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寫書法,尤其是寫楷書字體,一定要對字體的結構方法了如指掌,才能下筆如有神。而要把握字體的結構方法,要先從最基本的獨體字開始。因為獨體字的結構相對簡單,也便於理解和熟記。那麼,獨體字指的是什麼?就是指那些沒有偏旁部首,由單一筆畫直接組合而成的獨立字體。要寫好獨體字,起碼要諳熟如下7大結構方法,這些結構方法掌握了,書法藝術肯定大有長進。下面夢筆生輝就與大家一起來分享這些結構方法,希望對您學習書法有幫助。
1. 橫畫平正
在書法字體當中,橫畫是最常見的筆畫。寫帶有橫畫的字,要注意一點:橫畫要寫得平正,尤其是長橫。當然了,所謂的平正,並不是說要寫得與地平線一樣平正,而是相對來說,寫出來的筆畫給人看起來平正。因為長橫在很多獨體字中大多是主筆,起到承上啟下或扛鼎作用。只有長橫寫正寫平了,字形才顯得端正。如下圖的「丘」字。
2. 豎畫端正
豎畫在書法當中,也很常見,一般分懸針豎和垂露豎。在獨體字當中,豎畫,尤其是懸針豎或垂露豎在字體當中大多是主筆,起到平衡左右的作用,也是字體筆畫當中的主梁骨,所以顯得尤為突出。在楷書當中,寫豎畫一定要注意要寫得端正,不能傾斜。如下圖的「申」字。
3. 彎中求正
在楷書當中,彎鉤也是常見的筆畫,如果是作為主筆,彎鉤要求彎中求正。所謂「正」,就是指彎鉤的首尾上下對正,首尾連起來的直線應為垂直的一條線。當然了,寫勾畫的時候,中段的彎曲程度、粗細程度因字而異。但是,筆畫粗細不能過於均勻,應有所區別。如下圖的「子」「乎」字。
4. 斜中求正
我們寫楷書,有不少的字筆畫是斜鉤。在這些字體當中,斜鉤如果作為主筆來寫,一定要注意,寫斜鉤的時候,斜鉤不能寫得太斜,太斜則不能顯其正,太正又顯得沒有支撐的力量。所以斜鉤作為支撐字的重心時,斜鉤的鉤部要在整個字體居中的部位。如下圖的「力」「乃」字。
5. 橫豎均勻
在一個獨體字中,寫橫與橫,豎與豎之間的筆畫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間隔距離要做到基本相等,均勻合適,儘量避免字的局部過於擁擠或散亂,給人一種重心不穩的感覺。比如下圖的「事」字,豎鉤畫與六橫畫之間的排列要均勻才顯得端正穩重。
6. 斜畫均衡
在獨體字中,斜畫,尤其是撇畫和捺畫,也要排列均衡。所謂「均衡」就是指筆畫之間形成的空白,空白大小相近,如下圖的「本」「水」字。寫這種字體的時候,要注意撇畫與捺畫的斜度要方向各異,角度差不多,都是呈45°角的斜度,那麼撇捺兩畫與豎畫形成的空白就大致差不多。這也符合人的審美視覺效果。
7. 左右對稱
有一些獨體字,被豎畫一分為二,分為左右兩部分,這兩部分互相對應的筆畫,其長短、大小位置要互相對稱,尤其是撇捺,其傾斜程度也要相同,而長短互相搭配。如「重」「來」字,寫的時候,一定要把豎畫左右部分均勻對稱。這種對稱也不是絕對的,但是起碼看起來顯得均衡。
以上獨體字的7大結構方法,如果練好了,對於寫其他類似的字體就容易觸類旁通了。熟能生巧,我們要經常臨摹這些字體,認真把握他們之間的筆畫結構特點,寫多了,就會寫出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