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imals, the animals.
Trapped, trapped, trapped 'till the cage is full.
當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一定就是《女子監獄》要播出啦!
相愛相殺的姬情,蠅營狗苟的監獄鬥爭,殘酷中帶一絲幽默…
這部根據Piper Kerman回憶錄《Orange Is the New Black》改編的美劇,人氣一直暴漲。
播出6季以來,128項獎項提名,6提金球獎,3提艾美獎最佳喜劇,
它為網飛帶來了太多的榮譽!
不過,2018年10月,網飛宣布《女子監獄》將在2019年畫上句號。
Piper、Alex、Red、Crazy eyes、Tastee…
一個個讓我們熱淚盈眶、開懷大笑的角色都將與我們告別。
為了給最終季預熱,遲一點說再見,
網飛特地推出了它的姐妹篇——
《囚鳥日記》
Jailbirds
2019.5.10
容納2400人,男女囚犯混住,平均每天還有100多名罪犯登記入監。
交通肇事、盜竊、販毒、一級謀殺,形形色色的人都被關在這裡。
每時每刻,監獄裡都縈繞著撕心裂肺的哭泣聲、瘋笑聲。
這就是加利福尼亞一所監獄的日常狀態。
在監獄,每個人都需要重新學習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不公平的遊戲規則。
每個人之間都互相干涉,沒有任何的隱私可言。
為了客觀地展現美國監獄文化的一隅,《囚鳥日記》將鏡頭對準了這所監獄的女囚。
第一章:「你只是坨屎!」
雅思敏,19歲。
這是她第一次入獄,錄指紋、收集DNA,這些程序對她來說十分陌生。
外表乖巧、膽小懦弱的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淪落到這種下場。
現在,她想念家人,想著回家。
一個縫罅會讓一條船沉沒,一件罪行會使一個人毀滅。
更何況,雅思敏背負著劫車、致命武器襲警、魯莽駕駛、酒精和毒品濫用等5項重罪!
現在,她被押解到候保室,等待取保候審,或者入獄等待庭審。
熟悉美國法律的人都知道,美國有一套保釋金制度。
一般來說,除了對社會有重大危害的嫌疑人之外,其他嫌疑人都可以在審判之前,通過繳納保釋金暫時擺脫牢獄之苦,等待法庭的傳訊。
只不過,保釋金的金額是一個浮動的不穩定因素。
很多人都因為金額過大而交不起保釋金。
10萬保釋金,對雅思敏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
拿不出這麼多錢的她只能冀求於律師,希望能夠達成一份交款協議,保釋自己,離開監獄。
但是,在律師眼中,這群囚犯全都是一坨屎。
一個連保釋金交不起的人還夢想著離開監獄,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大概是坨屎,我只是屎」。
看不到希望的雅思敏只能無奈地重複著律師對她的定義。
最終,無奈的她放棄保釋,穿上了橘黃色的囚服,走進了監獄。
「我不是壞人,我想當獸醫,我想回到學校,回到從前,但是,我毀了這一切」。
種其因者,須食其果。
無論她多麼後悔,必須為自己犯下的罪行承擔一切。
第二章:愛情是一種地久天長。
監獄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不是「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這麼簡單!
你要清楚自己應該信任誰,誰是你的敵人,誰給你穿小鞋。
但是,儘管黑暗重重,人性墮落,但是並沒有阻擋感情萌芽的滋長。
直的、彎的、變性…女囚的感情生活如宮鬥般豐富多彩。
有的是聊以慰藉,有的是純粹利用和調情,有的則是地久天長的愛戀。
肖恩,持械搶劫犯。
憑藉著硬朗的長相和一張抹了蜜的嘴巴,她把很多女囚搞得暈頭轉向。
她們都變成了迷妹,煮東西、送禮物,只求肖恩翻自己的牌子。
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肖恩知道這只是逢場作戲。
開個玩笑,逗一逗開心,摸一下臉頰…
為了給生活加點趣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她調戲著這群寂寞的女人。
家有嬌妻的她,時不時地提醒自己,不要沾花惹草,老老實實熬到出獄。
區別於肖恩對情感的功利心,監獄裡生長著真正的愛情。
布莉和比安卡就是的一對情比金堅的情侶。
她們不像《女子監獄》piper和Alex、《監獄風雲》凱勒和比徹,有一場波瀾起伏的糾葛,你死我活的痛苦。
平淡如水的陪伴,這就是她們簡單的愛情。
害羞的她們,從來沒有公開地親過一次嘴,牽過一次手。
每次的相處,只有噓寒問暖的關心、含情脈脈的眼神。
對任何一段愛情來說,來之不易,維護更是不易。
更何況,她們的愛情萌芽在監獄,不得不面對刑期等現實問題。
因為布莉背負的罪名嚴重,不得不服刑30年,而比安卡即將出獄,重獲自由。
離別之後,兩個人還會對彼此認真嗎?
愛是一種折磨人的東西,卻又捨不得這樣放棄。
為了將愛情延續,她們倆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在監獄舉行婚禮!
在家人的注視之下,緊張又忐忑的兩個人正式領了證,用心陪伴彼此,走完餘生。
第三章:體制化中的貓鼠遊戲。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麼一句臺詞: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從入獄的那一刻起,這群女囚在遵守與違背監獄法規的同時,又在野生遊戲規則的夾縫中生存。
為了禁品,她們冒著被關禁閉的風險,前僕後繼。
在監獄中,最常見的一種酒精飲品叫做普諾酒。
它是一代一代的囚犯們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自製普諾酒的工序一點都不複雜。
只要把柳橙、鳳梨等水果撕成碎塊,再放在塑膠袋裡密封,自然發酵。
等待幾天之後,酒力十足的普諾酒就做成了。
除了自製普諾酒,還有更多的禁品在獄警的眼皮子底下穿行。
其中,她們最常用的一條渠道就是:馬桶傳輸!
具體的方法如下,千萬不要去嘗試。
第一步,將內衣撕成線條狀,將其擰成長繩。
第二步,在繩子上綁上塑料勺子。
第三步,樓上和樓下的人同時衝馬桶,繩子會隨著水流流動,勺子也就會卷在一起。
第四步,當繩子扭在一起之後,只要一方拉繩子,就可以將禁品傳送過去。
零食、毒品、武器,各種各樣的禁品都能通過馬桶傳送。
為了抑制這種行為的發生,
監獄除了加強突擊搜查之外,不得不限制她們衝馬桶的次數。
一旦被獄警發現私藏禁品,就要被關禁閉。
情節嚴重的話,還需要單獨禁閉,隔離個十天半個月。
私人感情、幫派鬥爭、禁品走私…
《囚鳥日記》真實紀錄了美國監獄裡女囚的日常生活。
同樣是監獄題材,同樣是聚焦女囚,它讓人聯想到網飛的人氣美劇《女子監獄》。
《囚鳥日記》與《女子監獄》,一真,一虛構,彼此之間,互相對照。
首先,在表現監獄黑暗的程度上,《囚鳥日記》沒有全面和深入。
它最大化地聚焦在女囚一方,而對獄警管理和監獄體制沒有過多的關注。
相比之下,《女子監獄》就做得更加精彩。
雖然它主打喜劇的標籤,但是從第三季開始,就已經逐漸偏向了正劇的風格,不斷地揭露監獄黑暗的一面。
管理的暴力濫用、無良資本主義企業介入監獄運營、美國當地與監獄管理方的徇私舞弊…
在劇中,政府、監獄管理一方永遠是貪婪、暴力、資本至上的醜惡。
這些骯髒發臭的行為讓女囚不斷地遭受暴力和不公,最終引發了她們的暴動和不滿。
其次,在人性的挖掘上,這兩部作品擁有共同點:
它們都聚焦在「棲於心靈之上的自由和希望」!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高牆之內的女囚,在善惡之間迷失,因犯下的罪惡而被囚禁於此,這是她們理應承受的懲罰。
雖然她們十惡不赦,但是在懺悔和救贖之間,卻阻擋不了為未來的想像,對自由和希望的憧憬。
還記得《女子監獄》第三季,這群失去自由的女囚,奔向湖水的那一片刻。
那個瞬間,與《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一樣,午後陽光灑在身上,享受歌劇帶來的片刻寧靜。
那一刻,自由真美!
在《女囚日記》中,當問起她們對未來有什麼打算的時候,
很多人都這樣回答:
「出去之後,我想回到學校,讀大學,不再重蹈覆轍。」
這是迷途知返後的回答,也是最樸實真切的嚮往。
最後,借著美國作家羅伯特·格林·英格索爾的一句話,來收尾吧。
自由之於人類,就像亮光之於眼睛,空氣之於肺腑,愛情之於心靈。
但願,在每個人的心靈裡,永遠棲息著不滅的自由和希望!
(囚鳥日記,刷片)
點個「在看」,讓我們一起等候《女子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