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不僅僅是一片樹葉 大力弘揚茶文化,做大做強茶產業

2021-01-13 陳述歷史001

陳東升

中國是茶的國度,是禮儀之邦。中國茶文化分茶道、茶藝等,集宗教、哲學、美學、道德、藝術於一體,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是藝術、修行、達道的結合。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是具體的茶事實踐過程。自古以來,茶道作為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和修身養性的方式,一直為儒、佛、道所推崇。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實現以茶養生、以茶勵志、以茶悟道,進而增進友誼,美心修德。

中國沿襲幾千年的茶道、茶禮儀等茶文化的影響力遠不及傳承並改造了我們傳統的日本茶道。提煉中國茶道精神、規範茶道流程、推動中國茶道為聯合國遺產,促進茶文化產業大發展,對改善人們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促進三個文明建設,擴大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都有積極意義。

一、中華茶道博大精深

1.中國茶道始於唐朝

「茶道」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又如,唐代《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可見,我國唐代就已經飲茶有「道」了。

2.仁者見仁的茶道表述

古往今來,談茶論道的人很多,從唐代陸羽、皎然,宋代蔡襄、歐陽修,明清時的朱權、許次紓及近代的周作人、梁實秋、林語堂等,都以其人格及文化修養,不斷充實和豐富著中國茶道內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近現代品茗論道者,如吳覺農、莊晚芳、陳香白等,從不同層面揭示出中國茶道的精神實質。

茶聖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中給茶道下的定義認為,「茶道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著名的茶學家、茶學教育家莊晚芳先生把中國茶道概括為「廉、美、和、敬」四個字,即「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莊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可簡稱為「七義一心」。七種義理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茶道大師周作人先生認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方法;「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茶道學者金剛石提出,茶道是表現茶賦予人的一種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們在品茶過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認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綜上所述,中國茶道屬綜合性文化體系,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在本能的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二、中國茶道分四大流派

中國茶道在傳承和發展中,由於人們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四大流派,即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和百姓茶道。

貴族茶道,來源於中國的貢茶制度,重在「茶之品」,講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的品質,旨在誇示富貴;雅士茶道重在「茶之韻」,講究文雅,講究雅致的環境、精緻的茶品、名貴的字畫等,旨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重在「茶之德」,講究「靜寂」的氛圍,旨在參禪悟道;百姓茶道重在「茶之味」,以享樂人生為宗旨。

三、雅士茶道是主流

1.品茶是高雅的享受

中國是文明古國,品茶待客是中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會活動。自古文人雅士,大多為品茶專家。茶助文思,通過品茶,興起品茶文學、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詩、茶戲等,使飲茶升華為精神享受,文人們將茶事活動與文化、與修養、與教化緊密結合,形成雅士茶道。

國人品茗,重在一個「品」字,品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相適應;也符合佛道儒「內省修行」的思想。因此,中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都以崇尚茶為榮,特別喜歡在品茗時,吟詩議事、弈棋作畫,以最求高雅的享受。

2.雅士茶道是茶道主流

中國文人嗜茶在魏晉之前不多,魏晉是中華酒史上一個異峰突起的輝煌時期,飲酒的名士層出不窮,「竹林七賢」如劉伶等領數代風騷。

唐以後以茶代酒便蔚為時尚。這一轉變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文化背景, 是歷史的發展把中國的文人推到這樣的位置:擔任茶道的主角。從唐朝開始的文人墨客,為茶提供了多種功能。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詩興,三是以茶會友,四是雅化茶事。

唐以後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幾乎沒有,不僅品飲,還詠之以詩。唐代寫茶詩較多的有白居易、皮日休、杜牧、李白、杜甫、陸羽等;宋 代寫詩較多的有陸遊、歐陽修、蘇轍等。雅文之中,對於飲茶,非在乎止渴、清津、提神,而在乎導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脫俗的境界,於閒情雅致的品茗中感悟人生。

雅士茶道對中國茶道影響頗深,國內的茶館、茶膳坊、茶藝廳,倡導的茶道多為雅士茶道,不僅能體驗香茗、茶具、茶藝之美,還能體驗其建築、內部裝飾的文化風韻,具有審美欣賞、社會聯誼、休閒娛樂等功能,能培養和提高人們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

四、中日茶道的區別

1.茶道始於中國,發揚光大於日本。

日本茶道歷史,分三個大階段。一是學習引進階段,遠在隋唐,當我國茶文化入「經」成「道」,並與禪開始隨緣聯姻時,即有多批日僧前來「留學」,最早給日本帶去了中國的佛與茶,為之後的日本茶道創立奠定了基礎。

第二,兩宋時期,我國禪宗與茶文化已達盛時,名僧榮西兩度入宋,帶回了禪味濃烈的中國茶道,在日本再度掀起了茶的浪潮。回國後撰寫了日本茶經——《吃茶養生記》,為後來日本茶道的普及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三,公元15世紀至16世紀,在中國禪宗教義和「茶禪一味」理念的刺激和引導下,日本茶道的「開山祖」村田珠光創立了日本國自己的茶道。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

茶道與禪宗,殊途同歸,而又相輔相成,「茶禪一味」被視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不過,日本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四規」,過於拘重形式。

2.中日茶道的區別

中國茶道的主角是雅士茶道;日本茶道的主角是佛禪茶道。

中國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

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美學精神,成了一種傳統;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

五、復興中華茶文化時不我待

中國茶道由於沒有具體的程序,崇尚自然隨和,影響了茶文化傳播,被傳承並改造了我們傳統的日本茶道超越。復興中國茶道的重任落在當代中國人身上。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國家倡導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茶文化消費的權重會日益增大。

1.國際上,日本茶道空前繁榮

在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向國外遊客宣傳日本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今,有五百年歷史的日本茶道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會已成為各種文化活動中的一個主要項目;千姿百態的茶道具成為日本美的象徵;有關茶道文化的電影、電視片、美術展、著述比比皆是;從事茶道活動的人口達五百萬之多。

2.產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中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為世界第一。據《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2011)》,2011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197萬公頃,茶葉產量147 .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茶葉農業產值530億元。另據《中國茶葉產業「十二五」時期發展建議》,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茶園總面積控制在200萬公頃以內,茶葉總產量達到200萬噸,茶葉農業產值達到800億元。

然而,茶葉產量高、產值低一直是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難題。

綜合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茶葉總產值為900億元人民幣,茶葉農業產值530億元。中國的茶葉深加工領域採用不到中國茶葉總產量5%的原料,創造了3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佔中國茶葉年總產值的三分之一。服務環節的產值僅有70億。

筆者認為,我國茶葉產值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農業產值比例偏高,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偏低,整體抑制了茶產業的發展潛力。

另外,我國目前茶業產能趨於飽和狀態,競爭趨於白熱化。因此挖掘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潛力,增加生態茶園種植面積,發展生態旅遊茶園,大力發展茶文化產業,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出路。

筆者呼籲,應該把我國茶葉三產產值由目前的「倒金字塔」型打造成「正金字塔」型。即從第一產業(茶葉生產)向第二產業(茶葉深加工)和第三產業(茶文化、茶旅遊)延伸,全面提升茶產業附加值。

六、做大茶文化產業的利好因素多

1.政策環境利好。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做出了部署。中國茶產業應以國家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為契機,以振興中華茶文化為己任,進一步挖掘潛能,在茶產品層面和營銷層面進行創新,做大品牌、做強品質,增強海外對中華茶文化的認同,增強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重返中華茶葉在國際社會的主導地位。

2.茶產業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產業。我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資源和環境承載壓力增大,建設生態茶園和生態茶旅遊觀光園,有利於提高信陽森林覆蓋率,可進一步美化區域生態環境,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具有涵養水源、改良土壤、減輕自然災害、調節氣候、孕育和保存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

3.是我國茶產業轉型的需要。「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我國城市化已經達到50%,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按照國際慣例,處於產業轉型期。筆者認為,茶產業轉型發展可分為兩方面:一是通過提升茶葉品質,做大品牌,由第一產業向二產、三產延伸,通過創新和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附加值;二是通過挖掘茶產業的文化屬性,促進茶文化產業崛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4.我國文化消費正步入快速增長期。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呈現「兩降一升」的趨勢,目前我國的經濟處於消費增長期。按照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時,居民消費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進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時期。2010年,我國人均GDP超過4500美元,文化消費正步入快速增長期。

根據國際經驗,按人均GDP4000美元測算,我國文化消費總量為5萬億元。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文化消費總量在1萬億元左右。而我國茶產業在服務環節的產值僅有70億,具體到茶文化產業更是少的可憐。相比日本茶道的繁榮景象,中國茶文化傳承和弘揚任重而道遠。

七、促進茶文化產業大發展

近年來,我國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居民消費率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文化消費已逐漸成為人民群眾追求生活質量的新標誌。不僅表現在消費領域從傳統物質產品消費向文化產品和服務領域拓展,還表現在從單一追求功用性消費向觀賞、情調、體驗、服務等多元消費訴求發展。

對於茶文化,有人疾呼:「沒有深厚的文化支撐,茶業就只是一片普通的樹葉。

我們將大力弘揚中華茶文化,做大做強茶文化產業。產業超越傳統文化範疇,把文化、技術、產品服務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涵蓋茶道茶藝表演、茶歌茶舞、茶史展覽、茶學教育、茶具收藏、茶園旅遊、茶文化論壇等多種業態,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相關焦點

  • 周江勇:大力傳承弘揚茶文化 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周江勇強調,要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大力傳承和弘揚茶文化,以西湖龍井茶為主體,全力打造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平臺,加快推進茶行業全域提升、全面提質,進一步以茶興業、以茶惠企、以茶為媒,不斷增強杭州「茶都」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戚哮虎、許明、王宏、陳國妹參加。
  • 【中華茶人榜樣】一生只做一壺茶——記安徽黃山王光熙松蘿茶業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光熙
    一生只做一壺茶——記安徽黃山王光熙松蘿茶業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光熙文 | 朱紅閨 王光熙,生於1952年9月,現為安徽黃山王光熙松蘿茶業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光熙信奉「一生只做一壺茶」國之工匠精神,帶領團隊打造出松蘿茶全產業鏈條,為促進安徽黃山休寧經濟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 閩茶產業一年一度的盛會——2020年福建茶業經濟發展年會將於2021...
    年會期間,還將舉行閩茶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廣邀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茶企業家,齊聚一堂,高屋建瓴,共商閩茶產業發展大計,堪稱閩茶「達沃斯」。「世界茶業看中國,中國茶業看福建。」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建作為中國產茶大省,同時也是茶業強省,幾乎縣縣產茶,人人喝茶,品牌茶企數量與實力更是穩坐中國茶企第一把交椅。
  • 第十五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在廣東英德市開幕
    大力發展茶產業是推進農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這次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在英德召開,必將會推動清遠茶產業提質增效,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清遠將以此為契機,堅持把發展茶產業作為加快鄉村振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揚茶文化,唱響茶品牌,做強茶產業,努力將清遠打造成為茶產業強市。
  • 從「一片葉子」變成「一條鏈子」:濟南市加快茶產業「三級跳」
    北方優勢茶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著力點,茶產業是濟南新型都市精緻農業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為加快振興提升新型茶產業步伐,濟南市農技部門立足實際、補齊短板、提升水平,以超常規理念、創新的舉措、靈活的機制快速推進,加快實現茶產業發展「三級跳」,「一片葉子」蝶變「一條鏈子」,著力提高濟南茶業綜合生產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開啟茶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 第二十屆佛山茶博會重磅升級,促進疫後茶業復興與發展
    為了弘揚與繼承優秀茶文化,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推動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本屆茶博會還特別邀請茶行業專家、大咖、茶企業領航人,打造一系列高規格的專業茶事活動。十大魅力茶莊評選大賽茶館不僅是茶產業鏈條的延伸,更是弘揚中國茶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基地,為了傳承茶館美學,弘揚中國茶館文化,本次大會特別打造「十大魅力茶莊大賽」,評選出廣佛兩地各具特色的茶莊茶館,幫助茶館茶莊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助推茶館茶莊升級發展!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之農業產業—茶業」規模化大產業帶動364萬...
    貴州從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貴州茶產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已成為全省農業產業中的一個重要支柱,成為貴州特色生態經濟發展中的一張靚麗名片:截至今年5月底,貴州茶葉總產量15.86萬噸、總產值281.7億元,同比分別增9.8%、16.1%;全省農民來自茶產業收入157.8億元,364萬涉茶農民人均收入4334元。
  • 淺析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茶生活、茶文化、茶精神已然融入《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這部集紀錄片之中。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人探尋茶的腳步從未停止過。《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是我國首部全面探尋世界茶文化的紀錄片,一口氣看完,酣暢淋漓。影片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葉國度,探尋了60位茶人的傳奇故事,畫面意境深遠,人文情懷樸實而又充滿哲思,激發著人們內心深處對文化的信心與情懷。
  • 嚴建紅:陸羽茶產業邁入網際網路大潮
    2020年11月21日,由中國農業展覽協會農產品電商工作委員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陸羽國際集團(下稱「陸羽國際」)、武漢陸羽國際茶業交易中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茶產業網際網路創新高層研討會在京隆重舉行。
  • 第九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開幕,普安紅品牌和他們上榜啦!
    本次年會由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貴州大學茶學院等單位主辦,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公司等單位協辦。 貴州茶業經濟年會自2011年成功舉辦以來,連續舉辦了九屆,是推動茶產業大發展、增進茶文化大交流、促進茶貿易合作的行業盛會。今年,普安縣多家茶企及茶界人士受邀參會。
  • 尋味鄉情 寧波民間茶文化蔚然成風
    寧波市海曙區政協副主席、海曙區茶文化促進會會長劉良飛在巖上品牌寧波旗艦店開業典禮上致辭中談到:海曙區茶文化促進會於2019年應運而生,始終秉持以弘揚茶文化、促進茶產業、提升茶品牌和服務大眾人為宗旨,深耕轄區茶文化研究和茶產業發展事業。今年組織的首個5.21世界茶日活動更是獲得全國各級媒體關注並報導,啟動儀式就是在天茂36茶院。
  • 蘭州茶博會"匯集"萬種茗茶茶具 引眾享茶文化盛宴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27日電 (記者 崔琳)27日,第五屆中國(蘭州)國際茶業博覽會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啟幕,匯集了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黃茶、白茶等六大茶類近萬種茗茶。展館內集中亮相了近5萬件紫砂·陶瓷藝術作品及江西、廣東、福建、浙江、臺灣、日本等各地各類多種瓷器茶具產品、茶文化配套用品,引眾共享中國茶文化盛宴。
  • 桐城市茶業協會成立暨第一屆會員大會圓滿召開
    2月20日上午,桐城市茶業協會成立暨第一屆會員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協會組織機構負責人,桐城市楊頭有機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忠平當選市茶業協會首屆會長。目前全市共有茶園面積6.35萬畝,年產幹茶近600噸,產值近3.5億元,茶農人均茶葉年收入超過7000元,茶產業真正成為山區的主導產業、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 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辦 海內外嘉賓論道茶文化的...
    此次論壇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僑聯共同指導,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省茶葉學會支持舉辦。
  • 破「疫」進擊 重振陝茶雄風 專訪陝西茶葉產業創新引領人張為國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調研時對茶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播弘揚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致富,讓「陝茶」走向世界,陝茶企業重任在肩。東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陝西茶業領域為數不多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陝茶振興浪潮中的先行者。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廣東潮州:一片小葉子託起山溝裡的脫貧致富夢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 帶富一方百姓潮州鳳凰山高水清,雲霧環繞,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馳名中外的鳳凰單叢茶。鳳凰鎮黨委書記陳銳生告訴記者,近年來,鳳凰鎮依託豐富的茶業資源和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大力發展茶產業,產業規模逐步壯大、品牌知名度不斷攀升,鳳凰鎮茶產業逐步朝著區域化、專業化、商業化方向發展。
  • 雲南勐海勐恩茶業:恩心匠造 和而不同
    2020年08月14日訊,第14屆中國青島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暨紫砂藝術展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現場茶商雲集,六大茶系悉數亮相,眾多知名茶企雲集,展示特色茶品。以健康為初心 秉承恩心匠造我國對茶的培育歷史,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茶是大自然贈予人類的一片神奇的葉子,其對人體的好處,從古至今都少不了。
  • 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緣何第三次選擇雲南,勐巴拉到底有何「魔力」?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茶葉,帶給勐海的不僅僅是產業的振興,更是實現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完美統一,這片「綠葉」的健康發展,使勐海既有了「綠水青山」的顏值,更有了「金山銀山」的精彩內涵。
  • 借鑑法國香檳產業經驗 做強武夷巖茶產業
    四是建立健全的產業管理機構。成立香檳委員會,為法國香檳區果農、酒莊、合作社在技術、宣傳、質量提升、品牌維權、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服務,並依照法國政府授權,統籌協調酒廠、酒莊、果農三方關係。三、關於做大武夷巖茶產業的對策建議(一)進一步打造和保護公共品牌。
  • 2018陸羽國際茶文化周開幕 暨陸羽會漢口茶文化體驗中心開業慶典...
    陸羽會是中國歷史悠久、行業知名的茶文化品牌,也是業內專業化的茶標準、茶文化服務平臺。作為中國高品質茶和茶文化的服務商,陸羽會以標準的茶產品和茶服務提供陸羽精選、陸羽七茗、陸羽藏品、陸羽學院培訓等系列產品和服務,業務覆蓋全國核心省份和各大城市,成為各大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線上線下渠道專業茶和茶文化服務標配,為客戶打造身邊的陸羽會、全國的移動茶室、將茶的健康、收藏、社交、文化價值帶給每一位品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