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牽著蝸牛散步
一
看到這個標題,千萬不要以為我改行了,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一些拍攝電影《真假美猴王之大聖無雙》的真實感受。我不僅參與了劇本編劇創作,還客串了一個路人甲,也是平生第一次當演員。
從2015年開始,我開始解讀西遊,並開設了「蝸牛看西遊」自媒體號,5年過去了,已經撰寫了4000多篇稿件,公眾號也發了幾百篇精品文章,「蝸牛看西遊」全網總點擊過10億,有600多萬粉絲。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兩本專著《揭秘取經背後的五十個謎團》《解讀取經路上的江湖迷局》;喜馬拉雅共出了四個專輯,最新一期專輯《西遊記也很潮》(100集)非常火;知乎也開設了兩個專欄,閱讀量都非常高;抖音也有了近百萬粉絲……
雖然圖文解讀達到了一定高度,但把西遊影視化,搬上大熒幕一直是我的夢想,也是我放棄成都舒適生活,堅持來北京北漂的源動力。
機緣巧合,到北京就進入了一家知名的影視公司,結識了一幫創業的夥伴,在片方的堅定支持下,《真假美猴王》正式提上議程。
可能受前幾年行業熱潮的影響,很多人把電影想得很美好,把創作想得很簡單。我進入電影行業之前,也抱有這樣的想法,只要創意好,隨便找個人寫出劇本,拍出來就會火。
但當自己親自參與策劃一部電影的時候,才發現有多難,很多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或者說,不是一個人所能控制的,必須是一個團隊齊心協力,才有可能做出好片來。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可能功虧一簣。
在劇本創作階段,我們就反覆修改了幾十遍,說的是一回事,寫出來又是一回事;寫得很精彩,未必能拍出來;能拍得出來,但花費未必在預算範圍內……最要命的是,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對項目的評價自然也不同。沒有一個人想弄一個爛片出來,每個人都會堅持自己的觀點,如果相互彌補,負負得正,那就是一個好片;如果相互妥協,或許就是一個爛片。
從我6000字的創意開始,經過了無數次的討論、修改和爭執,最後,終於形成了一個各方滿意的劇本。
二
劇本完成,那就開拍。去年初,公司在橫店正式建組。
橫店,一聽這兩個字,就有江湖味。它可能是全國唯一靠影視行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鎮子了。對群演來說,它是個尋夢的地方(參照爾東升導演的《我是路人甲》),但對於製片人和導演來講,它就是一個加工廠。如果連橫店都沒去過,證明你還沒真正進入這個行業。
因為是自己親自參與策劃和編劇的作品進行拍攝,橫店跟組是必須的了。雖然以前也跟過攝製組,但到橫店是第一次,而且這次跟組身份不同,責任也不同。
去橫店之前,在我腦海中,滿街都是拍電影的俊男靚女,明星一抓一大把。但真正到了橫店,才發現和普通的小鎮沒什麼區別,房屋建築也就那樣。演員們大多早出晚歸,不是在拍攝地,就是在去拍攝地的路上。拍攝地要麼在景區特殊地段(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大多是景區建築),要麼就在荒郊野外(場景都是臨時搭建而成的,拍完了必須恢復原貌,別人還等著用呢)。而景區都是圈起來的核心區,住宿都是在圈外。所以,普通遊客想看到明星,那是非常難的,就算是我們,如果不是因為與他們合作,也很難看到明星。
對沒見過拍電影的人來說,覺得拍電影很神秘,也很高大上,以為演員們都很輕鬆。但只要跟過一次攝製組,就知道這個活單調且枯燥,演員們也非常辛苦。這個辛苦,當然不能與搬磚相比,因為性質完全不同。
以我們劇組為例。早上6點就要起床,然後簡單吃一點盒飯,馬上登車去拍攝地。如果是做前期工作的,可能去得還更早。晚上還要拍夜戲,最早回來也是夜裡12點,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是常事。
等各小組準備完畢,拍攝正式開始,一個鏡頭通常要拍很多遍,不同角度也要拍好多遍。據說張藝謀一個鏡頭要拍100多遍,也就是說,演員要把同一個動作做100多遍。
大家可以試一下,讓你哭一百多遍,並且每一次都要真情實感,都要流出眼淚,還要演得真實自然。你來試試,看臉部肌肉會不會僵。我們在影院看到的電影,都是從100多個鏡頭中挑出來的最合適的那一個,每一個鏡頭的後面,都有演職人員的辛勤汗水。
一部電影拍得快與慢,不僅要看導演是否精益求精,還要看經費預算夠不夠,多一天,或許就要多支出幾十上百萬元。拍得慢的,未必會出精品;但拍得快的,後期剪輯時,鏡頭選擇餘地肯定小得多。茅臺酒與茅臺鎮酒的區別,不一定是因為原料,也有做工精細程度的差別。
我們公司的一些年輕人沒到過橫店,也沒跟過大組,因此很積極地申請要進組。到橫店的第一天,對什麼都很新鮮,早早的就到了拍攝地,半夜三更才回來。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每天重複枯燥的工作讓他們失去了耐心,必須督促才會去片場。
工作人員尚且如此辛苦,更不要說演員了。在這裡,我特別要提兩名老戲骨。
一名是吳孟達老師。他是周星馳的黃金搭檔,可以說我是從小看他的戲長大的,是他的鐵粉。因為他與我們這部電影的監製江約誠(《大話西遊》副導演兼飾演沙僧、瞎子)是好朋友,兩人同時在《大話西遊》裡面出演角色,因此答應參演我們的電影。
他來的那天晚上,我們請他吃飯。原以為像他這樣的大明星,一定很難交往,沒想到他一見屋,我還沒來得及伸手,他就哈哈大笑著伸出手來。聽說我是解讀西遊的,馬上與我交流起西遊中的傳統文化。沒想到他這個香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這麼深,我們整整聊了兩個多小時。我的第二本新書出版時,他還給我寫了推薦語。
第二天拍攝時,他不拿劇本(其實是早就對角色進行了鑽研),在演戲過程中,還臨時創作了不少新東西。我們在後期剪輯時,沒捨得剪,全部保留了。中午,他堅持在帳篷裡坐在椅子上休息。拍戲間隙,很多人找他合影,他都一一答應。
一名是金巧巧。她曾是楊潔導演《西遊記》中孔雀公主的扮演者,給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天晚上她到了橫店,我和江約誠一起請她吃火鍋,她邊吃邊與我們談論劇情,請教孔雀妖王這個角色的定位與背景。第二天早上到拍攝現場,還就一些細節與我們探討。她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程野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也是第二次合作。還沒到橫店的時候,他就約過我一次,諮詢所飾演的楊家莊莊主是什麼性格,與真假美猴王是什麼關係。我們聊了一下午。到了拍攝場地,一有空就琢磨臺詞,拍攝時,新加了很多喜劇元素,看成片時,大家都被他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他演的楊家莊莊主也成了我們這部電影亮點之一。
而我們這部戲的兩位主演,杜奕衡和賀剛更是對戲精益求精,多次找到導演和我們討論劇情,並提出他們的看法。他們與劉德華長得超級像,早期也模仿劉德華出道,但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子。特別是杜奕衡,出演過姜文的《讓子彈飛》中麻匪老四,徐克《智取威虎山》中的小爐匠欒平,演技非常精湛。
我們的電影叫《真假美猴王》,所以專門找了長得非常像的他們演孫悟空和六耳,不知大家看電影時,會不會區分出誰是真,誰是假。
三
有一天,姜總突然對我說,你也客串一個角色吧。我說我就算了,從沒演過戲。她說,西遊的電影,客串一個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也是一個紀念。我動心了,答應演個路人甲。
劇情是這樣的:孫悟空被打落凡塵,需要找到世紀熔爐重塑金身,恢復功力。他與女妖紫滕達成協議,結伴去找世紀老人。在路上,他們遇到一位打鐵匠(其實是世紀老人的守衛),對話之前,剛好有一位顧客找他買東西,而他卻愛理不理,顧客十分生氣,甩手而去。我演的,就是這位顧客。
對全片來說,這位顧客其實就是一個背景板,可有可無。但導演組對每一個角色卻非常上心,包括我演的路人甲。
早上7點,製片主任馬軍就通知我到化妝間。化妝老師根據我的頭型,選了頭套,修了眉,點上鬍子碴,瞬間,就從一個現代人變成一個古代人。說起來很簡單,但反覆調整精修,從進門到出門,差不多一個多小時。
坐演員車到現場,服裝老師又根據我的身形挑選衣服,一件一件換給導演看,導演最終確定一套。
表演開始前,導演帶我走位,並告訴我該怎麼演。說起來很簡單,就幾句臺詞,但當所有機器打開,導演喊開始時,我的身體一下僵硬了,路不會走,話也不會說了。好不容易第一遍演完,自己都覺得彆扭。
這時,副導演過來給我糾正,並演了一遍給我看。我說懂了。但當機器一打開,又亂了。
就這樣,折騰了十幾遍,終於才演得自然了一些。兩位主演這時才上場,我又配合演了幾遍,導演才喊過了。
我就演個路人甲,卻整整花了一天時間,可見,其它演員有多辛苦。下來後,我問馬主任,是不是所有的演員都是這個流程?馬主任說,你的這個路人甲要求還不高,其它角色要求更嚴。
我突然明白,為何當年楊潔導演拍一部西遊記,要花整整10多年了。
四
其實,電影拍完了,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
之後,又是漫長且複雜的後期製作,剪輯、特效、音效……以及後面的過審拿龍標、拿公映許可證,其間波折和艱辛相信拍過電影的人都清楚,所以,很多人說,一部電影一旦開拍,就有了自己的命,相信《真假美猴王之大聖無雙》,也有自己的好命。
俗話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12月5日,西遊電影《真假美猴王之大聖無雙》就將在全國上映了,歡迎大家支持。特別是看到我演的路人甲,千萬不要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