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格局未定、仍在混戰之中的「大包裹」市場,又一家快遞公司沉不住氣了。老鬼近日接到獨家爆料:在獲得A輪注資之後,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快捷快遞正在密謀戰略轉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進軍大包裹,做快運!
據了解,快捷快遞初步擬定的目標市場是5-50KG,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向大包裹和快運市場進行拓展。
快捷為什麼要做快運?
當然是迫于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壓力,在「通達系」的擠壓下急需拓展新的業務和生存空間。
我們都知道,快捷快遞現任董事長吳傳龍,曾是中通快遞華南區老總,是當時中通最大的加盟商。吳傳龍本人在電商業務,換句話說就是在小件市場拓展和操盤方面有著極豐富的經驗。因此,2013年吳傳龍收購快捷之後,第一個舉措就是調整快捷原有的業務結構,砍掉商務件和大件,全力進軍5KG以下的電商件。
然而,壯志雄心終究還是要面對冰冷的現實。在「通達系」瘋狂搶食和擠壓的競爭環境裡,快捷雖然投入巨資完善網絡、配套電商小件的各面運營體系,但是在群狼四起的形勢下仍然「吃不飽」。
必須求變!
今年以來,隨著優速、龍邦等二三線快遞集體殺入大包裹和快運市場,快捷也從中嗅到了商機。5-50KG這個重量段的市場,對傳統快遞公司來講,在運營和操作上壓力不是很大,想要切入的話,可操作性很強。最重要的,大包裹市場目前仍然處在各方混戰的局面,相對於已經「紅海一片」的電商小件,這一領域的可想像空間巨大。
快捷進軍快運的可行性?
在老鬼看來,快捷選擇在這個時機切入大包裹市場並不晚,而且「後來者居上」的可能性也不小。主要基於以下幾個考量:
☯有資本助力
之前驛站曾經報導過,快捷快遞A輪融資已於去年9月完成,融資金額為2.5億元;B輪融資據說也基本已經敲定,融資金額在8-10億元。
☯基礎設施給力
快捷重組3年,最大的變化是基建。吳傳龍和他的團隊可以說是不惜重金來投入和打造快捷的基礎建設和網絡。
據老鬼不完全統計,重組三年,快捷先後購置1200多輛幹線班車,總花費將近3億元。先後投入近10億元,用於各項基顧設施建設,特別是建立了「發達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的三級分撥中心體系,網絡一體化運行效率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快捷快遞在全國共有員工9萬餘人,終端服務網點5400餘個,大型快件分揀中心107個,運輸、派送車輛10000多臺。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以這樣說,快捷快如果切入大包裹,從基礎保障和網絡支撐方面來看,沒有任何壓力。
☯「轉運前移」的運營構想
在今年6月18日快捷全國網絡會上,吳傳龍正式提出了「轉運前移、逐步取消二次加盟」這個構想。
具體講就是打破快件中轉的區域限制,變「大中轉」為「小中轉」,各區域之間的快件「就近中轉」,一方面減少中轉次數,提升時效;另一方面,降低運輸成本,減少分撥中心的重複建設。
在老鬼看來,這種「轉運前移」的做法,跟大包裹和快運的運輸需求和特性恰恰不謀而合。大包裹和快運業務因為重量大,如果中轉次數過多,一來操作難度大,容易造成破損;二來不好分揀,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成本會增加。如果「轉運前移」,通過「點對點」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時效,而且能夠充分利用和發揮快捷的班車優勢,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高管引入新智囊
老鬼從快捷官網發布的最新一條消息注意到,快捷快遞的高管團隊中出現了一張「新面孔」——總裁助理於水。
據老鬼了解,作為一名「老江湖」,於水從業經驗豐富,曾任北京匯通的老總,各方關係和資源很是廣泛,且有操大盤的經驗。吳傳龍收購和重組快捷時,於水一直有所參與,現在也是快捷的股東之一。此次調入總部,當是委以重任。
快捷進軍大包裹,最大的對手是?
從同梯隊對手來看,龍邦不足為懼,快捷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個——優速。
作為「大包裹」的首倡者,優速選聲奪人,無論是品牌塑造,還是運維體系上,都更有優勢,而且優速最近還升級了「大包裹」戰略,把市場定位調整為2-100KG,可以說進一步拉升了「大包裹」的競爭門檻。
接下來,快捷如果真的要殺入,狹路相逢,怎麼打?靠什麼打?咱們拭目以待。或許,在今年的「雙11」就能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