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伴隨著「三月三,拜軒轅」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無聲召喚,每年臨近三月初三,無論身處何地的炎黃兒女總牽掛著對文明始祖黃帝的虔誠祭拜,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也紛紛舉辦與河南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遙相呼應的拜黃帝大典。
3月22日上午,在庚子年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舉辦前夕,由澳門客屬社團聯合總會、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聯合會主辦的澳門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澳門旅遊塔莊重舉行。澳門各界嘉賓、社團代表通過淨手獻花、進爵鞠躬等九項儀程,恭拜軒轅黃帝,激動的心靈在文明始祖黃帝感召下,緊緊凝聚在一起。
高唱頌歌
澳門同胞九項儀程恭拜黃帝
四隻祥獅歡騰舞動,寓意給人們帶來春天的吉祥美好……在澳門恭拜黃帝大典現場,氣氛莊嚴而隆重。
祥獅納春
活動依舊延續「同根同祖同源 和平和睦和諧」的主題,同時還突出「眾志成城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活動特色。在依照黃帝故裡拜祖大典九項儀程的基礎上,今年的澳門大典恭拜儀式分為祥獅納春、敬獻花籃、淨手進爵、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祈福中華、眾志成城 、天地人和等九項,由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恭讀《拜祖文》。
除了在澳門旅遊塔現場舉辦的恭拜軒轅黃帝大典,澳門同胞還在澳門標誌性建築大三巴、金蓮花廣場等地錄製了澳門各界群眾歌唱《黃帝頌》的視頻短片,共同傾訴對軒轅黃帝的敬意,祈福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祈福澳門的明天更美好。
祈福中華共戰疫情
當前,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牽動著無數炎黃兒女的心。在澳門恭拜黃帝大典的儀式上特設了「祈福中華」這項儀程:10位社團代表在祈福牆上懸掛祈福牌,共同為中華民族祈福,祈願疫情早日結束,更祈禱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戰疫情!
在「眾志成城」環節,澳門客屬社團聯合總會、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聯合會代表宣布,為澳門特區政府捐贈1萬隻醫用口罩,助力澳門新冠肺炎的防控!
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代表澳門特區政府接收捐贈
「澳門新冠疫情牽動著許多人的心,我們想為疫情的防控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聯合會執行會長王友誼表示,通過澳門客屬社團聯合總會,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聯合會等愛國社團動員所屬會員愛心募集資金,向特區政府捐贈1萬個醫用口罩,用實際行動發揚黃帝精神,為澳門加油!
這一刻,鮮紅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迎風招展,庚子年澳門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圓滿禮成!人們歌聲嘹亮,共同歌唱親愛的祖國、共同祈願天佑中華,祝福祖國走向繁榮富強!
淨手進爵
三大亮點增輝澳門恭拜大典
據了解,今年澳門恭拜黃帝大典活動雖然沒有以前的規模那麼大,但規格有所提升,氣氛莊嚴依舊,更有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恭拜活動參與範圍更廣、黃帝文化更加深入傳播等多項亮點使得活動的舉辦意義非凡。
澳門華夏藝術鑑賞交流協會張九齡會長介紹,在前期籌備中,澳門同胞代表都積極參與恭拜活動的各個環節,藝術家、青年教師、普通市民等以澳門大三巴牌坊、澳門金蓮花廣場和澳門旅遊塔等地標建築為背景,紛紛演唱《黃帝頌》。
敬獻花籃
「我是在澳門出生和生活,非常榮幸擔任『庚子年澳門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的主持人。」恭拜大典現場,本次大典主持人蘇偉倫激動地表示,作為炎黃子孫的一份子,他深深體會到恭拜黃帝大典的舉行,就是繼承和傳播黃帝文化,發揮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時代價值,通過恭拜活動,加深了他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識;現場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更使他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感動。
「今年澳門拜祖活動由澳門蓮花衛視全程錄製,剪輯製作成專題片在蓮花衛視播放。」擔任本次活動嘉賓主司儀的澳門客屬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江金桐介紹,經過幾年來澳門恭拜黃帝大典的舉辦,「黃帝文化」已逐漸在澳門生根發芽,今年拜祖活動的專題片一經播出,會有更多的澳門市民積極參與到拜祖活動當中:「下一步,我們要爭取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將『澳門恭拜軒轅黃帝大典』打造成為澳門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項常態化活動,堅持年年辦下去,而且越辦越大、越辦越好!」
施家倫恭讀《拜祖文》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恭讀《拜祖文》也是今年澳門恭拜大典上的一大亮點。施家倫對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要更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將各項規劃落實好,推動「一國兩制」再創新局。「今年是第一次參加澳門恭拜黃帝活動,內心很激動。」施家倫認為,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形式應該讓更多的澳門市民前來參與,繼承、傳播黃帝文化,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庚子年澳門恭拜黃帝大典圓滿禮成,澳門兒女又一次共赴「三月三 拜軒轅」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之約。這是一次敬拜活動,更是莊嚴的承諾:在黃帝文化的呼喚下,無論身處何處,中華兒女必將團結一心、攜手共進,共同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出一份力量!
鄭報全媒體記者 左麗慧
來源:中原網 編輯:胡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