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本次為大家家聊聊武俠電影,整個中華文化中特有的電影類型。首先需要先界定一下什麼是武俠片,在大類上它屬於動作片,合它很接近的就是功夫片,有一個不很嚴謹的區分,武俠片更著重與寫意,背景多在古代,打鬥多用刀劍這種冷兵器,不太在乎地心引力,飛天遁地是常見的招數,更注重所謂的「俠義精神」,而功夫片更寫實,背景也大多在近現代,主要表現的是拳腳。
華語電影的歷史上拍出了成百上千的武俠片,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個人覺得最經典的武俠片給各位網友盤點下,這不是什麼權威的榜單,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十大武俠。
TOP10:《俠女》
上映時間:1970年
1967年導演胡金銓之前剛剛因為《龍門客棧》的大賣,變成了電影公司的紅人,這年的年底,他籌劃已久的《俠女》開拍,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沒想到整整拍了三年才上映,胡金銓堅持搞成了上下兩集,結果票房慘敗。但卻因為其中精湛的拍攝技巧獲得了坎城技術大獎,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部獲得國際最高級別電影節大獎的武俠片
TOP9:《笑傲江湖2之東方不敗》
上映時間:1992年
兩年前徐克與胡金銓共同執導《笑傲江湖》第一部,卻產生了理念不合,老牌武俠大師胡金銓主張古樸浪漫,而徐克則想拍的黑暗奇絕,兩人最終中途鬧翻。兩年後的第二部《東方不敗》完全貫徹了徐克的創作也意思,拍成了一部五光十色的政治寓言,同時極具悲劇色彩。
東方不敗這個人物在金庸的小說中只出現了很小的篇幅,大多是側面描寫,他更多的是一個權力爭奪的扭曲象徵,徐克卻大膽的將他放大成了主角,還讓他和令狐衝搞起了對象,金庸一開始不同意這麼改,但徐克一再堅持,最煩別人改他小說的金大師也只好作罷
徐克改進了舊派武俠打鬥的風格,招數出的又快又密,誇張浪漫,再加上凌厲的剪輯,極大的提升了畫面的衝擊力,比如令狐衝使出獨孤九劍的時候,讓那時的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做人劍合一
TOP8:《新獨臂刀》
上映時間:1971年
1967年邵氏導演張徹改編了倪匡的武俠小說,拍成了《獨臂刀》,講述獨臂大俠方剛的快意恩仇,裡面很大程度上借鑑了金庸《神鵰俠侶》中楊過被斷臂的情節,電影大賣,成為首部票房超百萬的作品,張徹也有了「百萬導演」的名號,兩年後他又拍了續集《獨臂刀王》,依然火爆。
這部《新獨臂刀》等於是前兩部的升級,被注入了全新的情節,而且拍的更加血腥。《新獨臂刀》無論是敘事框架、鏡頭還是配樂都特別是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西部片。一個名叫雷力的白衣少年橫空出世,他把一對長短雙刀使的出神入化,一年間就名震江湖,有個叫龍異之的前輩要給這個毛頭小子點顏色看看,於是設下毒計引誘雷力參加比武,說誰輸了就砍掉右臂退出江湖,雷力年輕氣盛敗在了他的三節棍下,生生的砍下自己的右胳膊。
雷力脫下了白衣,換上了黑衣,從此在一家小酒館當夥計,隱姓埋名。不久江湖上出現了一個褐衣少年,名叫封俊傑,也是使雙刀,那時候的狄龍真是青春無敵,英氣逼人。
TOP7:《雙旗鎮刀客》
上映時間:1991年
比起香港,內地的武俠電影數量比較少,這部何平執導的《雙旗鎮刀客》是其中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人物少、事件少、極為簡單的單線故事,香港的武俠片一般都是刀劍齊鳴,打的很熱鬧,但《雙旗鎮刀客》的打鬥場面加起來就幾分鐘,何平注重的是爆發力。導演何平用一種很冷峻的方式把觀眾情趣引領到最高點,然後在一瞬間爆發,頗有古龍小說的風韻。
TOP6:《新龍門客棧》
上映時間:1992年
我們暫時還不能離開西部大漠,來接著聊聊這部新派武俠的裡程碑式作品《新龍門客棧》。電影翻拍自1967年胡金銓的名作《龍門客棧》,基本沿用了原作「營救忠良」的敘事框架,並注入了大量的現代情感元素,在視覺上奇異浪漫,更加具有娛樂性。
俠者本身就是自由的象徵,所以武俠電影的場景大多是流動的,但這個故事卻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事件都發生在龍門客棧的密閉空間之中,朝廷、俠者、地頭蛇、江湖狼人,都聚集在者方寸之地中。
影片大部分時間都的桌子底下的暗勁,充分利用空間營造衝突,出場人物雖多,但都緊緊的綁定在「救孩子」這條主線上,所以並無任何破碎的感覺。《新龍門客棧》中不光是刀劍打鬥,還有不少雜耍般的娛樂橋段,比如金鑲玉與邱莫言之間搶衣服的那場,女人間的鬥氣被很生動的表現了出來。
TOP5:《白髮魔女傳》
上映時間:1993年
本片改編於梁羽生的同名武俠小說,不過已經被導演于仁泰動了大手術,完全改成了自己的風格,梁羽生心也比較大,竟然沒什麼意見。《白髮魔女傳》也算是創造了一個記錄,全片所有的鏡頭都夜景戲,最大限度的突出燈光效果,所以和徐克的武俠不同。這部電影彰顯的分外的華麗,充滿迷迷濛蒙的氛圍,甚至帶了點酒神氣質。
《白髮魔女傳》中也有很強的政治隱喻,看起來好像是分明的正邪對立,其實正道魔道皆是虛偽,他們只把卓一航與練霓裳當做殺戮工具,實現自己的野心,雙向夾逼的結果就是練霓裳怨氣叢生瞬間白頭,既然正邪都容不下我,乾脆就忘愛忘情,獲得徹底的自由
TOP4:《新少林五祖》
上映時間:1994年
少林五祖本是個民間傳說,說的是清朝初年清廷燒毀北少林,五個少林弟子跑到福建的南少林繼續反清復明運動,所以稱少林五祖。1974年大導演張徹把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王晶的這部《新少林五祖》算是借題發揮,裡面那五個「祖」變成了五個娃娃,每個人身上紋了一塊明朝的藏寶圖,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負責護送他們找天地會的陳近南,不過陳總舵主的存在感太低,剛出場就領了盒飯。
《新少林五祖》中王牌武指元奎設計的動作戲紮實有力,再加上王晶半葷不素的笑料包袱,組成了一部情節緊湊同時讓人捧腹的娛樂佳品。在故事中洪熙官只負責掐架刷帥,那時候的李連杰正值生涯巔峰,一般來說他出演的動作片都比較少用兵器,大部分是拳腳,但在這部影片中他使一桿奪命槍,凌厲威猛,真是帥呆了。
TOP3:《東邪西毒》
上映時間:1994年
如果評選一部影史上最文藝的武俠片,那王家衛導演的這部《東邪西毒》一定拿第一名,它幾乎把傳統認知下的武俠元素給顛覆了個遍。一般認為俠者都會有一種超越自身利害的理想,比如除暴安良、為國為民什麼的,金庸稱之為「俠之大者」,但《東邪西毒》裡的角色都不符合這個標準,他們都像是流浪狗,躲避世人,也放逐自我。
一開始引用了一句佛語:「旗未動,風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動」,傳統的俠者是不會為這種事情掛懷,他們有古典主義的使命與理想,沒有閒工夫搞這種內心思辨。《東邪西毒》在本質上是一部現代情感戲。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本來是金庸小說中的四個配角,王家衛這部電影等於是給撰寫了前傳。
TOP2:《刀》
上映時間:1995年
《刀》情節與張徹的《獨臂刀》有些像,都是講一個斷臂復仇的故事,但風格上完全是反義詞,這部電影在徐克電影序列中非常特殊,仗劍走江湖的俠客不見了,只剩下到處噴濺的男性荷爾蒙,發洩著自己粗糲的破壞欲望。
《刀》這部電影,徐克打造了一個弱肉強食的髒亂差世界,這裡沒有規則,沒有正義,只有生意與殺戮,其中有個看似很突兀的小角色,一個開場就被殺死的和尚,他行俠仗義,卻被馬賊暗算,殺死在後巷,這暗示著傳統武俠的仁義之死法。電影最精彩的就是它的打鬥戲設計,這裡沒有清晰的一招一式,厲不厲害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刀夠不夠快,惡人飛龍就是靠的速度獨步江湖,十幾年保持不敗。
TOP1:《臥虎藏龍》
上映時間:2000年
1994年李安在回臺灣拍《飲食男女》的時候,讀到了王度廬的小說《臥虎藏龍》,這本是一部沒什麼名氣的武俠小說,幾乎沒有改變成影視,但李安獨具慧眼,對立面玉嬌龍跟俞秀蓮這對雙生花的關係很感興趣,於是果斷的買下了改編權。五年之後,集合兩岸三地的精英,拍出了這部《臥虎藏龍》。
這部史無前例的文人武俠電影在第二年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且在北美拿下了1.12億美金的票房,直到現在,這都是一個沒有被超越的成績。李安融匯中西的本事在《臥虎藏龍》中展現無遺,他用西方的戲劇手法重構了這個故事,臺詞設置有些莎士比亞的味道,同時在風韻上又非常東方,溫香玉暖的江南,森嚴冷峻的京城,飛沙走石的大漠,這都是觀眾熟悉的武俠場域,所以才能讓東西方的觀眾都欣然接受。
武俠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理想,幻想著用刀劍守護儒家的價值觀,是儒家文化與暴力基因的微妙結合,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集體潛意識與民族情結,武俠電影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其原因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