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稱為「北鬥女神」,16歲時進入大學,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2021-01-13 豆廚

科學技術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原動力。——江坪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就不斷在探索適合發展的衛星導航系統道路,並非常重視建設優秀的北鬥系統。想要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必須要建設出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而要實現這樣的想法,需要無數的科研人員在背後潛心研究。時代發展到今天,青年一代是推動新時代的主力軍,青年科研人員更是不可或缺的主心骨。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徐穎就是主力軍的一員。

1983年出生在四川眉山的徐穎四歲開始讀書,16歲就考上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的通信工程專業,這個年紀上大學似乎已經明示了徐穎註定不平凡的人生。2003年,在結束本科學習後,徐穎也準備繼續向更深的研究前進,於是她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學的碩博連讀。這次的研究生學習算得上是一次奇妙的緣分,讓徐穎與北鬥科研從此聯繫在了一起。

在讀研究生的過程中,徐穎受到其導師的影響,開始了解北鬥系統,並對北鬥系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畢業之後徐穎選擇進入中國科學院,從事對北鬥的研究工作。因為研究生的這段經歷,徐穎打下了不錯的基礎,2015年,徐穎任職中科院的博士導師,成為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

32歲、博導、中科院,這麼多的標籤匯聚在徐穎身上卻並不顯得突兀。年少有為是多少青年朋友們的夢想,大多時候,人們覺得只有天才才能實現這個夢想,但是徐穎付出的努力是不可置否的,她所走的道路亦不是一帆風順的。

曾經在找工作時,徐穎還遭受過性別歧視,而如今的徐穎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根據資料顯示,徐穎發表了二十幾篇SCI論文,承擔了十幾項國家課題,還申請發明了不少專利。這些成就是徐穎多年來腳踏實地做出的成績。她表示「沒有不適合做科研的性別,只有不適合做科研的人。」

科研不是一件有趣的工作,甚至在徐穎看來是無聊枯燥的,它需要不斷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推翻問題,不斷進入一個循環,最終達到一個階段後馬上又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科研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用行動去實施,去試錯,不斷探索,不斷驗證。不能怕失敗,在千萬次的實驗中收穫結果。「在從事科研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這是徐穎在母校演講時給同學們的勸告。

在勸同學們思考清楚的同時,徐穎也在不斷挖掘、吸引更多年輕朋友愛上科研,加入科研。之前在中科院的一個講壇中,徐穎的一個科普講座在網上走紅,大家被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將她稱作「北鬥女神」,然而這樣的熱度在明星屆卻還是不值一提的。

「我擔心孩子們長大後都去當明星當偶像,而不是科學家」,徐穎一直想要展現一個不同於刻板印象中科研人員的印象,所以她的演講通俗易懂,幽默風趣,能吸引更多年輕朋友們的關注。她認為,科普講座應該要用更有趣的演講模式和知識來吸引大眾,並培養大眾的好奇心,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傳播出嚴謹務實、創新探索的科研精神和科研內容。

徐穎用最簡單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給學弟學妹送去寄語,她始終堅持讀書是做好科研的基礎,只有讀透大量的文獻資料,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尋找創新點,才有可能取得一些成功。徐穎指導過的研究生有的只與她相差幾歲,如今徐穎帶過的博士生也不少,她也還將繼續指導更多的青年進行科研教學。

結語

「北鬥女神」的出現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種新的形象,這種形象代表的是全科研領域的科普人員們,他們是科學知識的推動者和傳播者。現在北鬥和徐穎密切聯繫在了一起,人們一想到徐穎就能想到北鬥,但徐穎表示,她代表不了北鬥系統,因為這是無數科研人員無數個日夜所創造出的成果。

誠然,徐穎只是北鬥的一個代言人,是無數科研人員中單獨存在的一個個體。她將科研知識宣傳給大眾,也讓大眾更有興趣去了解科學家這個職位。我們期待著有更多「徐穎」的出現,改變目前科研人員的刻板印象,也讓更多孩子喜歡上科研道路。

相關焦點

  • 那個拆穿清華學霸賣國的「斜劉海女神」,如今是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那個拆穿清華學霸賣國的「斜劉海女神」,如今是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好的高校,每年都會從全國甄選大量優秀的學子,錄取進入學校學習。這些在清華完成本科學業的學霸天才,通常會有80%選擇出國深造。其中,難免就會出現個別人,因為抵擋不住誘惑,為了換取利益,出賣國家機密。
  • 她是「北鬥系統」的設計師,32歲當中科院博導,因太優秀沒人敢追
    成為一名科學家也許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夢想,在兒時,我們覺得科學家的稱呼十分響亮奪目,但卻很少有人明白科學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夢想往往會在現實與時間流逝之中迷失了方向……但徐穎卻不同,為了當一位科學家,她從小就在默默努力。  在高中時期,徐穎的理科成績非常好,對物理十分感興趣,就在1999年,年僅16歲的徐穎就被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錄取,所學的是通信工程專業。
  • 河南大學最牛博導,曾在百家講壇上走紅,32歲才考入大學十分勵志
    這句成語來形容王立群先生再合適不過了,對於17、8歲就邁入高考行列的大學生而言,在32歲才考入河南大學的王立群先生已經算是大器晚成。 但和尋常大學生不同的並不僅僅是年齡,王立群先生被稱為「河南大學最牛博導」,並且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走紅——百家講壇。
  • 她16歲參加高考,27歲居然已經是博導了
    日前,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發朋友圈:「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
  • 又一位90後女學霸成博導!她的「男朋友」很特別
    6年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27歲當上博導、獨立研究員……而科研就是讓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對象」。1992年出生的劉琬璐和很多學生都是同齡人,她指導的博士甚至只比她小三歲。「除了老師,我還扮演了一個知心大姐姐的角色。可能因為是同齡人,學生都很願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劉琬璐,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就參加高考。
  • 12年了,16歲上浙大,21歲加州大學讀博士的四川女孩,如今怎樣
    在高考時,她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後來,她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5年博士、1年博士後研究。2019年,她毅然回到母校浙江大學,成為最年輕的獨立研究員。而在過去幾年的學習和工作中,她參與及領導了多項結合前沿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的課題,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
  • 北鬥三號總設計師林寶軍談工作團隊:不論資排輩,最年輕主任設計師...
    交通將會紊亂,物流無法配送、飛機無法航行、智慧城市也就不會有智慧……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林寶軍,是一個帶領中科院北鬥導航衛星研製團隊譜寫傳奇的科學家,他組織攻克了數十項核心關鍵技術,他帶領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1歲,僅用3年零3個月就完成了北鬥三號首發星的研製,這個進度相當於美國導航衛星GPS2到GPS3二十年的技術跨越。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最讓我們熟悉的一個應該就是一個叫做魏永康的神童了。神童魏永康魏永康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百貨工人。母親從小就對魏永康的教育非常看重,她將魏永康成了家裡唯一的希望。所以,在莫永康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母親就天天教他識字、背誦古詩。
  • 她25歲是北大的學生,30歲是北大的教授,50歲是北大的校長!
    她25歲是北大的學生,30歲是北大的教授,50歲是北大的校長!1987年7月,黃如參加高考,成績出色,考入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1991年7月,黃如從東南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東南大學讀研究生。1994年7月,黃如讀完研究生考取北京大學的博士,師從中國微電子領域領軍人物王陽元院士,1997年7月,黃如順利從北大畢業,拿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2001年破格晉升博導。
  • 清華最年輕女博導顏寧:37歲破解世界級難題,為何會去美國大學?
    2009年4月30號,42歲的顏寧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當時她正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擔任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幾何時,顏寧是中國清華大學的最年輕博士生導師,但之後顏寧卻不知為何遠走美國?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省萊蕪。6歲時,她和父母一起搬到北京定居,顏寧從小就愛學習,喜歡琢磨,喜歡一切好玩有趣的東西。
  • 90後美女學霸成為博導!
    據錢江晚報報導,1992年出生的劉琬璐和很多學生都是同齡人,她指導的博士甚至只比她小三歲。劉琬璐,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就參加高考。201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之後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博士、博士後研究。今年3月,劉琬璐回到母校,管理自己的獨立實驗室以及招募進實驗室的幾位本科生、研究生,成為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8月,劉琬璐開始正式培養自己的博士生。
  •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3歲上大學,17歲進中科院被勸退,今怎樣了
    02八歲,正是普通小孩子們該上一年級的時候,這時候的魏永康已經進入了重點中學讀書;在老師的教導下他的成績非常優秀,13歲就高分考入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成為全校的榮譽。殊不知正是她這種強有力的溺愛,為魏永康的以後埋下伏筆。17歲的時候魏永康憑藉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高能物理所,在這裡他開始了碩博連讀。
  • 「川妹子」當博導,本領面前無老少-博導,劉琬璐,妹子,論資排輩...
    日前,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浙大不僅只有學生傳奇,老師裡面也有頗多傳奇。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這麼年輕就是博導,在全國都非常稀少。
  • 她16歲出道,20歲成電影一姐,30歲變身國民女神...
    除河正宇、李政宰、崔德文等一眾韓國實力男星外,最讓人驚喜的,還是中二女神全智賢,此番出演女主角——狙擊手安沃允。有人質疑女神是否能擔起「神槍手」重任,新聞發布會上,搭檔崔德文一席笑話打消了大家的疑慮:「射槍時,我再怎麼想帥氣也會睜眼,但全智賢射機關槍時眼睛連眨都不眨,讓我不得不感慨『這女子真夠狠啊』」。
  • 這50人分了騰訊1.5億,還有一位28歲美女博導
    今年,獲得騰訊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的50位科學家,他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40歲,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 在2004年,他正式進入人工智慧學術研究的世界。他先是進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接觸概率圖模型;當時做這個領域的並不算多,其中就包括Judea Pearl,他2011年獲得圖靈獎,被稱為貝葉斯人工智慧之父。漸漸地,朱軍朝著這個領域進發。
  • 6年20多篇重磅論文 這位來自四川成都的28歲浙大女博導太颯了~
    通訊員 王湛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浙大不僅只是學生傳奇,教職裡面也有頗多傳奇。28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
  • 湖大美女博導走紅,26歲就成副教授,她非凡的人生是如何鑄就的?
    一個26歲的90後,憑什麼一畢業就能當上副教授?僅僅是因為她漂亮嗎?其實並非如此。作為材料科學領域的專家,湖南大學聘請她是「先下手為強」,避免人才向外流失。 另外,李晟曼並非國內90後擔任副教授第一人。在她之前,至少還有兩位90後副教授。只是因為李晟曼的確美貌與智慧並重,才引來了大家的關注。 李晟曼能夠取得如此成就,固然和她的勤奮努力分不開,另外一個值得大家重視的是她的母校——「華中科技大學」。
  • 39歲女科學家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昨天(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1名中科院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當選。原來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最受矚目的39歲女科學家顏寧最終落選。新當選的61名中科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最年輕的46歲,年齡最大的67歲,60歲及以下的佔到九成以上,年齡段明星趨於年輕。
  • 劉琬璐6年發20篇頂級論文,留學後歸國,27歲成浙大研究員、博導
    與許多人眼中的美女不同,她是十足的學霸,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就參加高考,27歲便成為了浙江大學最為年輕的獨立研究員、博導,其研究方向與醫學有關,她摯愛科研,甚至將科研視為了自己的「男朋友」,對於科研極為著迷,而究其原因,或許很多人意想不到。而這位美女學霸就是浙江大學最為年輕的研究員劉琬璐。說起她科研的方向,還要從2008年說起。
  • 他13歲被重點大學錄取,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卻被退學,後怎樣?
    他13歲參加高考就被全國重點大學湘潭大學物理系錄取,17歲時又以優異成績進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雖然魏永康在學習上有著異乎尋常的天分,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個人成長問題而被中科院退學。這背後隱藏著的,就是一個「揠苗助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