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群:美國就有這種情懷。上帝讓我來巡山,來了,我必須收拾收拾你們,結果收拾不了。
李紹先:這大魔頭,每次都是美國剷除的。但是你要想一想,這些大魔頭實際上相當程度上,也都是美國製造出來的。
刁大明:如果一定要說川普選擇這麼一個時機的話,那我覺得對他來說最好的選擇,應該讓巴格達迪再活一年。到明年這個時候,5%到7%的民調提升就徹底拿到了。
10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了一個重大消息:
美軍在一次突襲中
讓「世界上最危險的人」——
伊斯蘭國的精神領袖巴格達迪自殺身亡了
主角美國帶著配角土耳其、俄羅斯、敘利亞
和群眾演員庫德武裝
打敗了大反派巴格達迪
大戲落幕,來點掌聲?
李紹先:我覺得可能包裝的成份太大了。故意地搞成一個戲劇性的場面,這個裡面渲染的成份太多。我相信,有很多真實的東西未必是這樣的。
梁茵:在您看來,哪些成份水分比較大。
李紹先:你像川普那個講話裡邊,他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很多。把巴格達迪描繪成一條喪家犬,哭著,喊著,跑著是吧?
梁茵:就好像他看見了一樣。
李紹先:對,也許他看見了。但我相信那張照片是擺拍的。因為我們都記得2011年5月2號,本•拉登被擊斃的時候,歐巴馬政府軍情室裡觀戰的情況,我覺得真實性可能更強一些是吧?
2003年抓住薩達姆
2011年擊斃本•拉登
2019年逼死巴格達迪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美國好像總是扮演有主角光環的超級英雄
但反派是如何煉成的呢?
刁大明:但是我們現在談對比,其實讓人感覺挺唏噓的。比如說,讓人感覺好像真的是美國八年就幹掉一個。但是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覺得敘利亞政府那個表達是對的,很有意思。就是說你現在無非幹掉了一個你以前政策的惡果嘛,那如果多說一句的話,那你現在政策那惡果在哪兒呢?那也許就在以後等著了。
李紹先:這大魔頭,每次都是美國剷除的。但是你要想一想,這些大魔頭實際上相當程度上,也都是美國製造出來的。
刁大明:其實傳統意義上說呢,美國這個外交政策是四個角色,是商人、傳教士、律師加軍人。一般情況下它對某個地區感興趣,是被商人利益驅動的。後續那三個角色,其實是所謂的手段。軍人的這個角色往往可以短期奏效。但是如果想長期治理,大概就是傳教士和律師。但在中東,顯然這倆都不奏效。因為它不需要傳你的教,而且它的律也不是你的律。導致結果當然就這種情況了。
中東地區,美國「欲走還休」
美國軍隊在邊境線上跳踢踏舞
「利益分配」再度迷茫
中東局勢:我太難了
李紹先:其實美國又要走,又要留。製造了很多混亂。實際也上給我們製造了很多混亂,因為我們一直在分析,一直在預測。比如說從十月初,他從土敘邊界撤軍,才有了土耳其的軍事行動。實際上把敘利亞原來的一潭死水給打活了。現在庫德人被打下去了那麼不得不和政府去靠近了。這不形勢趨於明朗了嘛。結果美國又不走了,譁又回來了。
你像美國沒有走的時候,楚河漢界非常清楚,俄羅斯人不會越過河來。現在美國走了,你說這是血汙沙漠,你不管了。俄羅斯人就越過來,說那我來維持秩序。結果美國又回來了。你說這麻煩不麻煩。
刁大明:我覺得川普本人不是這想法。我倒覺得好像包括白宮,包括五角大樓,在做個什麼事呢?就是一方面呢,又能滿足川普的選舉需求短期內,至少是十二個月之內,讓選民覺得他是在往回撤人。同時又能保持五角大樓或者背後那些所謂的傳統外交思想,或者地緣政治的這些想法,就是我能讓你覺得又體現政治目標同時呢我還能守住。就是人雖然往外走,但是裝備往裡進大概這麼個意思。
滕建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研究員
李紹先:寧夏大學阿拉伯國家研究院 院長
梁 茵:主持人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