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一位19歲女孩的離去,讓公眾再一次警惕起醫美行業亂象。
近日,貴陽女大學生夏麗莎在做隆鼻手術時去世。目前,調查結果未出,具體因何而亡尚無定論。但是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麻醉意外屢屢發生,在整形機構中,因麻醉致死的比例最高。
此外,現在很多隆鼻手術日益複雜化,這背後是整形機構大肆的虛假廣告,誘導消費者在對麻醉和手術風險的茫然不知或懵懵懂懂中,去追求極致的整形效果。
不能排除麻醉意外
2019年1月3日,夏麗莎在做隆鼻手術時去世。1月4日下午,涉事的「貴陽本地最大的整形醫院」利美康整形醫院稱,「考慮」這個年僅19歲的女孩死於手術中的麻醉併發症——惡性高熱。這種麻醉併發症,發作率不到五萬分之一,但死亡率很高。
介入調查的貴陽雲巖區衛計局表示,正在進行相關鑑定,將嚴格按照屍檢報告和調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置此事。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眼鼻綜合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印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介紹,惡性高熱症候群是一個非常罕見的麻醉併發症,難以預知,而且發生機率很低。由於太罕見,國內很多醫院都沒有常規備藥。「(丹曲洛林)這個藥很昂貴,兩三萬元(人民幣)一支。幾乎沒聽說過私人整形機構準備過這種藥。」
目前,上述事件屍檢報告和調查結果未出,夏麗莎具體因何而亡,尚無定論。不過,有醫美從業人士認為,目前的搶救記錄較為簡單,雖然有麻醉併發症的可能,但是不排除其他的可能性,畢竟麻醉意外屢屢發生。
麻醉意外和麻醉併發症,對醫院的責任認定而言大不相同。如果病人因麻醉併發症而死,醫院不承擔責任;如果是麻醉意外導致,醫院可能會承擔部分責任。
廣東一位資深整形醫生夏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麻醉最常見的意外是呼吸抑制,進而導致顱腦損傷。「就鼻部手術而言,麻醉風險高於手術風險。業內有人統計,在整形美容醫院,因麻醉致死的比例是最高的。」
根據公開信息,夏麗莎的手術是全麻。夏陽介紹,全麻分為靜脈全麻和其他方式,其中靜脈全麻是風險最大的,最容易出現的風險就是呼吸抑制。目前,夏麗莎手術時是否採取了靜脈麻醉,仍有待官方調查結果。
簡單手術複雜化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隆鼻和割雙眼皮差不多,都是微小的手術,風險幾乎為零。甚至愛美女性中開始流行「午餐式美容」,指利用一頓午餐的時間就能接受一次(小的)整形,無形中忽略了潛在的風險。
事實上,隆鼻不代表就是微整形,即便是微整形,仍然有風險,畢竟醫學美容不同於生活美容。
醫學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醫學美容和大眾時常聽聞的整形美容是一個概念,比如說隆鼻隆胸隆下巴之類的,但與美容美髮之類的生活美容機構層次截然不同。
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廣東另一位資深整形醫生楊明推斷認為,上述貴陽女孩做的不是簡單的隆鼻手術,而是複雜的隆鼻手術。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簡單的隆鼻手術,就是把矽膠植入進去,十分鐘就能搞定,危及生命的風險微乎其微。但是複雜隆鼻,損傷大,出血多,熟練的醫生都需要兩三個小時,不熟練的醫生則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
為什麼手術會變得複雜?有些是不必要的。原因或是客人追求更完美的效果,或是整形機構追求更高的利潤,導致很多簡單的手術變得複雜化。
「本來有些手術,比如說隆鼻,簡單隆個鼻大概能呈現80%的效果,費用大概也就幾千元。但是有些客人追求100%的效果。」楊明說,其實,更多的客人是在整形機構的誘導下產生或堅定這個想法的。
當然,極致的美對應的是複雜的手術,例如取出胸部肋骨做隆鼻的支架。這種手術費用高得多,可能達到十幾萬元,隨之手術風險也大很多。理性的整形醫生會勸說病人不要這樣做,講究真實和自然。但是,有些機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只要你一來,就給你遞上最好效果的手術方案。「你心動不心動?這樣就好收費了嘛。」
即便是更為風靡和便捷的微整形,也有風險。在醫美行業,有一種默認的說法:微整形主要是針對注射類,而非手術類。
「微整形是簡單,但是簡單中有風險。」黃印資說。他也是深圳格美醫療美容機構創始人。從業二三十年來,他見過微整形導致皮膚壞死或腦梗的,也見過一劑玻尿酸打下去,視網膜堵塞造成眼睛失明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虛假廣告猖獗
為什麼原本簡單手術就能搞定,但在部分整形機構從業人員天花亂墜的忽悠下,去做複雜的手術?這背後,是醫美行業猖獗的虛假廣告宣傳。
黃印資曾經前往國外整形機構參觀,發現很多地方的專家就是簡簡單單開個小診所,沒有大規模營銷團隊,也不會砸大把銀子去包裝,就是做好手術,等客人主動去宣傳。即便有些整形機構急於宣傳,也不會誇大其詞。
「而國內,不少整形機構其實就像權健一樣,追求虛假廣告的聳動效果,不告訴消費者手術風險,告訴你的只是極致的整形效果。」
他身邊有一批老醫生,進入醫美行業較早,看不慣現在出現的諸多亂象,就選擇老老實實地做手術。然而,那些善於用虛假廣告和噱頭去吸引客戶的整形機構,「大把大把地賺錢。」
「那些整形醫生隨便做個手術,三五萬、七八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收入就能到手。這並不代表他們有多資深,只是會包裝和營銷罷了。」黃印資說,「去這些整形機構後,一般是諮詢師接待你,他們大多並非學醫出身,但是能說會道,給你分析,給你做手術方案。當然,他們給你的是費用高昂的手術方案,而不是務實的、符合你切實需求的。」
此前,深圳整形美容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洪濤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非法整形機構的大量不合理競爭,加上大批投資者湧進醫美行業,導致深圳合法的醫美機構中,只有1/3是賺錢的。其中,廣告宣傳和人工成本是大頭,兩者佔總收入的65%,刨去耗材和運營成本,合法醫美機構的利潤其實所剩無幾。
國家監管部門已經行動。2017年6月底,針對非法醫療美容亂象,國家衛生健康委(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重拳出擊,印發《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方案》,打擊非法「微整形」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消費者權益。該文件要求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覆蓋注射用透明質酸鈉、膠原蛋白、肉毒素等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醫療美容培訓,廣告推廣全鏈條,以查處案件為抓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露頭就打,絕不手軟。這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整治非法整形」的行動。
另據央視報導,1月8日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獲悉,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安部等7部門聯合開展的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一年多來共查處案件2700多件,重點打擊生活美容機構非法開展醫療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