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隨著新冠疫情再一次被控制住,停了半年多時間的電影行業終於恢復了。而電影業恢復後的第一場影片就是戰爭大片《八佰》,已經相繼在全國各地影院上演了。這部電影描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松滬會戰的一個片段。以前我就看過松滬會戰的小說,知道一點大概的內容,今天我來寫一下這場電影的故事情節,不單是為了蹭熱點,更多是想宣傳一下我們的抗日英雄。
電影《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導演管虎,編劇管虎、葛瑞。製片王中磊、梁靜、朱文玖,主演王千源、張譯、姜武、張宥浩、歐豪、陸思宇、白恩、李晨、鄭愷等等。播放時長165分鐘,上演時間2019年,票房累計8.2億元。電影《八佰》終於爆了!
該片取材於1937年上海松滬會戰期間,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的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一共420餘名官兵。但是為了迷惑日軍,國軍對外宣傳有800人,他們留下來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影片描述了國軍官兵上下一心英勇阻擊日軍的戰鬥故事。
1937年的上海,一條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華人區,在這裡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租界成了國中之國,這裡仿佛就是天堂,在戰爭年代,這裡有洋人保護。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洋人和上海有錢有勢的華人,只要待在租界不越界,就可以免受戰爭的傷害。
然而正是因為上海的這種特情況,蔣介石才選擇上海與日軍展開正面抗戰。其目的地就是要讓西方列強能夠親眼目睹戰爭的慘烈,要讓他們感同身受,然後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然而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列強的身上,這真的是太荒唐了。為了做戲給別人看,卻要讓400多條生命來表演,用鮮血和生命來成就,還有什麼比這更殘忍嗎?
當特派員向留守四行倉庫的副團長謝晉元說出這番話時,表明了上峰的意圖之後,這些用生命來死守上海的軍人,就仿佛成了一個笑話。
十裡洋場的上海灘,一邊是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生活,一邊是炮火連天,命不夕保的慘況。蘇州河畔,一河之隔的相互觀望,有人在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國家。而有些人卻在哪裡像看大戲一樣,苟且的偷活著。
松滬會戰國軍七十多萬人馬投入戰場,蔣介石精銳盡出,87師、88師更是精銳之中的王牌部隊,全是德械裝備又是教導師。但在這次會戰中全數盡出,留下來堅守的就是88師的部隊,有部分為湖北保安團的士兵。王牌軍、雜牌軍和逃兵,三種不同的心態,還原了戰爭時代的真實畫面。
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守衛上海,喊著口號去赴死,這一刻,除了心痛和惋惜,那一個個都是真正的英雄啊!作為雜牌軍的保安團戰士全是孩子,年輕、沒有經驗,怕死是人的本能,但在這殘酷的戰爭年代他們沒有選擇。在戰鬥的廝殺過程中,他們是最容易被對手殺死的人。
還有一種人就是逃兵,比如老算盤這個人,他在戰場中就是想逃出去,想活命,最後他也成功逃到了租界。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真能置身於戰爭之外嗎?答案是否定的。
同時,電影也宣揚了年輕愛國的學生們。蘇州河的對岸,有愛國學生在募集物資;有無課可上的教授,每天拿著望遠鏡觀望前方戰況。也有青年學生偷偷的溜出租界,想去投軍報效祖國。在整場戰爭中有多少人,連名字都沒留下呀?
四行倉庫的戰鬥,日軍打了四天,平均每天都會戰死四五十名士兵,而國軍打到最後撤到租界也只陣亡19人,傷了47人。因為當時九國公約尚未公布,蔣介石不願得罪英美等國,便下令謝晉元部結束戰鬥退往租界。根據租界當局記錄的數據,謝晉元部一共帶出了260餘枝步槍、27挺輕機槍、8挺重機槍、20支駁殼槍、10支手槍、12萬發子彈、800枚手榴彈、400發迫擊炮彈等一批槍械。
因租界當局懼怕日本人的武力威脅,並援引租界條約的相關規定,誘騙謝晉元部繳械,然後將他們就地軟禁。1940年二號漢奸陳公博因多次勸降不成,便勾引謝部四名士兵將時年37歲的謝晉元將軍刺殺了。哎!太痛心了,沒有死在敵人的槍下,卻被黑了良心的漢奸走狗殺了,老天不公平吶?
當初謝晉元部撤入租界時共377人,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約40人離開軍營。對於他們的下落沒有記錄,有10餘人與租界當局衝突中遇難或病亡。剩下320名將士被日軍分六批拉去做苦工,在做苦工時逃亡遇難的有很多人,到抗戰勝利後僅剩下170餘人。
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裡平安的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給我們換來的。儘管有很多人議論這部電影虛構的太多,事實上很多不是這樣的。但是,電影作為一個宣傳的工具,它要達到宣傳的效果,就不可能全部按照書中的情節來拍呀!只要宣傳的是正能量,我們是可以接受的。我們需要的是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