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長,我想取點生活費,順便再給我裝幾塊豆腐乾子。」在安徽省金寨縣燕子河鎮毛河村村部旁,黃家莊的黃老漢像往常一樣,每月20日後就會來到大槐樹下的村部百貨取點零花錢。「以前領取養老金要翻過前面的猴子嶺,跑20多裡山路才能到鎮上的銀行,現在好了,在村口就能拿到錢,我們老百姓方便多了!」
「你看這個點鈔機上的數字,一共是500元,你自己再點點數。錢財交易,一定要當面點清楚、說明白。」陳學虎操作熟練,服務也非常熱情。
黃老漢所喊的「陳行長」,就是眼前這位。48歲的陳學虎是當地的村民,在村部旁開了一家百貨小賣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長。村民們給他起了這麼一個「大號」,跟郵儲銀行金寨縣支行推動銀行卡助農取款與建立現金服務點業務不無關係。
毛河村位於大別山腹地燕子河鎮的東邊,山場總面積5.43萬畝,轄19個居民組,總人口2670人,是名副其實的「山溝裡」。因集體經濟發展滯後,加之交通閉塞,村子曾是金融服務的「空白區」,農村金融供給更是成了村民渴望的「奢侈品」。金融服務網點少、匯款交費不方便、農資結算難等問題,既制約了農村群眾享受現代金融服務,也成為廣大農戶脫貧致富的阻礙。
2012年,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春風」吹進大別山。據金寨縣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面推動改革中,金寨縣支行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為重點,立足支農、助農和惠農根本點,加強農村支付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在實踐中,金寨縣支行以助農取款服務為抓手,暢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如此一來,像毛河村一樣處於山坳裡的村落,成了踐行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而像陳學虎這種具有一定經濟條件、信譽良好且在村裡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戶,成了設立助農取款點的最佳選擇。
很快,一塊金燦燦的「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的牌子,掛上了小賣部的門頭。陳學虎也有了一個新身份—— 郵儲銀行的駐村「金融專員」,為周邊村民提供取款、現金匯款、轉帳匯款、代理交費等多項金融服務,「銀行」搬到了村民家門口,村民也能「足不出村」體驗到這樣貼心、專業的金融服務。
為了讓村口的「銀行」在運營上滿足金融服務需要,該行按照一臺銀行卡受理終端、一臺驗鈔設備、一塊服務點標牌、一份業務介紹、一張安全提示、一本登記臺帳、一張業務櫃檯和一個保險柜的「八個一」配置對助農取款點進行「裝備」。此外,為確保陳學虎能順利「上崗」,金寨縣支行還對他進行了金融知識普及與培訓。「自從辦起了助農取款,到小賣部辦業務的村民越來越多,我的生意也比以前更好了。」陳學虎笑著說,為村民提供金融服務早已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
自助農取款點設立後,周邊村民對陳學虎的稱呼也由「陳老闆」變成了「陳行長」,而這並不是單純的「信口開河」,得益於陳學虎真正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民張大娘遇到過一次電信詐騙,多虧了陳學虎及時識破,挽回了幾千元的損失。還有村民老張,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想搞養殖沒有資金,在陳學虎的介紹下,該支行及時為老張提供了2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養殖搞起來,老張也順利脫了貧。
為現金流通和服務的需要,2019年,陳學虎的小賣部又一次得到了「升級」,成了金寨縣支行甲類現金服務點,面向村民提供金融知識宣傳的同時,還可以兌換殘損幣、調劑小面額現金等。「我現在可是亮牌經營,廣大村民都很信任我。」陳學虎樂指著門頭說。可以看到,「電子商務進農村便民網點」「現金服務點」「安徽郵政郵你郵我便民服務」等標識牌掛滿了小賣部的門頭。如今,小賣部已成為集「金融服務、代買代賣、物流快遞」於一體的金融綜合服務站。
實際上,像「陳行長」家一樣的助農取款點,在縣域內金寨縣支行共設立了33處,在大別山深處的偏遠農村,點連成線、線織成網。在這張便農「金融服務網」下,村民能享受到「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的優質金融服務。□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