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為了歌唱永恆,而是敘說我們周遭發生的事物,如同德爾斐的神諭在播報晚間新聞。他的作品之美就是最高的等級,改變了我們關於「詩歌是什麼」以及「詩歌何為」的觀念。
——這是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為鮑勃·迪倫頒獎的授獎詞。這位戰後鐵器時代的遊吟詩人,首次將歌詞帶入經典文學殿堂,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範疇內,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方式。
今天恰逢世界詩歌日,我們選摘鮑勃·迪倫在不同階段寫下的詩歌分享給大家。關於歌,關於詩,關於道路、命運、時代與信仰,女人與愛情,小丑的微笑與聖徒的憂傷,自由的鐘樂與暴雨,讓迪倫用他的詩與歌來回答你。
福利環節:在本期推送評論區留言你最喜歡迪倫哪個時期的作品,理由是什麼,我們將抽三位各送《鮑勃·迪倫詩歌集(1961-2012)》中的隨機一冊。
在風中飄蕩
Blowin』 in the Wind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1961 年 9 月,年僅二十歲的鮑勃·迪倫在紐約市認識了音樂製作人約翰·韓門德(John H. Hammond),並由其引薦,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籤下一紙五年合約。同年 11 月 20、22 日兩天,迪倫錄製了十三首歌,收入他的第一張專輯,於 1962年 3 月 19 日發行。
▲ 胡德夫致敬鮑勃·迪倫朗誦《Blowing in the wind》
在第一張專輯裡,迪倫唱的多半是別人的歌,根據迪倫的說法,他不願意在第一張專輯裡便把自己全部呈現出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說,當時他還處於摸索和嘗試的階段,可能對自己的作品還沒有完全的把握。而從第二張專輯起,他唱的幾乎都是自己的作品,而且好歌連連,在短短幾年裡奠定了他在歌壇的地位。1962 年 4 月,迪倫坐在住家附近的咖啡館裡寫下經典作品《在風中飄蕩》。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
你才會稱他是人?
是啊,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海洋
它才能安眠於沙灘?
是啊,加農炮彈要飛多少回
才會永遠被禁止?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座山能存在多少年
在被衝刷入海之前?
是啊,一些人能存活多少年
在獲準自由之前?
是啊,一個人能掉頭多少回
假裝什麼都沒看見?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個人要抬頭多少回
才看得到天際?
是啊,一個人要有幾隻耳朵
才聽得到人們哭泣?
是啊,要多少人喪命,他才知道
已有太多人死去?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時代正在改變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1964 年 1 月,鮑勃·迪倫發表了他的第三張專輯《時代正在改變》。這張專輯的同名歌曲,敏銳捕捉了正處於十字路口的時代變遷感,呼召新一代的力量和變革精神,既嶄新無比,又隱然承續著《舊約·傳道書》的源流,成為又一首經典之作。
《時代正在改變》的間奏中出現的口琴營造出一種喧譁的氛圍,就像 20 世紀 60 年代的空氣,陳腐之中,有一股年輕的氣息等待被喚起。
圍聚過來吧,人們
無論你浪跡何方
承認你周遭的
水位已然高漲
並且接受你即將
被浸透的事實
如果你的時間還值得節省
最好開始遊泳,否則將像石頭一樣沉沒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來吧,以筆預言的
作家和批評家們
睜大你們的雙眼
機會不再登門
話別說得太早
因為輪子 仍在旋轉
無法預知它會指向何人
因為現在的失敗者日後將得勝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來吧,參議員和眾議員們
請細聽這呼籲
不要站在門口
不要堵塞大廳
因為受傷的
將是停滯不前者
外頭的戰役正如火如荼進行
即將搖撼你的窗子,震響你的牆壁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來吧,全國各地的
母親和父親
不要批評你們
不了解的事情
你們的兒女
已不受你們掌控
你們的舊路正迅速老朽
請勿擋住新路,倘若無法伸出援手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界線已劃清
詛咒已拋出
現在腳步遲緩者
日後將快速竄出
一如現在這一刻
隨後將成為過去
秩序正快速凋落
現在一馬當先者日後將居末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像一塊滾石
Like a Rolling Stone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鮑勃·迪倫的第六張專輯《重訪 61 號公路》,發行於 1965 年 8 月 30 日。這張專輯是鮑勃·迪倫開啟他搖滾時代的標誌。彼時英國披頭四、滾石風頭正盛,而作為搖滾發源地的美國自「貓王」後相形失色。巡演歸來的迪倫打破了這一局面,將新的搖滾氣息注入傳統藍調與民謠,「以搖滾的態度玩兒民謠」,開創了民謠搖滾的音樂形式。
此專輯在《滾石》雜誌評選出的史上最佳五百張專輯中位列第一。英國樂評人麥可·格雷(Michael Gray)更稱,整個搖滾文化、整個「後披頭四」流行搖滾世界,乃至某種意義上的 20 世紀 60 年代,都從這裡開始。
專輯中,最為知名的無疑是《像一塊滾石》。這首歌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意外成為最能代表迪倫的經典之一。歌中的「像一塊滾石」,道出無處可歸、滾動前行的迷茫,引起試圖掙脫主流文化束縛、按自己意志生活的一代人的深深共鳴。
那會兒你衣著光鮮
正當年,扔給乞丐一毛錢,對吧?
別人給你打電話 :「寶貝留神,你準得栽跟頭」
你覺得他們在說笑
你老是嘲笑那些
遊手好閒的傢伙
現在你沒聲兒了吧
現在你不神氣了吧
當你得為下頓飯東奔西跑
感覺如何
感覺如何
無家可歸
像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
像一塊滾石?
沒錯,孤傲小姐,你上過最高級的學校
可你很清楚,你不過在那兒醉生夢死
沒人教會你怎麼在街頭求生
現在你發現非習慣這境遇不可
你說你永遠不會向那些
神叨叨的流浪漢低頭,如今你意識到
他可不是在販賣託詞
當你瞪著他眼中的虛空
問他想不想做一樁買賣?
感覺如何
感覺如何
孤苦伶仃
沒有回家的路
像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
像一塊滾石?
你從不曾轉身看雜耍人和小丑皺起的眉頭
當他們走來給你變把戲
你從來不明白這樣不對頭
你不該讓別人幫你找樂子
你習慣和你的外交官一起騎鉻馬
他肩頭還坐著一隻暹羅貓
他可真是今非昔比
發現這一點是不是特難受
當他從你那兒把一切都偷走
感覺如何
感覺如何
孤苦伶仃
沒有回家的路
像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
像一塊滾石?
高塔上的公主啊,所有時髦人物
他們酩酊大醉,自命成功人士
把各種珍貴禮物交換來交換去
但你現在得取下鑽石戒指,寶貝你得當掉它
你過去嘲笑拿破崙的
襤褸衣衫和寒磣談吐
現在去他那兒吧,他叫你呢,你拒絕不了
你現在什麼也沒有,沒什麼可失去
你現在是個隱形人,沒啥秘密要保護
感覺如何
感覺如何
孤苦伶仃
沒有回家的路
像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
像一塊滾石?
憂傷地活著
Living the Blues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自畫像》是鮑勃·迪倫的第十張錄音室專輯,1970 年 6月8日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這是迪倫繼《金髮疊金髮》之後的第二張雙唱片專輯,收錄了很多著名流行歌曲和民謠的翻唱,也有少量器樂曲和原創作品。其中絕大多數歌曲都以迪倫一年前在《納什維爾天際線》中所引入的、受鄉村音樂影響的哼吟式唱腔演唱。
此專輯與迪倫以往作品差異頗大,面世後在樂評界引起了巨大爭議。直至 2013 年,《靴子腿第十輯 :另一個自畫像(1969—1971)》發行後,這張專輯才重新獲得了肯定性的評價。
迪倫在接受採訪時聲稱這張專輯是他開的一個玩笑,以此甩掉那些追隨在他身後的人群以及「一代人的代言人」這一標籤。不過,在克諾夫(Knopf)出版社於 1973 年出版的名為《作品與草圖》(Writings and Drawings)的迪倫歌詞、速寫、筆記集,以及在此基礎上分別於 1985 年、2000 年增訂再版的歌詞集裡,均未收入《自畫像》中的原創歌詞,只有《憂傷地活著》和《吟遊男孩》兩首被收入《納什維爾天際線》的附加歌詞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迪倫當時對這張專輯並不認可。直到 2004 年的新版,它們才以單行專輯的形式被收入其中。
自從你離開
我一直在徘徊
衝著鞋子耷拉著腦袋
我憂傷地度過
沒有你的每一個夜晚
我不用走得很遠
去知道你在哪裡
陌生人都給了我消息
我憂傷地度過
沒有你的每一個夜晚
我想我最好
立刻去休息
並忘記我的驕傲
可我卻抵擋不了
我心底為你
盛著的這份情感
你若看到我這樣
你會回來你也會留下
哦,你怎麼能拒絕
我已憂傷地度過
沒有你的每一個夜晚
糾結的憂傷
Tangled Up in Blue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軌道上的血》是鮑勃·迪倫的第十五張錄音室專輯,1975 年 1 月 20 日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這張專輯問世後,起初所得的評價不一,但後來漸被批評家和樂迷公認為迪倫最重要的專輯之一。在《滾石》雜誌評出的史上最佳五百張專輯中,《軌道上的血》名列第十六位。同時, 它也是迪倫最暢銷的專輯之一,曾高居《公告牌》專輯榜榜首和英國專輯排行榜第四位。此外,它還得到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的雙白金唱片認證,並於 2015 年被收入「格萊美名人堂」。
迪倫的傳記作者和很多樂評人都認為,這張專輯中的歌曲與他的個人生活有關,特別是那段與妻子薩拉(Sara Dylan)感情失和的經歷。他和薩拉所生的幼子雅各布·迪倫(Jakob Dylan)便明確提到,這些歌曲就像「我父母的交談」。故如評論所說,這是「被刻入錄音帶的一段對愛情自始至終最真實和最坦誠的記錄」,「歌曲展示了一段觸礁婚姻所引發的情感完整光譜」。但迪倫始終否認這些歌曲是自傳性的,在 2004 年出版的自傳《編年史 :第一卷》(Chronicles: Volume One)裡,他聲稱創作靈感來自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樂評界普遍認為,這張專輯是呈現迪倫演唱與作詞才華的傑出範例,體現出迪倫創造的勇氣。作為一位成熟的藝術家, 他並沒有被自身所處的時代環境限制。它成了迪倫最好的專輯之一,乃至成了評價他作品的標尺,評論家們就常用「自《軌道上的血》以來最好的」等類似表述來稱讚他日後的創作。《糾結的憂傷》是這張專輯裡第一首曲目。
一天清晨陽光燦爛
我躺在床上
懷疑她是否已徹底變了
是否還是一頭紅髮
她的家人說我們共同生活
一定會很艱難
他們瞧不上媽媽手織的衣服
而爸爸的存款也不夠多
於是我站在了路邊
動身前往東海岸
雨打在鞋子上
老天知道我已經付出了好些代價
這糾結的憂傷
我們最初相遇時她已經嫁人
很快就又離了婚
我也許幫她跳出了一個泥坑
而我也為此大打出手
我們開著那輛車儘可能遠走
在西部把它丟掉
在一個傷心的暗夜裡分了手
彼此都覺得這樣是最好
當我正要離開時
她轉過身來看著我
我聽見她的話音越過我的肩頭
「我們哪天還會在街上重逢」
這糾結的憂傷
我在北方的大林區找到一份工作
當了一段時間的廚師
但我根本沒什麼興趣
有一天我就被解僱了
於是我又遊蕩到紐奧良
碰巧被招到
德拉克羅瓦外邊的
一個漁船上幹了一陣
那段時間我都是孤身一人
昔日還沒有遠去
我見識過許多女人
可她從未消失在我腦海,我陷入了
這糾結的憂傷
她在一個脫衣舞酒吧上班
而我進去喝杯啤酒
我一直看著她的側臉
在聚光燈下如此清晰
後來人們逐漸散去
我也正打算離開
她站在我椅子背後
對我說 :「難道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我小聲咕噥了一下
她端詳著我臉上的皺紋
我必須承認我有點不自在
當她彎下腰去系我的鞋帶
這糾結的憂傷
她點燃爐火
給了我一隻菸斗「我以為你不會跟人打招呼,」
她說 「你看上去好像沉默寡言」
然後她打開一本詩集
把它遞給我
作者是一個十三世紀的
義大利詩人
每首詩的語言都那麼真實
像燃燒的煤一樣熾熱
流淌在每一頁上
仿佛寫在我的靈魂裡,由我及你
這糾結的憂傷
我和他們一起住在蒙塔古街
一個樓梯下面的地下室裡
夜晚咖啡館裡放著音樂
旋律縈繞在空中
後來他開始買賣奴隸
他的內心裡有些東西死了
她不得不賣掉她擁有的一切
並把內心封凍起來
當最後一切都徹底完蛋
我開始變得孤僻
我唯一知道如何去做的
是像鳥一樣一直一直地飛
這糾結的憂傷
所以現在我重新回來
無論如何我得回到她身邊
我們曾經認識的所有人
如今對我都是一個幻象
他們有的是數學家
有的是木匠的老婆
我不知道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不知道他們都是如何度過人生
然而我,我仍然在路上
前往另一個酒吧
我們總是有著同樣的感受
只是我們看待的角度不同
這糾結的憂傷
得救
Saved
(與蒂姆 ·德拉蒙德合作 )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發行於 1980 年 6 月的《得救》,是鮑勃·迪倫的第二十張專輯,也是他「基督教三部曲」的第二部,共收錄了九首歌曲。
那段時期,猶太裔的迪倫深受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並宣布自己成為一名基督徒。他甚至在巡演前加入了祈禱儀式,在演出中也增加了不少福音歌曲的表演。
這張專輯直觀地表現了迪倫彼時對信仰的狂熱,歌詞中充滿了大量直白的《聖經》引文以及顯而易見的宗教訓詞。其中諸如《得救》《預備好了嗎?》等歌曲,明顯反映出迪倫對《新約·啟示錄》中末世論的信奉。然而此張專輯濃厚的宗教色彩並不為大眾所理解接受,且給迪倫招致了許多非議。另外,專輯銷量不佳也令他陷入了事業的低谷。
我被魔鬼蒙蔽
生來就已敗壞
當我走出母腹
便是冰冷如石的屍體
因他的恩典,我被觸摸了
因他的言語,我被治癒了
因他的手掌,我被搭救了
因他的靈,我領受了印記
我得救了
因這羔羊的血
得救了
因這羔羊的血
得救了
得救了
我如此喜樂
是啊,我如此喜樂
我是如此的喜樂
如此喜樂
我想感謝你,上主
我只想感謝你,上主
感謝你,上主
因他的真理,我得稱公義
因他的力量,我足堪忍耐
因他的權柄,我得以升舉
在他的愛中,我無憂無慮
他用重價贖買了我
使我脫離深坑
那裡充滿虛空和忿怒燃燒著熊熊烈火
我得救了
因這羔羊的血
得救了
因這羔羊的血
得救了
得救了
我如此喜樂
是啊,我如此喜樂
我是如此的喜樂
如此喜樂
我想感謝你,上主
我只想感謝你,上主
感謝你,上主
沒有人拯救我
沒有人敢
在我最後的墜落中
他的仁慈保全了我
不是出於行為
而是因對他的信心,他曾呼召
我受阻太久了
我耽擱太久了
我得救了
因這羔羊的血
得救了
因這羔羊的血
得救了
得救了
我如此喜樂
是啊,我如此喜樂
我是如此的喜樂
如此喜樂
我想感謝你,上主
我只想感謝你,上主
感謝你,上主
布朗斯維爾姑娘
Brownsville Girl
(與薩姆·謝潑德合作)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的鮑勃·迪倫似乎陷入靈感匱乏的困境中,一連串發行的專輯都風評不佳,1986 年 7 月 14 日發行的第二十四張錄音室專輯《爛醉如泥》也未能例外。這張專輯中除去三首翻唱,餘下的五首,三首系與其他創作者合作,僅兩首由迪倫獨自作曲,原創色彩並不濃厚。整張專輯的方向與特色不甚鮮明,令人很難把握到其脈絡。
正如專輯名字《爛醉如泥》,迪倫將各個時期的作品胡亂拼湊在一起,成了融合他歷來多種風格和特點的大雜燴 :《自由不羈的鮑勃·迪倫》中旁徵博引的詩意,《重訪 61 號公路》中的超現實景象和藍調搖滾風格,《軌道上的血》中的抒情主題以及「基督教三部曲」中的宗教色彩……
幸運的是,這張專輯有一首經典之作能夠挽回顏面,也就是長達十一分鐘的《布朗斯維爾姑娘》。旋律部分取用《帝國滑稽劇》未收錄的作品——《新丹維爾姑娘》(New Danville Girl)疊錄而成,顯然新舊兩「姑娘」都帶有迪倫的偶像伍迪·格思裡(Woody Guthrie)《丹維爾姑娘》(Danville Girl)的影子。歌詞方面,迪倫又與美國劇作家薩姆·謝潑德(Sam Shepard)聯手,重新填寫,講述一個好萊塢西部愛情片式的美麗故事,成為如今所見的《布朗斯維爾姑娘》,一首能與《荒蕪巷》和《黑鑽石灣》相提並論的長篇敘事歌謠。
(因篇幅較長,本段歌詞為節選摘錄)
有這麼個電影 我曾經看過
講一個男人騎馬過沙漠,主演是格裡高利·派克
一個飢餓的男孩為了出名把他一槍撂倒
鎮上的人們想要吊死那男孩並把他撕爛
嗯,警察局長把那孩子打得血裡呼啦
這槍手將死,喘著最後一口氣,癱在陽光下
「給他鬆綁放他走,讓他去說他堂堂正正拔槍比我快
我要叫他嘗嘗這滋味 :面對死亡,每時每刻」
嗯,這事兒我一直在面對,它朝我滾來湧來
你看它像鐵球鐵鏈一樣劈頭蓋臉
你看我不能相信我們已活了如此之久卻依然相距如此遙遠
對你的記憶像一列火車滾滾而來追蹤著我
還記得那天在多彩沙漠 你來會我
開著你的破福特,穿著你的厚底兒高跟鞋
我永遠弄不懂你為啥偏選那個地方來見面
啊,但你是對的。太棒了當我坐到方向盤前
嗯,我們整夜開車去了聖安東
我們睡在阿拉莫附近,你的皮膚好細柔
一路開到墨西哥你去找醫生再沒回來
我本該去找你但我不想讓我的腦袋被打開花
嗯,我們開著這輛車,太陽升上落基山脈
我現在知道她不是你但她在這,她靈魂中有黑暗的節奏
但我也是身在懸崖邊上,再無心思回憶我是你唯一男人的時候
她也不想提醒我。她知道這輛車終將報廢
布朗斯維爾姑娘布朗斯維爾捲髮
皓齒如珍珠閃爍如高懸的明月一輪
布朗斯維爾姑娘,帶我走過全世界
布朗斯維爾姑娘,你是我甜蜜的愛人
大寶弟大寶哥
Tweedle Dee & Tweedle Dum
作品所屬專輯背景:《「愛與偷」》是鮑勃·迪倫的第三十一張專輯,2001 年 9月 11 日正式發行時,恰逢「9·11」恐襲。專輯名出自美國文化史家埃裡克·洛特(Eric Lott)1993 年的著作《愛與偷 :黑面歌舞團和美國工人階級》(Love & Theft: Blackface Minstrelsy and the American Working Class),指美國主流文化一面歧視黑人,一面又通過戲仿和挪用來「偷竊」黑人的歌舞和文化,實際上是迷戀黑人的健康肉體,表明了一種深愛。
這個專輯大量引用、「偷竊」了美國傳統民謠(尤其是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的元素,向前輩們致敬: 歌名都出自傳統民謠的經典主題,曲子則用另一首老歌的旋律重新編配,歌詞裡充滿美國民謠史上的金句妙語。另外,歌中還有多處穿插了日本當代作家佐賀純一的黑幫小說《淺草博徒一代》英譯本(Confessions of a Yakuza)中的句子,連原作者都表示榮幸。
大寶寶哥和大寶寶弟
他們耍飛刀去釘樹皮
累成兩包死人骨頭
還埋頭苦幹不停不休
他們住在挪得之地
把命運交在上帝手裡
他們安安靜靜生活下去
大寶寶哥和大寶寶弟
啊,他們要回鄉下,他們要後撤
他們搭上了欲望號街車
望著櫥窗裡的核桃派
很多東西他們喜歡但從來不買
兩人都不是轉身就跑
他們遠行以太陽為目標
「主人的聲音在召喚我。」
大寶寶哥對大寶寶弟說
大寶寶弟和大寶寶哥
除了這些還有故事更多
他們走在宏偉的樹林裡
他們知曉那微風中的秘密
大寶寶哥對大寶寶弟說
「你的一舉一動惹惱了我。」
像兩個寶寶在一個媽媽懷裡
大寶寶哥和大寶寶弟
啊,他們生活甜甜蜜蜜
大寶寶哥和大寶寶弟
他們總是差一點點就成功
他們拿到遊行的批准還有警察護送
大寶寶弟——他跪下來四腳著地
說 :「給我扔點啥吧,先生,求求你。」
「對你好的東西對我也不錯。」
大寶寶哥對大寶寶弟說
啊童年的夢想是不死的欲望
有一條崇高真理是神聖的教綱
他們姿態很低他們總抓住時候
他們似乎決定一直往前走
一個是個卑賤又可憐的老漢
另一個會把你戳死在你的地盤
「我為你的公司已經付出太多。」
大寶寶哥對大寶寶弟說
相關閱讀
《鮑勃·迪倫詩歌集 (1961-2012)》
著者: [美] 鮑勃·迪倫
譯者:: 西川 / 陳黎 / 奚密 / 李皖 / 冷霜 /
陳震 / 曹疏影 / 馬世芳 / 胡續冬 / 包慧怡
/ 羅池 / 胡桑 / 周公度 / 厄土 / 張芬齡
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美國著名音樂人鮑勃·迪倫所創作的詩歌集,其收集了迪倫從1961年到2012年間創作的共369首歌詞,全面覆蓋了鮑勃·迪倫的創作生涯,多首各時期的名作囊括其中,更有首次收錄的近年新作,同時還收錄了鮑勃·迪倫在各個創作時期的珍貴創作手稿。這本歌詞集正可反映出鮑勃·迪倫如何重新定義、拓寬了人們對詩歌的認識,正是這些傑出的作品,成就了與眾不同的鮑勃·迪倫。
先別走,嘮會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