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一首諷刺小詩,只有20個字,卻說盡古今不變的社會現象

2021-01-13 讀書狗子

#每天一首古詩詞#

諷刺詩也是古詩詞題材的一大類,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諷刺詩。如《詩經》中的《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就是以老鼠的形象比喻剝削者,諷刺統治者重斂剝削。

諷刺詩大致就如《碩鼠》一般,通過嘲諷譏刺的手法,描述詩人所反對的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諷刺詩的形式大多短小精悍,通常用誇張或對比的手法塑造諷刺形象,富有強烈的針對性和戰鬥性。

歷朝歷代都不乏優秀的諷刺是,如詩聖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萬裡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還有南宋林升的「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等都是諷刺詩中的佳作。

今天狗子再向大家推薦一首冷門的諷刺小詩,北宋詩人梅堯臣所作的《陶者》:

陶者

北宋·梅堯臣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自古以來,統治者與勞動者之間無形中都有一種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勞動者辛勤勞作,創造社會財富,而統治者高居廟堂以稅之名剝奪勞動者創造的大部分財富。其結果就是,勞動者終日辛苦卻只能勉強度日,統治者即使無所事事也能衣食無憂。

古代很多詩人都曾針對這一社會現象作詩諷刺,李紳的「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鄭谷的「忍飢多是力耕人」、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等都是分別從衣、食方面諷刺統治者剝削之重、勞動者生活之苦。而梅堯臣這首《陶者》則從「住」的方面表達同樣的觀點。所謂「陶者」就是燒磚燒瓦的陶工。

這燒窯的陶工如何呢?「陶盡門前土」,成天挖土燒瓦,門前的土都挖光了!其勞作之辛苦,盡在一個「盡」字之中。有所勞該有有所報,然而陶工辛苦勞動卻「屋上無片瓦」!自己燒瓦度日,反而自己家屋上沒有一片瓦!

何以如此?後兩句詩人就給出了答案:「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那些十根指頭從來不沾泥的富貴人家卻住在鋪滿瓦片的高樓華廈中。

原來,陶工日日付出燒磚燒瓦蓋房,自己卻無房無瓦,勞動成果盡被統治者們所剝削;而統治者「十指不沾泥」,所得卻是「鱗鱗大廈」!世間之不公盡在此寥寥20字中,社會之不平等可見一斑,而民生之疾苦可想而知。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忍飢多是力耕人」、「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衣食住行樣樣都是勞動者創造,而勞動者樣樣不能自享。種田的吃不飽、織布的要挨凍、蓋房子的沒房住,何其不公的世間,何其可悲的世道!

相關焦點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 唐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寥寥28個字,卻是兩個成語的來源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是詩的國度。尤其到了唐代,唐詩發展到了頂峰,是後來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唐代,也湧現出了很多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師級的詩人就不用說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詩。
  • 宋代高僧一首28字的詩,哲理深刻、流傳千古,現在2個字就能概括
    目前,這首詩主要有以下三個版本。版本一:頌古五十五首·其一宋代:釋紹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大家應該看到了,這三個作者的名字開頭都有一個"釋"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都姓釋。在這裡,"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也用來稱呼佛教徒。至於"紹曇""慧開""了一"也不是他們的名字,而是他們的法號。鑑於三個版本幾乎一樣,差別微乎其微,真實作者應該只有一人。究竟是誰呢?
  • 武則天最簡單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卻霸氣十足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取「日月當空」之意,這是武則天自創的字,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在政治上,武則天是霸氣的,作為一個詩人,武則天也是剛毅果敢的。
  • 【史林漫步】宋代優伶的諷刺小品
    其內容既有表現當今社會正能量的,也有針砭社會醜惡現象的。特別是那些語言幽默、寓意辛辣的諷刺小品,更能得到廣大觀眾的情感共鳴。  其實小品這種短小精悍的藝術形式在我國源遠流長,從先秦時代的「優諫」直到唐代的參軍戲(拙文《話說參軍戲》載《文史知識》1997年第12期)和宋代的雜劇,大多屬於諷刺小品一類。
  • 他與海子顧城等人齊名,一首詩只有一個字,但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以他的《回答》來說,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詩人異常的憤怒,用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表達了內心的不滿,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通篇洋洋灑灑,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我個人卻是偏愛北島的另一首《生活》,這首詩只有一個字「網」,看上去很獨特,一首詩僅以一個字能夠概括嗎?
  • 宋代最經典的9首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我們常常說「唐詩宋詞」,潛意識裡認為唐代的詩是最好的,宋代的詞是最好的,事實上,唐代也有詞,宋代的詩也不錯。事實上,唐詩善於抒情,宋詩擅長說理,宋代詩人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式引進其中,結構手段,敘述方法和語言風格具有散文化傾向。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個字,把那種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全唐詩》裡就有很孤獨的作品,其中要數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名氣最大,也是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通篇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這首詩正是用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委屈,從而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
  • 宋代經典9首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勝過千言萬語丨絕佳素材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26篇文章 -我們常常說「唐詩宋詞」,潛意識裡可能認為唐代的詩是最好的,宋代的詞是最好的,事實上,唐代也有好的詞,宋代的詩也不錯。唐詩善於抒情,宋詩擅長說理,宋代詩人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式引入其中,結構手段,敘述方法和語言風格具有散文化傾向。小編整理了9首宋代的五言絕句,或抒情、或說理,有感慨、有議論,短短20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 白居易在冬至夜想起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
    季節燃燒著光陰,指尖流年裡,微漾的儘是經年的回憶。夜未央,是誰在寂寂無聲中,輕觸著記憶的石碑?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有人曾把迴文詩,當成了一種文字遊戲,而實際上,這是對迴文詩的一種誤解。對於迴文詩,劉坡公在《學詩百法》中是如此評價的:「迴文詩反覆成章,鈎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而今天探討的,便是一首名為《茶壺迴文詩》的作品。這首連環詩,原銘於一把清代同治年間御窯所出的小茶壺上,呈循環圓形。
  •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4個重複,卻成千古經典!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7個重複, 卻成千古經典!如果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史溯源,其源頭一定會與《詩經》有關。《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所以,《詩經》又有個別名,叫《詩三百》。
  • 很有趣的一首友情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為此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友情詩,這些作品寫得真誠,看似信手拈來,但是字裡行間充滿了濃濃的友誼,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那就是宋朝詩人杜耒的《寒夜》,這首詩儘管比較冷門,但也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情感細膩,寫得極為深情,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寫出了朋友之間最真誠的交往。
  • 秦觀寫了首連環詩,只用14個字便構成一首28字七絕,只有蘇軾能解
    蘇軾打開信件,卻見紙上只寫著14個字,首尾相連,繞成一圈,如下圖所示。我們普通人,乍一看可能會不解其意,蘇軾卻一眼看破玄機,進而拍手稱絕。(連環詩《賞花歸去》)原來,秦觀信中寫的是一首典型的連環詩,雖然只有14個字,卻能讀出一首28個字的七言絕句。怎麼做到的呢?
  • 李白最平淡的一首詩,卻道盡了夫妻之情,最後10字催人淚下
    紅顏愁落盡,白髮不能除。」雖然妻子安居宋州,沒有經歷旅途顛簸的苦楚,但是同心而離居帶給兩人悲愴折磨卻是相同的。自從到秋浦以來,三年之久,卻很少收到來自北方的書信,相思使人消瘦,愁苦磨損容顏,你的如花紅顏逐漸凋零,我新生的白髮也不能除盡。
  • 蘇軾隨手題了一首詩,本是惡俗婚鬧,卻成千古絕唱!
    因此蘇子瞻很孤單,他只有以退為守,他只有選擇將就。一句「城東不鬥少年雞」就等同於撂挑子了,不是他不願鬥,只是壓根鬥不贏,光憑一人之力哪能抵抗得住腐爛大軍?無可奈何的蘇東坡,只有投身古詩詞創作,寫出一首首技藝熟練的名作佳作,於小故事中意會大情與理,非常值得玩味。
  • 一首小詩40個字,從字到尾一個音,中國的語言文字太神奇了
    筆者這裡僅以趙元任的《熙戲犀》為例,即可看出漢語言文字的奇妙之處:一首小詩40個字,但是,從字到尾只有一個音,太奇妙了。趙元任先生是江蘇武進人,生於1892年,1982年去世。他是國際上知名的語言學大師,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之一。趙元任從小就天資聰慧,尤其是在語言方面的天賦,很早就顯露了出來。
  • 才華橫溢的李商隱,一直被小人排擠,氣憤的他寫下了一首諷刺詩!
    要是沒有通過的話,只有兩條出路,第一、回到故鄉開館授徒(這是大部分人的選擇)。第二、去到外地任幕僚(這是很多人無奈的選擇,畢竟還要生活,只能是委曲求全)。其實無論走哪一條路,對於很多的才子來說,那都是痛苦的選擇。
  • 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下面介紹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代夜坐吟南北朝:鮑照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霜入幕,風度林。朱燈滅,朱顏尋。體君歌,逐君音。不貴聲,貴意深。鮑照是南朝宋代的文學家,他家境貧困,年少時就從事農耕,曾入幕府、當過參軍,故世稱鮑參軍。鮑照的文學作品涉及廣泛,在遊仙贈別、詠史擬古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也對詩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南北朝時期,貴族世族佔據著整個社會的統治地位。寒門子弟有才不見用,有志不得伸,大都心懷憂憤。
  • 李清照一首「懶」詩,一個「花」字用了17次,重複度高卻成名作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後世稱讚她為「千古第一才女」。我們都知道李清照詞寫得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她的詩寫得也很不錯,有一首詩便是李清照的隨筆之作,卻被世人稱之為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詩僅僅只有54個字,單一個「花」字就重複了17次,沒成想卻成為了她隨筆中的巔峰之作,成為了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