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賀禮】如何有效進行書法臨帖

2021-02-19 心炁門太極院

前幾天有位學友在後臺發了幾張他臨帖的字給我看,並提問了幾個有關法帖的問題,本來我想等到三月份回來時再回復,但這兩天始終心裡掛著此事,總覺得回復的太慢,估計這位學友也會等的很著急。加上他的情況有共通性,所以趁我現在還沒出門,還有寬帶能上網,因此今天儘早寫這篇文章予以表達。

從這位學友的字來看,他的問題出在臨帖不夠仔細,應該對於臨帖這件書法上最重要的事情,採取了通用方式來「傻傻的臨帖」,沒有進行有效且體系化的臨帖流程。現在跟未來必然心炁門太極院的很多學友也都會開始提筆練字,因此乾脆在這篇裡仔細談一下諸羅遁叟自己歸納總結,並且運用於臨帖的流程。

這位學友只是個學習書法四年時間的初學者,因此本篇有關如何臨帖的分享,暫時不談章法、行氣、意境、創作與如何分析字帖等主題,只聚焦討論當你拿到一本法帖時要制定什麼對臨計劃?按照怎樣的流程來臨寫?否則要把如何臨帖的所有內容寫完,恐怕一本500頁以上的書籍都未必能言盡。

首先提醒一下」臨帖「:二字。很多人看到「臨帖」這兩個字,就會自動對位到書法字帖上來,其實這是錯的。如果您學習國畫,拿著一副國畫作品進行一模一樣的抄襲,這也叫臨帖。所以臨帖二字未必僅指於書道而言,此事務必留意。簡單的說,當有人跟您提起臨帖二字,您至少要先確定他說的是書法、繪畫或其他藝術領域?

一、傳統書法訓練之臨帖方式:

學習書法有其規律,而臨帖方式也各有說法,都是正確的。比如:最常被拿來使用的是「四步臨帖法「:

第一步:察。「察」就是觀察,即讀帖的一個過程。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看筆畫的形態。對每個筆畫的長短、粗細、形狀、方向等都要仔細看清楚;二看筆畫之間、偏旁之間的組合、搭配、比例等情況,即把握字形結構。三看筆畫、部件在字格中的具體擺放位置。「察」的這一步功夫切不可輕視,也不要走馬觀花的「看」,要做到對字形成竹在胸。觀察得越仔細就越有利於臨帖。

第二步:寫。「寫」就是把觀察得到的胸中之形再現在紙上。「寫」的目標是:爭取憑記憶將範字「複製」出來。寫時以「像」為最基本的要求。書寫要一氣呵成,筆畫不可重填。思想要高度集中,樹立位置意識,切不可毫無章法胡亂寫一通。初學者,對筆畫少、形體簡單的字,爭取不看範字寫下來;對筆畫多,字形複雜的字,可以邊看邊寫,但熟練以後,爭取憑記憶將字一次性寫出來。

第三步:比。比就是對比、比較。臨寫完一個字之後,不要急於寫第二個,而應該將此字與字帖上的範字進行對比,比較兩個字的形狀、大小、位置和神態上的異同,找到自己臨寫的字與範字之間的差距與不足,從而發現自己臨帖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既為臨寫下一個字做準備,又在比較中提高了自己的眼力。

第四步:改。拿自己的字與範字比較之後,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再以範字為標準,臨寫第二遍,改正第一次臨寫時出現的缺點,這就是「改」。這一步須注意的是:正確的地方要繼續保持,不足的地方要設法改進,不能顧此失彼。

不管哪一種臨帖方式都是正確的,只要仔仔細細的照著做,就能得到巨大的進步,這也是大部分書法老師指導學生使用的方式。

通常學習書法的時候,老師會先給學生指定某一種字體,比如篆隸楷行草,到底哪一種最適合初學者?這又是一個重要問題,此處不發散討論此議題。當選擇完字體後就先開始教基本筆畫,並選擇某些字中含有這些筆畫者,開始在文字中練筆畫。此時老師通常會邊教筆畫邊分析這些字的字形與結構,然後就開始讓學生臨帖,在臨帖的過程中糾正筆畫與字形結構等。

些許時日之後,老師就會開始讓學生臨帖,一般會是「通臨「,也就是從字帖的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開始逐步臨寫。小孩子可能會有」摹「之描紅與對鉤,成人大多直接對臨,然後邊臨帖邊進行指導,再慢慢過渡到章法、創作等指導學習。

這就是大部分書法臨帖的方式,最多就是所謂的通臨跟精臨的差別。但問題是,臨帖難道只有這樣從頭臨到尾?有沒有更有效率、更能吃透一本法帖的流程?

二、諸羅遁叟個人臨帖法:

諸羅遁叟是一個既傳統又不太傳統之人,經常混雜處於「傳統下的獨白「與」獨白下的傳統「之間。因此我給自己設計的臨帖方式既有傳統,也有不傳統的體系化流程味道。此處強調,這只是諸羅遁叟個人的臨帖方式,僅用於分享,書法愛好者如有不同意見或更好的方法,請忽略本文即可。但如果您也能看出如下臨帖方式的價值,那麼或許可以採用諸羅遁叟臨帖法來嘗試用於書道研習。

本文先不談章法與行氣等相對高級的主題,只談如何臨帖的有效流程。諸羅遁叟給自己設計規劃的臨帖流程與順序是如下這樣的,或許適合某些書法愛好者按表操課參考:

1、依照自己的性格與目的,選擇一本合適的法帖;(如果所談主題是如何學好書法,那麼就必須提很多必學的字帖跟學習這些字帖的順序,以後有機會再談此話題)

2、用20天到一個月的時間,密集訓練該字帖相關的基本筆畫。比如:點橫豎撇捺折鉤等等。就學基本筆畫,涉及到文字形態一律不碰;

3、開始臨帖:(這是本文的討論重點,如下展開討論)

A、臨帖之前,先把帖裡所述的內容講什麼搞清楚。我看到太多書法研習者,竟然連自己所寫的字帖內容說什麼都不知道,這實在太離譜。書法除了練字之外,更是練心、陶冶性情、變化氣質的一種文化養成,不要只是為了練字而練字。

B、選擇字帖中6-7個筆畫以內的字來對臨:

書道中運筆原理雖大體相通,但不同書家都有屬於他個人獨特的筆畫書寫風格,甚至相同書家的不同字帖也都有各自的氣韻與運筆方式,並非每本字帖的筆畫都一樣。

請不要按照傳統方式,從第一個字開始對臨。初學者眼力不夠高,不容易對字形結構做清楚的觀察,必須先從筆畫少的字開始。而筆畫少的文字,除了有利於對原本學了一個月的基本筆畫再做強化鞏固外,更對筆力的提升有巨大的幫助。這第一個階段請先對臨筆畫6-7個字以內的文字,把法帖上筆畫較多的文字先跳過去。(如何把單字臨的像,請參照四步臨帖法之教導)

C、對臨獨體字:

什麼叫獨體字?就是沒有偏旁部首,也沒有上下堆疊與外形輪廓包圍的字,比如:巴、心、文等等。

D、上下跟左右結構:

當把字帖中6-7個筆畫跟獨體字都對臨到一定水平後,就可以從頭開始,將字帖中包含上下與左右結構的文字,一一仔細對臨。此時記得碰到已經練過的6-7個筆畫的文字跟獨體字,仍然必須再重複精臨。您可以先臨上下結構,也可以先臨左右結構,更可以上下結構與左右結構按照字帖的順序來臨。而諸羅遁叟本人是怎樣安排順序的?先上下再左右。

E、對臨包含所有偏旁部首的文字:

中國文字包含偏旁部首的文字繁多,諸羅遁叟個人的方式並非於字帖中按照順序通臨所有偏旁部首,而是會先把相同偏旁的文字摘取出來對臨。比如「人「字旁的」任、仁、儀、俊「等等,先仔細對臨字帖中每一個相同偏旁部首的文字,再臨另一個部首的文字,比如再臨」木「字旁的」楊、樣、柳、樹「等等,直到逐一將每一個偏旁部首文字精臨完成。提醒一下,」寶「蓋頭的字雖然算是上下結構,但你仍然必須把所有一切寶蓋頭的字再度拿出來作為偏旁部首重新精臨,因為寶蓋頭的間架結構很難掌握。

F、對臨半包圍結構與包圍結構的字:

什麼是半包圍結構:比如:「句、厭、原、莊」等。什麼是包圍結構,比如:「國、圍、固、回、田、園、囫、圇「等。

G、最後再臨上中下、左中右跟筆畫較多難寫的文字:

簡單的講,所有一切筆畫較多,結構形態很複雜的字,一律都算。比如:「龍、變、龜、薇、徽「等等,簡體字裡已經完全看不出他們的複雜筆畫與形態結構,請看截圖。

H、練字別忘練筆畫:

上述臨帖法進行的過程中,別忘了以四步臨帖法的要求仔細觀察。同時請不要每次只是把一個字寫完。每碰到一個字,你必須把字裡的筆畫拆開,拆開的每個線條都當做一個筆畫來臨寫,要求自己每個筆畫都要像、結構要像、組合起來之後要像。(以後有機會我再分享有關這部分的對臨有效方式)

I、重新單獨臨寫各種筆畫:

經過按照順序的來回臨寫之後,已經對字帖上的文字差不多吃透了。接下來必須重新再回到筆畫與筆法的訓練。

比如,重新練習「橫「畫。此時請您再度從字帖的第一個字開始,找出每個字的橫畫逐一練過,點豎撇捺折彎鉤等等,甚至橫折鉤、豎彎鉤等連帶筆法,都請以相同的方式進行。

為什麼在精臨完字帖的每個字之後,還需要重頭回來練筆畫呢?為了吃透整本帖子,更為了以後的創作而提前準備。一旦你願意下這樣的死功夫,就能對字帖的每一個筆畫之風格與變化瞭若指掌,就能依據筆畫之間的變化自行組合與創作。

至於法帖裡的章法、行氣、神韻、意涵等,屬於臨帖中的另一門學問,未來有時間再單獨詳細討論。

今天這篇分享,是諸羅遁叟在豬年的最後一篇分享,明天之後我就將置身於無網絡之處,直到二月底三月初。

僅以此文作為送給大家與書法愛好者的新年禮物,倘若能帶給學友些微的幫助,那麼諸羅遁叟會很開心。倘若心炁門太極院學友們以後對於書法愛好者能有五六百人以上,或許明年底、後年初我們可以成立【心炁門書法院】,在網絡上分享書法學習,帶動大家按照步驟順序一起來親近令我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書法,拋諸羅遁叟之磚,引書道前輩之玉。

最後再度強調,我並非書法家,充其量只是個書法愛好者,以上僅代表諸羅遁叟個人的臨帖方式,並非權威書法家所言,如有因不同看法而感到被冒犯之書道前輩,請多多原諒。

最後祝大家庚子鼠年,平安喜樂。

諸羅遁叟寫於 心炁門太極院 退一步齋

【諸羅遁叟著作】

相關焦點

  • 【龍靈書道】臨帖,如何進行二度創作?
    除上述分析外,我認為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臨帖中沒有經過對原帖進行「二度創作」這個至關重要的過程,從而導致上述尷尬現象的出現。下面,我想就這一問題試做簡要闡述,權作磚引。
  • 【中國書法臨帖擂臺賽118期】行書臨帖初級賽雲南劉丁豪守擂成功
    2020年7月4日晚,總第118期中國書法臨帖擂臺賽行書臨帖初級賽成功舉辦。按照初級賽規則,雲南劉丁豪守擂成功。本期「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無人榮登狀元榜。本期評委:張昌軍、梁棟、張閃、何江、漆根子、王衛東、熊秉哲、賴世傑、王崇端、唐懷璞、姜福強、馬亮、林文科本期志願工作者:肖兵、張紹軍本期因未修改比賽專群群暱稱及違反命題要求改變臨帖章法,4人臨帖不予評分。希望引起參賽選手注意,務必遵守比賽相關規則和命題要求。
  • 不臨帖的「書法創新」,就是耍流氓!
    書法不臨帖就是耍流氓!你是否正在試圖「強姦」書法?書法學習臨帖、臨古人帖是必經之路,臨帖學書法這是唯一方法。從漢字的最初功能升華到書法層面,所出現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從碑帖中來。那麼有網友就要問了,是不是學習書法不臨帖就寫不好?答案是肯定的。
  • 怎樣正確臨帖?(真想學書法,建議多讀幾遍)​
    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中國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這是書法的基礎,這是兩個不同的原則,臨帖就是在學習這種理法和原則。
  • 安吉縣第三屆臨帖書法作品展在吳昌碩紀念館展出 
    近日,藝路有你——「興華杯」安吉縣第三屆臨帖書法作品展在吳昌碩紀念館展出
  • 「文化隨筆」字字驚心——馬蓉的書法臨帖《集字聖教序》
    書法是一種藝術,可以陶冶情操,磨練意志,更可以提升個人品位和氣質。因此,許多名人明星都喜歡揮毫潑墨,以此點綴人生。馬蓉也不甘示弱,推出了書法力作《集字聖教序》。雖遭吐槽,但也有力挺者稱讚這幅字價值十萬。
  • 「弘道養正」孫雲山書法工作室學員臨帖展第三回在我校舉辦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我校的文化內涵,突顯書香校園特色,2020年12月31日,「弘道養正」孫雲山書法工作室學員臨帖展第三回在我校舉辦。本次參展書法作品或工整雋秀、或揮灑自如、或渾然古樸,毫端蘊秀,筆墨含香,積蓄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文化力量。在內容上突出展示傳統節日祝福、傳統詩詞名句、文明風尚等昂揚向上思想。
  • 書法學習經驗分享:如何破解書法學習過程中的「眼高手低」瓶頸期
    這就是眼高手低的表現,因為隨著臨帖的深入,我們對法帖的認識更加深了,因此再看自己的作品時候,就會發現更多地問題,這是學書法中最容易出現的眼高手低的問題。Saturday. 2020眼高手低是書法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每個學書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眼高手低,包括歷史上所有的書法大師。
  • 練習書法最有效途徑:臨摹字帖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行楷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行楷》 書法字帖作品
  • 展訊︱臨沂市第十屆書法創作與臨帖展評審結果揭曉
    5月31日上午,臨沂市第十屆書法創作與臨帖展評審工作在王羲之故居舉行。本次創作與臨帖展自3月份啟動以來,共收到投稿作品951件,經過認真細緻的評審,最終214件作品入展,其中獲優秀獎作品21件。 現將獲獎、入展名單公布如下:臨沂市第十屆書法創作與臨帖展獲獎入展名單
  • 拜師學藝,還是臨帖自成?初學書法的你選擇對了嗎
    作者在北京自古文人雅士雲集之地,必少不了書法的一席之地,普通人學習書法的益處,我在前面的文章《普通人學習書法到底能有什麼收穫》一文中已經講過,這裡不再細談,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到我的主頁上搜來看一看,今天文章主要談一談,
  • 王寶強的書法被噴「土氣」,不入法度,缺乏臨帖,網友:沒入門
    眾所周知,娛樂大咖們都喜歡寫寫書法,畢竟這是最為傳統的藝術形式,書寫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素養,而且還能夠讓人入靜,陶冶人的情操,基於此,明星們不僅自己練習書法,而且還帶動家人一起練習書法,諸如我們熟悉的「娘娘專業戶」孫儷,一手精湛的隸書堪比書法家,一雙兒女也在練習書法,還有「女神」劉濤,亦是如此,在娛樂圈,不論是什麼學歷出身的,都喜歡練一練,王寶強也不例外,提到王寶強,這是我們最喜歡的一位喜劇演員
  • 啟功:臨帖沒必要全像
    就是說臨帖不可能達到「像」的地步,也沒人能達到像的地步。只能是差不多像、或者結構像、局部像而已。如果臨帖就必要達到全像的地步,那法律上自然就不用籤字畫押作為依據了。這大概就是啟功對臨帖的態度誠然,也確實有很多初學者,看高手臨帖則必以"不像」為由而唾之。
  • 啟功談臨帖:通臨字帖最不可取,積少成多,堆金積玉方為正途
    啟功自創啟功體,並且提出了很多書法理論觀點,對後世影響巨大。啟功先生不僅書法水平高超,為人也深得人心,後世對其幾無差評,被稱為當代書法大師。曾經有人向啟功先生請教臨帖的方法,啟功先生對此專門進行了詳細答覆:不建議通臨字帖啟功認為,好多人學習書法喜歡通臨字帖,其實這個方法是錯誤的,是不科學的,這樣的臨帖方法會讓人陷入過分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誤區當中,這樣的臨帖方式我們叫做「抄帖」,就實際效果而言,也和抄書沒有什麼區別,不能將每個字臨摹到位,不能完全領悟每個字的精妙之處
  • 這5位臨帖高手,臨的比原帖還精神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康有為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可見,不但普通人需要臨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 今天,讓我們通過宋、元、明、清時期六位名家的墨寶,感受一下臨帖的獨特魅力!
  • 劉洪彪:臨帖要像,古人:形質次之。誰說的對?
    劉洪彪是當代書法名家,善草書,擔任第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曾經是一位軍旅書法家。他的草書作品對書壇書風有一定影響,很多書粉都學習他的書法。劉洪彪對書法的觀點自有他的主張,尤其是在學習前人的作品時,他強調"不管你臨摹古人誰的作品,必須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臨帖要像'"。對於他所說的這個觀點,網友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像是指哪一個方面像?字形、神韻、法度等?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日常練習鋼筆字
    關於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問題,之前已經發布了兩篇文章,分別是《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常見問題及應對之道》《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古貼臨摹的兩大問題》今天的這篇文章,是這個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應該也是最後一篇哈。在文章之前,還是跟大家說下,怎麼樣才能更好的練習鋼筆字或者鋼筆書法。
  • 學習書法的八大要素
    王羲之《蘭亭序》 二、臨帖與創作 任何人習書都要有個臨帖的過程,而且要臨帖不止臨帖要臨名家、名碑、名帖,臨帖的過程就是琢磨名家書寫名碑名帖的技巧、方法和本質規律的過程,使自己在學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儘快地把前人的經驗「拿來」,為我所用,為我所有。無論是「面臨」還是「背臨」,都要發掘所臨碑帖的特點,並把這種特點融入到自己的運筆過程中,使之變成自己的手法。創作是把在臨帖過程中所掌握的技巧與自己的個性相結合,讓情感、筆法、墨色、個性盡情喧瀉在宣紙上。
  • 寫榜書,是否需要臨帖?臨帖以哪些碑帖為範本較為適宜?
    張建會:寫榜書也是需要臨帖的。在隸書中,我以為選擇漢碑、摩崖刻石為佳,如《開通褒斜道》、《西狹頌》、《楊淮表紀》等漢摩崖刻石都是可以的。曹元偉:要寫好榜書,我認為臨帖是必不可少的。至於臨什麼樣的帖,沒有太多的講究,全憑個人的喜好。古人留下的作品一般都是小字,如何解決用大筆臨小字是首要問題。
  • 夏雨學書法,一日千裡,徐靜蕾好像進步不大,哪裡出問題了?
    有人把書法當作業餘消遣,也有人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平日裡會安排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書法練習。比如說我們熟悉的夏雨和徐靜蕾,他們就是常年堅持練書法,非常的勤奮,也是真心的喜歡。夏雨練習書法從歐陽詢的《九成宮》開始,嚴格按照字帖來,力求形似,多年堅持。這個階段的夏雨,是老實的,是規範的,還處於打磨自己基本功的練習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