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歷史學院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講座暨訪談會舉行。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郭海鷹主講,歷史學院黨委副書記白潔主持,歷史學院2020級入黨積極分子在線下參加會議,另有45名入黨積極分子通過騰訊會議在線聆聽。
此次講座的主講人郭海鷹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1986級本科生,1990年畢業後回到家鄉福建工作,曾在福建省屬國企集團任職,2009年調回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曾擔任學校校友辦主任、校友會秘書長和副會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郭海鷹首先分享了《習近平與我們聊如何做好基層工作》這篇訪談實錄的前因後果。他談到,習近平在正定工作時就對人大學生社會實踐高度重視,並且十分支持。1984年,中國人民大學十名同學赴正定進行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多次到招待所與同學們親切交談,話題始終圍繞「如何做好基層工作」「如何儘快甩掉書生意氣」「怎樣打開工作局面」等同學們的十分關注的話題,並在談話後與同學們合影留念。郭海鷹還談到,2012年習近平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見到校史館裡展出的1984年在正定與中國人民大學師生座談的照片,他還十分關切地詢問這些同學目前的發展狀況。
提到《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郭海鷹回憶道,在人民大學讀書期間,他組織創辦了《閩東大學生》校園報,並在1989年以刊物記者的身份拜訪了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閩東的建設與希望」、對大學生活的一些困惑等話題暢談許久。這次談話數日之後,郭海鷹收到習近平同志180餘字的《寄語閩東大學生》的信件。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郭海鷹指出,這次談話對他影響巨大,不但解答了他心中一直以來的一些困惑,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之後的人生選擇。
與郭海鷹有關的第三篇訪談錄是《習書記傍晚與我們社會實踐團座談》。1990年,北京大學的60多名學生赴福州開展社會實踐調研,剛剛回到福州工作的郭海鷹就此事再次致信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習近平得知後利用休息時間到實踐團駐地與同學們親切交談,並在調研結束之際舉行座談會。親歷了這場座談會的郭海鷹將會議過程整理成《習近平與北大人交心談往》一文,經習近平親筆修改後發表在校園刊物《福建大學生》上。2014年,郭海鷹將文章原稿捐贈中國人民大學檔案館。
講座結束後,郭海鷹與同學們展開交流座談,他以個人經歷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著眼於社會發展最為關心關切的問題,投身基層,開拓視野,融入群眾,以便進入社會後能夠更好地發揮所長。談到青年學生的人生選擇,郭海鷹指出,無論到企事業單位或到基層就業都是不錯的人生選擇。他以近年來到福建基層工作的引進生為例,強調人大學生要不斷培養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在今後的事業中有所作為,有所收穫。人生的路很長,隨時有調整的機會和可能,要敢於試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