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著名導演史匹柏執導的《大白鯊》上映,在熒幕上將大白鯊打造成了一個嗜血、冷酷、強大的殺戮機器。這一經典的形象影響了無數後來的驚悚片拍攝者,也為鯊魚在熒幕上的冷血形象定下了基調。
儘管多年來的科學研究早已證明,鯊魚並不喜歡將人類作為食物,幾十年來鯊魚攻擊人類的案例甚至要少於非洲大陸上的河馬。但鯊魚依然是導演們最為青睞的驚悚片主角。
時隔40多年,不管是2016年上映的《鯊灘》還是目前熱映中的《鯊海》。鯊魚依然是在海水中潛伏著、遊動著。張大長滿鋒利冰冷牙齒的血盆大口,時刻準備著饕餮鮮美的血肉。
UBI旗下的「飢餓鯊」系列遊戲,對於人和鯊魚之間的關係從icon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從《飢餓鯊:進化》再到最新上線的《飢餓鯊:世界》。不停掠食,不吃就會死的主題始終貫穿了遊戲的主線。
這些在海灘上撲騰著的人類,具備了遊動速度慢、回血數值高、目標大的優點。嘎嘣脆,雞肉味,好吃又好逮,堪稱為鯊魚度身定做的最佳美食。簡單好上手的大魚吃小魚的玩法,多種類鯊魚的解鎖與收集是飢餓鯊系列的精髓。
而《飢餓鯊:世界》在《飢餓鯊:進化》的基礎上拓展的並非玩法,而在於拓展開更大的世界,與更精緻的細節。可供收集的鯊魚都按照體型進行區分,雖然每種鯊魚都在外形上進行了卡通化與誇張化,但是每種都依然抓住了這些鯊魚的準確外觀。從白鰭礁鯊的泛白的魚鰭,到海中巨人鯨鯊身上如同繁星一般的斑點(不過真實的鯨鯊是只吃小魚小蝦的溫柔巨物,並不會捕食人類)。如果你是鯊魚愛好者,可以很清楚的從這些特徵上將這些鯊魚和現實中的鯊魚對上號。
尚未解鎖的剪影,這個龐然大物是滑齒龍還是滄龍?大約雖不中亦不遠矣。
如果你是和我一樣的潛水愛好者,你能在這個遊戲中找到不少和真實的水下世界符合的地方:上層是淺海較為常見的小丑魚、珊瑚魚等魚類。隨著深度的加深,則是一般不會出現在淺表海域的金槍魚、海狼、鯕鰍……
你可以從這些魚的外形上辨認出它們所屬的魚類。甚至連海狼在水中聚集的形態也與真實的海狼風暴相似。(當然,為了讓鯊魚吃飽,策劃也對各種魚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比如將一般只是以家庭為單位生活在珊瑚中的小丑魚做成了魚群)。
而遊戲在海中覓食時的動作,則能非常精準的體現在水中遊泳、衝刺,跳躍到空氣中,以及衝上沙灘時的不同手感:在水中突進時候能感受到水體帶來的阻力與浪湧導致遊動時動作的擺動;在沙灘時擺動身軀帶來的明顯的擱淺感;衝破水面進入空氣中的瞬間加速……你控制的是一條魚,你的感受也像一條魚。
遊戲中在不同水域中覓食的過程,則頗有幾分水下探險的意味。你可以下潛到巨大沉船的殘骸中,遊進布滿沉積物的昏暗艙室,順嘴吃兩個沉船潛水的潛水員;也會在海中遭遇手持魚槍的漁獵愛好者。
在岸邊用遊泳愛好者打牙祭的時候,還會遭遇持槍的警察……雖然遊戲的主題是吃,然而更多的時候,這更像是一場全世界海域的環遊之旅。你可以去被原油汙染,鋼鐵轟鳴的墨西哥灣鑽井平臺;也可以去水下一片冰藍,冰雪覆蓋下的極地水域。在收集不同鯊魚和不斷吃吃吃的過程中,亦是一場遊覽全球海域的水中冒險。
如果只是一個遊戲玩家,玩《飢餓鯊:世界》可以讓你感受殺戮的快感。但如果你是個動物愛好者和旅行愛好者,它也許會讓你更愛旅行與海洋。
擴展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享受逛吃逛吃的海底開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