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詩人經歷了多舛的人生,也熬過了無數次的悽風冷雨,最後或者豁達坦蕩,或者憂鬱苦悶。比如劉禹錫和蘇軾,不僅懂得隨遇而安,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後世。再如李商隱和秦觀,雖然才華橫溢卻又經常愁怨難解,還有詩鬼李賀,更是只在人世間活了短短的27個春秋,真是細思恐極!宋代有一位詩人就總結了兩句詩,每次讀完都很有感觸。下面就分享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清新自然,還流傳了兩個成語。
遊山西村
宋代: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遊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宋孝宗乾道二年,陸遊因為支持抗戰派將領張浚北伐,遭到排斥,被免職回鄉,住在山陰(今紹興市)鑑湖的三山。第二年春季,他應農友的邀請,到附近的山西村做客。事後他將自己的見聞和感想,寫成了這首詩。
詩人以清新自然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當地農村的風光,以及熱烈的節日景象,讚美了農家淳樸好客的深情厚意,表現出對農村生活的真切感情。首聯描寫朋友們的熱情,「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這兩句意思是說,農村生活本來貧苦,平時粗茶淡飯,僅能餬口而已,遇到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景,他們也要釀酒養豬等,改善一下生活。
詩人受到邀請來村裡共慶豐年,把酒話桑麻,於是就感慨地說,不要嫌棄農家酒不清醇,他們把家裡最好的菜餚拿出來款待客人,情意深厚。古代士大夫一般都輕視和脫離勞動人民,但詩人卻同農民交朋友,真是難能可貴。「莫笑」和「留客」4個字,就真實地反映出這種思想感情。
接下來描寫農村絢麗的自然風光,表現詩人的喜悅心情。「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人欣然地接受農友的邀請,前往山西村做客,途中繞山過水,閱盡人間春色。正感到山重水複,無路可走時,詩人眼前又出現柳暗花明的村莊。因為柳樹顏色深綠,故稱「暗」;花的色彩鮮豔,所以說「明」。楊柳依依,山花爛漫,詩人似乎也忘記了途中疲勞,徑直向村中走去。
頸聯描寫淳樸的人情,「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詩人到了村裡,看到人們吹簫擊鼓,興高採烈地來到村外,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祝願平安無事、糧食豐收。人們穿戴樸素,保持著古老的民間風俗,既新奇又親切,令人印象極為深刻。
最後詩人心懷感激地表示,「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意思是說,從今以後,如果還能趁著皎潔的月光,悠閒自在地外出夜遊,我依然要拄著拐杖,隨時重遊山西村,敲開農家大門。陸遊心情有些激動,更坦率地流露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細味這首詩,作者寓情於景,也反映出雖處逆境,卻樂觀進取的精神。陸遊早年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誓言,卻多次遭到投降派的打擊,不能如願。人生似乎已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可是他並沒有灰心氣餒,山重水複時窺見到柳暗花明的美景,雖然不在其位,仍時刻關心國家命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已成千古佳句,也演變成兩個成語。前人就曾有類似的描寫,王安石也寫過,「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而陸遊卻含蓄地將景物加以點染,描寫得題無剩意,更臻完美。同時詩人又把愛國情感融進詩句,不再是單純描寫春景,所以更能啟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