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國無外交,亙古不變的道理!
1999年5月7日,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遭受美國的蓄意轟炸。美國雖堅稱「誤炸」,但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不讓人費解。只是以我們那個時候的實力,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結果。
下面我們就來按照時間順序,回顧一下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看看美國「失誤」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轟炸大使館事件始末
· 1999年3月23日:北約盟軍最高司令韋斯利·克拉克奉命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轟炸。
北約最初的計劃是連續轟炸2個晚上,並在白天暫停,以使南斯拉夫同意北約要求,從科索沃撤出塞爾維亞部隊。
· 1999年3月24日:當天晚上的轟炸中,有51個目標被擊中。
南斯拉夫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妥協的跡象,相反他們的反抗意願異常強烈,這導致了北約不得不考慮增加轟炸目標。
· 1999年3月26日:在連續3晚的轟炸之後,已經有110多個目標被擊中。
轟炸開始,北約對整個塞爾維亞的轟炸目標只有219個(基於40年的情報偵察而確定),重點是防空和軍事通信設施。但這已經完成了一半目標,而南斯拉夫卻依然沒有談判的意向。
隨著轟炸的繼續進行,可供轟炸的目標越來越少。美國不得不每天額外提供10~12個新目標,但北約的空軍每天打擊的目標卻超過20個。
· 1999年4月初:在一次北約指揮官的視頻會議上,一位軍官說:「我們已經沒有轟炸目標了。」
此時的北約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為他們意識到,南斯拉夫可能永遠都不會投降。因此克拉克不得不進一步提升打擊力度,並確定了接下來轟炸目標的數量——不多不少,正好4000個。對於這個數量的由來,事後的調查顯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論證過程,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克拉克拍屁股決定的。
因為數量眾多,目標核查部門不得不臨時增加了額外的非專業人員,甚至有足夠權限的廚師和司機都被納入其中。
· 1999年4月中旬:4000個目標的確認無法完成,克拉克不得已把目標數量降到了2000個。
事後有關人員對此的說明是,當時整個情報部門的工作不是核查,而是湊足2000個目標,並給了這項任務一個代號—— 「T2K」(為了2000)。
· 1999年4月下旬:新確認的轟炸目標數量只有400多個,距離2000個的要求相差甚遠。
數量不夠怎麼湊?那就只能瞄準工業和商業設施了,比如電網、商場、菸草倉庫、汽車廠……幾乎只要能夠承受炸彈轟炸的地方,都成為了目標。而選擇轟炸目標的區域,也從整個塞爾維亞轉移到了集中轟炸貝爾格勒,因為北約認為貝爾格勒更具象徵意義。
但實際上,直到戰爭結束,北約也一共才制定了1021個固定目標,真正實施轟炸的大約有650個。
· 1999年4月28日:第493號轟炸目標被分配給作戰人員
在這種極不專業的氛圍下,CIA(中央情報局)提交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轟炸目標,並被標記為493號。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目標是由反擴散(核、生化)部門選擇的,該部門在南斯拉夫並沒有可信的偵查能力。但是,這個目標卻在未經進一步審查的情況下,被軍方接受了(後被《紐約時報》公開)。而這個目標,表面上是南斯拉夫儲藏武器的倉庫,但實際上就是大使館。
493號目標僅從圖像來看,只要是有點情報能力的人員,都可以分辨出那不是一個倉庫。而對於這個轟炸指令,《紐約時報》採訪了美國和歐洲的30多名官員後發現,北約在歐洲的所有情報部門並不知情。也就是說,此次轟炸是美國一手導演並親自上陣的,沒有群演。
· 1999年5月7日:北約使用5枚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精確制導炸彈擊中了中國駐南大使館。
此次轟炸造成了3名中國新聞記者犧牲、27人受傷,使館建築遭受了嚴重毀壞!這一野蠻行徑的原因,美國堅稱是因轟炸目標地圖數據錯誤所導致。
· 1999年5月14日:柯林頓的道歉電話被接通
在連續拒絕了1周之後,美國總統柯林頓的道歉電話終於被接通。長達30分鐘的道歉,並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雙邊關係空前緊張。
· 1999年12月16日:中美達成和解
在經歷了半年多的交手之後,事件最終以美國政府賠償450萬美元的人身損失和2800萬美元的財產損失而宣告結束。兩國關係開始恢復正常。
而事後,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北約的官員對此次事件的共識是:
事件是由於在許多地方的無能而導致的系統性錯誤而引起。從目標判斷到審批,沒有專業人員的介入,沒有計劃和磋商,整個過程非常讓人莫名其妙。如果已經真正把大使館列在了排除名單中的話,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避免被轟炸。
· 2000年4月:也就是事發11個月後,CIA局長喬治·特尼特開除了一名中層人員,並對其他6名員工進行了處分
整個事件的調查,在官方層面就算是結束了。但實際上會這麼簡單嗎?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都不足以造成這個後果,但問題是所有環節都出了問題,對此美國國務卿也無法解釋,所以又豈是「錯誤」這麼簡單?又豈是一名中層人員所能做得到?
儘管導演特尼特一直不斷重複那些低級的藉口,但以下事情也是他親口承認的:
轟炸是被美國轟炸機直接執行的,完全繞過了北約的指揮鏈。轟炸的請求是由CIA發起的,美國空軍沒有進行檢查。這是CIA在78天轟炸期間執行的唯一一次轟炸任務。在CIA的文件中,493號目標確實被標記為「倉庫」。讓B-2繞了半個地球,精確地將5枚JDAM扔給了一個「倉庫」的CIA,卻不知道地點在哪?3歲小孩子會相信嗎?
· 2009年3月22日:一位叫做威廉·貝內特的男子在維吉尼亞州被殺。
貝內特曾受僱於CIA,是1999年參與制定493號目標的關鍵人員之一。是否是因為他可能透露某種「內幕」而遭到暗殺不得而知,但這不可能不讓人產生懷疑。
「誤炸」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是因為大使館藏有F-117殘骸,也有人說是大使館在收集北約情報,還有人說大使館是情報人員的聯絡地點……我覺得都有可能,但也都是推測,並沒有任何實際的證據,甚至連強大的美國都拿不出來。
但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在於,當時中國的實力相對於美國來說,太弱了!弱到它覺得即使欺負了你,而你也無能為力。無它。
大使館被炸,這是繼1993年「銀河」事件之後,我們心理上所遭受的又一次嚴重打擊。如果說「銀河」事件之後,我們對美帝還殘存一些幻想的話,駐南使館被炸,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唯有強大自己,才能立足於世界!
於是,1999年中,我們就看到了包括094核潛艇、航空母艦、DF-31等在內的一系列項目,或重啟、或加速,或者是賦予了更多含義。我們真正懂得了沒有保護的經濟,即使強大也依然會被人宰割。隨之,在經歷了20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我們如今終於獲得了能夠保護自己的力量,也有了強大的能力向霸權說不!
當然,這還不夠。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公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