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寥寥28個字,卻是兩個成語的來源

2021-01-13 憶江南音樂坊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是詩的國度。尤其到了唐代,唐詩發展到了頂峰,是後來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唐代,也湧現出了很多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師級的詩人就不用說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詩。提起詩人孟郊,大家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他那首有名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因為他的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從古至今都存在的一個特殊群體。那就是出門在外,四處漂泊的遊子們。所以這首詩才得以廣泛流傳,直到今天仍然被廣為傳誦。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孟郊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詩人,北宋文學家蘇軾,曾把他和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孟郊生性秉直,嫉惡如仇,一生窮困潦倒,所以他的詩,大多數情緒低沉,字裡行間充滿了苦澀和憂鬱。

自打隋朝開始科舉制度以來,科考成為讀書人出人頭地,走進仕途的唯一途徑。讀書人十年寒窗也許幾十年寒窗,到最後也是很少一部分人,走過科舉考試這座「獨木橋」。孟郊雖然天資聰穎,但是先後兩次科考都名落孫山,一直到了公元796年,46歲的孟郊遵從母命,第三次來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終於鯉魚跳龍門,成功登科了。

回想自己這麼多年筆耕不輟,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今天終於夢想成真,金榜題名了。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幾十年困擾在心頭的陰霾,一掃而光。回到館驛,逢人就講:「我孟郊終於考中了,終於登科了,出頭之日來到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跟他相識的朋友,都過來祝賀。這時候的孟郊,雖然沒有像《範進中舉》中的範進那樣,痰迷心竅,瘋瘋癲癲。但也是「今朝放蕩思無涯」,狠狠地放鬆一把。

唐代科舉制度,舉子們考中進士叫「及第」。然後經過吏部安排的複試,選拔其中的優秀者授予一定的官職,稱其為「登科」。這次孟郊是非常順利地通過了「初賽」和「複賽」。都城長安每年秋季舉行科舉考試,來年春天張榜公示。孟郊的這首《登科後》,應該是在第二年春天,張榜後寫的一首「快詩」。人生四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題名時」,終於被自己趕上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登科後》的最後兩句,被後人提煉出兩個成語「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

成語「春風得意」,原意是指在和煦的春風中,洋洋自得的樣子。在古代形容考中進士的喜悅心情,後來形容人在仕途上升遷比較順利。在古詩中形容「春風得意」的詩句很多,比如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明代馮夢龍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等,都是描寫詩人春風得意的情景。

而成語「走馬觀花」,原意是騎著馬,一邊奔跑一邊觀看路旁的鮮花。本意是事情辦得很順利,心情愉快。後來形容對事物大略地觀察一下,不仔細。原來是褒義詞,後來引申的意思,有貶義的成分。宋代詩人楊萬裡,寫的一首《和同年李子西通判》中,有這麼兩句「走馬看花拂綠揚,曲江同賞牡丹香。」其中的「走馬看花」和「走馬觀花」是一個意思。

孟郊的一首《登科後》,雖然只有四句詩,寥寥28個字,卻把自己登科後的喜悅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其中最後兩句詩,被後人濃縮出兩個成語「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所以雖然是一首小詩,卻能夠憑著是這兩個成語的出處,而得以廣泛流傳。

事實上,孟郊登科後,並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是讓他去溧陽縣,當了一名小小的縣尉。孟郊遠大的志向無法施展,有些心灰意冷。以至於後來的詩作,大都是苦悶憂愁之作。因此這是「快詩」,是孟郊眾多詩作中,極為罕見的一首。大家對這首《登科後》,有什麼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以便共同探討和分享。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感謝原作者奉獻,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以便刪除。

相關焦點

  • 孟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4句,卻派生出兩個成語,成為千古名句
    孟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4句,卻派生出兩個成語,成為千古名句孟郊,唐朝著名的詩人。湖州武康人,也就是現今的浙江德清人。他父親是一個小縣尉,沒有多大收入,因此家境比較貧寒。孟郊從小性格孤僻,怕和人來往,用現在的話說,有點自閉症。他在青年時期,父母為了鍛鍊他,把他送到了河南嵩山。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作為元宵詩詞,這兩首詞非常經典,可是,在唐代,有一種元宵詩詞,不遜於歐陽修和辛棄疾,被稱為元宵詩中最好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詩中描寫了洛陽市民元宵之夜的歡樂景象。首聯寫燈火輝煌,成語「火樹銀花」即由此而來;頷聯寫人流如潮,明暗相間,縱橫交錯;頸聯寫夜遊之樂,突出歌伎豔若桃李;尾聯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我來細看這首詩。四面八方,天地上下的燈都合在一起,一片燈火輝煌。
  • 一首經典唐詩,短短28字卻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人人皆知
    印象中,悲歡離合,詩人悲傷時容易有詩,憤慨時有詩,憐憫時有詩,思念時有詩,絕望時有詩,勘破時有詩……偏偏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詩卻不多。這首詩今人耳熟能詳,詩僅四句,便將其進士及第後的開心與感到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一逞胸懷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還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春風得意」「走馬觀花」。今天我們再讀到這首詩,仿佛依然可以看見那個將憂鬱愁悶一掃而空,風光一時的得意士子,尤其後兩句,實在深入人心。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唐代詩人張繼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相比,張繼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張繼、劉長卿和顧匡的友誼。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年代,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風格各異,題材廣泛,展示了唐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唐代詩歌浩如煙海,唐代詩人群星璀璨。
  • 李白最動人的一首詩,只有28個字,卻令人倍感悽涼!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著「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
  •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
    最典型的便是詩歌,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寫過一首《山中問答》。其中就有這樣的詩句,「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桃花溪》,便是唐代詩人張旭借《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我們都知道張旭是以書法聞名於世,並沒有什麼詩名,但是他的這首28字小詩,卻贏得了《唐詩三百首》編選者孫洙的推崇,說它「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古代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和勞動號子,而且詩與歌舞、音樂都融合在一起。後來才有了詩經和楚辭,漢代時又出現了樂府民歌。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
  • 張旭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短短28個字,描繪出世外桃源
    沒有賦稅、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連爭吵的聲音都沒有,耳中能聽見的,只有雞犬聲,一切都是那麼單純、美好。正因為桃花源是世世代代的追求,所以才會不斷有文人歌頌它、期盼它,唐代的張旭則直接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只有28個字,卻能讓人感受到世外桃源的寧靜祥和。桃花溪張旭 〔唐代〕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詩,全篇28個字鏗鏘有力,讀來盪氣迴腸
    每當讀到「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鉤」,就會感受到一種悽美和孤寂;再次吟誦起王昌齡的一首經典,也會領略到邊塞詩中的豪情。從軍行唐代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盛唐時期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王昌齡的作品中也不僅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而且傳達了一份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讓百姓們不堪重負,將士們也急切地渴望和平,更希望能早日闔家團圓,這首詩便反映了這些願望。詩的大意是: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和玉門雄關,雖然遠隔千裡,卻遙遙相望。
  • 李白很霸氣的一首詩,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的詩作,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友情,以及是詠物,那都是寫得非常棒,這也正是李白,能夠成為「詩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李白的詩,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靜夜思》、《俠客行》、《將進酒》、《贈汪倫》等等,那都是一流的佳作。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清新自然,還流傳了兩個成語
    古代很多詩人經歷了多舛的人生,也熬過了無數次的悽風冷雨,最後或者豁達坦蕩,或者憂鬱苦悶。比如劉禹錫和蘇軾,不僅懂得隨遇而安,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後世。再如李商隱和秦觀,雖然才華橫溢卻又經常愁怨難解,還有詩鬼李賀,更是只在人世間活了短短的27個春秋,真是細思恐極!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 唐代最風趣的女詩人,晚年卻當起了道姑,一首哀怨詩,為何成神作
    唐代最風趣的女詩人,晚年卻當起了道姑,一首哀怨詩,為何成神作唐朝的詩歌是最為有名氣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李白杜甫等等,不過唐代除了有很著名的男性詩人,在一段時期也是瘋狂湧現了很多有名的女詩人,她們個個也都是非常的有才華,而且也都是貌美如花,個個風姿綽約,尤其是唐朝著名的四大女詩人
  • 成語「翻雲覆雨」的出處,居然是廣為人知的他的一首詩
    在中國的漢語言文化中,成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大多自古沿襲下來,而其中大部分的成語都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成語「翻雲覆雨」出處。翻雲覆雨,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反覆無常、慣於玩弄手段。它的近義詞是朝三暮四、反覆無常,反義詞是矢志不渝。
  • 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28字寫出他告老還鄉的無奈感慨,都是淚!
    本篇為0293期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共同欣賞了宋代著名大詩人楊萬裡的一首詠柳詩《新柳》,隨著現在天氣一天天地轉暖,春色盎然的暖春悄悄地來臨了。路旁、河邊的柳樹漸漸開始發芽。楊萬裡的這首《新柳》倒是和現在的時節很是相稱!在這首《新柳》唐詩中,詩人楊萬裡以「柳條百尺拂銀塘」這樣極為誇張的手法開篇起筆,這般大手筆倒是和詩仙李白的這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有異曲同工之妙!
  • 宋代的一首諷刺小詩,只有20個字,卻說盡古今不變的社會現象
    #諷刺詩也是古詩詞題材的一大類,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諷刺詩。諷刺詩大致就如《碩鼠》一般,通過嘲諷譏刺的手法,描述詩人所反對的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諷刺詩的形式大多短小精悍,通常用誇張或對比的手法塑造諷刺形象,富有強烈的針對性和戰鬥性。歷朝歷代都不乏優秀的諷刺是,如詩聖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萬裡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還有南宋林升的「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等都是諷刺詩中的佳作。
  • 古代最著名的一首新婚詩,只有短短4句,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而在結婚的那一天,還有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洞房花燭夜。對於這樣重要的時刻,文人墨客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並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比如唐代詩人朱慶餘便寫過一首名為《近試上張水部》的洞房詩。雖然這個作品非常直白,並且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 唐代最隱晦的一首詩,全詩只有28字,翻譯過來就是:人生苦短
    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年代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人物,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是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