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王歡、翁海鑫: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談職業劇的創作

2020-12-25 視揚電視劇鷹眼

近期熱播的醫療職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一經播出便熱議不斷,播出至今,收視和口碑均一路攀升,在豆瓣、貓眼等平臺收穫不俗評分,更是數日蟬聯「劇集貓眼全網熱度冠軍」的寶座。

職業劇作為近些年不斷發展的類型劇,是展現都市生活和現實題材的有力形式,許多精品職業劇成為觀眾廣泛關注的焦點。然而,職業劇雖一直是市場的香餑餑,作品質量卻良莠不齊,究其原因,這與它的創作難度不無關係。相對其他類型劇而言,創作出一部兼顧藝術性和專業性的職業劇,既需要編劇有專業知識,又要懂得影視創作規律。

職業劇作為未來國產劇的發展趨勢,《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編劇王歡翁海鑫是如何理解職業劇?又是如何進行創作的?

冷門職業+熱門話題

「職業劇,顧名思義,是立足於行業特點,展現特定工作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的劇集。職業劇主要以真實展現一個職業的行業生態和行業性質,呈現該職業中人物的工作、生活、精神狀態,挖掘該職業的獨特魅力、社會價值。一部精品職業劇,除上述之外,更能把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升華到社會和人性層面上,不僅引發社會共情,更能引起思考和啟迪。」王歡說。

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年會——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項目發布儀式

王歡和翁海鑫表示,他們選擇創作《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是力圖創作出一部能夠引發社會公眾思考,而非只為了滿足觀眾獵奇心和娛樂消遣的職業劇。

談到為何選擇「兒科醫生」這一特殊職業為該劇的特定行業,王歡和翁海鑫給予了三個原因。

一、 從市場的角度考慮

近幾年,市場上醫療職業劇屢見不鮮,但多數聚焦於急診科、婦產科、外科等,有關兒科醫生的劇集處於空白狀態。而恰恰「兒科醫生」又是公眾們關注度很高的熱門話題,作為藝術工作者,他們敏銳地覺察到這個題材的稀缺性和價值性。

二、 從個人情感角度

王歡和翁海鑫不僅是工作上的「戰友」,也是生活中的伴侶,他們育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在兩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因生病而頻頻進醫院。他們的大女兒因腎盂腎炎從孩子病發到治癒一共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連孩子走路都是在醫院候診的過程中學會的。而小女兒在出生25天的時候,就因為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就是這些難熬的、不願再記起的時刻,讓王歡和翁海鑫深刻地意識到孩子的健康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兒科醫生對於保障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來說又是多麼的重要!

三、 從社會責任感出發

在那段不斷奔波於醫院的難熬的日子裡,王歡和翁海鑫親眼目睹了兒科醫生的艱辛和不易,更得知兒科醫生的數量其實極度短缺。

有一篇報導稱,長期以來,中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只有0.53人,一位兒科醫生服務2000多名兒童,被戲稱為「千人半醫」。中國有著14億人口、2.6億兒童,專門的兒童醫院僅僅只有99所,設有兒科的醫院機構,雖然有35950所,但只佔醫療機構總數的3.5%。

王歡說:「一位兒科醫生告訴我,每年流感季節,他們醫院每天接診的患兒多達300人,患者平均排隊4小時,醫生工作時間則長達16小時。可見,每一個選擇兒科的醫生工作強度之大,如同開啟了煉獄模式。」

很多人以為當醫生的一定很有錢,但兒科醫生因兒科用藥劑量小,在所有科室中創收最低,兒科醫生的人均收入只佔非兒科醫生的46%。收入低、超額的工作量、晉升難、面臨醫鬧的高風險……這些足以勸退很多醫學生。現實是,中國每年畢業的醫學生多達80萬,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成為兒科醫生的僅僅只有300人。「這300人,除了熱愛這個職業,我真的為他們找不到更多的理由!」翁海鑫感慨道。「情懷很昂貴,令他們付出了熱血和青春,但情懷也最不值錢,犧牲了他們的熱血和青春。」 王歡和翁海鑫不僅希望通過此劇的播出,讓更多人了解兒科醫生的困境和堅守,希望這個行業能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更希冀能有越來越多的醫學生投身兒科事業。

正是知道了兒科醫生的奇缺,了解到兒科醫生的不易,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更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王歡和翁海鑫決定創作這樣一部關於兒科醫生的電視劇。也就有了「兒科醫生」這樣一個冷門職業與「育兒看病」這樣一個熱門話題的完美結合。

紮根採訪+勇於推翻

「職業劇最忌諱的就是閉門造車。」王歡和翁海鑫表示,純靠想像創作,劇情一定會不專業、懸浮、假大空。相比於憑空臆想,一部好的職業劇更需要深入到行業內部去用心觀察行業人員的工作狀態,廣泛諮詢行業專業人士的建議,做到對行業工作了如指掌,用行業視角去詮釋行業人的不易與可貴,甚至能反應出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

深諳其道的他們,在與製片人江薇敲定項目後便帶領編劇團隊深入兒科醫生的世界。自2015年起,王歡和翁海鑫帶領編劇團隊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深入一線,走訪了上海、北京、青島等地各大兒童醫院,期間採訪了不計其數的兒科醫護人員,觀摩體驗了兒科各科室的工作詳情,收集了大量詳實的創作素材。

幾易其稿,終於完成劇本。而王歡和翁海鑫沒想到的是,他們費盡精力創作出來的劇本卻被詬病感情戲太少,人物關係不錯綜複雜,腦洞開得不夠大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市場化不夠,不好賣。為了扭轉口碑,也為了繼續推動項目的發展,王歡和翁海鑫帶領團隊開始做各種嘗試,雖然出了一稿又一稿,但是卻距離他們創作的初心越來越遠。

王歡表示,慶幸他們最終找回了初心,回到了正軌上,既然感動他們的是真實的兒科醫生,那麼他們就應該真實地反映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即使這樣的作品,沒有高甜撒糖、不夠極致炸裂,但是它一定會充滿誠意、充滿溫暖、充滿希望!

後來,在國家衛健委的領導不遺餘力地幫助下,編劇團隊又進行了第三輪的深度採訪,實地參與和觀摩兒科醫生包括早會、查房、門診、手術、值班等各項工作,深度感受兒科醫院的氛圍和工作節奏,深度了解兒科醫生的日常和各種細節,對兒科醫生這一群體進行了更細緻入微的觀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兒科醫生的了不起,不是因為他們都是超人或者天使,而是他們不遺餘力地行走在通往「了不起」的路上,這份執著才是真的了不起,這份拼搏才是真的了不起,這份如此平凡而又如此偉大的堅守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推翻全部,一切重頭再來!王歡和翁海鑫表示,這個決定對團隊來講十分艱難,但為了不悔於心,創作出一部真實的、有厚度、有溫度的醫療職業劇,這個決定刻不容緩!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編劇王歡、翁海鑫(右起)

歷經一千多個日夜,《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終於完成了終稿。王歡回憶起完稿時的情形,「當寫下『劇終』兩個字時,我們才發現那天是大年二十九,我們已經在工作室閉關整整一周,沒有見過父母也沒有見過女兒們,新年的闔家歡樂似乎與我們無關。我撥通了製片人董乘嘉的電話,告訴他劇本完成了。董乘嘉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半響,平復了心情才說:辛苦了!聽著話筒中傳來的高鐵上的聲音,我知道,他也是一直等到大年二十九才肯踏上回家的列車。這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團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放在這部作品上,都卯足了一股打不死、不服輸的勁兒,致力於創作出一部口碑佳作。掛上電話,我和海鑫面面相覷,我因為連續的熬夜滿臉蠟黃,而海鑫則有點鬍子拉碴,兩個人看著對方狼狽的樣子,沒有笑,而是眼中泛起了淚光,原創一部醫療題材職業劇,何其艱難,但是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和良心,一切都值得了!」

行業群像+人物代表

很多職業劇熱衷於誇大主角的精英人設和光環效應,導致趨於扁平化的配角黯淡無光。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意規避這種模式,它不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成長史,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行業群像的全景畫,謳歌的是兒科醫生行業內,一群「白衣超人」的「醫者仁心」。

以菜鳥醫生焦佳人的成長為切入點,帶領觀眾進入兒科醫生的世界。女主角焦佳人是一個出生在雲南麗江的普通女孩。1996年,麗江地震奪去了她的親人們,幸而有救援隊裡的兒科醫生谷立峰相救,焦佳人成為了全家唯一的倖存者。獲救時焦佳人年紀尚幼,卻已是明確地立志長大以後要當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救更多的孩子。好不容易進入童馨兒童醫院實習,卻因專業能力的局限,屢遭挫折,但這個女孩像仙人掌一樣堅韌且頑強,總是拼盡全力面對挫折,永不低頭,永不認輸,她有永遠用不完的能量,有永遠打不垮的意志,她相信拼盡全力,終有一天會接近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她普通卻不平凡。「我們設置這樣一個職場新人角色的目的,是想展現一個新人兒科醫生是如何成長為一個有能力、有擔當、有人文關懷的兒科醫生的,想要向觀眾展現一個兒科醫生的真實成長路線。同時,也想要告訴所有新入職場的年輕觀眾,成長路上也許會犯錯誤,遇到困難,但要學會永不放棄,保持初心、堅守信念,終將直掛雲帆濟滄海,到達彼岸。」王歡說。

菜鳥醫生的成長之路怎能少得了大神師父的指教。「普外第一刀」,人稱「鄧大神」的毒舌痞醫鄧子昂便成了這個「導師角色」。追劇的觀眾一定會發現,鄧子昂表面上毒舌、冷麵、不留情面,但暗地裡卻總是做好事不留名,明裡暗裡的指導兩個佳人。鄧子昂有嚴格的自律性和自控力,無論風霜雨雪都跑步上下班,為的就是鍛鍊健康體魄,應對高難手術,當許秉澤因過勞暈倒後,他能立即頂上去,出色的完成一項高難度的手術。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時刻準備著的人,天才的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還努力。

與焦佳人孤兒的身份截然相反,谷佳人出身醫學世家,從小受到父親的醫學薰陶,她骨子裡自視甚高,看不起天賦普通的焦佳人,卻在童馨醫院經歷種種後慢慢沉澱了下來。面對生死、家庭破碎,自我的那些挫折算得了什麼,她成長了,也成熟了,兒科醫生的身份讓她學會了溫柔與包容,也賦予了她積極面對人生不如意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裡還塑造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15年,卻沒能得到醫院裡的一個車位,懷抱職業理想的同時還要面對中年危機的許秉澤;一心想為買房子攢錢,頻頻失敗的「相親狂」,「摳中之王」王航;善良,但業務不熟練的職場新人小護士方蔓等。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編劇王歡、翁海鑫

翁海鑫表示,在人物塑造方面,他們拒絕「懸浮式」的虛假人物,《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裡的每一個角色都取自現實中的人物,是很多真實人物的疊加,他們是真實的、接地氣的,是有血有肉的。而塑造不同年齡層、不同階段的兒科醫生的群像,想要帶給觀眾俯覽兒科行業的整體性視野,也致力於為醫療職業劇這個行業真實現狀的掃描做出有益的探索。

行業特性+故事融合

優秀的職業劇總是能把行業精神和人性溫度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做到藝術性與專業性的深融互動,不僅帶給觀眾娛樂的享受,更能引發他們思考,對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職業劇並非紀錄片,它既要展現行業狀態,又要具備一部「劇」的特質,很是不易。創作者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與匠心打磨的藝術功力,是做不好一部職業劇的。

據王歡和翁海鑫表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不僅展現了行業狀態,還體現人文情懷,在製造視聽與矛盾衝突的同時,裹挾著人情世故與醫者仁心的陣陣暖流,讓觀眾從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真切體會兒科醫生的職業信念和操守。因此,劇中雖然融入了「網絡暴力」、「兒童心理健康」、「留守兒童問題」、「醫患矛盾」等尖銳的社會熱點和共鳴話題,但並不刻意製造戲劇衝突,而是用一種更客觀更溫暖的方式,通過「兒科」來立體地折射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設置更加易於一家人觀看,達到在娛樂中輸出本劇的價值觀的目的。

醫療職業劇中的「愛情戲份」總是被觀眾詬病,王歡和翁海鑫就這個問題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他們認為,從影視劇創作的角度講,密集的專業劇情需要一個喘氣口,張弛有度是所有劇作的一個基本,情感戲份就是很好的緩衝劑,它可以有效地緩解緊張的氣氛。且人並非冷血動物,人有豐富的情感,醫生也有七情六慾。

從行業特質角度講,在他們的採訪調查中發現,處於戀愛狀態的醫生當中,超過四成人的戀愛對象是醫生;而在已婚醫生群體中,同樣有超過三成人的伴侶為同行醫生。因為現實生活中,醫生們學習和工作強度大,日常交際圈子十分狹窄,接觸人群很有限,在工作中找到「另一半」的概率非常大,「雙醫生家庭」的情況也正在逐漸增多。因此,醫生之間發生「內部解決」的愛情是再正常不過的,這一點恰恰是獨特的職業屬性。

願景

對於《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王歡和翁海鑫希望這部劇能夠成為一扇乾淨的窗,人們透過這扇窗看到外面美好的未來世界;亦希望能給國內醫療劇的發展播種一顆希望的種子,為中國兒科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無論社會如何改變,醫療行業如何艱辛,我們看到了兒科醫生身上那種救死扶傷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因為他們所被託付的不僅僅是患兒的生命,還有整個家庭的希望和世界的未來!

對於職業劇,他們認為,每個職業都有其獨有的特殊性和魅力,創作者只有懷著虔敬之心深扎於行業內部,躬身實踐、仰觀俯察,才能憑藉經得起檢驗的內容,實現口碑與市場的雙贏。如果每一位創作者,願意全身心投入,深耕細作,觀眾願意給予更多的耐心,市場願意給予更大的舞臺,那麼他們相信假以時日,會有越來越多優質的職業劇湧現而出。

相關焦點

  • 編劇王歡、翁海鑫: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談職業劇的創作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編劇王歡和翁海鑫是如何理解職業劇?——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項目發布儀式王歡和翁海鑫表示,他們選擇創作《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是力圖創作出一部能夠引發社會公眾思考,而非只為了滿足觀眾獵奇心和娛樂消遣的職業劇。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創作是一場無悔的奔赴
    這是一部兒科醫生的成長史,帶領觀眾進入一個「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世界。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醫療劇的製作難度非常大,對劇本、臺詞、演員表演、場景道具等要求非常嚴格。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一旦劇本層面不夠紮實,整部作品的成色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
    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編劇王歡和翁海鑫將自己的編劇工作室安在上海一所職業院校的九樓,透過落地窗,能望見景色優美的濱江與不遠處的小熒星。辦公室一側的牆壁上,貼滿了影視劇的海報,全是公司參與編劇及製作的影視作品。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追溯
    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編劇王歡和翁海鑫將自己的編劇工作室安在上海一所職業院校的九樓,透過落地窗,能望見景色優美的濱江與不遠處的小熒星。編劇王歡、翁海鑫12月23日,由這對夫妻擔任編劇的職場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 你在追《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嗎?這些幕後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圖說:《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海報這幾天,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這部劇的編劇是一對上海80後的小夫妻,他們也曾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見過病房裡治癒的歡笑和無奈的背影,也結識了一個個每天都在為希望而戰的兒科醫生……於是,他們歷時四年的創作
  • 電視劇周榜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醫療劇該上浮還是下沉?
    那麼,《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又是怎樣做到的呢?據悉,該劇編劇王歡和翁海鑫夫婦就與兒童醫院及兒科醫生聯繫密切。這是因為他們的女兒從小就身體不好,夫妻二人帶著孩子跑遍各大醫院。褪去父母的身份,作為藝術工作者,他們想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兒科醫生」這一群體的不易。同時,也想告訴所有的家長,在孩子與病魔作鬥爭的時刻,兒科醫生與你們同在。
  • 陳曉王子文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不會是劇版的《大風車》吧?
    但即使新鮮題材加上有演技的主角,《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也不見得是一個好劇。 製作班底已經奠定了失敗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焦佳人因為童年時被兒科醫生谷立峰救過一命,從此立下當兒科醫生的畢生志願,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定檔北京臺,陳曉王子文主演,唐嫣新劇暫撤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製作完成之後,曾一度尋求更多的衛視播出可能性。不過,業內傳聞,這部電視劇因為愛情內容太少,而遭遇了一些衛視的拒絕。有衛視認為,該劇含糖量太小。我們以往的電視劇作品,往往有大量的愛情元素充斥,反倒是這部《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不怎麼談戀愛,都是兒科的醫療故事,算是真正的醫療職業劇了。在這個層面上,《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很可能成為爆款劇作。觀眾顯然已經看膩了那些打著職業劇旗號的愛情劇,這一次,該劇反倒是可能會因為含糖量少,而獲得意外成功。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位列榜首?求求了,別再拍這種「醫療劇」了
    01所謂國產「醫療劇」? 11月30日,《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登錄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優酷和芒果TV四大平臺。 「我可是做狗血劇的鼻祖,但這次卻認真地拍了部醫療劇。」 編劇王歡、翁海鑫稱,創作這部劇的靈感,來自於自己的兩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與醫院和兒科醫生接觸的經歷,了解到兒科醫生在當下醫療環境中面臨的一些困境,做為孩子的家長和藝術工作者,想為兒科醫生做些什麼。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溫暖治癒的醫療劇
    隨著二胎時代全面來臨,兒童基數不斷增長,兒科醫生資源配置、兒童醫療服務能力也將面臨嚴峻挑戰。近日,一部深切觀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聚焦青年兒科醫生成長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登陸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優酷、芒果TV同步播出。在近年來的醫療題材電視劇中,聚焦兒科醫生這一群體的劇集實屬稀缺。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這部醫療劇為何這樣穿透現實?
    不過,與兒科行業現狀相似的是,在影視行業裡,醫療劇作為老百姓渴求的好劇品類之一,卻也是國產電視劇中的稀缺劇種。長期以來,如何讓醫療劇專業又好看成為不少作品不懈的追求。《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出品方也從自身責任出發,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力求講好中國的醫療故事,精心打磨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 校友動態 | 新文藝群體一期王歡編劇古裝大劇《蘇茉兒傳奇》正在熱映
    劇目海報      10月1日,由我院新文藝群體一期校友王歡擔任總編劇的大型古裝電視劇《蘇茉兒傳奇》正式開播。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展現青年兒科醫生社會責任
    我國各地都在深入落實《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意見》,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優質保障的同時,影視作品也在全社會鼓與呼,呼籲更多青年力量加入醫生這一崇高職業,閃耀出他們應有的光芒。2020年11月30日開播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第一集由「兒童墜樓」事件作為開端,經偶然路過的兒科醫生爭分奪秒搶救,展現出醫生日常遇到突發事件,緊急卻冷靜的真實施救狀態。
  • 「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聚焦兒科醫生行業守護未來希望
    由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聯合出品、西視數據評估支持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溫暖定檔「白衣超人」版預告片溫暖來襲,守護兒童守護未來的希望伴隨《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定檔消息發布的「白衣超人」版預告片,吸引了外界的關注:軟軟糯糯的小朋友,帶著哭腔說「不要打針,不要吃藥」,瞬間就擊中了網友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為什麼「了不起」?
    最近由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支持的,一部深切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溫暖刻畫兒科醫生與「寶貝」患者及其家庭關係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播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介紹演員表
    ,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張沐兮等主演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溫暖定檔,11月30日起,北京衛視黃金檔每晚19:30播出,優酷、芒果TV聯合獨播。「童心限定禮物」版海報童話感十足,幾位兒科醫生的臉上充滿了溫暖和希望。作為入選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發布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薦播出參考劇目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主旨和關注點都非常具有社會性和現實意義。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低調開播,國產醫療劇很難達到《良醫》水準
    幾經波折,由陳曉和王子文主演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終於在30號開播。北京衛視當初把年末大戲壓在《燕雲臺》上,結果流量大花唐嫣也未能帶動話題和收視率,更別提口碑。而接檔《燕雲臺》的這部都市醫療劇,開播前的宣傳其實並不太多。
  • 主創專訪|《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要做負責任的醫療劇
    從2016-2020,這部展現兒科醫生守護兒童生命防線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用四年的時間進行打磨籌備,終於迎來與觀眾見面的時刻。 如非今年年初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疫情催生了多部抗疫題材影視作品,醫療劇暌違螢屏的時間線恐怕要拉得更長。
  • 主創專訪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要做負責任的醫療劇
    從2016-2020,這部展現兒科醫生守護兒童生命防線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用四年的時間進行打磨籌備,終於迎來與觀眾見面的時刻。 如非今年年初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疫情催生了多部抗疫題材影視作品,醫療劇暌違螢屏的時間線恐怕要拉得更長。醫療劇雖然誕生早,但相比於其他類型產能極低,每年有2-3部已算「高產」,稍不留神便會「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