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自然合拍」的一首絕妙佳作《鷓鴣天》,聲情並茂,千古流傳

2020-12-22 詩詞曲精品齋

下面這首《鷓鴣天》的創作時間不詳,作者也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北宋詞人秦觀所作,有人認為是李清照所作,而《全宋詞》中卻將其歸為無名氏的作品,但是,作者「身份」的爭議並不影響這首詞的佳處,我們姑且認為是秦觀的作品吧!

這首詞巧妙地將鶯聲融入到詞意中,表現了閨中思婦對遠徵之人的思念之情,全詞聲情並茂、流暢婉轉、環環相扣,可謂佳作。

鷓鴣天宋·秦觀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裡關山勞夢魂。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開篇兩句,寫思婦在夢中被黃鶯啼叫聲喚醒,於是想起遠徵之人,遂傷心淚下,難以自抑,「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金昌緒曾有詩《春怨》說:「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而這首詞中的思婦,便是被黃鶯驚醒,她想起了遠方的愛人,於是痛哭不已,新的淚痕重疊著舊的淚痕,由此可見,這已經是不知第多少次的啼哭了。

接著兩句「一春魚鳥無消息,千裡關山勞夢魂」,寫哭泣的原因,原來,丈夫徵戍在外,而整整一個春季,丈夫沒有一封家書寄到,思婦牽掛著丈夫的平安,因此整日憂愁掛懷,而她卻並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痛苦不止。從詞意我們可以推測,思婦這一次哭得更加傷心的原因,或許便是在夢中她飄過千裡,與愛人相聚了,可是卻被黃鶯吵醒,醒來一看,還是獨自一人,現實的沉重,讓她失望,更讓她悲戚之極。

下片寫夢醒之後,這位思婦起床徘徊,但仍然止不住在白天思念愛人,「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好夢被吵醒後,一天就要開始了,她沒有辦法停止思念,所以便借酒消愁,然而,一杯一杯下去之後,直到黃昏時刻,肝腸更加寸斷,正如李清照詞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怕是要更加傷心欲絕了。這三句,由心而發,無限愁情盡在其中,讀之令人悽然落淚。

結尾兩句,更是融情入景,表達出了綿綿的相思之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這位女子夜不能寐,守著油燈直到燈油燃盡,而這時,窗外下起了小雨,這位女子趕緊關閉了房門,聽著夜雨打梨花,似乎能到時間的盡頭。詞人不明說徹夜無眠,而是通過景物的變化,含蓄地表達出來,十分精巧。

此詞聲情並茂,從一開始就抓住人們的聽覺感官,繼而流露出自己心中的思念之苦,婉轉流暢,韻味獨特,清代詞學家陳廷焯曾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評價說:「不經人力,自然合拍」,確實見解得不錯。

相關焦點

  • 蔡松年的一首鷓鴣天,細膩傳神,幽靜溫馨,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南宋一位才子也有一首詞非常不俗,下面介紹蔡松年的一首鷓鴣天,細膩傳神,幽靜溫馨,讀完令人愛不釋手。鷓鴣天·賞荷宋代:蔡松年秀樾橫塘十裡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燻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
  • 晏幾道一首《鷓鴣天》,離恨深入骨髓,離人久久不歸,絕唱千古
    形成「離愁別恨」詩詞中的千古名篇尤其多。如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王維的「6.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記得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有過如下論述,「人類之時間不是循環轉動的,而是直線前進。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可能幸福的緣故,因為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身為苦吟詩人的代表,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並有著「詩囚」之稱的孟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孟郊的那首歌頌母愛的唐詩《遊子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不朽詩篇。
  • 一首經典的《鷓鴣天》,描寫得很深情
    辛棄疾,字坦夫,別號稼軒,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雖然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極少描寫愛情詞,不過他卻是代別人寫過一首經典的愛情詞,也就是這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這是一首幫別人所作的詞。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慈禧雖然慈禧遺臭萬年,但是慈禧曾經做過一首詩,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其中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據慈禧的後人葉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講過一件小事,頗能體現這個政治強人柔軟的一面。
  • 宋代高僧一首28字的詩,哲理深刻、流傳千古,現在2個字就能概括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春有百花秋有月"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目前,這首詩主要有以下三個版本。版本一:頌古五十五首·其一宋代:釋紹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版本二:頌古四十八首宋代:釋慧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清新自然,還流傳了兩個成語
    宋代有一位詩人就總結了兩句詩,每次讀完都很有感觸。下面就分享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清新自然,還流傳了兩個成語。遊山西村宋代:陸遊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真是千古奇景,《紅樓夢》中論及此詩,說初讀此詩,會疑問煙如何是直的?落日自然是圓的?但是閉上眼睛卻浮現了這一景象,仔細品品,就會發現,除了這兩個字之外,卻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字能夠代替了,這的確是一語中的的妙語。
  • 溫庭筠最深情的一首詞,只有27個字,成為難以超越的千古佳作
    著名詩人或詞人,寫出流傳千古的作品很正常,畢竟他們的才學屬於頂尖的,但也不乏一些文人,名氣非常小,甚至不為世人熟知,卻能留下讓人耳熟能詳的詩句。人們經常引用「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兩句詩是北宋文人蘇麟的原創,還有唐代的王翰,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也鮮有匹敵。
  • 宋徽宗約會李師師,周邦彥恰巧遇見,寫下一千古流傳的《少年遊》
    這自然不是空穴來風。施耐庵與宋徽宗之間隔了兩百多年,想必在收集水滸傳素材的時候留意到民間關於宋徽宗與李師師之間的風流韻事。其實,在眾多宋代詩詞中,便有幾首與李師師有關的作品:劉學箕的《賀新郎》、周邦彥的《少年遊》、晁衝之的《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在前面列舉的幾首作品中,最有名的當屬周邦彥的《少年遊》。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對聯文化流傳千古,但真正能稱得上「千古絕對」的,只有兩個半!
    古代人物圖雖說出自於原詩,但後半句「燈垂錦檻波」的這一句,並不能算是一個絕妙的對句。因為上聯本就用「五行」做的偏旁,下聯若是再用五行以對之,本就落了下乘;而且後半句在意境上也稍遜一些。另外,網上流傳的「炮鎮海城樓」,「鏽堵油煙機」等下聯,都存在這類問題。所以「煙鎖池塘柳」這個對聯,堪稱「千古第一絕對」。寂寞寒窗空守寡
  •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窮詩人寫詩才開個頭,催租人就來敲門要債,只此一句也流傳千古!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人寫詩最少也是四句一首,多則可上千言。除了三句詩,還有二句詩,廣為流傳的佳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即是。此二句詩為宋代小吏蘇麟的《斷句》,是一首自薦詩。蘇麟,北宋人,生卒年均不詳,曾為杭州府下的一名巡檢,雖為武職,但也習文善詩。前文的《斷句》是他寫給時任杭州知府範仲淹的一首自我推薦詩,或者,叫牢騷詩也可。
  • 中國最奇特一首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
    最早見於蘇柏玉妻《盤中詩》,這首詩顧名思義寫於盤中,從中央起句,迴環盤旋而至四角,是一首傷離別怨之辭。譬如宋代名家蘇軾就有一篇極其巧妙精緻的迴文詩《題金山寺回文本》,詩云:「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晚,靄靄紅霞曉日晴。遙望四邊雲接水,雪峰千點數鷗輕。」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
    酒助詩興,酒消情愁,也醞釀了無數優秀詩人的不朽佳作,更豐富了酒文化的內涵。李白將酒與詩絕妙配合,鬥酒詩百篇,秀口吐出半個盛唐;杜牧傾聽溪澗鳥鳴,品味醇酒芳香,醉後譜名章,驚豔了整個晚唐。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
  • 《唐詩三百首》裡最矛盾的一首詩,上下文矛盾,卻千古流傳!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詩歌啟蒙讀物,各種類型的詩歌佳作都有,但是有一首詩卻很奇怪,它的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看起來是矛盾的,但是由於它的感情真摯,因而千古流傳。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自然是眼界高又有才氣,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藉一篇《阿房宮賦》名震文壇。但是,出生於晚唐的杜牧,就像晚唐的國事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只能沉醉於溫柔鄉中,在青樓楚館中寄託自己的詩情。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27杜牧曾經在揚州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位13歲的妙齡少女,兩個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開。
  • 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催生一首流傳千古的曲子,造就一首千古名篇
    一首流傳千古的曲子楊貴妃死後,禁衛軍繼續保護唐玄宗趕往成都。與此同時,太子李亨脫離隊伍,率軍趕往靈武抵抗叛軍,後來李亨在靈武繼位,尊唐玄宗為太上皇。隨著長安、洛陽相繼被收復,唐玄宗也得以重新返回長安。在趕往長安途中的蜀道上,天空下著濛濛細雨,風雨敲打在車架的銅鈴上,丁伶仃零,斷斷續續,仿佛在悽悽切切地訴說著什麼。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鍾惺《唐詩歸》卷六(明)從一句悠揚婉轉的「關關雎鳩」開始,中國古代詩歌就隨著歷史的長河不停翻滾、奔流、徜徉:有屈子「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浪漫起源,有漢樂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樸素自然,有東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亂世中尋得一抹從容不迫,唐朝是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飄逸遐思、浪漫綺麗,宋代是朱熹「
  • 賈島最著名的一首送別詩,頷聯成千古佳句,被許多詩詞大家引用
    賈島在未中進士前,曾經在長安混跡,結識了一位隱居不仕的吳處士(處士是古代對有德行但隱居不願做官者的尊稱),兩人關係甚篤,後來,這位吳處士離開了長安,乘船到東南福建一帶,賈島非常思念他,曾為他寫下了兩首詩,下面這首《憶江上吳處士》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