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生活的愜意
Frank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了七年,長期高壓的生活以及繁忙的通勤讓他疲憊不堪,萌生了回家鄉的想法。後來得知父親病重的消息,才決定打算離開大城市,搬回浙江餘杭老家。
妻子是從事軟裝設計的,所以他們決定在老家蓋一座別墅,過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父親病重,決心離開北京回老家
Frank之前還一直猶豫要不要離開,可是後來得知父親生病的消息,為了方便照顧家人,Frank帶著妻子回到家鄉,蓋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原來只是想暫時離開北京,但小鎮的慢節奏,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完全區別於大城市的鄉村美景卻讓Frank越來越喜歡這裡的生活。
在北京從事裝修設計這一行,工作很辛苦,各種各樣的壓力也很大,而小鎮交際圈子很小,沒有大城市裡面的爾虞我詐,沒有無奈的應酬,有的就是鄉鄰之間最樸實的情感。這讓夫妻二人感到愜意舒適。
剛好二人都從事設計行業,很多工作在網絡上都可以完成,回到家鄉也剛好省去了每天擠地鐵公交車的麻煩。夫妻二人也覺得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磚瓦房,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風格。而且中國古代的木房也是很漂亮的,所以決心建造一座木屋,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之間。
二零一七年9月,夫妻二人就開始了蓋房計劃。二零一八年九月,開始動工給房子打地基。到了二零一九年的九月,木屋整體就蓋完了。夫妻二人感覺九月份對於這個新家有著特殊的含義,於是給新房起名「九月」。
他們在全世界尋找適合做木屋的木頭,最後決定採用芬蘭的赤松木,夫妻二人立刻下單,買了三十噸原木。共計兩百根,這些木頭都是有著歐盟最高防火標準的木頭,即使被火點燃,也會緩慢燃燒,不會馬上引發大火,給予充足逃生機會。
夫妻二人一步步完成木屋別墅
Frank在妻子設計完圖紙後,自己在電腦上,不斷推演造房子需要多少根木頭。以及木頭的擺放位置如何切割等,最終精密地計算出要用多少根、多少立方的木料。
木材的運費和平常磚瓦房的裝修費差不多,夫妻二人覺得還可以,於是買了下來。屋子的外立面是由20層木條壘砌起來的,木頭通過吊機升到空中。木屋的承重梁,是通過芬蘭的膠合技術,6根小木條整合成一根粘在一起。
由於杭州經常下雨,木房子需要防潮防蟲,所以Frank決定將一樓做成混凝土的樣式,全木結構放在二樓。
至於家具類的東西,妻子看到喜歡的家具,就會拍下圖片,回來讓Frank用木頭進行加工,然後加入自身的創意,做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家具。
對夫妻二人來說,木頭像是有生命一般,是會呼吸的存在,當屋子裡溼度上升的時候,樹木會吸收多餘的水分,當屋子溼度下降的時候,又會釋放水分。冬暖夏涼,十分愜意。
夫妻二人蓋好房屋後,整個生活節奏陡然慢了下來,遠離了大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他們找到了讓心靈安靜的地方,可以慢下節奏來享受更好的生活,由於網絡的存在也不會落伍,這座獨特的木屋也成為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