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2020-12-19 品詩賞詞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

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

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古意

唐代:韓愈

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

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夤緣。

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

韓愈,字退之,世稱昌黎先生。他3歲時父親去世,後來哥哥也撒手人寰,不得已只能跟隨寡嫂生活。他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後來果然成為一代文豪。韓愈的詩文構思奇特、取材新穎,還善於捕捉和表現變態百出的自然現象。

華山,雅稱太華山,在陝西渭南華陰,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作者將神話傳說與現實理想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開篇兩句寫神話傳說,「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太華峰,即華山的玉女峰;玉井蓮,傳說華山生長一種千葉白蓮,食之可以成仙。詩人先說玉井白蓮生於何處,再說玉井白蓮碩大無比。花開一丈,已為奇觀;結藕如船,更是奇特。

描寫了外觀之後,接下來展現白蓮的內在神奇,「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沈痾,久病,積癆。傳說有一種龍肝瓜,生長在冰冷的山谷,瓜上常有霜雪,食之冰涼、但甘甜如蜜。這裡是說玉井藕也像龍肝瓜一樣,冰冷而甘甜。原來這白蓮能夠療人疾病,起人「沈痾」。前四句介紹了有關玉井白蓮的神話傳說,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為下文打下了鋪墊。

玉井白蓮既然如此神妙,自然激發了詩人對白蓮的渴求,頸聯轉而表達詩人的惆悵,「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夤緣。」夤緣,指登高時,常藉助柔條、葛藤之物,這種攀緣方法叫夤緣。詩人發現它是可望而不可即,因為那裡「青壁無路」,難於攀扶而上。

傳說如此神奇,風景這般秀麗,詩人當然不甘退縮。韓愈卻又突發奇想,「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七澤, 古時楚國有七澤,這裡泛指天下所有澤塘。

於是詩文至此便顯得忽開新意,詩人慾索長梯,到華山的峰頂摘實,並且不是只供自己獨享,而是要將這種奇特的玉蓮遍種於人間湖泊,來造福世人。詩人胸襟闊大,不但結得有趣,也更有味。

縱觀韓愈的這首詩,不僅想像豐富,描寫逼真,而且開篇、結尾都非常好,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更彰顯了詩人開闊的胸襟。華山的白蓮如此神奇,不僅「開花十丈藕如船」,而且又可以治癒疾病。

詩人非常希望得到這樣的珍寶,可惜「青壁無路」,但他又激發雄心,欲「安得長梯、下種七澤」,以造福百姓、回報社會,其宅心仁厚、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妙語,連韓愈讀後也讚嘆不已!
    他年少成名,是典型的「神童」:七歲就會寫詩,尤其擅長快速即興作詩,可以與當年那位五歲就能援筆成詩的方仲永相媲美了。但是與初唐的王勃一樣,在自己26歲時,生命就戛然而止,實在令人嘆息。在「詩鬼」李賀的詩中,想必有一首詩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酒香不怕巷子深,李賀比別人更用功,況且他天資聰慧,名氣與日俱增,十五歲就名滿京城,知名度甩同齡人幾條街。若想踏入仕途,實現遠大抱負,光有名氣是不夠的,要找到願意出手相助的貴人。當時的文壇大佬韓愈,對有才之士非常重視,推舉過很多文人。李賀決定謁見韓愈,即使不能立即當官,至少混個臉熟,給韓愈留下深刻印象。
  • 韓愈夜裡在宮中值班,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短短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譬如中唐時期的大文豪韓愈,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那都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優美,也很是有趣。特別是這首《題百葉桃花》,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韓愈寫這首詩時正是在宮中值班,由於有些無聊,正好看到了窗外的桃花,於是有感而發,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作品,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 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
    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答客誚作者:魯迅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生前好友許壽裳先生於1936年曾在《懷舊》一文中說過,《答客誚》一詩的寫作,「大概是為他的愛子海嬰活潑會鬧,客人指為溺愛而作」。魯迅也憤怒地指斥,「連出世不過一年的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汙。」周海嬰出生於1929年9月的上海,是魯迅和許廣平唯一的孩子。
  • 韓愈晚年寫的一首春天詩,讀完受益良多,耐人尋味
    因此,我還是盼著暖春快點到來,於是想起韓愈晚年寫的一首詩《晚春》,讀完受益良多,耐人尋味。白居易給韓愈很高的評價,說他:「學術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班固)、馬(司馬遷)之風,求之一時,甚不易得。」確實如此,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7字便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
    《望天門山》是李白初次出蜀途徑天門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李白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在這首詩中,你既能看到天門山雄奇壯觀的景色,也能體會到江水浩蕩向東奔流的磅礴氣勢。尤其是開篇7字便具有了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歷代以來均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詩題中的「張十八員外」是他的好友,唐朝另一個大詩人張籍。公元823年的一個春天,韓愈見萬物復甦,便想邀請張籍出門遊春。張籍卻以事務繁忙為由推辭了,韓愈為了引逗好友出門遊玩,便寫下這首詩,短短四句,寫盡了春光之美。他希望通過這首詩能夠撩起張籍的遊興,也是用心良苦了。
  • 韓愈很經典的一首詩,表現手法高超,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春色美景
    雖然人們比較熟悉的還是他的散文,其實作為一位文學大家,韓愈的詩歌同樣別具一格,特別是他的七言絕句,每一首都令人驚豔,尤其是這首《晚春》,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讀來卻又是朗朗上口,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中唐時期也是大師輩出的時代,這一時期除了韓愈之外,例如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元稹、孟郊等等,那都是當時公認的文壇大家。
  • 魯迅很硬核的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讓無事生非者無言以對,太酷了
    「硬核」二字是2019年才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筆者認為這是近幾年最有趣、最有內涵的流行語之一,而在千年文壇,也有不少「硬核」詩。當年白居易等人說李白的詩十首找不出一個好的,韓愈便借著教育徒弟張籍寫了首《調張籍》,稱白居易等人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而一向性格頗好的杜甫,聽到不少狂妄之徒貶低初唐四傑,氣得不行寫了首《戲為六絕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直接指出對方會身名俱滅。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仕途受阻,在灰心喪氣的同時,雖然看清了現世的悲苦,但對虛幻世界的想像卻很模糊。他們夢想中仙境有時在碧海之東隅,有時又在西王母的瑤池。詩人們想像,仙境裡有數不盡的珍寶和繁華,仙人們也忘情於雲山林泉之美景。
  • 韓愈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高超的表現手法令人拍案叫絕,寫得很唯美
    韓愈文章獨出心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例如《師說》、《馬說》、《進學解》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思想深刻,對於後世的文學創作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為此後人為了表揚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把他列入了唐宋八大家,成為了其中領軍人物,即使是後來的歐陽修和蘇軾
  • 康有為的一首詩,起句就境界開闊,最後14字更讓境界全出
    下面介紹康有為的一首詩,起句就境界開闊,最後14字更讓境界全出。過昌平城望居庸關作者:康有為城堞逶迤萬柳紅, 西山岧嵽霽明虹。雲垂大野鷹盤勢, 地展平原駿走風。康有為於清代光緒14年夏季,赴北京應順天鄉試,當時內憂外患,詩人也正在醞釀變法大計,這首紀遊之作就創作於這個時期。居庸關在北京昌平縣西北,是萬裡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在作者筆下,也變成了抒發情感的藝術載體。全詩描繪了居庸關的景象,詩人極目遠望,句句切合題目中的一個「望」字。
  • 陸遊的一首謝池春,開篇就壯懷激烈,最後7字卻令人唏噓不已
    長大成人後,開始憧憬著美好的愛情和圓滿的事業;人到中年時,不僅穩重成熟,更變得有些保守。南宋的一位才子也和絕大多數普通人相同,他少年時就胸懷青雲之志,青年時更是奮發有為。他滿以為自己在壯年時,必然可以立身揚名,卻怎麼也沒料到自己的命運如此多舛。下面介紹陸遊的一首謝池春,開篇就壯懷激烈,最後7字卻令人唏噓不已。
  • 龔自珍的一首絕句,開篇就飽含哲理,後兩句更令人回味
    一首好詩,總是凝聚著作者辛勤的汗水,以及不俗的才情。詩人有時登高遠眺,心裡湧起不盡的遐思;有時凝思默想,腦海中構思著傳世的篇章。春暖花開時,李白吟詠燕草秦桑,感懷春風何事入羅幃;夏木陰陰處,王安石抒寫暖風幽草,詩人居茅屋觀流水,自得其樂。
  • 韓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寫春天,實際講人生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韓愈的這首詩,有袁枚《苔》的深意,又比《苔》更有情趣春天,沒有夏的酷熱和浮躁;沒有秋的蕭瑟和寂寥;沒有冬的嚴寒和衰敗。春是草長鶯飛,欣欣向榮的,它充滿著希望,充滿著活力。所以,每到暮春時節,多情的文人墨客都會傷感,於是就有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和"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的傷春之句,寄託詩人惜春的情思和情懷。
  • 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
    清代就有一位詩人,在一次危急關頭卻悠然自得,下面介紹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大風渡江清代:王士禎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布帆十尺如飛鳥,臥看金陵兩岸山。詩的開篇就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江景圖,詩人注意到江岸兩邊的各種建築物,綠窗紅閣,金碧輝映,都被迷濛的雲煙籠罩,顯得若隱若現。作者化用杜甫與王勃的詩句,展現出金陵古都的不凡風韻。「杳靄間」三個字,體現了霧氣飄散過程的渺茫景象。接下來詩人將視線從遠處移到近處,開始描寫江上的風浪。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詩人想起這些往事,雖然有些感慨,但更覺得開懷。比起東晉名將祖逖的抱負,詩人更顯氣概豪邁。時間飛逝,令人遙想起當年還很年輕的東晉名將祖逖,曾慷慨擊楫於大江之上。他立誓報效祖國,那勇武壯烈的英雄氣概,一直到現在還在流傳。詩的首聯以洪都之行起興,引發思古之情,接下來就開始細緻地展現古人的不凡之舉。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我個人是很喜歡李賀的作品,每次讀他的詩,都令人感動的淚流滿面,他的詩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他都能夠寫出新意,從而帶給人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譬如這首《雁門太守行》,寫得就很氣勢。其實這是一首很典型的邊塞詩,不過李賀從來沒有去過,但是他寫得活靈活現,把邊塞殘酷的戰爭描寫得很傳神。
  • 李白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6字就寫盡了相思,流傳1000多年
    文/顧無【引觴漫談】詩仙李白,以「浪漫」二字名留青史。可是「浪漫」,到底是什麼?那時候的浪漫,或者說詩文當中的浪漫,絕不僅僅是在七夕搞些什麼花裡胡哨的活動,有事沒事兒給女朋友送花買包那麼簡單。浪漫,其實與愛情無關,浪漫之人所愛的,是世間的一切,是有靈性的萬事萬物。浪漫之人以一顆赤子之心觀察著世界,熱愛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