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手雷已被大量使用,為何中國軍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2021-01-18 騰訊網

自從熱兵器時代開啟之後,槍枝彈藥就成為了戰爭之中不可缺少的武器裝備。在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各個國家在打仗的時候都以步槍作為主要的軍事武器。在科技水平受限的時候,如果我們想對不止一個敵方目標造成大規模打擊的話,最常用到的武器就是手榴彈。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的戰爭中最為常見,在世界各國之中,中國軍隊應該是最喜歡使用手榴彈的了。在現代戰爭中更為先進的卵形手雷已經在大規模使用,但中國軍隊中還能看到較為落後的木柄手榴彈仍在老驥伏櫪。

實際上,現在我國已經研製出了很多高科技加持的手榴彈,這些手榴彈威力更大、能夠對敵人造成更加大規模的殺傷,還能進行模塊化組裝,但是為什麼木柄手榴彈依舊沒有退出軍事舞臺呢?

我國使用手榴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在抗日戰爭之中,手榴彈更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時我國沒有太多的重型武器,很多中國部隊能夠拿到的殺傷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手榴彈了。因此在和日軍作戰的時候,手榴彈成為了我們的主力武器之一。

我們不僅使用手榴彈來轟炸聚集在一起的敵方有生力量,甚至在炸毀一些固定的地面目標時也會使用手榴彈。我國還大量採用集束手榴彈,把多個手榴彈捆綁在一起使用,不僅能炸坦克,還能炸碉堡,頗得戰士們的青睞。

雖然現在我國的科技水平和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對武器的追求也不僅僅限於地面殺傷武器,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裝備出現在了中國軍隊中。但是手榴彈還是我們無法拋棄的一件武器,而且目前我國研製出來的碰炸引信手榴彈也是世界領先的水平。只是對於解放軍部隊來說,在平時訓練的時候使用老式木柄手榴彈會更加方便一些,所以我們才一直保留著木柄手榴彈。

而且木柄手榴彈由於早就落後了,因此它的造價比較便宜。反正我們的解放軍戰士平時在訓練的時候也只是為了訓練投擲手榴彈的能力,手榴彈本身的威力其實並不是很重要。新式手雷雖然先進,但是造價比起木柄手榴彈來說可是要翻個幾番。

因此我們使用木柄手榴彈也是為了節約軍費開支,加上木柄手榴彈的庫存本來也很大,訓練用就當消耗庫存了。而且木柄手榴彈對於解放軍戰士來說,也存在一種特殊的情懷,拿到它我們就能想起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革命先輩拿著遠弱於敵人的武器,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場景。

而且如今我們只是把木柄手榴彈當作訓練用品,換句話說就是讓戰士們丟著玩的,只是為了鍛鍊他們投擲手榴彈的距離以及精準度。真的到了要上戰場的時候,木柄手榴彈是不會被拿出來使用的。

木柄手榴彈伴隨國家所走過的風風雨雨是其他先進武器沒有經歷過的,即使有一天它真的完全退出了軍事舞臺,我們也時時刻刻能夠想起它。

相關焦點

  • 寧要木柄手榴彈,也不要三款仿蘇制手雷!是67式手榴彈更順手嗎?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到1967年才正式將67式木柄手榴彈定型,而在此之後67式木柄手榴彈便迅速大量投產,甚至在核訛詐的陰影下制定出了"戰士人手40枚,群眾人手1枚"的生產計劃,估計總生產量達到了幾十億枚。
  • 曾以「擲彈兵」為步兵精銳代名詞:二戰中的木柄手榴彈
    【話說軍世】在單兵常見裝備中,手榴彈是非常重要的單兵手投爆炸性武器,對於多數二戰相關影視作品們,我們可以看到美軍使用的是卵形手雷,而德軍比較常用的木柄手榴彈,很多認為二戰中德軍只有木柄手榴彈,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手榴彈的擲彈兵,都是步兵精銳代名詞。
  • 二戰期間,為什麼木柄手榴彈還被德國所青睞呢?
    在很多抗日影視劇中,常常出現我軍將士拉響一根根手榴彈向敵軍投擲的畫面。那個時候,日軍的武器裝備十分先進,並且數量眾多,而我國因為工業水平低,無法生產出先進的武器,導致我軍的裝備十分落後,對作戰物資極度缺乏。由於木柄手榴彈的製造過程比較簡單,並且容易使用,所以木柄手榴彈就成了我軍的主要作戰武器,為我軍戰勝日本貢獻了不少力量。
  • 迫擊炮炮彈也能當手雷用麼?
    在不少影視作品中,士兵在危急時刻都會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直接扔出去。在《拯救大名瑞恩》中,美軍士兵就數次手拋迫擊炮炮彈,給德國軍隊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除了這部影片外,不少影片也有類似的鏡頭。那麼,這一做法在現實中究竟能否實現,是現實存在還是影視編劇的臆想呢?不少觀眾認為現實中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畢竟迫擊炮炮彈總歸是和手榴彈不一樣,就這麼扔出去未免有些太過草率。不過,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這麼做,縱觀戰史,不管是我軍還是其他國家的軍隊,在緊急時刻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使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抗戰名器:M24式手榴彈,蘇軍使用了1.2億枚,八路軍使用8千萬枚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遠遜於日本侵略者,少量的坦克、火炮和飛機都是從外國購買,性能一般,作用有限。然而卻有一種武器,它雖然是仿製品,卻被缺乏重火力的中國士兵視為最可信賴的進攻和防禦武器,幾乎在所有的抗戰影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仿製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它的歷史還要從德國的M24型手榴彈說起。
  • 手榴彈到底能扔多遠?別被影視劇騙了,扔不好能把自己炸廢了
    手榴彈,又稱手雷,最早的概念大約出現於公元七世紀拜佔庭帝國利奧三世時代,拜佔庭發現可以把希臘之火和鐵釘裝進陶罐中扔出去攻擊敵人。到了13世紀中國出現了鐵殼製作以火藥爆炸的投擲武器:震天雷,是現代手榴彈的原型。17世紀和18世紀,手榴彈是歐洲軍隊中普遍使用的武器,並曾出現專業擲彈兵部隊。
  • 二戰各國手榴彈有啥不同?蘇聯展現粗獷本色,美國小巧殺傷力十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中、日、德等參戰國都有手雷,我們可以從一個小小的手雷,來認識到這個國家的特色。一、美國MK2手雷。其全長11.1釐米,總重0.595千克,發射方式為5秒延遲信管;它是美軍二戰時期使用一款手榴彈,由於外形酷似菠蘿,因此也稱為菠蘿手榴彈,後被M67手榴彈取代。
  • 「莫洛託夫手雷」威力無比!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8發彈匣供彈 初速:420~450米/秒 有效射程:50米 51式手榴彈 建國初期,我軍使用手榴彈主要是在德式手榴彈基礎上仿製的各種木柄手榴彈,品種十分繁雜。
  • 抗日戰爭時,一顆手榴彈成本多少錢?說出來令人心酸落淚
    其他武器的造價都非常昂貴,但是手榴彈不一樣,它的生產成本非常低,而且結構也非常簡單,二戰時,中國很多百姓都能夠用土方法自制手榴彈。 二戰時,中國部隊經常使用的手榴彈是木柄手榴彈,一直到現在,解放軍還在使用這種設計的手雷。
  • 二戰中的奇葩手榴彈,有的靠推有的靠磕,投擲者比敵人還要害怕
    一、"嚴謹的"玻璃手雷和水泥手雷這兩款手雷的作者不是別人,就是那個以嚴謹認真著稱的德國。早在一戰時期,納粹德國生產的M24柄式手榴彈就曾在戰爭中讓敵人吃了大虧,後來許多國家都積極仿製這種即實用威力又大的投擲武器,可以說那時的M24柄式手榴彈可以說讓德國的軍工著實火了一把。
  • 【不止遊戲】 揭秘遊戲中那些手榴彈 各種有趣的細節和原理
    手榴彈大家應該在遊戲和電影中不陌生了吧。基本成為了射擊遊戲的標配。不過不少人對於手榴彈的認識,僅停留在丟出去炸了就完事了。對於遊戲和電影中各種類型的手榴彈,可能還不是特別明白。例如什麼是「防禦性手雷」「集束手雷又是什麼?」等等。這期節目我就給大家講述一下,遊戲中那些手榴彈的原理和細節。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手雷和手榴彈有什麼區別。
  • 抗戰時手榴彈的威力有多大?真能炸死一片敵人?真實威力有些意外
    真實威力有些意外大家都知道,手榴彈是一種非常方便攜帶的武器,而且威力也是比較的可觀,是一種在戰場上面非常重要的單兵作戰武器之一,當然時至今日,手榴彈也發生很大的改進,在二戰當中,手榴彈使用的是比較的多的。
  • 二戰盟軍最怕德軍武器,虎式坦克斯圖卡,都不如三斤半的手榴彈
    在實戰中,M24木柄手榴彈的射程為50米左右,一些力氣大的士兵,能將其投擲到80米的位置。這個距離在巷戰和近戰這種場景中已經夠用。 僅中國戰場,被木柄手榴彈打死打傷的日軍就超過40萬人!佔侵華日軍總傷亡的三分之一!這個殺傷數量遠超重機槍大口徑火炮,也讓世人對木柄手榴彈刮目相看。
  • 抗戰時期,中國生產一顆手榴彈多少錢?真實情況讓國人感到心酸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的時候,我國的經濟水平是比較低下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士兵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比較落後。再加上在彈藥方面十分的缺乏,所以士兵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子彈可以進行射擊練習,因此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我國使用最多的是手榴彈。
  • 八路軍邊區手榴彈造質量有多差?扔了180多顆,才炸傷十幾個鬼子
    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吐槽邊區造手榴彈質量實在太差,扔出去一炸就兩半,沒有什麼殺傷力。那麼,邊區造手榴彈的質量真的有那麼差?首先要了解的是,邊區造的原型是德國M24型木柄手榴彈。國民政府曾大量購入德國M24系列的木柄手榴彈。
  • 手榴彈威力到底有多大?真的可以炸死一片敵人?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導讀: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我方士兵向敵軍投放手雷的時候,一顆往往能夠炸死一片敵人,當場就把幾個敵人炸的人仰馬翻死傷一片。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手雷的威力在影視劇中往往為了表現畫面感所以被誇大了許多!
  • 手榴彈還要分類?進攻型和防禦型手雷具體咋區分?威力都不一樣
    煙霧和特殊用途的手榴彈可以用來發信號、屏蔽、控制人群或騷亂、點火或摧毀設備。因為手榴彈是用手投擲的,所以射程短,傷亡半徑小。引信延遲4到5秒,士兵就可以安全地使用手榴彈。 手榴彈因為其簡單的構造,以及製作成本的低廉,各個國家都大量裝備,而使用和製作手榴彈最有心得的應該就是我們國家了。
  • 手榴彈5元1枚?遼寧地攤驚現狠物,攤主還帶了一麻袋手榴彈
    地攤上都開始售賣"手榴彈"了 手榴彈的發明推廣使用源於一戰時期的戰壕戰,手榴彈瞬間爆炸可以說是一端"一窩",一直延伸到二戰結束。因其造價便宜,使用方便,殺傷力巨大,很受各國歡迎。抗戰時期我國也根據德國的STG39型木柄手榴彈造出了土造手榴彈,但當時冶金技術很差,破片率不高,爆炸時一炸成兩半,殺傷力很低,經常被吐槽。
  • 李雲龍曾把手榴彈扔30米殲滅坂田聯隊,最遠能扔100多米,現在解放軍還在練嗎?
    在《亮劍》裡李雲龍用大量手榴彈遠距離投擲到鬼子陣地中,成功擊敗山崎大隊陣地。李雲龍說:「30米的距離,就算是個娘們都能扔進去!」那麼現實部隊中到底扔的遠重要,還是扔的準重要?▲當然在槍榴彈/槍掛榴彈距離保險範圍之內或是突然遭遇暗堡時,即使是世界最強軍隊也要拿起手雷炸碉堡
  • 450萬手榴彈、近戰!八路軍為啥用這種不要命的打法?
    在侵華日軍的回憶文章《榆林站悲慘事件》中,也對八路軍使用手榴彈有著詳細的描述: 「交戰約1小時半,很遺憾,敵雖可能有很多傷亡,但我方不斷出現死傷,已經難以支持……全體人員逐漸聚集在車站房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