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她只是想做一期「有創意」的節目
但裡面的言論真的太不合適了
讓無數人想揍她
前段時間,打工人的梗火遍網絡。
一邊無數人自嘲著「打工人」身份,
一邊「打工人才是人上人」成了搬磚者們每天給自己加油打氣的信條。
「早安 打工人」
「今天搬磚不狠 明天地位不穩」
「沒有苦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在這個節骨眼上,玩梗的人千千萬萬。
玩脫了、玩出「惡臭味」被全網diss的人,卻獨獨一個。
關於這個人,網絡上可搜的資料非常多。
此人是B站上一名up主,叫曹譯文iris。
以「出身建築世家的百萬級博主」之稱,混跡於網絡。
微博粉絲
「建築世家」所言不虛,曹的身家背景是一名十足的富家千金。
平時的微博畫風是這樣的:
歲月靜好;
出席各種上流社會活動,
偶爾還參與一下外交部的活動;
同時也是一名95後網際網路創業者,身兼某教育科技公司CEO。
原本只是這樣的話,雖然曝光度不算很高,但在B站上坐擁50萬粉絲,也算有一定影響力了。
B站上的個人風格也非常鮮明,簡單概述就是——
貴 氣 逼 人。
價值6位數的高定禮服、2萬一晚的度假酒店,
曬豪車、百萬衣櫥、百萬鞋櫃…
總之就是數不盡的奢侈品。
用實力傾情演繹了「錢像大風颳來的」是怎麼回事兒。
每天曬著普羅大眾一輩子打工也享受不到的奢侈生活。
原本就這樣,偶爾讓人豔羨一下富家女的生活也沒什麼出格的。
畢竟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堅持更新的動力。
何況,她曬的多數就是她的日常生活罷了。
但曹10月下旬發在B站上的一則vlog,卻引發了眾怒。
沒錯,就是這個現在名為《早安,打工人!》的視頻。
它的原標題為:《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
於是,問題就披頭蓋臉地來了。
在視頻的最開始,曹譯文畫好了精緻的妝容,穿著格子襯衫和方便活動的褲子,化身為「搬磚小妹」。
類似風格的vlog網上並不少見,但曹的體驗顯然與眾不同。
因為,她「潛入的是自家的建築項目」。
這個所謂的自家的建築項目,大體是什麼規格,視頻裡也介紹了:
動遷安置房項目,建築面積7萬平方,17棟6層住宅樓,400多套房。
整個項目造價4.2億。
所謂去體驗生活的「搬磚小妹」,實則是工程背後的千金。
所以這個磚搬的…
大家也就笑笑不說話。
然而過程中,一邊秀著自身優越,一邊diss打工的場景,卻讓網友們看不下去了。
言語間的優越感:安全帽的罰價是我們定的。
做了一會兒工後,對著鏡頭口出髒話。
在水泥地裡作業後,表示自己一點也不累,在多年馬術的訓練下腰的柔韌度很好。
這種優越顯然是工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別說馬術了,恐怕連騎過馬的工人都寥寥無幾。
diss包工頭:「帶滿了資本主義的酸臭味」。
在周圍一眾工人眼裡,這個在工地上「作秀」的大小姐,不正是真正吸人血的資本家?
全程被網友們質疑擺拍、陰陽人。
接著高潮來了。
「工頭」在曹打完工後給她結算一天的工錢。
結果卻被曹手機上收到的實時轉帳簡訊的餘額震驚了…
建議數不過來的網友放大圖片
這一連串的數字,猛一看還真反應不過來總共是多少錢。
仔細數一下,將近1550萬。
對比當天的「打工錢」,那小小的200塊,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雖然是在拍vlog,
但這雙串數字,赤果果就是資本家和打工人的身家差別。
工地上的打工人辛苦一天所得,不過像海裡的一滴水,沙漠裡的沙粒,空氣中的塵埃。
幾輩人付出努力,也遠不及人家一張銀行卡上的餘額。
再結合那個視頻原標題: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
這是現實,也極具諷刺。
打完工後的曹譯文感慨:房子收工的時候,要問爸爸要某一棟的某一戶,因為「那裡面有幾個釘子是我釘的」。
按這個說法,那些真正在工地上日夜辛勞的工人,是不是人人都能有一棟樓了??
於是,打工人們大團結,彈幕怒了。
一個「資本家」披著「打工人」的幌子,到工地上矯揉造作一番,然後感悟打工不易。
這種對「打工人」的消遣,才是對真正勞動者的蔑視。
儘管曹譯文在視頻引起爭議喜提流量後,置頂了為選題道歉的評論。
卻顯然已經擋不住來勢洶洶的「打工人」。
「等你打工就明白我們為什麼這麼討厭這種人了,那種自己努力被別人拿來消遣的感覺,你不會懂的」
「不光給你創造痛苦,還要嘲笑你的痛苦。更絕的是消費你的痛苦,最後告訴你,你的痛苦是理所應當。你想喊疼卻發不出聲。」
「作為一個土木的畢業生入職一年左右,我只能說這個視頻是對土木這一行業的侮辱。標題直接引戰,我試問誰在工地幹活不累?在工地還能穿著這麼幹淨的衣服你演給誰看呢?」
「你知不知道你幹了那一點看似不多,卻給工人帶來了多大的壓力。你在哪兒耽誤了工人那麼多時間,那些耽誤的時間工人都是沒有錢的,如果工地趕工期還得晚上加班做。你做那些工作都不合格,工人們還得拆了重做,給工人們加了多少工作量。」
「資本家連打工人的梗都要奪走。」
……
一則富家女孩工地體驗vlog,看似只是簡單的炒作,戳的卻是勞苦大眾的心窩。
那些湊齊了銀行卡也只能勉強湊個5位數餘額的打工人,就活該終日風裡來雨裡去?
就活該透支體力為資本家的舒服和滋潤獻一份力?
在沒有「打工人」的梗之前,提到打工兩個字,大家聯想到的是工地搬磚、工廠流水線作業、各種以「漂」為後綴的形容詞。
隨著「打工人」這個梗爆火,樓房格子間裡的打工人和工地工廠的打工人,終於被劃到了同一陣線。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兩者間,雖然存在表象差異,卻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都是為資本服務的打工人罷了。
社會雖有無形的「階級」劃分,勞動卻不該有貴賤之分。
所有的打工人都應該被尊重。
無論是教師、醫護人、媒體人…
還是清潔工、工地裡灰頭土臉的建築工人…
各式各樣的行業都是社會組成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源:網絡
富家女孩化身「搬磚小妹」的視頻可以火,但視頻裡傳遞的價值觀卻有悖公平。
它可以成為一時的流量,卻始終與社會的主旋律背道而馳。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裡,各種感官刺激、流量刺激、吸引眼球重要。
然而當一切浮華散去,我們能從這樣的娛樂中收穫什麼呢?
當媒體即真理,當一切走向娛樂化,當群眾變成娛樂的附庸。
被淹沒在各種娛樂信息裡的人,也將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還記得「周某人」麼?
四次因偷盜入獄的周立齊,卻因為「驚人」語錄被公司開出百萬年薪爭搶;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
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的了生活。
進看守所感覺像回家一樣。在看守所裡的感覺比家裡感覺好多了,
裡面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裡面。在家裡一個人很無聊,都沒有朋友玩。」
大衣哥朱之文出道九年,卻成了被村民黏著跟拍直播、換取流量的「搖錢樹」。
「被直播的生活,沒有一天是清淨的。」——朱之文
吃飯也被直播
甚至他自己的一雙兒女卻在他賺到錢後雙雙輟學在家,沉迷網絡。
妻子更是忙於直播當網紅,成了跟拍他的人之一。
正如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提出的質疑:技術給人的生活做減法的同時,是不是也給人的思維能力做了減法?
我們活在被流量和娛樂裹挾的時代,也是極易讓人迷失的時代。
當你相信「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並用此麻痺自我,也就等同於失去了獨立人格。
等同於喪失理智,失去思考自由,成為廢掉的人。
這也是廣大網友瘋狂diss曹譯文那則vlog、憤怒發聲的內在原因。
在充斥著娛樂的時代裡,我們更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智。
拒絕任由資本愚弄,所有的打工人,都應該被尊重。
2020年很多人日子都不好過,
就不要在他們疲憊的身軀上蹦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