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趙薇領頭,推出了一個新劇,名為《聽見她說》。
截稿前,這部劇的第一集《魔鏡》已經上線。
這一集是趙薇自己導演,齊溪主演,整集都用了獨白的形式展現。
第一集一上線,8.5分到手。
因為全集都是獨白,所以《魔鏡》沒什麼曲折的情節。
主演齊溪對著鏡頭,一直在訴說著自己的心路歷程。
她主要聊的,是「漂亮焦慮」。
顧名思義,漂亮焦慮,就是女性對於美麗這件事的評價焦慮。
換成人話解釋一下:
一個姑娘走出門、在社交網絡上發照片、視頻,會被人品評相貌、身材。
這些評價,日趨苛刻。
不美,成了無數女孩的原罪。
因為這個所謂的原罪,女孩出門前精心打扮。
朋友圈裡發的,都是PS多次的美顏照。
以前都說「顏值就是正義」,現在,顏值是你必須要具有的女性基礎素質。
如果你沒有顏值,你就是個失敗者。
你要承受的,是對你全身的調侃、嘲諷。
它形成了惡性循環。
讓女孩們必須要用化妝品,要靠整容將自己「美」起來。
朋友圈裡的「贊」,是她們唯一喘口氣的「勝利時刻」。
這太畸形了。
《魔鏡》裡,齊溪飾演的角色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裡活著。
她曾靠化妝術,在同學會上力壓班花。
卻也因為雙眼皮貼意外掉落,而擔心被人看到自己真容,痛苦萬分。
這樣的日子,讓人感到窒息。
就像是被《白雪公主》裡的魔鏡詛咒。
而更可怕的,是公眾對於美的定義,單一、狹隘。
無非就是大長腿、豐乳肥臀還得瘦、巴掌臉、卡姿蘭美瞳大眼……
就像齊溪自己說的:
這樣的審美標準,狹隘、逼仄。
它造成了千篇一律的「連連看式美女」。
如今我們的影視作品裡,也很難找到有個性的女星。
但凡長相不符合審美標準的,就會成為搞笑擔當,或被叫做「實力派」。
就說齊溪自己吧,她演了很多文藝電影。
商業片裡,卻只能作為配角,還常常是被小三的那個可憐蟲。
對她的表演,看客們並不會太在意。
他們在意的,是長相。
甚至因為齊溪的長相,有些人各種汙言穢語頻出。
一個「醜」字,將很多女演員釘在了恥辱柱上。
但它的後果是什麼呢?
以我昨天吐槽的新版《鹿鼎記》為例,你看這個劇照。
美都是挺美的,但你分得清誰是誰嗎?
反過來我們再看1998年陳小春版的《鹿鼎記》。
每個女演員都特點鮮明。
那時我們的審美還很多元。
其實,顏值如果不能和辨識度對等,那女演員的顏值有什麼意義呢?
換句話說,齊溪長得不好看,但演員是以「好看與否」作為評判標準嗎?
非要女孩出門就當參加選美大會,這個世界就萬紫千紅了?
《魔鏡》裡,齊溪提出了很多疑問。
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這個時代,變成了看臉的時代?
為什麼一個人長得不好看,就要承受白眼、網爆?
說白了,還是這個社會有著畸形的男權審美。
漂亮本身沒有任何錯,錯的是:如果你不漂亮,你就是垃圾。
天然的,女性在各行各業都成了花瓶一樣的存在。
她們活在男性的審視裡,甚至女性也會以此作為標準排座次、分高低。
《魔鏡》的後半部分,齊溪講了個故事。
她說自己上學時,因為個子高,當了領旗手。
可有次領旗時,她聽到身後有男生嘀咕:你看她的小腿,真粗,大象腿啊。
這一句話,讓齊溪再也不敢穿裙子,再也不敢袒露自己那雙大象腿。
我相信,很多普通的女孩,都會遭遇這樣的至暗時刻。
我甚至問了身邊的女同事,她們不管長相如何,身材怎樣,被周遭人評判,是日常。
如此環境下,女性生存在巨大的漂亮焦慮中。
《魔鏡》最終並未給出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
但最後,齊溪決定擺脫這種病態的否定環境——至少,她要先停止否定自己。
於是她選擇接受不漂亮,接受自己普普通通,甚至有些「醜」。
她明白,「漂亮」如果千篇一律,那「醜」反而各有千秋。
說實話,作為一個影視自媒體從業者,我很擔心這樣的審美趨勢。
君不見隔壁韓國,「醜」裴鬥娜,沒人因為她的長相限制她的戲路。
現在她幾乎是韓國女演員打入海外市場的招牌人物了。
而島國日本,按說應該挺在意顏值的一個國度。
但最近幾年資源最好的大銀幕女星是誰呀?
「醜」爆的安藤櫻!
穿拖鞋領獎第一人
《小偷家族》裡,誰會說她最後那段層次豐富的哭戲「醜」?
又有誰會苛責《百元之戀》裡的安藤櫻是個邋遢的女盧瑟?
當我們看一部影視作品,以「好不好看」作為評價女演員的標準時。
演員本身也就會成為在意妝容,而忽略演技的真·花瓶。
它傷害的是整個影視產業的質量水準。
這也是為何一直都有中年女演員抱怨無戲可拍的原因——漂亮的總會衰敗,鮮亮的總會枯萎。
今天的得意,很容易在糟糕的環境下變成明天的失意。
放眼好萊塢,中年正是女演員出好戲的最佳年紀。
比如《三塊廣告牌》裡拿下奧斯卡影后桂冠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她一點都不「好看」。
顏值時代,誰會為她拍攝一部擔任主角的電影?
當然,好萊塢也不是沒有顏值審美。
比如「驚奇隊長」布麗·拉爾森,選角一公布,就引起網暴。
有人叫她「臉盤俠」。
可這位臉盤俠,參演《驚奇隊長》是降維打擊啊。
人家2016年就憑藉《房間》拿下奧斯卡影后了。
她的臉盤的確很大。
但作為一個演員,她守住了自己的價值觀。
她選擇不去在意網友對她接演《驚奇隊長》的質疑和攻擊。
她就戰神一般演,並最終在《復聯4》裡力挽狂瀾,評價都成了「美爆」。
其實拉爾森還是那個大臉拉爾森。
只是她的自信,最終掀翻了所有人。
單一審美,在她這裡總算是破了次元壁。
趙薇領頭《聽見她說》這個項目,我相信目的就是打破這個世界對女性的框定。
不僅是女演員,每一位女性,都應該嘗試打破這個「顏值即是正義」的高牆。
但就在這篇文章截稿前,我刷了一下這一集的彈幕。
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滿屏的惡臭。
趙薇、齊溪,幾乎是白拍了這部獨白劇。
這真是最好的諷刺。
希望這些看此獨白劇還要品評妝容的朋友們,醒一醒。
你們能不能學會欣賞不同的美?
你隨口一句「醜」,可能砸壞的是萬花筒,從此洛陽全城種牡丹。
你打在彈幕裡的那些話,會讓這部劇的效果對很多人減半。
甚至本來不會品評的人,也要上去戳一下齊溪的「醜」。
做個人吧。
這個世界,只有多元,才有發展。
不信你看看懂王的下場。
認同我觀點的,請點點「贊」;
不同意的,咱們留言區辯辯。
明天見吧,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