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編劇王歡和翁海鑫將自己的編劇工作室安在上海一所職業院校的九樓,透過落地窗,能望見景色優美的濱江與不遠處的小熒星。辦公室一側的牆壁上,貼滿了影視劇的海報,全是公司參與編劇及製作的影視作品。

編劇王歡、翁海鑫

12月23日,由這對夫妻擔任編劇的職場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將迎來大結局。對他們而言,從2015年啟動創作,直至2020年末電視劇與觀眾見面,堪稱是一場「持久戰」。

寫兒科劇,與親身經歷有關

兒科並非職場劇的首選。在醫療屆,就流傳著「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的說法。無他,兒科既是「啞科」,也是「祖宗科」。「醫生問診的時候,小朋友不一定能準確說出哪裡不舒服;它同時又是祖宗科,一個小朋友,旁邊圍著好幾個大人。」翁海鑫形容。

寫一部以兒科醫生為主角的電視劇的想法,與兩人的親身經歷有關。王歡與翁海鑫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十幾個月的時候,從上呼吸道感染一直發展到腎盂腎炎,免疫系統崩潰,白細胞持續超標,兩人為此跑遍了上海的三大兒科醫院,從孩子病發到治癒一共持續了三個多月。「就連孩子走路都是在醫院候診的過程中學會的。」王歡說。而小女兒在出生25天的時候,就因為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

身為父母親,兩人深深地意識到孩子的健康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也親眼目睹了兒科醫生的艱辛和不易。「我們查資料,發現國內兒科醫生急缺,加上放開二胎後,這個缺口會更大。」翁海鑫說,萌生創作這個題材的想法後,兩人與製片人江薇一拍即合。

從2015年起,王歡和翁海鑫帶領自己的編劇團隊,用了近兩年時間,走訪了上海、北京、青島等地兒童醫院,採訪了不計其數的兒科醫護人員,也觀摩體驗了兒科的工作詳情,團隊還聘請了專業醫生作為醫療顧問參與創作。

奔波在各兒科科室的過程裡,有兩場手術王歡始終難忘。一場是後腹膜神經母細胞瘤切除及淋巴結清掃術,這是一個難度極高的大型手術,足足持續了8個小時。在觀察室,她也陪同醫護人員站了8小時,手術結束的時候,「腿都是顫抖的」。另一場是腹股溝疝氣手術,這對兒科醫生是習以為常的小手術,但王歡看到躺在手術臺上的患兒,卻呼吸困難,極度難受,因為聯想起了自己的小女兒。

按照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要達到0.69名的目標,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目前缺口至少86042名。「你去看,深夜上海最熱鬧的地方,除了夜店,就是兒科醫院急診。小孩的哭鬧聲、雷射槍的噠噠聲,還有各式各樣的氫氣球,就像廟會一樣。」翁海鑫說,自己是小孩的家屬,創作的時候更貼近家長的心理,「同時我們也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醫生,感受到了他們的奉獻和責任感,他們真的很愛孩子們。」

從「醫人」到「醫心」,展現普通人的成長

縱觀《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全劇,共用了44個病例,包括16個大病歷,全部都有原型可以追溯。包括由陳曉飾演的男主角鄧子昂,原型即來自上海市兒童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江斌。劇集播出後,劉江斌的家裡人還打趣,除了沒陳曉帥,人物形象、生活方式簡直和他一模一樣。

王歡記得第一次見到劉江斌時候的場景。「穿西裝打領帶,裡頭是很漂亮的襯衫,穿一雙棕黃色的尖頭皮鞋,走路帶氣場。他是醫院引進人才,有固定車位,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只要有時間,就寫科研論著,而且張嘴能說出很多醫學典故,英文也非常好。」王歡說,看到他的第一眼,劇本裡的「男一號」就有了,「如果你不知道他是個醫生,會以為他是個藝術家。」

由王子文飾演的女一號焦佳人,原型人物是編劇專門從雲南的醫院裡找到的。他們沿著「焦佳人」的成長足跡,從雲南省麗江民族孤兒學校,到昆明市兒童醫院,再到上海市兒童醫院,去還原一位來自雲南的規培醫生的成長過程。

劇中還有一位贏在起跑線上的「醫二代」谷佳人,無論學歷還是專業知識都遠勝焦佳人,同名不同姓,加上性格及價值觀的差異,也讓兩人一開始就頗有針尖對麥芒的氣氛。在王歡看來,焦佳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她代表著大部分的普通人,既沒有開掛的人生,也沒有金手指,只有在無窮盡的工作中,一點一點積累,一步一步成長。「我並不認為她是傻白甜。對於職場新人而言,不適應、無措、手忙腳亂、業務不熟練等問題的發生是非常正常的。大部分偉大的事業,是由普通人堅持做的。」王歡說,設置這樣一個職場新人的角色,目的就是展現一位新人兒科醫生的成長。

而一眾配角,比如懷抱職業理想卻也面臨中年危機的許秉澤,一心想為買房子攢錢因而顯得有點「摳門」的王航,或者是善良但業務不熟練的小護士方蔓,其實都有原型人物。

「我們有個小野心,希望本劇能傳遞從『醫人』到『醫心』的理念。醫術精湛的鄧子昂醫人,性格善良的焦佳人從醫心角度有所互補。」王歡記得,有位原型人物,小時候生病了,但因上課無法及時去醫院,醫生很暖心地說,下班後我等你。「後來他當醫生,進醫院工作後,救命恩人兩周後就因故去世了。他有天遇到個孩子在哭,發現是同樣的情況,就和孩子說了同樣的話。這就是一種傳遞。」

如今,《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即將收官,豆瓣評分穩定在6.9分,有觀眾認為裡面科普式的兒科知識讓人受益匪淺,也有觀眾「吐槽」劇裡職場戲份不夠多,情感戲佔篇幅太長。

「由於各種原因,劇本中大量的職場戲和手術場面被刪減,出現在螢屏上的手術畫面也被打上了馬賽克。」在兩位編劇看來,本劇成片還留有許多遺憾,「但是劇集能夠面見觀眾,作為編劇已經非常開心。」

王歡期待,這部劇能成為未來優秀職場劇的奠基石。「現在年輕人渴望職場劇,但普通觀眾不一定能接受純職場的戲。感謝大家的吐槽或質疑,只有大家關注了編劇,才有更多人關注劇本本身,在職場劇方面我們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努力。」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追溯
    編劇王歡、翁海鑫12月23日,由這對夫妻擔任編劇的職場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翁海鑫說,自己是小孩的家屬,創作的時候更貼近家長的心理,「同時我們也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醫生,感受到了他們的奉獻和責任感,他們真的很愛孩子們。」從「醫人」到「醫心」,展現普通人的成長縱觀《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全劇,共用了44個病例,包括16個大病歷,全部都有原型可以追溯。
  • 電視劇周榜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醫療劇該上浮還是下沉?
    但是,「兒科醫生」往往卻成為了「盲點」,國內外醫療片都鮮少涉及到這個群體。紀錄片《人間世》中,ICU兒科主任朱曉東曾說:「隔壁科室只有2個名額,卻有6個人報名。我們科室明明有8個名額,卻只有1個人來報名。」兒科醫生不僅冷門還不易。如劇中所展現,兒科醫生們不僅需要和患兒打交道,還要處理好與愛兒心切的家長們的關係。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創作是一場無悔的奔赴
    因此,選擇創作醫療劇的編劇,就如同選擇攀爬一座險峻陡峭的高山,想要登頂必將會消磨光意志,耗盡全部精力,而且還要時刻注意「腳滑」,避免一不小心掉落山崖。既然醫療劇的創作這麼艱難,那編劇為何還要劍走偏鋒創作一部關於兒科醫生的故事呢?據編劇王歡和翁海鑫說,這與他們的親身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 主創專訪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要做負責任的醫療劇
    作為「追劇黨」,記者很快被新鮮出爐的劇情吸引,同時更驚異於三位主創對劇集的熟悉程度:比如江薇清楚地記得全劇涉及16個大病例,44個穿插其中的小病歷;姚宏文回憶起當天往返上海北京協調拍攝事宜,語氣輕鬆地仿佛在說別人家的事;劉健盯後期剪片子,忍不住感嘆「看了太多遍了」…… 他們是真的把自己放在了一線創作者的位置上。當然,不可避免的,採訪結束後,記者也被「無情」地劇透了一臉。
  • 主創專訪|《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要做負責任的醫療劇
    作為「追劇黨」,記者很快被新鮮出爐的劇情吸引,同時更驚異於三位主創對劇集的熟悉程度:比如江薇清楚地記得全劇涉及16個大病例,44個穿插其中的小病歷;姚宏文回憶起當天往返上海北京協調拍攝事宜,語氣輕鬆地仿佛在說別人家的事;劉健盯後期剪片子,忍不住感嘆「看了太多遍了」…… 他們是真的把自己放在了一線創作者的位置上。
  • 編劇王歡、翁海鑫: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談職業劇的創作
    相對其他類型劇而言,創作出一部兼顧藝術性和專業性的職業劇,既需要編劇有專業知識,又要懂得影視創作規律。職業劇作為未來國產劇的發展趨勢,《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編劇王歡和翁海鑫是如何理解職業劇?又是如何進行創作的?
  • 編劇王歡、翁海鑫: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談職業劇的創作
    相對其他類型劇而言,創作出一部兼顧藝術性和專業性的職業劇,既需要編劇有專業知識,又要懂得影視創作規律。他們的大女兒因腎盂腎炎從孩子病發到治癒一共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連孩子走路都是在醫院候診的過程中學會的。而小女兒在出生25天的時候,就因為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就是這些難熬的、不願再記起的時刻,讓王歡和翁海鑫深刻地意識到孩子的健康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兒科醫生對於保障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來說又是多麼的重要!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為什麼「了不起」?
    最近由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支持的,一部深切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溫暖刻畫兒科醫生與「寶貝」患者及其家庭關係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好燃!鄧子昂終於明白師哥這句話的深意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有點燃!鄧子昂終於明白師哥「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的深意。「敬佑生命,患者至上」就像焦佳人說的,「一想到未來有一個人,他的存在有我出過的一份力,就好開心」 ,不眠不休的背後,兒科醫生們堅守的初心就是這麼簡單和純粹!醫師節宣誓場面真的太催淚了,回顧的每個場景歷歷在目,《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電視劇結束了,故事還在繼續,每個平凡的醫生還在做著不平凡的努力!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當然,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現在的兒科醫生有多麼了不起,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技術還要精湛、經驗更要豐富,還要經得起輿論的考驗。你問我怎麼知道這麼多?看電視唄!
  • 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首發預告片,專業理念和情感議題兩翼齊飛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每一天都為希望而戰!」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根植在兒科醫生的精神風貌之中。觀眾的口味是作品培養出來的,而虐、爽的這些口味強勢的內容很容易讓人上癮。但生活中不只有這兩種味道,電視劇也是一樣。
  • 你在追《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嗎?這些幕後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圖說:《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海報這幾天,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這部劇的編劇是一對上海80後的小夫妻,他們也曾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見過病房裡治癒的歡笑和無奈的背影,也結識了一個個每天都在為希望而戰的兒科醫生……於是,他們歷時四年的創作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溫暖治癒的醫療劇
    隨著二胎時代全面來臨,兒童基數不斷增長,兒科醫生資源配置、兒童醫療服務能力也將面臨嚴峻挑戰。近日,一部深切觀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聚焦青年兒科醫生成長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登陸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優酷、芒果TV同步播出。在近年來的醫療題材電視劇中,聚焦兒科醫生這一群體的劇集實屬稀缺。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展現青年兒科醫生社會責任
    我國各地都在深入落實《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意見》,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優質保障的同時,影視作品也在全社會鼓與呼,呼籲更多青年力量加入醫生這一崇高職業,閃耀出他們應有的光芒。2020年11月30日開播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第一集由「兒童墜樓」事件作為開端,經偶然路過的兒科醫生爭分奪秒搶救,展現出醫生日常遇到突發事件,緊急卻冷靜的真實施救狀態。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位列榜首?求求了,別再拍這種「醫療劇」了
    11月30日,《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登錄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優酷和芒果TV四大平臺。該劇號稱歷時6年精心打磨,主創團隊也放言說要做出負責任的醫療劇,開播至今,該劇集已經更新到27集,優酷平臺上稱其收視率已經位列醫療劇榜首(雖然同期也沒有其他醫療劇競爭)。
  • 陳曉王子文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不會是劇版的《大風車》吧?
    但即使新鮮題材加上有演技的主角,《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也不見得是一個好劇。 製作班底已經奠定了失敗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焦佳人因為童年時被兒科醫生谷立峰救過一命,從此立下當兒科醫生的畢生志願,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播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介紹演員表
    該劇講述了一群性格迥異的兒科醫生,為了守護「未來的希望」,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全心全意挽救生命的故事。值得關注的是,該劇細膩、動人的描寫了兒科醫生充滿感動、歡樂、淚水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在關注社會話題的同時,刻畫了一批有故事、有溫度、有成長的兒科醫生形象,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拍攝地在哪 電視劇取景拍攝地在什麼城市
    據悉,《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主要是在上海還有雲南拍攝的,尤其是醫院裡的戲份,大部分都是在上海拍攝的。作為一部行業具,觀眾最擔心的問題其實就是劇情懸浮。但是《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導演組很用心,為了更好的展現出兒科醫生的風採,編劇團隊奔赴上海、北京、雲南,對上海各大醫院進行採訪,確定故事方向。其中,編劇團隊在上海市兒童醫院蹲點的大半年中所親歷的一些病例,也構成了這部劇的主線。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迎來大結局,沉穩帥氣的陳曉,你看夠了嗎?
    開篇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即將迎來大結局;想想就要告別幹勁十足的焦三千,美麗的公主,幽默的摳王,可愛的蔓蔓,真有些捨不得;當然,最難捨的還是迷人的鄧子昂。迷人的鄧子昂生活是公平的,編劇也是公平的:每個人都遭遇了屬於自己的坎坷與挫折;又都掙扎著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出路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低調開播,國產醫療劇很難達到《良醫》水準
    由於目前只播出一集,即便《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陳曉再加上幼兒還小,很多檢查都要儘量避免。即使不能避免,有些檢查還需要兒童服用鎮定劑,睡著以後才能做,家長會有各種顧慮和質疑。所以對兒科醫生,除了有專業上更為嚴苛的要求,也需要醫生付出更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