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冬至是24節氣之一,在古代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總是渴望回家團聚,落葉歸根,每當寒冷的冬天,特別是冬至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時候,這種離愁別緒為明顯。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詩,此詩描寫了冬至夜晚白居易在驛舍的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邯鄲驛裡逢冬至」詩中第一句點明了地點和時間,詩人投宿在邯鄲驛站,正好趕上冬至日。這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句子,可是言簡意賅,為後文做了鋪墊。詩人沒有強調自己的對家人的思念,反而用客觀的描述,將對親人的思念淡淡的描述出來。
「抱膝燈前影伴身」第二句寫自己的孤獨,在客棧中過節的情景。昏暗的燈光下,詩人抱膝獨坐,形單影隻,只有孤獨的影子相伴,想一想外面萬家燈火,家人圍坐的樣子,不免心生悽涼,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悠然而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詩人在想像著遠方的家人圍坐一起的情景,他們獨坐到深夜,仍然沒有入睡。團圓的節日,因為自己的缺席並不圓滿,親人們心裡也一定是對他滿是思念和牽掛吧。
想到遠方的家人,正在思念著自己,詩人的心中沒有孤獨,反而有些溫暖,不過這也從側面描寫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之情。詩人獨在異鄉的孤獨和家人圍坐一起的溫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悽涼,卻因遠方有惦念的親人而變得倍感溫暖。這首詩情感樸素而真摯,對遠方家人渴求團圓的心理描寫十分細膩,雖然沒寫自己的思念,卻每一句都是思念之情。
雖然時代不同,但是人的情感卻有共通之處。正如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夢想,而遠離家鄉在外漂泊。他們雖身在外,卻心在家中,每逢過節,雖不能回家,卻對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倍感思念。這種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的家文化,讓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人,對於家鄉和親人總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不知道此刻的你身在何處,是否遠離家鄉,是否在為生活而努力奮鬥。祝願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積極勤奮的人,都能在寒冷的冬天有美好的生活,雖身感寒冷,卻能心中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