看具體內容)【金點|資訊】同為臺灣四金的金曲獎GMA,2017主視覺及最佳專輯包裝入圍已作品公布!

本文圖片內容來自:假雜誌、設計IN臺灣

不論陪伴我們走過設計生涯或是啟蒙者的人是誰。聶永真在華語設計圈中有著獨一無二的設計地位。看了以上他的作品讓人意猶未盡!同時在2016年「金點概念設計獎」的標章得主中,也有兩件華人設計的視覺傳達新銳設計作品,今天就跟著金小點一起看看吧!一起回味無窮!

來自2016金點概念設計獎

作品:臺灣之光

設計師:賴加瑜、潘薏心、江政儒、蔡名揚

你可曾注意過街道旁的路燈都長得不一樣呢?它們為了照亮臺灣而默默地佇立著。為了記錄全臺各地特色路燈,我們實地走訪了臺灣六十個鄉鎮,並搭配當地景點繪製成臺灣路燈手劄,提醒大家抬頭看看這些被忽略的臺灣之光。

來自2016金點概念設計獎

作品:墨生氣

設計師:潘加哲、陳正心

我們設計出一款紓壓海報,根據生氣時出現的肢體動作:捶、打、敲做出三種相對應的海報的使用方法並搭配各自的外包裝使用。打擊海報後內藏的墨包破裂滲出,會跟原本海報畫面發生有趣的效果。期許使用者宣洩怒氣後能靜下心來找出解決辦法克服難關!

選擇用墨來呈現作品效果,是為了闡揚「筆所以達氣,墨所以生韻也」的精神,同時作為傳統藝術傳承的一分子,用創新的方式(捶打敲代替筆)來讓「墨」說故事,無非也是一個嶄新的嘗試,同時又不失「墨」的韻味我們的設計就好比文言文跟白話一般的關係,將當下最直接的情感訴諸海報,而墨會因你我而生,產生一個互動式的趣味關聯。

最後,金小點再次提醒大家2017年金點概念設計獎報名已近開始倒計時啦!!!

「你」有可能就是下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 

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徵件已進入如火如荼的倒數階段啦!

開放全球設計高手拋出創新、前瞻概念設計,

與全球設計好手一同高下,

讓你傲人的概念設計被世界看見。


金點概念設計獎報名免費哦!

報名資格:

參賽作品須為當年度尚未在市場上銷售或生產者,不限國籍,學生、設計師或公司皆可以個人或團體方式報名。報名件數不限,可跨類別報名喔。

報名類別:

產品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包裝設計類/空間設計類

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全球徵件中,

報名至6月28日17:00截止, (閱讀原文)報名連結:http://www.goldenpin.org.tw/tw/pgpnyg2.asp

相關焦點

  • 【概念|分享】聶永真超狂隱藏版視覺 刺激你的概念!
    今年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持續挹注創新能量,首度邀請到炙手可熱的設計師聶永真,打造令人驚豔的主視覺設計。
  • 聶永真 天王天后的御用專輯設計師
    聶永真,畢業於臺科大商業設計系畢業,臺灣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沒有90世代設計師的魔幻天馬,沒有70世代設計師的一板一眼。>海報設計,是平面設計中最需要藝術表現力的,聶永真的海報設計通常都非常簡潔明了,簡單的圖形拼接,簡單的字體設計,簡單的排版,看起來沒有任何的視覺衝擊感,但是他偷偷藏在簡單的圖形影像裡的東西非常多,讓你非常容易就能看出「哦,這是聶永真」
  • 專訪平面設計師聶永真:為了全然的創作自由持續努力
    職業生涯早期和林小乙的合作,讓聶永真深刻感知好品味的重要性。圖/吳致碩拍攝三度榮獲金曲獎肯定、操刀金馬50主視覺、紐約時報全版募資廣告、各類型講師評審參展人⋯⋯他無論本業或跨界表現都延伸了設計師這個行業的當代可能。
  • 聶永真 Aaron Nieh,操刀 2017 金點概念設計獎,全新主視覺——「概念上你是一個連接詞」
    今年金點概念設計獎持續挹注創新能量,首度邀請到炙手可熱的設計師聶永真,打造令人驚豔的主視覺設計。總是不斷挑戰自己的聶永真,這次主視覺設計顛覆以往觀看的形式,打破傳統垂直與水平的框線,呈現不規則曲線。他表示,「一個夠瘋狂的設計師,看到的點、線、面或空間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們看到一個平面的東西,可能從他的眼中是變形的。我也會希望看到海報的人,反思既有的觀看方式,其實可以有一點反常。」
  •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 走進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對聶永真來說,良性經紀的定義是,經紀人與被經紀標的都有加分效益,雙方是很嚴肅的合作夥伴。但是如何評估籤經紀約的時間點?聶永真則強調,第一個作品要好,人要有自己的顯著特質,設計師要具備讓經紀「看上」的排眾及合作條件,也不該把經紀視做名氣操作的工具或目標。
  • 訪談/聶永真:極度簡單
    聶永真作品中不著痕跡的細節處理與極具企圖和張力的視覺展現,使得從2002年之後的華語流行音樂、書籍出版和藝文展演,因此而有了新的想像與樣貌。2009年起聶永真開始從創作源頭涉入更多詮釋和引導,熟練而從容地駕馭畫面、符號與素材,開拓了另一種觀看平面視覺與理解的角度。最近,他的《Re_沒有代表作》與《#Tag 沒有代表作》兩本作品集的大陸簡體版重新出版,借著這個機會我們與他聊了聊關於設計與攝影的話題。
  • 聶永真 五月天 周杰倫的封面歌者
    聶永真,出生於1977年,臺灣著名平面設計師。這本書叫作《Re:沒有代表作》,想要審視自己過去的日子,回歸到最初的自己,也一同回顧了過去的作品。至於書的封腰上的邀請,或許,跟周杰倫或者阿信,吃麻辣鍋或者路邊攤,吃回最初的自己,會比較本真吧。聶永真平面作品分享
  • 【沒有套路,做一位有態設計師】設計大師聶永真和他的作品
    聶永真 (臺灣設計師)一位華語世界最受矚目,曾獲獎無數的新生代平面裝幀設計師。大二那年,聶永真參加第一屆誠品創意文案比賽,一舉獲獎,自此成為誠品商場的特約文案,之後被唱片界「欽點」,為張惠妹、周杰倫、五月天、林宥嘉等歌手專輯做視覺包裝。
  • 《聶永真經典設計作品合集》
    編輯推薦《Re_沒有代表作》1.華語世界重要的設計師,聶永真成長軌跡的作品精選,也是華語設計界的時代記錄華語設計界重要的設計師聶永真,入行後首部作品集。收錄了聶永真自己在2003-2009年非常滿意的作品,經他親自設計成書。這部作品集不僅是他設計生涯的記錄,也是整個華語設計界小小的成長史。2.13篇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字創作。永真可是在大二那年憑誠品文案初露鋒芒,文字功底絕不可小覷。
  • 聶永真 Aaron Nieh Workshop 2017 新作一覽
    總發他的東西」,那我最近找到一篇文章其中一段話可以很形象的給你解答:「在我國中(初中)期,對「設計」字面上意義的連結,其實就是「聶永真」這個名字,每次到誠品,光南,去摸一下書或唱片的實體都是重要行程,在當時的我眼裡 ,聶永真的設計就是培養世代美感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甚至就是啟蒙者。
  • 涉嫌抄襲聶永真!深港設計雙城展海報設計師可能攤上事兒了...
    聽起來是一個非常有促進設計和文化交流的活動,但就在不久前,確被爆出深港設計雙城展惹出抄襲疑雲,涉嫌抄襲的對象竟然還是聶永真的作品....但在看完本文之前,先別急著下定論。頗有國際範兒,但究竟為什麼在一個海報設計中發現了「抄襲」呢?事情來源要從專門作設計評論的facebook專頁「中央聖學子」發出的帖文開始,指2018深港設計雙城展的「CO-CAMP設計共營」活動海報與聶永真於2014年在臺灣設計的BIG ISSUE雜誌封面近似。於是便有網民懷疑事件涉抄襲行為。
  • 聶永真 | 臺灣最厲害的設計師,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
    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獨攬華語唱片設計70%的市場,是目前華語唱片設計你不能不知道的一號人物。在華語唱片設計界的他早已名聲大振,但是他的腳步從未停止,一路不斷的積累,使得他個人品牌在海峽兩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聶永真:別帶著安全感做設計,要掌握容易被看見的符號
    然而,這些年,拜網路之賜,年輕一代設計師可以很快在短時間內從網路獲取全球資訊並加以複製練習,「我們都知道,很多學習都是從複製開始,領悟後再產生化學變化;這十年間已經很少看到上一輩的設計風格,都是看到這一代新的設計師作品,這是很棒的!因為一個成熟的市場機制,步調應該要很快。」聶永真說。「臺灣參賽作品呈現的就是主流品味,就是要來拿獎的,卻少了一點敢衝撞主流品味的精神。」
  • 多面手設計明星——聶永真
    聶永真 臺灣著名平面設計師,1977年生臺科大商業設計系畢業,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 【書籍設計】聶永真新書幕後花絮搶先曝光
    聶永真2009-2014作品集《#‎tag沒有代表作》Promotion Video 林宥嘉/感官世界、五月天
  • 聶永真講座:從臺北到廣州
    時間: 8月17日 周日 15:00-17:00地點: 方所fangsuo commune(廣州天河區天河路生活中節奏順暢的事件處理,不多不少的適切狀態,才是真正好的設計。已經存在的東西,不必然定義成正確。究竟在這一切不妥的對面,會否有一種妥的存在?妥與不妥,從臺北到廣州,聶永真、劉瓊雄將與讀者分享不一樣的城市,不一樣的生活味道。「我只是想要的理所當然,卻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要為這般的要求感到不好意思。我只是想要的剛剛好。」
  • 好萊塢影視概念設計師經驗分享,影視概念設計師的工作是怎樣的?
    我們闊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概念設計被運用在了電影的製作上面。很多厲害的概念設計師也開始在遊戲和電影之間反覆橫跳。如果你是個對影視概念設計非常感興趣的小可愛,那麼恭喜你今天點開了「寶藏」。今天我們將為在座的各位帶來資深電影概念設計師卡爾·西蒙(Karl Simon)的經驗分享和建議!
  • 原研哉╳聶永真:緊張感與神經質,紙的無限魅力
    本屆展題定為「SUBTLE」,意即「纖細的,微小的」,不僅第九度委託日本中生代國際設計大師原研哉擔任策展人,亦將此次展覽概念與作品集結為同名出版品《SUBTLE》。展覽經過2014年5月東京、12月大阪後,第三站來到臺北。藉此難得機會,OKAPI邀請原研哉與聶永真透過展覽主題進行對話,談談他們對紙的堅持與迷戀。
  • 聶永真作品被「打槍」,藝術對設計的接受度到底有多高?
    為了此行,他特地邀請攝影名家登曼波拍攝劇照,並請聶永真設計視覺海報,「沒想到海報送出之後,卻被劇院老闆以『有失莊重』、『無法激起觀眾想看的欲望』為由拒絕,兩次溝通都沒有結果。」聶永真表示,整張海報的視覺構成概念,是在表現物與人的肢體實驗,「我們製作團隊都覺得這個畫面很酷、吸睛,在講求前衛、實驗性質的外亞維儂藝術節,一定可以讓臺灣的團隊跳出來,而且可以準確傳遞戲的概念。」聶永真表示,「部分裸露並不等於色情或猥褻,這畫面構成是好玩的、能引發觀眾想像力的,大家應該要一起做點什麼,以示抗議。」
  • 聶永真 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對聶永真來說,良性經紀的定義是,經紀人與被經紀標的都有加分效益,雙方是很嚴肅的合作夥伴。但是如何評估籤經紀約的時間點?聶永真則強調,第一個作品要好,人要有自己的顯著特質,設計師要具備讓經紀「看上」的排眾及合作條件,也不該把經紀視做名氣操作的工具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