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Like Sunday, Like Rain
導演: 弗蘭克·威利
類型: 劇情/音樂
製片國家: 美國 (2014)
主演: 朱利安·夏特金/莉頓·梅斯特/黛博拉·梅辛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最近一直莫名陷入失眠焦躁與不安中,在一個仍然清醒卻疲憊的深夜,和友人聊到兩點多,直到她困意襲來,我卻看完了這部《如晴天,似雨天》。
人世間的感情真是奇妙到無法言說,有些人相處一生,卻從未彼此了解;有些人,只相處幾天,卻仿佛已成為一生的靈魂伴侶。
正如有些感情,永遠無法被定義。
不是照顧與陪伴,理解與沉默,相遇與離開,不是友情,也不是愛情。
每個人曾以為自己是一座孤島。
比如我的最大的孤獨就是,當我讀完一本好書,聽到心動的音樂,看完一部好電影,翻遍電話簿,卻找不到想分享的人。上一次給我如此雋永而憂傷的感覺的電影的是《開羅時間》,影片裡從未開口卻戛然而止的感情,最終變成金字塔上的眼淚,如此美好而又令人窒息,可是最終匯入綿長的尼羅河,溫柔了那個午後。
影片設定的是一段奇異卻不突兀的情感線。十二歲的天才少年雷吉,還未長大,卻已參透世故人情。他的家龐大豪華得既像歷史博物館又像中央車站,家裡只有他忙碌卻從不尊重他意見的強勢母親,以及恭敬照顧他的保姆。埃莉諾則是一名20多歲的貧窮女性,養著巨嬰男友,身後是破碎毫無愛意的原生家庭,因與男友在打工地方吵架分手,被辭退,無家可歸。
機緣巧合,她來到雷吉的家做保姆,照顧他,於是就此展開了相互理解與治癒的情感。他們經過短暫的磨合,經常各自說著自己的事情,但是卻互相明白對方的心情,這是跨越年齡的友誼嗎?可是,相互的陪伴與不舍,卻又像極了愛情。這無法被命名,也無法被表達。
所有情感的開始,一定伴隨著平等與尊重。
簡單的說,在你眼裡,無論我多麼優秀與普通,多麼富裕與貧窮,我只是這世間最平凡卻存在的人。雷吉雖然才12歲,但是已經與連跳幾級(具體參考謝爾頓),會7到10位的心算,隨意算出立方,所有的學科均是過目不忘。他每天背著比他人還高的大提琴上學,他天才卻孤獨,他的同學年長他幾歲因此不會與他玩耍,他的同齡人也止步於他的聰慧與早熟。他對母親說,他不想吃肉,只是因為他是素食主義者,但是母親卻一定讓他吃肉,認為他是挑食。照顧他的家庭保姆,對他恭敬溫和,但他知道,她並不在意他,這只不過是她的一份工作。
而埃莉諾雖然窮困潦倒,雖然遵從雷吉母親的吩咐要按照既定路線照顧他,但卻從一開始的對話中發現雷吉的成熟與孤獨,所以她從未將他當做12歲的小孩子看待,而是傾聽他的觀點,尊重他的任性與安排。他帶她吃昂貴的有機料理,她也帶他坐地鐵穿越大半個紐約,去吃味精很多的路邊攤。他們一起吃玉米片,在黑暗中看喜劇片,一起在無聊的公園長椅上聊彼此的過往與秘密。
雷吉說也許他的天才遺傳於他的父親,他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學博士,也是優秀的音樂家,卻死於酒駕,但是他非常樂意將自己的父親編寫成神話故事,而他的母親在他兩歲時發現他異於常人的聰慧,於是經常在社交場合,讓他為上流社會的醉鬼表演。而埃莉諾的父親參加海灣戰爭期間,他的弟弟幫忙照顧自己的妻子,等他回來時,二人卻已木已成舟,自此他就開始酗酒。她獨自照顧自己的妹妹長大,她的巨嬰男友分手後仍然糾纏著她。
他們的遭遇沒有一絲相似,也沒用任何交集,但是他們經常這樣互相傾訴,各自聆聽,你不是小孩子,你也不是貧窮成年女性,我們在平等的空間裡席地而坐,煙波照影,翩翩思與君約。
迥然不同的人生軌道重要嗎?
影片中處處帶著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符號。比如埃莉諾的破牛仔褲與雷吉的禮服,埃莉諾的短號與雷吉的大提琴,雷吉豪華安靜的住宅與埃莉諾狹小爭吵的家。為了安排更加刻骨的對比,導演設計了一個橋段,埃莉諾的父親病危,她要回家探望,而雷吉主動要求陪她回去。雷吉看到埃莉諾的家擁擠凌亂,埃莉諾的母親在她剛回家就問她何時離開,她的叔叔不肯開暖氣,不斷與她計較那點汽油錢。
雷吉在巨大反差面前,只是在意埃莉諾會不會不開心,於是主動帶她住酒店。他們在各自的床上聊彼此的夢想,雷吉因為學什麼會什麼,感覺夢想已被透支,提前到達終點的孤獨。
而埃莉諾告訴他,她曾經是優秀的短號演奏家,甚至被著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錄取,但是她沒有錢念書。其實影片一開始就用長鏡頭描繪了尚未相識的二人從天差地別的床上醒來的畫面,而此刻,他們終於在這個小旅館裡得到和解與治癒。這與性無關,而是孤獨靈魂幸運的相遇與情感深層次的交流,你是我的何妨何必何其榮幸。這樣的感情不能被理解,是如彩虹的斯人,遇上方有知。
心動。遠超過友情,像極了愛情,卻又無法被定義為友情或者愛情。影片一直都是和煦的陽光,溫暖的草地,埃莉諾和雷吉一直微笑著聊著天。
那麼,這樣無法被定義的感情是何時萌動的呢?是他帶她看義大利油畫時,給她講解油畫裡的故事,依稀間覺得畫裡的眼睛很像埃莉諾嗎?是她躺在草地上睡覺,他看著她,然後偷偷在鏡子裡看自己尚未成熟的身體的懊惱嗎?是他們一起坐公車,她把他的頭輕輕放在自己肩膀上,而他假裝不知的溫柔嗎?還是她答應教他遊泳,而他與她住酒店第一件事就是看酒店是否有泳池的承諾嗎?是他們互相答應彼此,未來就算不再見面,也要練好短號和大提琴的約定嗎?
如果這些都還不夠,那麼互通心意的二人,在埃莉諾即將離別時,那隱晦而憂傷的告別,是心動嗎?
雷吉說,我很難相信我們才相處幾個月,卻好像認識了一輩子一樣。
他是那樣天才的少年,他相信她都懂。
影片的最後,他給她寄了短號,以及她曾經在臺下聽他演奏的《如晴天,似雨天》,他將之改成了短號曲譜。他們在不同的空間裡,在瀰漫一生的陽光裡,在隱忍的淚水裡,同時演奏。看到這裡,我總是會想起《臥虎藏龍》裡李慕白與玉嬌龍的竹林比武。我不想用李安的「意亂情迷」或者別人的「神交」來描繪此影片的橋段,我想那天的陽光,雨水,竹林,小溪,他們都懂。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這是遺憾嗎?
他們離別時,埃莉諾聽到雷吉的那句話後,嬸嬸擁抱他,並給他一個淺淺的吻,這是他們全片最親密的一次,但也是最後的告別,然後他們帶著自己孤獨的身體與完整的靈魂繼續前行,那麼這些是遺憾嗎?
如果這些是遺憾,那麼與從未相遇的人生比起,到底什麼才是更加遺憾呢?你曾飽滿了我的人生,給我獨自憂傷的世界帶來溫柔的晴天,卻又這般急促離開,又給我的人生帶來過早的雨天。於是你與我,如晴天,似雨天,又遺憾又溫柔,又美好又憂傷。
我的人生自此分成兩半,遇到你之前,和遇到你之後。
在「未生」與「已老」的歲月裡,如還能遇到你,該用何種方式與你招呼,以經年,以眼淚,而那些始終在雷吉眼裡未流下的淚水,是否能分的清,那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