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追劇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無論是仙俠劇還是武俠劇,裡面的名門正派也好,修仙大派也好,就沒有一個是不壞的。
而且還都是忘恩負義,滿口大道理卻行為齷齪的偽君子。
總是是打著「剷除魔教、拯救蒼生」的名頭為了自身利益而做著傷天害理的事,讓你氣得牙痒痒。
這個固化的設定我已經要看吐了。
久而久之,名門正派成了一個貶義詞。
例如《陳情令》裡面一生懲奸扶弱的夷陵老祖魏無羨,卻因為修煉邪功被自恃名門正派的人逼上絕路。看看這些所謂名門正派的嘴臉!我真想衝進屏幕撕爛這群人的嘴!
所有人都在逼他,所有人都容不下他!一顰一笑都在誅心,苦笑世間的不公,苦笑自己蒼白的反駁,心中真正有了恨。
不得不說肖戰在《陳情令》裡飾演的魏無羨,真是太讓人喜歡了,這孤獨絕望的笑,演得太棒了,可以說是悽豔,我反覆看了好多遍。
但是就像魏無羨自己說的:是非在己,毀譽由人,得失不論。這句話只有短短的十二個字,卻闡述了魏無羨的處世之道。無論是不顧仙門百家的喊殺,執意保護溫情、溫寧一脈,還是在亂葬崗面對眾人的圍剿,將兩半陰虎符合二為一,魏無羨從來都沒有後悔過,因為他問心無愧。
此一去,便是真正的離經叛道,不容回頭!
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倘若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這樣說來,我又想起來藍湛受罰時說的:敢問叔父,孰正孰邪,孰黑孰白?
還有之前口碑極好的《少年遊一寸相思》開播沒多久已經有很多網友猜出正陽宮就是幕後的黑手。
這樣的套路實在是太多了,正派即反派,基本上隨便拎出部劇都是這樣的設定。
現在我正在追的《琉璃美人煞》裡的名門正派宛如事先說好了一樣,在以多欺少,忘恩負義的行為上出奇的一致。
本來我是很喜歡褚璇璣的,但是最新的劇情裡她好像沒有一點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多的臺詞是:我還能相信你嗎?嘴裡一句真話都沒有,不值得相信!從此以後恩斷義絕!
明明是名門正派從密道,以除魔衛道的美名,傷害手無寸鐵的離澤宮年幼的弟子,這是正派人士能夠幹的事嗎?
被禹司鳳發現了肯定是憤怒交加,想要為年幼的弟子報仇。結果她師兄幾句話,她就和禹司鳳打起來了,打著打著,所謂的名門正派之首昊辰,還從背後補了一刀!這是人幹的事,好慘一男主。
反而是劇中的反派有很多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有些並不是人族,卻有人性,正派男主角昊辰、敏言,雖然在劇中是名門正派,但是在我們觀眾心裡卻是反派,一個個都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琉璃美人煞》這個劇告訴我們:只有心存正念才是正派不論身份不論族類不論同門,只談善念只談品格。
但是你說我們是真的喜歡無惡不作的反派嗎?也不是,我們喜歡的是那些身不由己、一心向善的人存在。那些光明正大的做壞事惡徒,敢作敢當的做事風格。
其實我認為我們還是有真正的名門正派,《倚天》這部劇,雖然也有華山、崆峒、峨眉這些門派
在劇中扮演著「老鼠屎」的角色。
但其中的武當派卻真正當的上「名門正派」四個字,第一個就是武當掌門人邋遢道人張三丰,張翠山十年之後回到武當,向師父回稟自己娶妻之事時,生怕師父會責怪自己與魔教為伍。然而,張三丰一句話,凸顯大宗師之見:
張三丰調教出來的武當七俠,他們的名字從大到小依次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武當七俠」之間的兄弟情,就不用說了,他們的為人處世也是錚錚鐵骨。
武當張五俠張翠山,知道自己老婆就是害了三師哥殘廢終生的人,於是便自刎謝罪。
郭靖應該是俠之最者,為國為民,而且實力超群,可以實現自己的俠義,然後是洪七公江湖大俠,為人耿直但是能擺脫世俗,最後是江南七怪之類的俠士,雖然也是正義之士但是為世俗所累。
不過這都是過去了,現在的編劇給正派安上反派人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性的複雜性。有些時候甚至壞的很突然,很莫名其妙。
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我還能不能看到一個滿懷仁義道德三觀正的名門正派。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一定不要忘了關注我!如果不喜歡請留下您的批評和見解,分享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