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興衰20年:王氏兄弟落魄變賣家產,為何只有馮小剛笑到最後?

2020-09-03 夜行先生

過去20年裡,人們一說起華誼就會想到馮小剛,他們好像一對孿生兄弟,一起享福,不共患難。



不管是當初傍上大哥王朔,還是之後投靠華誼,馮小剛都充分體現一個優點:很會做人。


1999年之前,馮小剛還是個失意導演,接連拍了電影《永失我愛》《一地雞毛》都沒賺到錢,大哥王朔也丟下他遠走美國。



就在馮小剛為找新「大哥」一籌莫展時,偶然聽說華誼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打算進軍影視圈,他頓時覺得機會來了。


當時王氏兄弟為了打通關係,和影視圈的人吃飯都是他們買單,唯獨馮小剛每次搶著付錢,這不得不讓王氏兄弟對馮小剛高看一眼。


不久,王氏兄弟和馮小剛合作了電影《沒完沒了》,結果初戰小捷,馮小剛把兄弟倆投資的800萬變成5000萬,足足翻了幾番。



在&34;的吸引下,王氏兄弟幾乎押上全部身家,籤約導演馮小剛,使華誼從此和馮小剛緊緊捆綁在一起。



王氏兄弟把馮小剛視為華誼在影視行業崛起的一張王牌,而馮小剛也自此大樹底下好乘涼,背靠華誼走上導演生涯的快車道。


有了第一部電影的成功,王氏兄弟趁熱打鐵拍了《一聲嘆息》和《大腕》都大獲成功,兩兄弟眉開眼笑的同時也對馮小剛愛不釋手。



2001年,王氏兄弟迎來第二個貴人,金牌經紀人王京花帶領李冰冰、任泉、陳道明、胡軍等一批一線明星入駐華誼。



在這些大牌明星中,還有個叫範冰冰的「過氣丫鬟」,誰也沒想到,日後此人將在娛樂圈掀起腥風血雨,並差點把華誼兄弟推進油鍋。


從這一年開始,華誼兄弟電影有馮小剛、藝人經紀有王京花,發展非常迅猛,短短幾年就成為影視行業龍頭老大。


或許是因為前期發展太順風順水,王氏兄弟完全沒考慮一個問題:華誼兄弟要是離開馮小剛和王京花,還能剩下什麼?



2003年,馮小剛籌劃拍攝《手機》,王京花鼎力推薦乾兒女範冰冰和影帝葛優演對手戲,馮小剛自此和範冰冰結下不解之緣。



《手機》成為這一年的票房冠軍,範冰冰憑藉這部電影開始有了名氣,馮小剛也逐漸在華誼站穩腳跟,其樂融融的背後有一個人被惹怒了:崔永元


這部電影男主角設定是一位有婚外情的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崔永元怎麼看都覺得是在罵自己,他痛斥《手機》低俗垃圾,對馮小剛的人品也進行了否定。



那時崔永元手段還很稚嫩,只懂得在網上抨擊,始終沒掀起什麼波浪,吃瓜群眾很快就散了,王氏兄弟和馮小剛繼續拍電影掙錢。


誰也沒想到,這場不起眼的風波給華誼埋下了一顆驚天大雷,這顆雷將在15年後被徹底引爆。


2004年,馮小剛和華誼合約期滿,自以為實力越來越強的馮小剛自立門戶,和張國立成立了一家新的影視公司。



雖然離開,但馮小剛依舊迷戀華誼強大的資本,所以新電影《天下無賊》還是由老東家投資和經營。


新片發布會上,馮小剛推心置腹坦言這部電影拍得極其坎坷,前老闆王中軍立即明白對方意思,主動送上臺階:「幹得不順心就回來吧。」



馮小剛借坡下驢回了老東家懷抱,但這一趟也沒白折騰,回歸後的馮小剛身家倍漲,除了400萬現金,還爭取到3%的華誼股份。


王中軍之所以花這麼大本錢並非衝動,而是他發現華誼越來越離不開馮小剛了。


早在2001年,馮小剛在《大腕》拍攝現場突發心臟病送醫院急救,當時就經常有人問王中軍:「馮小剛病了怎麼辦?」甚至還有說法稱:「馮小剛一咳嗽,華誼就感冒。」


時隔3年後,馮小剛的離去再次給王中軍敲響警鐘,為了讓馮小剛歸來,王中軍毫不猶豫開出當時最好的條件。


而一年後,金牌經紀人王京花的離去,更加印證了王中軍的想法。


2005年,王京花和華誼合約期滿,帶領陳道明、張家輝、夏雨、劉嘉玲等幾十個藝人跳槽,直接帶走華誼80%的演員。



這是華誼最難熬的一年,王中軍緊急改變思路,用給籤約演員公司股份的形式,籤下了黃曉明、鄧超等明星。


與此同時,馮小剛也發揮了頂梁柱的作用,以一部《集結號》大戲,加上康洪雷的《士兵突擊》,幫助華誼成功度過了這次難關。



正因這次危機,馮小剛在華誼的地位水漲船高,再也沒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2007年,華誼兄弟迎來它的高光時刻。


商業上,阿里的馬雲入股華誼兄弟;電影上,馮小剛拍出《非誠勿擾》;電視劇上,滕華濤拍出《蝸居》。



2009年,華誼在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娛樂第一股,首日股價就實現了翻倍,把股東們賺得紅光滿面。



這時馮小剛卻做出一個驚人舉動,轉眼就將3%的股份套現2億元,這一做法讓外界非常不可思議,但10年後再看,這恐怕是馮小剛當時做的最好決定。



套現之後,馮小剛並未藉此離開華誼,他吸取了幾年前的教訓,在沒有足夠實力自立門戶前決不貿然行動,更何況上市後的華誼可是一棵大搖錢樹。


此時的華誼兄弟風頭正勁,投資起電影更是大手筆,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2》,以及和徐克合作的《狄仁傑》系列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10年底,馮小剛上了崔永元的《小崔說事》,兩人一笑泯恩仇,崔永元當眾表示和馮小剛私交甚好,兩人的恩怨早就一筆勾銷。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而就在一片欣欣向榮背後,危機正在緩緩靠近。



2012年,華誼兄弟投資2億由馮小剛執導的史詩大片《1942》,因為當時觀眾還不能接受這麼悲情嚴肅的大戲,結果票房不幸撲街。



危機沒有停下腳步,第二年金牌監製陳國富離職,當天華誼兄弟的市值就憑空蒸發8個億,王氏兄弟手裡只剩下馮小剛這張王牌。



與此同時,雙冰、黃曉明夫婦、鄧超等藝人相繼離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王中軍深知公司想繼續發展,必須狠狠套牢馮小剛。


所以在馮小剛即將再次合約期滿時,2015年11月,華誼兄弟以10.5億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公司70%的股份。有趣的是,當時東陽美拉總資產是1.36億,負債1.91億,估值卻高達15億。



根據對賭協議,東陽美拉要在2016年為華誼兄弟帶來不低於1億元稅後淨利潤,此後4年,每年貢獻的稅後淨利潤逐年遞增15%,如果沒完成目標馮小剛需要補齊差額。


照這麼算,即便東陽美拉連續5年沒賺一分錢,馮小剛也絕對不虧。


王氏兄弟的目的當然不在一個空殼公司,而是跟馮小剛買一份戰友情,從此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自然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王氏兄弟顯然對之前王京花和陳國富的出走心有餘悸,如今華誼的競爭力只剩下馮小剛,他們不希望往事重演。


可也就在這一年,馮小剛開始走下坡路,拍的電影越來越不被大眾喜歡。


2016年,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票房撲街,因為萬達影業給電影的排片太少,馮小剛和王中磊還和萬達公子王思聰在微博公開互懟。



2017年,馮小剛攢了一輩子的電影《芳華》獲得14.23億票房,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國產文藝片,單看成績還不錯,但相比這一年56.26億元票房的《戰狼2》顯然有點不夠看。



2018年,馮小剛把所有希望押注到《手機2》上,主角還是範冰冰,這下徹底激怒了本來一笑泯恩仇的崔永元,當初馮小剛答應將電影名改為《朋友圈》,換來換去卻還是《手機2》。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崔永元和馮小剛的矛盾因範冰冰一條微博徹底拉開序幕,憤怒上頭的崔永元曝光了一系列影視圈醜聞。



電影《手機2》徹底打了水漂,範冰冰消失熒幕,沒完成這一年任務的馮小剛,也自行墊付了7000多萬業績補償款。



馬雲等資本大佬,也徹底對華誼兄弟失望,陸續股票套現離場。



被一系列打擊後,馮小剛和華誼兄弟像焉了的茄子,走得越來越不順利。


2019年,馮小剛只拍了一部《只有芸知道》,最終反響平平,票房一般;之後大資金投入的《八佰》,又以技術原因取消公映。



屋漏偏逢連夜雨,王氏兄弟剛剛熱了個身,2020年疫情來襲又讓影視行業陷入寒冬。



早在2019年,入不敷出的華誼兄弟就向阿里影業借了7個億,阿里影業獲得華誼股份的同時,還擁有華誼5年內10部電影的優先投資權。



為了解決拍戲經費,王氏兄弟質押了自己全部股權,想盡辦法貸款,王中軍還不惜賣豪宅和名畫,把能做的都做了。


兩兄弟拼了命保住華誼的殼,因為他們知道華誼一旦倒下就很難再站起來了,這20年來的辛苦打拼都將付之東流。


另一邊的馮小剛雖然過得也不順心,但相比為公司砸鍋賣鐵的王氏兄弟,他過得相當滋潤:華誼股份早在高處就已套現,新電影根本不愁沒人投資。



同樣背靠華誼,為何王氏兄弟和馮小剛的處境大大不同?


馮小剛是個精明的商人,也是未雨綢繆的好手,自進入華誼就在謀劃未來,想著有朝一日能自立門戶,並讓自己有全身而退的實力。


而王氏兄弟就慘了,這20年裡他們有好幾次機會徹底擺脫馮小剛,但一想到之後即將面臨的公司動蕩,他們又一次次放棄了。



馮小剛固然是下金蛋的雞,但把任何一個人當做公司支柱都是危險的,更何況馮小剛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王氏兄弟一直想的是如何靠馮小剛下更多的金蛋,而馮小剛卻始終想著如何「借勢上位」,希望有朝一日能自立門戶。


華誼一直需要馮小剛,他是華誼的救命稻草;而馮小剛早已從當初的小弟成長為資本本身,華誼不過是他的錦上添花。


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也是在華誼興衰起伏20年後,馮小剛能笑到最後的重要原因。



2020年,是華誼和馮小剛公司對賭協議的最後一年,也是決定華誼生死存亡的一年。


如今華誼這條船上只剩下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他們能否度過難關,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大風大浪之中,馮小剛始終是個悠閒的旁觀者,任它東南西北風,一切盡在笑談中。


寫文不易,請求各位看官點個讚哦,謝謝!

相關焦點

  • 華誼兄弟背水一戰:《八佰》上映能否救主?
    享受到明星紅利的華誼證券如法炮製,繼續加強與明星的深度捆綁,2013-2015年,華誼兄弟收購了多家明星藝人公司,通過資本手段與明星休戚與共,也掀起了資本市場「明星證券化」的熱潮,多家影視公司參與其中,直到2016年被監管叫停才熱度消散。
  • 華誼兄弟如何擁有一批「馮小剛」?
    從今年5月11日,崔永元將其同劉震雲的簡訊公布於眾,到今天已經62天。期間,崔永元還不止一次的戲罵馮小剛和華誼兄弟。是忍了兩個月,沒法再忍了?也許是因為,由劉震元編輯,馮小剛擔導演、華誼兄弟出品的劇情片《手機2》剛剛殺青了。華誼兄弟、馮小剛以及劉震雲三方回應的時間間隔恰到好處,讓輿論熱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從一夜暴富到被逼向懸崖邊緣,回顧華誼兄弟的26年春秋
    20世紀末,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以及姜文的《鬼子來了》,都有著王氏兄弟的投資葛優的組合已經有了《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的成功,有了王氏兄弟,即華誼兄弟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2019年,在兩大轉型戰略未能成功,主力大作《八佰》又未能上映的情況下,華誼巨虧39.6億,王氏兄弟不得不通過賣房賣畫來維持資金鍊運作。
  • 華誼兄弟的「大敗局」
    2009年,創業板開板,王中軍一頓操作猛如虎,把華誼兄弟運作成為第一批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也是第一個上市的影視公司。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掛牌上市,當天上漲147%,達到70元每股。馮小剛身家暴漲到2億元,馮小剛的妻子徐帆還抱怨交稅交太多,真是有錢人的煩惱。
  • 華誼兄弟20年輪迴:大哥歸來,江湖已變
    上市後中報業績首次虧損、兩部電影下架缺席暑期檔,這個夏天,縱橫國內影壇20年的華誼兄弟(300027.SZ),從未如此「邊緣化」。「從2019年開始我會參與公司所有的電影項目,從孵化開發到宣發落地,全面強化對電影業務的管控。而且我要正式回到電影公司的綠燈委員會,擁有一票否決權。」
  • 華誼兄弟「大敗局」
    王氏兄弟反覆通過股權質押、解押、再質押的戲碼於縫隙中求活,但隨著手中股份幾乎全部質押,王氏兄弟的股權池幾近枯竭。從資產負債率上,也能窺探出華誼兄弟時日之艱。2020第一季度,華誼兄弟的資產負債率高達54.38%,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同期華策影視為41.63%,而光線傳媒為13.56%。作為華誼頭牌,馮小剛從2018年崔永元《手機2》事件後便處於水逆。
  • 華誼沒有兄弟
    這是一道分水嶺,自此,華誼兄弟喪失了電影業務龍頭地位。在2012和2013年,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領域的份額佔到10%-12.5%,遠超光線、博納等公司,但2014年,華誼兄弟直接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剩2%。
  • 馮小剛對賭失利,華誼兄弟巨虧,阿里已經出手
    紐西蘭二個多月的拍攝成本,加上後期製作發行的成本,《只有芸知道》這點收入根本就覆蓋不了成本,應該是虧損的。2015年11月,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了東陽美拉70%的股權。東陽美拉註冊資本僅500萬元,馮小剛佔99%股權。當然,10.5億元不是那麼好拿的。
  • 華誼不需要《八佰》,華誼需要八佰億
    兜兜轉轉,華誼終於有了第一個兄弟,馮小剛。1999年,《沒完沒了》上映,以800萬投資換回3300萬票房,有媒體形容,「電影院內是觀眾由衷發出的沒完沒了的笑,售票處是觀眾掏出的沒完沒了的鈔票。」>華誼和馮小剛一起,站到了華語電影的最高處。
  • 還好華誼有兄弟
    做廣告起家的兄弟二人,於1998年經朋友介紹參與到了英達拍攝的情景喜劇《心理診所》,而後又機緣巧合地在開機宴上認識了英達的老朋友馮小剛。影片最終豪取3500萬的票房,成為2000年票房最高的國產片。而當年全國總票房僅8.6億元,這一部電影的票房佔比就達到了4%。這是王氏兄弟在電影上掘到的第一桶金。嘗到甜頭的他們,把馮小剛這枚「核武器」籤到了華誼,也順勢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2年前後,廣電總局先後發布了《電影管理條例》等,鼓勵民營資本注入影視製作、放映、演藝等文化行業,華誼開始在電影和經紀人業務上加碼。
  • 華誼只剩兄弟
    《華誼內幕》彭徵著在最巔峰的時期,華誼兄弟壟斷著包括周迅、李冰冰、範冰冰、黃曉明、鄧超在內的大批影視明星,以及馮小剛、張國立等著名製作人。 截止2009年上市,華誼旗下共握有76位明星,2006年到2008年時間,國產電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裡,有將近六分之一被華誼收入囊中。
  • 《美人魚2》預計暑期上映,能否挽救負債纍纍的華誼兄弟?
    周星馳的《美人魚》在2016年上映,以絕世之姿攬下33.86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16部票房突破十億影片、第三部票房突破20億影片、中國影史第一部票房突破30億影片。在那一年造就了中國影史的神話,周星馳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絕對的王者。《美人魚》已經過去四年了,江湖上依舊有它的傳說。
  • 「京圈」大佬華誼兄弟的勝與敗
    僅兩年就巨虧50億元,帳面現金只有僅為0.90億元。2020年的疫情,華誼兄弟更是雪上加霜。1月8日,華誼兄弟連發9條公告,擬以持有的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娛樂、英雄互娛、東陽浩瀚、華誼影城(蘇州)股權、海南3套別墅等資產提供質押擔保,申請銀行授信共計25億元,這才如期兌付了2016年發行的22億元債券本金及利息。
  • 一部21億的《八佰》,救不了華誼
    巧的是,最終只有他的片子成功過審並且賺到了大幾千萬,所以逐利的王氏兄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此與他達成合作。》、《手機》再到《私人訂製》、《芳華》,與華誼搭夥的21年間,經馮小剛手的電影,僅計算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為華誼創造了45.95億累計票房。
  • 一部28億票房的《八佰》,拯救不了處在困境的華誼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馮小剛和範冰冰因為之前有很多的負面新聞,從而牽扯到了華誼,連續虧損的華誼也是處於困境之中。之後王氏兄弟決定從廣告行業轉到影視行業。轉到影視行業之後,王氏兄弟拿出錢找導演拍戲,找了仨導演,分別是陳凱歌、姜文、馮小剛,最終只有馮小剛的片子過審。就這樣,王氏兄弟確定了和馮小剛進行合作。
  • 沉寂1000天,華誼太需要一部爆款電影了
    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華誼站到了保殼的邊緣。王中軍、王中磊不得不四處變賣資產,甚至賣畫、賣房,求助朋友圈的大佬們找錢。2020年對於華誼兄弟來說,是能否絕處逢生至關重要的一年。馮小剛拍的《只有芸知道》。王氏兄弟手上大部分的華誼兄弟股票都做了質押融資,股價下跌意味著有爆倉風險。王中軍不得不變賣各種個人資產補倉,「股票市場補倉補了大概十多個億。」《手機2》最終缺席了2019年春節檔,又給華誼一輪暴擊。
  • 華誼兄弟20周年 黃金密碼與百位明星一同亮相慶典
    今年是華誼兄弟成立20周年。
  • 十億《八佰》,難救華誼
    「內地第一經紀人」之稱的王京花與旗下藝人的加入,2000年到2004年,華誼兄弟迅猛發展,在影屆的地位逐漸穩固。不過,在電影上過度依賴馮小剛、在藝人經紀上完全託管給王京花的華誼兄弟,在2004年-2005年間這兩大左臂右膀先後離開之後陷入了困局。
  • 《八佰》票房突破29.5億元 最大贏家華誼卻遭王忠軍兄弟減持
    2013年9月,華誼兄弟以2.52億元收購張國立旗下公司浙江常升。2015年,再次以7.56億元收購&34;們共同持股的東陽浩瀚70%的股份,以10.5億元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70%的股份。大筆收購藝人的空殼公司來進行&34;,導致公司商譽高企,到2015年底時,華誼兄弟的商譽同比增長了140.25%,達到35.7億元。
  • 炮爺|華誼之中軍中磊兄弟背後的故事
    後來馬雲說,他投資華誼的前幾年每個月至少花幾天時間,和王中軍聊,一是改變他的思想,二是幫他重塑商業模式,同時也幫他穩住了馮小剛不離開,增強馮對華誼的信心,還引入了一批投資者虞鋒等人。馮小剛接受採訪也多次感謝馬雲,感謝他讓自己從華誼IPO中賺到了大錢。至於馬雲和王中軍的如何相識的一直有兩種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