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愛蓮說》是千古美文,不僅寫出了蓮花獨特的氣質,同時也是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也正是這個原因,讓這篇文章常年被收錄進初中的課本。其實除了散文之外,周敦頤還寫過很多的優秀的詩歌,以這首《題晚春》來說,那就是一首精品之作,全詩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題春晚》
宋代: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公元1017年生於湖南道縣,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也是理學的思想的奠基人,是那個時代有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他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朱熹,最終建立了理學思想,讓這一思想體系,成為了元、明、清;三個朝代的主流思想;另外周敦頤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可圈可點,除了文章寫得好,而詩歌也是一絕。
這首《題春晚》創作於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當時詩人任南康知軍,在一個暮春之夜,見到外面迷人的美景,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麼一首有趣的作品;通篇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其實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第一二句可謂是意境唯美,雖然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並沒有任何的技巧,可是詩人抓住了春天獨有的美,從而讓這兩句顯得別具一格,「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只要到了春天,處處都是奼紫嫣紅,而且落花紛紛,我在夕陽的餘暉中把門關上。這時天邊幾隻歸巢的烏鴉,正繞著遠處的樹林盤旋。
第三四句同是寫了當時的心境,這種情景交融的描寫,也讓這兩句更具有感染力,讀來讓人拍案叫絕,「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我剛剛吟完了一首詩,正好倚靠在欄杆,獨自欣賞這春色美景。遠遠地看到漁夫和樵夫,正一個一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這兩句很有生活氣息,也是營造出了一種生活之美,讓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遙相呼應。
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關於描寫春天的詩作比比皆是,然而古人對於春天,也是有著一種獨特的情感,到了春天看到處處繁花似錦,這時會生出許多的悲傷;但是很顯然在這周敦頤的這首《題春晚》一詩中,他只是很細膩地描寫了春色美景,還有眼前所見的事物,用一種極為平淡的口吻來描寫,不僅寫得很美,同時那種意境也是讓人驚嘆。
那這首詩所突出的正是「晚春」和「落花」,而且在首句就點明了主題,通過對於落花紛紛來交代晚春時令,這種創作手法儘管不新鮮,可是被詩人寫出了新意,讓起句就了一種獨特的美,也讓後面的幾句,更具有詩意,所以這首詩看似很普通,但是同樣美得令人心醉,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
讀詩其實就是讀一種心情,對於創作者來說同樣如此,周敦頤是北宋理學的開山鼻祖,而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在這首《題春晚》一詩中,他只用了三言兩語,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還有那有那份細膩的情感,也是讓人讚嘆,每一句都表達出了詩人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從而讓這整首詩顯得很有詩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