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北漂夫妻從國外運回200根木頭,造木屋過小日子:徹底逃離北京

2020-12-23 騰訊網

家的要素,

讓城市裡忙碌的年輕人住得更好。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Frank大學畢業後,

留在北京工作了六七年,

那時候他租住在五環外,

上下班沒有地鐵,

坐公交單程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逃離社交、工作壓力大的北京,

回到老家浙江餘杭後,

他和從事軟裝設計的妻子曾曾一起,

親手搭建了一棟電影裡才有的鄉間小木屋,

大部分時間都宅家辦公,

關起門來過著幸福的小日子。

木屋的搭建過程就好像「搭積木」一樣,

Frank從芬蘭海運了200根特殊木材,

每根木頭都有自己的編號,

按照編號順序壘起來就行,

主體建築和屋頂

只花了10來天就搭好了。

整個村子晚上過了9點就會很安靜,

夫妻二人也逐漸適應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

「我們不想隱居,也不想太熱鬧,

老家適度的安靜讓我們覺得很舒服,

其實人最終是要和自己過的,

心比較靜的話,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撰文邵沁韻責編鄧凱蕾

餘杭徑山鎮位於杭州市區西北50公裡處,Frank和曾曾的木屋就坐落在兩座雲霧繚繞的茶山之間。

在周邊一眾磚瓦房的對比下,這棟外貌特別的木屋顯得尤為亮眼矚目。

一來到屋內,便能聞到一陣淡淡的木香,夫妻倆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一年多。

親手建木屋,

再也不想回到北京

幾年前,在北京工作的Frank聽到父親病重的消息,就帶著太太曾曾一起回到了老家餘杭。

原本只是想暫別北京,但小鎮的安逸,卻讓Frank越來越適應這裡的生活。

在北京從事裝修設計這一行,工作不輕鬆,社交的壓力也很大,但小鎮的圈子卻很小,每天都被自己喜歡的朋友和親人包圍,生活的節奏開始變得舒適。

兩人都從事建築設計行業,工作基本都可以線上完成,待在家裡就能賺錢,還省掉了通勤的麻煩。

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後,Frank突然覺得,自己再也不想回北京了:「看到歐美的電影裡,大家住在鄉下的小木屋裡,特別美好,其實在中國也能實現。」

另一方面,他覺得中國古代其實有很多漂亮的木構建築,但現在的鄉村卻已經被鋼筋水泥包圍,那麼好的木匠精神,卻沒有得到傳承,他覺得非常可惜。

於是Frank決定,自己親手建一棟木屋。

連木屋中的不少家具,也是Frank親自打造

太太曾曾在北京就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所以特別支持丈夫的決定,承包了後續的軟裝部分。

Frank說:「我做裝修施工一類的工作做久了,有點大老粗,她做設計工作,相對會細膩一些,審美更好些,彌補我的很多不足。」

2017年9月,他們開始一起設計這個房子。第二年的9月,開始清理現場,打地基。到了2019年的9月,房子就全部完工了。夫妻倆覺得這個月份有特殊的意義,於是就給房子取名為「九月」。

海運30噸木料回國,

只用10天的時間搭建完成

建成的木屋有250平米,整個建築外立面的搭建只花了10天。「鄰居很驚訝,正常用鋼筋混凝土蓋個一兩層的別墅,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第一步就是找尋適合的木材。Frank先前在北京工作時,機緣巧合結識了一家芬蘭的木屋建築公司。

經過一段時間和芬蘭公司的溝通,Frank去了芬蘭考察公司的工廠,也學習了他們的建造技術。

他了解到芬蘭的赤松,這種樹木長在北極圈內,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產出的木材質地就會堅硬一些。赤松的保溫性也很好,夏天赤腳站在地板上,會感覺涼快,冬天又會覺得房子裡暖暖的。

選擇赤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芬蘭的木材資源豐富,且伐木行業一直遵守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第二步,Frank在家裡的電腦上,通過設計軟體做好圖紙,電腦最終精密地計算出要用多少根、多少立方的木料,這樣能保證不會有太多多餘的木料,不造成材料和經濟上的浪費。

第三步,就是讓芬蘭的工廠直接生產出所需要的木料。每一塊木頭,都會根據圖紙進行編號,方便回國後直接拼裝成木屋。

生產後的木料達到了歐盟的防火級別。木頭被意外點燃後,在一定時間內不會猛烈燃燒,只會碳化,發生火災後,會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Frank最終下單了這一整套木屋建築,200根有100年歷史的芬蘭赤松,重達30噸,從芬蘭海運過來,大概花費了10萬塊運費。

木材的運費和一般磚瓦房的裝修費差不多,所以夫妻倆覺得很值。

木屋搭建全過程

屋子的外立面是由20層木條壘砌起來的,木條通過吊機升到空中,工人師傅扶著木條一層層往上壘,每天可以壘3層。

到了第7天,就差不多壘完了所有牆面,第8天開始搭建主梁和船條。屋子的外立面和屋頂,大致成型只需要10天。屋頂面的裝修和瓦片的鋪裝大概又花了10天。

木屋的承重柱,是通過芬蘭的膠合技術,由6根小木條整合成一根的。

木頭之間的連接,用到了很多不同的金屬配件,但也有些基礎的配件是通用的。

親自施工的Frank

國內榫卯結構的木建築,需要木工師傅在現場加工,然後再安裝。木工師傅的工作周期會變長,工藝要求也更高。

但Frank學習的芬蘭公司的這套方法,可以大大縮短工期,對木工師傅的專業技術要求也沒有那麼高,大家只要按照圖紙來操作,基本不會碰到大問題。

所有的東西親力親為,

才能和房子有溝通

杭州的雨水多,木結構的房子需要遠離潮溼的地面,同時也需要防蟲,所以Frank決定將一樓做成混凝土的樣式。

Frank研究了很多芬蘭木屋的設計構造,希望能借鑑一些經驗:「芬蘭有極晝極夜,所以他們在室內的時間很多,會花很多心思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上。

所以我們木屋的結構,臥室也會偏小,但是公共空間會比較開闊。二樓有一個超大的落地窗,視野很廣闊。」

有一次,芬蘭的商務參贊來這裡做客,激動地跟曾曾說,好像回到了自己芬蘭的家裡面。

Frank還打造了一個小閣樓,用來存放建造房子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工具,比如切割機、油漆等。

曾曾說:「第一次見面覺得他這個人真的很傻,後來接觸了才發現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善於自己研究,所有東西都要自己親自去做,這點很吸引我。」

Frank親自安裝窗戶

Frank覺得只有通過自己施工,才能和房子有一個溝通的過程。樓梯、窗戶的安裝都是他親自上陣的,電地暖也都是自己鋪裝的。

曾曾看到好看的家具,就會拿著圖片來跟Frank商量討論如何執行,然後Frank就將木材切割、打磨、上油漆、組裝起來。茶几、方凳、電箱、邊桌,還有戶外的那些椅子都是Frank親手做的。

這張長凳製作時間是今年2月14日,是Frank親手做的情人節禮物。

兩年前,他們一起去西班牙旅行,曾曾在巴塞隆納一家餐廳前的院子裡看到這套桌椅的時候,就覺得很喜歡,所以就讓Frank動手做出一套來回憶當時旅行的點滴。

今年春節的時候,他們想用木屋樓梯扶手留下的餘料做一張中式風格的條案。

條案上擺放的花器是Frank喝完剩下的酒瓶子,裡面的幹枝是曾曾在村子裡撿來的,這麼一搭配中式味道就更足了,很適合春節的氣氛。

木屋不需要特別的裝修

對Frank和曾曾來說,木頭是個活物,它會呼吸,能夠調節溼度。空間裡如果過於潮溼,木頭會吸收溼氣,而如果過於乾燥,木頭又會釋放水分。

用這樣的木材搭建的木屋,本身已經足夠美了,因此Frank和曾曾基本保持了木材原本的樣子:「即便它有些疙瘩,也是自然的樣子。」

室內的配色,曾曾完全憑直覺去做:「我有自己的搭配比例,就會覺得這個藍色可能再多一點點就不行了,只能是給這麼多。」

家具如何搭配,曾曾也有自己的小門道。比如家裡的家具全都不成套,椅子都是不同款,反而有種混搭的美感。

曾曾偏愛紙質燈,因為她覺得透過紙散發出來的光更溫柔,即使不放音樂,只開紙燈,也會讓人覺得很浪漫。

平時,曾曾喜歡買一些不那麼實用、卻很漂亮的物件,追求實用性的Frank常常會和她「講道理」,但最終都無法說服對方。

可能是受到曾曾的影響,有一天Frank將用了三年多、捨不得扔的舊手機打開拆解,做成一個標本封存了起來,放在客廳,也體驗了一把「無用之美」。

曾曾手工製作的擺件

焦慮感慢慢減弱,

人最終是要和自己過的

木屋的生活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與世隔絕,Frank和曾曾也不想做隱士。

「在這裡生活,不算特別安靜,也不算特別熱鬧,很適中。」周邊的超市、菜場也就幾分鐘車程,開車去杭州市區也只需要40分鐘。

他們跟鄰居們的關係都不錯。隔壁大爺在屋邊種植了掃把草,收割以後手工做成掃把。曾曾買了一把,用來清掃庭院中的落葉。

夫妻倆還在家門口做了一塊小小的花壇,準備用來種花,周圍領居們看到後,都熱心地向他們建議種什麼蔬菜更適合。

自製花箱

木屋所在的徑山以「徑山茶」聞名,屋後就是一座小茶山。春秋季的時候,Frank和曾曾會上山,跟當地人一起採茶。

「九月」也會作為民宿偶爾經營,但他們佛系接單,大概一個月只接待一兩波客人,通常都是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聚餐、燒烤、打撲克。

大部分的時候,這裡只有他們兩個人生活。Frank的母親住在離他們車程十幾分鐘的地方,但因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每隔幾周才會過來一次。

每天早上起來,Frank和曾曾會沿著山間的小路跑一圈,回來之後再做早飯,然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剛回到餘杭的時候,內心會有一絲焦慮,擔心跟城市脫節,不過現在覺得,網際網路其實也能看到大部分的信息。

我覺得人最終還是要和自己過的,自己心比較靜的話,才懂得享受生活。」

每天一條原創短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

• •

喜歡這個家,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北漂奮鬥的夫妻,為照顧病重老人回鄉,意外過上世外桃源的生活
    妻子是從事軟裝設計的,所以他們決定在老家蓋一座別墅,過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夫妻二人也覺得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磚瓦房,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風格。而且中國古代的木房也是很漂亮的,所以決心建造一座木屋,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之間。二零一七年9月,夫妻二人就開始了蓋房計劃。二零一八年九月,開始動工給房子打地基。到了二零一九年的九月,木屋整體就蓋完了。夫妻二人感覺九月份對於這個新家有著特殊的含義,於是給新房起名「九月」。
  • 月入過萬 90後金牌騎手的「北漂夢」
    這位東北小夥兒是個90後,今年26歲。2015年底加入美團外賣,短短的九個月時間,就成為了幾萬名配送員中排名前十的「金牌騎手」。這樣的一個火箭式提升著實讓人側目。帶著這樣一份佩服與好奇,我們聯繫到了這位90後小夥兒。    說起最開始的配送,劉佔男也是感慨良多。
  • 臺灣南投埔裡鎮牛耳藝術度假村,徜徉小木屋散發的溫潤芬芳
    導語:臺灣南投埔裡鎮牛耳藝術度假村,徜徉小木屋散發的溫潤芬芳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推開大門,一陣木頭的馨香撲鼻而來。
  • 53歲大叔把6個貨櫃變200㎡豪宅,終於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
    曾看到過這麼一句網絡文案:就算生活不易,也不要輕易嘆氣,2020年的畢業生也在準備著遭受社會的「毒打」,但社會上總有那麼一群人是人們都羨慕著的:平平淡淡沒有什麼大錢,但小日子卻過的特別有滋有味,能和三五好友聚餐聊天就是最大的人生滿足。
  • 《逃離普利托利亞》:囚犯把木頭做成了監獄鑰匙,成功越獄!
    這部電影主角靠著幾顆自製的木頭鑰匙,打開了越獄之門。光天化日之下逃離了監獄的大門,令人震驚的是,這部劇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入獄後,男主兩人進監獄的就想著要越獄,然而當時的普利托利亞監獄特殊的構造,六米高的圍牆,巡邏的狙擊手,使得常規的越獄方法無法實現。男主正在為越獄方法絞盡腦汁之時,一個獄友的話給了他一個閃耀耀的希望。於是男主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從大門走出去。
  • 林心如和霍建華,被外界唱衰的一對夫妻,將小日子過得自在且甜蜜
    自林心如與霍建華結婚後,他們的婚姻就被外界屢屢唱衰,關於兩人離婚的傳聞滿天飛,就連林心如剪個短髮也能被人猜測是夫妻感情生變,婚姻陷入危機。林心如霍建華一直以來都沒正式回應過此事,定然是不願掀起更大的話題,更不願私生活被過多關注。
  • 張國強一婚遺憾離婚,帶著兒子北漂一舉成名,如今二婚很幸福
    張國強剛剛進入娛樂圈沒多久就認識了一位女演員,倆人都是年輕人,對待感情也比較盲目,認識一段時間後他們就結婚了離婚以後孩子歸張國強撫養,女方則徹底離開了張國強的生活,可能因為二人確實很年輕後來他一直帶著兒子在北京生活,當時沒有什麼積蓄,北漂的這幾年生活極為艱辛,甚至看不到希望。
  • 內蒙古小眾旅行地,森林仙境,遠離繁雜感受靜謐根河源溼地小木屋
    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聚集於森林,湖泊等特徵,而且生態資源非常豐富,這裡也存在許多的稀有動物,它們在這裡繁衍和棲息,物種豐富,根河也是額爾古納河的一條支流,而且是最大的支流,我們來這裡遊玩,所居住的地方便是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的木屋,木屋的周邊美景更是讓人沉醉。
  • 故事:回不去的北京,大齡北漂青年永遠的痛
    前言: 當我十年前踏上北京時,看到王府井的燈,什剎海的水,我就想著我的夢想將在這裡起飛,耳朵裡充滿了北京歡迎你的歌聲。 十年後,我打起背包,拖著疲憊的身體,帶著滿身的傷痛離開了這裡,夢想已經在國貿擁擠的地鐵站裡擠得稀碎。
  • 聚焦 |26位前北漂詩人的北漂詩篇
    26位前北漂詩人的北漂詩篇 北漂只是一個人作為物質的身體的位移,在全球化的今天,空間的置換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從馬和駱駝,船隻和汽車,再到飛機和高鐵,『漂』越來越快」(林茶居),一個人精神的運轉有可能在這越來越快的「漂」中失控,也有可能在這越來越快的「漂」中被激發出無限可能,端看你如何處置。
  • 不為人知的鄧超:年少叛逆,北漂心酸,父親成了他這輩子的遺憾
    近幾年來孫儷演戲,鄧超拍綜藝,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的,可謂是娛樂圈中的模範夫妻鄧學東在觀看過鄧超的表演效果後,覺得這個年輕人頗有天賦,是個可造之材,他建議鄧超努力考取更厲害、更有前途的學校。,鄧超選擇了留在機會更多的北京,成為了北漂大軍中的一員。
  • 夫妻自建木屋小別墅,夕陽下微風漸涼,過上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和往常一樣,小夫妻兩坐在自家的露天陽臺上,欣賞著日落美景,沏上茶和對面坐著的妻子聊聊天,這種令普通人羨慕的浪漫生活,對於這兩個「80後」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態。那麼今天筆者和大家一起來到住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走進這對夫妻自建的木屋別墅來看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參觀了他們的小房子的裝修設計,給人最大的記憶就是,這樣的木屋小別墅的設計被滿滿充斥著愛情的味道薰陶著。
  • 黃曉明:就算說我是根木頭,她也是那個賦予我新的人生的那個人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的崔新琴,教出的明星學生數不勝數。而作為96級表演系的班主任,懟起自己的學生來,也是毫不留情。說黃曉明:「即使是根木頭,也是漂亮的,可造就的木頭。」說趙薇:「她身上有一種,很自然的霸氣側漏,讓人不自然的就被她吸引了。」對趙薇和黃曉明來說,崔新琴老師如同「伯樂」一樣的存在。丟了準考證,崔老師不僅幫趙薇補辦了準考證,更是從此結下了母女般的緣分。
  • 秦牛正威談北漂:對於北漂你們都有誤解,真正的北漂值得敬佩
    最近的一期節目中,秦牛正威談起了自己的北漂經歷,在節目中她表示自己10歲左右就來到北京開始北漂生活,擺過地攤,吃過兩塊錢的大餅,住過兩平方米的房子。無非是為了的勵志分,北漂一族在人們心中有著與眾不同的位置,北漂已然成為勵志、奮鬥、艱辛的代名詞,無數個心懷夢想的普通人在北京奮鬥著,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認識自己。他們之中有人成功了,有人還在奮鬥的路上,不管結果如何北漂依然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
  • 老家的木屋……
    父親性子急,做事毛糙,木屋起得東倒西歪。五年級時,我曾拿母親的棉線吊著石頭,測量房子的高度,發現不同的柱子間硬是相差十多釐米。我記事時,木屋沒有一塊木板,可謂是真正的家徒四壁。木屋的正面,幾根樹幹夾住稍大點的樹枝,權當作板壁。屋後和兩邊,就用苞谷杆圍起來。屋頂,一間蓋瓦,一間蓋野草。蓋草的那間,隔年就要翻新。要不然,就是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仿佛一個水簾洞。門也是真正的柴門。
  • 90後學霸跑到山裡結婚生子,又花6W造300㎡房子爆紅,卻說:別學我
    2016年,25歲的她從央美畢業後,和愛人搬到鄉下住進森林,6W塊造了個300㎡的家(室內80㎡,院子200㎡),還創立植物美學品牌「一朵」工作室。沒曾想,這個小姑娘的舉動引發數百家媒體關注,一度登上熱搜,收穫百萬粉絲,不僅被主持人汪涵怒贊,就連何猷君、靳夢佳等眾明星都「瘋搶」她的作品。
  • 塗松巖《北漂》關注度高 懷二胎劇情引熱議
    該劇不僅聚焦了當下熱門的「北漂」話題,還讓三世同堂加強了劇中矛盾的突出。該劇囊括了塗松巖、殷桃、韓童生等一眾實力派演員,講述了三代人「淪為」北漂的逗趣故事。該劇播出後,「二胎」話題繼續升溫,已然成為了很多網友熱議的焦點。塗松巖「夾板男」命運升級 遊走於雙方父母間在《我為兒孫當北漂》中,塗松巖飾演的男主角郭一鳴,是一個在北京打拼的山東漢子。
  • 北漂8年搬家17次:被鄰居報警投訴,逃離為愛鼓掌的公寓
    我在幾個月後搬回了在皇后店村租住的公寓小樓,這個時候已經是從田村離開後的第三次搬家了,心想,這次住就踏踏實實的,再也不換了。可沒成想,北京那兩年的拆遷行動降臨了這塊我心中的優質租房地。皇后店也緊接著要拆遷。房東匆匆忙忙的告訴我,「小劉,你得搬家了,現在還有二十多天時間」。我一臉錯愕。「為啥啊?」「因為政府決定要拆遷了。」
  • 傅穎北漂7年仍然單身:買樓真的不是目標 想去郊野建木屋
    Cookies當年重組後由九變四,如今鄧麗欣愛情事業兩得意,楊愛瑾、吳雨霏上岸做幸福少奶,只有傅穎仍在北漂中仍然單身,她說:可能無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但在內地的日子,我能夠自給自足、活得舒適,所以我都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