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例檢測不足正在威脅法國的流行病控制

2020-12-23 科學網

COVID-19病例檢測不足正在威脅法國的流行病控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15:34

法國IPLESP研究所Vittoria Colizza團隊發現,COVID-19病例檢測不足正在威脅法國的流行病控制。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通過使用病毒學和參與性症候群監測數據,並結合針對地區住院治療的數學傳播模型,研究人員估計了法國在封鎖後COVID-19症狀病例的檢出率。研究結果表明,從2020年5月11日至2020年6月28日封鎖後的前7周內,監測系統未檢測到約90,000例症狀性感染,相當於10例中的9例,儘管測試陽性率未超過WHO的建議(5%)。隨著系統的加強以及流行病活動的減少,中位檢測率隨著時間的流逝從7%[6-8]%增加到38%[35-44]%,且區域差異很大。

根據參與性監測數據,在研究期間,只有31%的具有COVID-19樣症狀的人諮詢了醫生。這表明,儘管有建議,大量有症狀的COVID-19病例仍未尋求醫療建議,正如血清學研究證實的那樣。在可疑病例中增強警示和即日就診對於提高發現率至關重要。但是,即使在封鎖後達到低水平的病毒循環時,系統的容量仍然不足,並且據預測隨著流行病活動的增加,該系統將迅速惡化。要成為抗擊大流行的工具,就必須進行更積極的、針對且有效的測試,且便於大眾檢測。測試策略將再次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從而解除歐洲目前的限制措施並避免第三波感染。

據介紹,隨著第一波浪潮之後歐洲國家逐漸放寬鎖定限制,檢測-追蹤-隔離策略對於將COVID-19維持在較低水平至關重要。鑑於歐洲目前正在發生的第二波感染,評估這些策略的缺點可以提供新的見解。

附:英文原文

Title: Underdetection of COVID-19 cases in France threatens epidemic control

Author: Giulia Pullano, Laura Di Domenico, Chiara E. Sabbatini, Eugenio Valdano, Clment Turbelin, Marion Debin, Caroline Guerrisi, Charly Kengne-Kuetche, Ccile Souty, Thomas Hanslik, Thierry Blanchon, Pierre-Yves Bolle, Julie Figoni, Sophie Vaux, Christine Campse, Sibylle Bernard-Stoecklin, Vittoria Colizza

Issue&Volume: 2020-12-21

Abstract: As countries in Europe gradually relaxed lockdown restrictions after the first wave, test-trace-isolate strategies became critical to maintain COVID-19 viral activity at low levels1,2. Reviewing their shortcomings can provide elements to consider in light of the second wave currently underway in Europe. Here we estimate the rate of detection of COVID-19 symptomatic cases in France after lockdown through the use of virological3 and participatory syndromic4 surveillance data coupled with mathematical transmission models calibrated to regional hospitalizations2.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round 90,000 incident symptomatic infections, corresponding to 9 out 10 cases, were not ascertained by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in the first 7 weeks following lockdown from May 11 to June 28 2020, although the test positivity rate did not exceed WHO recommendations (5%)5. The median detection rate increased from 7% [6-8]% to 38% [35-44]% over time, with large regional variations, owing to a strengthening of the system as well as a decrease of epidemic activity. According to participatory surveillance data, only 31% of individuals with COVID-19-like symptoms consulted a doctor in the study period. This suggests that large numbers of symptomatic COVID-19 cases did not seek medical advice despite recommendations, as confirmed by serological studies6,7. Encouraging awareness and same-day healthcare-seeking behavior in suspect cases is critical to improve detection. However, the capacity of the system remained insufficient even at the low levels of viral circulation achieved after lockdown, and was predicted to deteriorate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epidemic activity. Substantially more aggressive, targeted, and efficient testing with easier access is required to act as a pandemic-fighting tool. Testing strategy will be once again of critical value to lift current restrictive measures in Europe and avoid a third wave.

DOI: 10.1038/s41586-020-03095-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95-6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為「大流行病」,全球確診病例已超12萬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特德羅斯·阿德諾姆·格布雷耶蘇斯博士在日內瓦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過去兩周,中國境外COVID-19病例數量增加了13倍,受影響國家數量增加了2倍。」 「在未來幾天或幾周內,我們預計病例數、死亡人數和受影響國家數量將會進一步攀升。」據特德羅斯介紹稱,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家能夠控制住疫情,但也有些國家未能迅速採取行動遏制疫情。
  • 歷史上最嚴重的20種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以下就是從史前到現代,20種最嚴重的流行病和大流行病。1. 史前流行期:約公元前3000年大約5,000年前,一場流行病席捲了中國史前村莊。死者的屍體被塞在一所房子裡,並被燒毀。沒有特殊年齡層的人倖免,因為在房屋內發現了少年、年輕人和中年人的骨骼。
  • 隨著南極洲記錄第一批Covid-19病例,冠狀病毒傳播到每個大陸
    南極洲已記錄了第一批Covid-19病例,這意味著該病毒現已傳播到各大洲。 共有36人駐紮在南極洲的智利將軍貝納爾多奧希金斯裡克爾梅研究基地,檢測冠狀病毒呈陽性。根據西班牙語新聞媒體24 Horas的報導,感染發生在智利軍隊的26名成員和10名平民維修承包商中。
  • COVID-19大流行的現象動力學:調整參數的綜合分析
    :隔室模型和機器學習;使用NLP分析伊朗COVID-19大流行期間波斯/波斯推文的內容;印度幾個地區的COVID-19流行病參數;僅根據社會距離來控制流行病;巴西COVID-19動態流行病模型中複雜網絡的社交互動層;COVID-19傳播的流行病學模型:南非案例研究;邁向流行病傳播的超計量建模;圖上的特徵函數
  • COVID-19:一個關於在社區中佩戴口罩的討論
    [4]但現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建議民眾在公共場合佩戴布制口罩[5],加拿大、韓國以及捷克共和國等許多國家也同樣要求或建議居民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6-8]一項基於證據的綜述[9]和分析[10]支持在此次大流行中大規模佩戴口罩。有消息稱,WHO和PHE正在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 世衛組織宣布COVID-19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圖片來源:Salvatore Di Nolfi Keystone via APWHO已經將COVID-19定義為國際緊急衛生事件。在病毒還沒有傳播的地方,除了治療常規疾病,世界各地的醫院和診所都在為冠狀病毒患者的激增做準備。
  • 卡爾安東尼唐斯捐10萬美元增加科維德-19測試
    強制性版權聲明:版權2019 NBAE明尼蘇達森林狼中心的卡爾安東尼湯斯正在盡力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並承諾為梅奧診所的檢測工作提供10萬美元。唐斯在推特上寫道:「我希望我們可以通過提高測試能力和可用性,以及梅奧診所對COVID-19的總體反應,來更快、更有效地對抗這種病毒。」
  • 由於全球貿易和旅行,新型流行病的再三爆發已不可避免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間,科學家們拘泥於19世紀末提出的「細菌理論」,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流感不是細菌導致的,而是一種病毒導致的,而僅僅識別出一種病原體、了解病因,仍不足以控制流行病的蔓延。全新病原體的出現可以迅速推翻既有的醫學常識,挫傷人類的盲目自信——這在20世紀一次又一次發生——而這也意味著在流行病爆發初期,缺乏有效信息和治療手段會造成巨大的恐慌。
  • 韓國冠狀病毒病例正急劇下降,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歐洲現在是COVID-19大流行的重災區。在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病例數和死亡人數激增,許多國家實行封鎖國界。很多專家認為美國與歐洲國家也處於同一出境。 在這些可怕的趨勢中,韓國已成為可效仿的典範。擁有五千萬人口的國家似乎已大大降低了其流行速度;它今天只報告了74個新病例,低於2月29日高峰時的909個。
  • 針對性地採取旅行限制,才能控制COVID-19社區傳播
    《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只有在有針對性地落實國際旅行限制措施時,才能夠有效控制COVID-19傳播。《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只有在有針對性地落實國際旅行限制措施時,才能夠有效控制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傳播。除病毒水平較低的國家或與高感染國家有著密切旅行聯繫的國家外,這些旅行限制措施可能對各國疫情防控影響有限。
  • 經濟學人精讀|Covid-19 in 2020
    Covid-19 in 2020The plague yearThis will be remembered as a moment when everything changed.The sheer scale of the suffering from covid-19, the injustices and dangers the pandemic has revealed, and the promise of innovation mean that it will be remembered as the year when everything changed.
  • 大流行病與普通疾病有什麼區別?
    儘管目前絕大多數病例都在中國,但由於中國已經出臺了強有力的政策控制了新冠病毒疫情的進一步發展,目前該病毒正迅速在其他國家站穩腳跟,讓人不由擔心世界正處於大流行的邊緣。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大流行病?大流行病與普通疾病有什麼區別?如果新冠疫情成為大流行病,又意味著什麼?
  • 新冠檢測均陽性!紐約州85名兒童感染不明症候群3人死亡 「隱匿」約...
    新冠檢測均陽性!科莫也因此指出,這這可能預示著兒童面臨大流行病的風險。而且,這種病症的致死性似乎頗顯「隱匿」。大多數患病的孩子並未表現出新冠肺炎典型症狀,但他們的新冠病毒或抗體檢測均呈陽性。醫生說,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在接觸病毒後最多需要6周的時間才會出現這種疾病的症狀。
  • 印度一直不願擴大檢測範圍,掩蓋了冠狀病毒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敦促各國儘可能廣泛地進行檢測,以遏制這一流行病,但印度只對那些從受感染國家旅行或與確診病例接觸並在兩周隔離後出現症狀的人進行檢測。印度每天只進行大約90次試驗,儘管有能力進行多達8000次試驗。據美聯社報導,到目前為止,已有1.15萬人接受了檢測。周三,印度冠狀病毒病例上升至147例。
  • Nat Commun: COVID-19早期會出現嗅覺與味覺的改變
    我們的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突然出現的氣味和味覺變化的發生率增加,可能表明COVID-19正在傳播。這種知識可以幫助決策者在地方一級採取重要措施,或者儘早發現新的疫情傳播跡象」。在他們於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全球化學感測研究聯盟調查的數據,該調查是一種全球性的,眾包的在線研究,涵蓋超過35種語言。
  • 紀錄片《流行病》和新冠肺炎之間存「陰謀論」?
    《流行病》引用美國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疾控中心)數據,「最新的流感季,(美國)2090萬人染病,39.4萬住院,超過3.5萬人死亡」;「WHO報告,全球每年10億例季節性流感病例,高達65萬人死亡。」
  • 抗擊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
    從每10萬人口新冠死亡人數來看,截至5月11日,與西班牙的56.9人、義大利的50.5人、法國的40.4人、美國的24.4人相比,日本僅為0.5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第1波,成功地阻止了醫療機構擠兌,防止了醫療系統崩潰,將死亡人數控制在極低的水準。從截至5月11日的新冠死亡率來看,法國高達19.1%,英國、義大利、西班牙也都達到了兩位數。
  • 南非是如何馴服Covid-19風暴的
    華輿訊 據中非新聞社報導南非終於在Covid-19疫情隧道的盡頭看到了一線曙光。隨著感染率和其他關鍵指標的穩步下降,人們希望大流行的第一波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在國家冠狀病毒控制委員會(NCCC)周二召開會議後,最早可能在本周放鬆封鎖規定。拉馬福薩總統預計不遲於星期六向全國發表講話,他3月份宣布的災難狀態將在星期六結束。
  • 接種過疫苗後是否還會傳播COVID-19?
    尚不清楚COVID-19疫苗是否能防止接種疫苗的人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而不會感到不適和不知不覺地將其傳播給他人。對於接種疫苗的人掩蓋其仍然很重要。On December 18,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thorized the emergency use of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