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日前,一位在家中突發疾病的患者由120急救車送往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急診科監護平臺上,顯示著車輛行駛軌跡、患者基本信息、血壓、血氧、實時心電監護等數據信息以及車載視頻,醫生通過信息化手段在急診室內同步接收所有救護車內信息。
天津市急救中心調度大廳
結合相關信息,醫生考慮患者為急性腦梗塞。收到120急救車發來的信息,醫院急診科立即啟動「一鍵溶栓模式」。隨後,醫院卒中中心值班醫生先於120救護車到達急診,快速做好急診溶栓準備。120車到達急診後,導診護士為患者佩戴好電子識別手環,確保患者在檢查質量中的任一環節都可以實現身份識別。
急救人員在車內傳輸患者信息
患者未到,信息先到,醫生先到。120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無縫結合,實現了急診患者的快速反應,確定地點、到達、醫療救治一體化的生命急診急救支持體系。
目前,天津市胸科醫院、北辰醫院、北辰中醫院、第四中心醫院、中醫一附院五家醫院已經與120急救中心實現了「告知系統」連接。天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顧乃剛告訴津雲新聞記者:「救護車上的醫生都配備有一臺ipad,可以通過這臺終端設備通過一鍵傳輸完成患者信息的預送,讓急診科醫生能夠提前預知患者病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做好術前或溶栓準備。」
車輛到達醫院
說到搶救生命,對於最「要命」的心腦血管病來講,時間分秒必爭。按照目前天津的情況,由於車輛少、道路擁堵等原因,很少有救護車能夠在數分鐘內到達報警人所在地。在家中我們只能等待嗎?當然不是。
「仔細聽好,我現在教你怎麼做胸外按壓。」
「一定要讓他平躺在地上。」
5月23日上午11點59分,120急救中心調度員接到報警,有人在室內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徐蓓向派車人員發送派車指令後,繼續指導報警人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根據我數的節奏按壓,1、2、3、4,1、2、3、4……」
直至12點05分救護車和醫生到達報警現場,調度員才掛斷了電話。
醫院接診急救患者
2017年1月20日,天津市急救中心引進的MPDS優先分級調派系統正式上線,通過調度員程序性詢問,了解患者病情,按照初步主訴預案分等級進行調派,使有限資源能夠合理利用。同時在救護車到達前指導報警人進行有效合理的自救。
「截至目前,我們通過MPDS優先分級調派系統共電話指導報警人15萬人次,有些患者在救護車趕到前已經通過這種方法完成了自救,可以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天津市急救中心通訊科負責人說,「我們曾遇到因『噎食』撥打120的情況,調度員就是通過在電話中指導對方配合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而讓患者轉危為安。在這套系統使用期間,除了對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指導,我們還遇到過在家分娩的情況,我們會告訴產婦用什麼樣的姿勢分娩,家屬如何接生、剪臍帶等等,順利完成分娩。」
由於資源有限,很多突發疾病的患者的最佳救治時間就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但由於急救資源有限和道路原因,也許車輛不能在幾分鐘黃金搶救期內到達現場,因此提高全民急救意識,能夠實施自救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天津市急救中心主管人員告訴津雲新聞記者,「通過告知系統和MPDS應用,將患者進入醫院救治時間前移到接到患者的那一刻,為搶救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
津雲新聞記者了解到,120急救中心平均每天呼入量近2500次,其中有效呼救總數為 700餘次,出車次數為450餘次。目前除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已經納入120急救中心統一管理外,薊州區、武清區、寧河區已經實現了一鍵轉電,120急救中心接到電話後可立即轉至所屬區的急救隊伍。此外濱海新區、靜海區、寶坻區的對接工作也在逐步推進中,努力儘早實現120急救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