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軍:中國學派的精髓是「無聲勝有聲」

2021-02-18 動漫藝術家


孫立軍的《兔俠傳奇》

動畫美術 紙本水彩


孫立軍的《兔俠傳奇》

動畫電影 宣傳海報

近幾年,孫立軍的國產動畫電影以一年半一部電影的速度頻繁亮相,作為中國藝術院校第一家動畫學院的掌門人,他推陳出新,帶著學生嘗試創作各種類型的動畫片, 他坦言,「某種意義上我做動漫是在做試金石。」他希望中國動漫有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談到世界動漫中的「中國學派」,孫立軍強調中國學派的精髓不是水墨元 素,在於「無聲勝有聲」的假定性,這是東方文化中以虛為美的獨特形式。




一、中國學派的精髓在於「無聲勝有聲」


陳曉勤:對於本次展覽,有哪一幅作品是你特別喜歡的嗎?

孫立軍:小時候看過的影片,有些對我印象很深,但隨著從事動畫的工作,帶著理性思維來看,觸動卻談不上了,為什麼?因為動畫作品更多是一個工業的產品,是一個集體的智慧,不強調某一種藝術的風格,更多強調故事,強調立意。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人,一個是元老級的華特·迪士尼,第二個是宮崎峻。如果沒有迪士尼就沒有今天的世界動畫,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他靠5美元起家,創造了迪士尼的夢幻帝國,藝術成就與市場做到了極高的聲譽。宮崎峻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大 師,每一部作品都有他鮮明的烙印以及作品本身的文化內涵,他的追求非常純粹。我到他公司參觀交流的時候,那次沒有機會見到本人,他助手說,「宮崎峻先生評價一個作品的好壞,觀點很簡單,首先是自己喜歡才選一個題材。」我問他,「為什麼宮崎峻先生的作品都那麼暢銷,有那麼多觀眾,他有什麼秘訣嗎?」他說,「首先是宮崎峻自己喜歡的,第二,他周圍的朋友喜歡,第三他認為這樣的片子就世界人民都喜歡。」這個很有哲理,如果一個藝術家不喜歡這個作品或者故事,很難做出來讓別人喜歡,哪怕你的藝術成就再高都是一樣的。


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千與千尋》

動畫美術 賽璐璐片

如果說第二波對我影響大的,一個是加拿大的老巴克,奧斯卡獎《種樹的人》的創作者。這是我1984年入學看的第一部作品,完全沒想到動畫可以這麼畫——素描的動畫,用礦物質的顏料畫在玻璃上。他一輩子創作,把眼睛畫瞎了,享年93歲。他得了癌症以後,我們授他終身成就獎的動畫學院獎。他寫信對我說,「想不到在遙遠的東方,我的作品還影響了這麼一個年輕人。」這封信我到現在留著的。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阿達(徐景達),《三個和尚》的創作者。其實真正的中國學派,我認為最高的水平就是《三個和尚》,前面的都是把中國的繪畫動起來。


韓羽的《三個和尚》

漫畫手稿 紙本設色

陳曉勤:《三個和尚》的特點在哪?

孫立軍:第一個就是中國的假定性,我們講西方的繪畫是比較強調寫實的,西方的鏡頭的理念是強調真實,比如說像《白雪公主》,而中國繪畫核心是假定性,比如說我畫了一條魚,魚周圍不一定畫水,但周圍營造了水的感覺。京戲裡面也一樣,一個人要敲門,配上「咚咚咚」聲音就是敲門,其實沒有這個門。這是中國學派的精髓的東西。而《三個和尚》把這個達到極致。大家都知道,三個和尚挑著擔子上去,一轉身,它象徵著什麼,走了十裡路,不像西方的那種,走,跳一個近景,滿頭大汗,再跳一個全景,消失在天際線那邊,下一個從遠處又過來,它不是這種,實際上這是中國學派它最牛的地方。《大鬧天宮》運用了中國的工筆重彩、壁畫、京戲的鑼鼓點,題材是比較鮮明的中國畫;《小蝌蚪找媽媽》是把齊白石的動畫動起來,強調水墨暈染的味道,到了《三個和尚》,就是中國的動畫語言出現了。但這種精神的東西很難具像地描述。


阿達的《三個和尚》

動畫美術 紙本彩印

陳曉勤:中國很多東西都很難具像描述,只能意會。

孫立軍:對,此處無聲勝有聲。在沒有任何信息的情況下,觀眾能夠感受到它是有東西的,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精神,中國學派也是這樣。像《大鬧天宮》,花果山、水簾洞、人物的動作、「啪」一個亮相,而在《三個和尚》這些都看不到了,用了不能再少的筆墨,一個圓圈、幾個眼、嘴、鼻子,表現出不同類型的人。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傳遞的價值,它的哲學觀點,它的思考。所謂中國精神恰恰就是這種東西方的差距,西方的實為美,東方的虛為美。

二、動畫與漫畫是表兄弟,與電影是親兄弟


陳曉勤:現在中國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但很少數,動畫跟電影的關係怎麼樣?

孫立軍:在國外,動畫、漫畫分得非常清楚,動畫跟電影反而不那麼清楚。因為語言形式。簡單說漫畫語言就是基於紙質的、靜態的平面上,產生出所謂的一種形式,它沒有聲音,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成本很低廉;動畫跟電影一樣,在規定的一個時間觀看。一個動畫片團隊,少則三、四十人,多則幾百人,你沒聽說過一幅由幾百人畫的漫畫,對吧?動畫片是一個工業的概念,電影也是工業的概念,而漫畫談不上是工業的概念,即便是像日本那種特別大的雜誌社,也很難說那是一個漫畫工業。漫畫的小快靈是它的特點,而動畫是高大全,光電影的膠片和賽璐珞這兩個就佔了投資的三分之一了。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又很親密,真正的動畫人都是一個漫畫家,但不是所有漫畫家都有可能成為動畫人。你要沒學過動畫這個工藝,漫畫家做不了,就是外行。如果說三者比較,動畫跟漫畫像表兄弟,動畫跟電影是親兄弟,因為動畫的人拍故事片是可以拍的,故事片的人拍動畫片也可以拍,因為他在工藝上的大方向是一樣的。

陳曉勤:這個比喻很形象。那動畫跟電影之間,親兄弟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呢?

孫立軍:共同點,第一運用了視聽語言,本質都是用鏡頭講故事,親兄弟的血緣關係在這兒,有主題歌等。所謂不同,一個是真人演繹,但現在新技術出現,《阿凡達》就不是真人演的,也叫電影,其實它是個動畫片。題材方面有一些區別,比如說真人的電影往往很多現實題材,動畫片表現現實題材恰恰不是它最強的強項。


電影《阿凡達》劇照

陳曉勤:那動畫一般表現的題材有哪些?

孫立軍:很多啊,童話、神話、科幻、現實,魔幻等等。這些從題材表現上來講都一樣的,差不多的。

陳曉勤:你們學校的動畫專業是什麼時候設置的?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怎麼樣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動畫人?

孫立軍:1952年。一是掌握電影語言,我在2000年成立動畫學院的時候,就提出「動畫姓誰」的觀點,動畫不姓美術,姓電影。學生進到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首先要明白他是用電影語言,用視聽語言在講故事,他不是用繪畫語言在畫美術風格。第二,要告訴學生,動畫是一門工業,技術性非常強,其次是藝術,不要沉醉於所謂動畫藝術而忽略了技術,也不要認為有了計算機,學點動畫基礎就一切都有了,二者缺一不可。第三,要學會合作,因為動畫是一百個人做一件事,像米老鼠,那是成千上萬人畫出來的,但是觀眾絕對看不出來是成千上萬人畫的,標準化、工業化是它的一大特徵。

張仃、王樹忱、嚴定憲的《哪吒鬧海》

動畫美術 賽璐璐片


三、我做動畫是在做試金石

陳曉勤:孫院長,你除了是個很好的教育家,本身也是個很棒的動畫製作人,比如說像你的《兔俠傳奇》、《小兵張嘎》經常獲獎,分享一下你製作動畫的過程,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

孫立軍:在上電影學院之前,我最擅長的是畫油畫,如果我不上電影學院我可能到央美讀書了,但因為我中專畢業必須工作兩年才能考大學,只有電影學院沒有這個要求。最初我並不喜歡動畫,覺得它扼殺藝術,太教條,所以我的畢業創作是個很隨性的動畫,唄稱為藝術動畫,我叫實驗動畫。在學校我幾乎不提這個概念,這種作家式的動畫在全世界高校是主流,很發達的東西。但某種意義上,它很虛偽,迴避了工業化,迴避了主流動畫需要的東西。上海美影廠沒有再發展起來,其實就是沿著藝術動畫這條道路走得太遠了,不理性了,越來越小眾了。高校為什麼推崇這個,因為非常複雜的工業化體系,作為一般的學生是掌握不了的,很多學校沒有這個條件,只能鼓勵學生創新。

我當年做《小兵張嘎》的時候,10萬塊人民幣,我從家裡面啟動,用了六年的時間,號召全國將近600個年輕人完成。從1999年到現在已經過去16年了,我依然覺得很自豪。它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經歷了「非典」都沒有停止的動畫電影。第二,這是中國第一部由傳統的膠片,就是工業化變成全數位化的電影,《寶蓮燈》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化的片子,只有三、五分鐘用了香港先濤數碼做的一個三維片頭,我百分之百全是計算機完成的。此外,它是第一部現實題材的翻拍的電影。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片子,初衷比較單純甚至有點傻。迪士尼在拍《白雪公主》之前,包括他的合伙人一直以為動畫片是做真人表現不了的東西,但迪士尼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動畫是什麼都可以表現的」,所以他才有了世界第一部彩色長片的紀錄。《小兵張嘎》也是這樣。


動畫電影《小兵張嘎》劇照

以前上海美影廠做的動畫長片全部是神話、單一的題材,從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到《大鬧天宮》,到《哪吒鬧海》、《天書奇談》、《金猴降妖》、《寶蓮燈》全是神話,但在世界動畫產業中,童話、神話、科幻、魔幻全都有的時候,我們還是單一的題材,想創新很難的。所以《小兵張嘎》,想在題材類型做嘗試。當時非典時候,我沒有經歷過停留在創作層面上困難,更多的精力是籌措資金,這是最困難,也是最尷尬,最痛苦的。


常光希的《寶蓮燈》

動畫電影劇照

陳曉勤:那你怎麼看現在的動畫片呢?

孫立軍:無論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還有《十萬個冷笑話》,如果中國把這些當成最好的標本,最好的樣板,中國動畫你說跟世界動畫差距多遠,對不對?所以一部優秀的動畫就像宮崎峻講的,首先是誠心之作。從《小兵張嘎》、《歡笑滿屋》、《快樂奔跑》、《巴特拉而傳說》、《兔俠傳奇》到《終極大冒險》,這六部動畫電影長片每一部都是我很認真的在做,當然有的人看片子說「水平很一般」,但要知道別人拿一千萬做的時候,我只拿了一百萬做成,你就知道不一般了。

某種意義上,我在做試金石。《小兵張嘎》做完以後,八一電影製片廠模仿我的這種類型做《閃閃的紅星》,紅色題材改編。到了《兔俠傳奇》,當時我就在想,要進入國外的市場,首先研究人家的製片體系。美國是什麼製片體系,他們講愛,《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都是講愛,這是永恆的主題;第二個講友善,正義戰勝邪惡,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愛的,友善的,正義戰勝邪惡的題材,從中國本文化色彩的元素裡挖掘。這是中國第一部賀歲的動畫電影,獲得華表獎提名獎。

到了2009年,就是後奧運時代,我的體育題材電影叫《快樂奔跑》。到了2010年我拍了一個魔幻題材的叫《巴特拉爾傳說》定格動畫,講尋找英雄的故事,2011年的時候就是《兔俠傳奇》,票房1800多萬。2013年《終極大冒險》是中國第一部動畫版的《杜拉拉升職記》,票房是400多萬。這是在根本沒有營銷費用的情況下。

陳曉勤:那《兔俠傳奇》製作成本是多少?

孫立軍:2000多萬,但是我賣給了100個國家和地區,我早就賺回來了。接下來在做三部曲,是個科幻片,《指環王》的特效團隊給我做製作,協議都籤完了,一共三個億的投資。

陳曉勤:那你現在的檔期滿滿的。

孫立軍:滿的,我現在51歲了,到60歲之內我的工作都是滿的。到我這個年齡,可能責任更大一些,欲望已經下降了,更多的是理性,所以我就提出來,倒回30年,用50歲的智慧,20歲的衝勁去做事情。


四、水墨畫不擅長表現動畫

陳曉勤:你能講一講動畫製作的流程嗎?

孫立軍:首先是手稿,編劇,手稿是最初的原始的設計,第二個手稿就是所謂的故事版,到分鏡頭,到第四個手稿的時候就是我們說的設計稿,就像施工圖一樣,到第五個環節就是分鏡頭了,就是原畫了,動作設計了,到第六個的時候就是加動畫、修形,然後上色,最後背景,合成,最後錄音,對白、動效、音樂等等吧,還有修改的成分,這每一個環節都要經歷若干個環節的完善,十幾道工序。


胡進慶、周克勤的《葫蘆兄弟》

美術設計原稿 紙本剪紙

陳曉勤:提到中國動畫,網民基本吐槽一片,國家扶持動漫那麼多錢,最終生產出來的效果就很一般。

孫立軍:日本每年只有15%動畫片是優秀的,這種爛動畫在日本照樣也有。在日本也有很多很好的動畫沒有被傳播。中國的市場,是偽市場,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以我為例,我當年做《小兵張嘎》,那麼辛苦做出來,要想推向市場必須要有一筆巨資發行費。你得去宣傳,去排片,去佔領市場,甚至還得付定金,還得僱人,這個東西不是說有才華的動畫設計師能做得了的,一個人不能既當爹又當娘還當孫子,他是做不到的。什麼叫工業呢?就是術有專攻,不同的人幹不同事。

陳曉勤:你有沒有想過做一部水墨的動畫片?

孫立軍:水墨動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如齊白石的畫,真正的魅力是工寫兼顧,在生宣上他有工筆,這是他的魅力,但是《小蝌蚪找媽媽》全是寫意的東西,包括《山水情》,李可染沒有達到解決工筆的問題。

2001年我帶著研究生做了一部作品叫《塘》,用三維解決了水墨動畫工寫兼顧的問題,它在國內外拿了十幾個獎項,李長春都看過。我讓學生做水墨動畫破解了什麼?就是我們講的假定性,什麼叫「十裡蛙聲一片」,用三維模擬,在高潮的部分,魚上來要抓蜻蜓,把鏡頭調度360度旋轉,給觀眾一種震撼,在大熒幕上才能看得出來。但是水墨動畫最難的是講不了故事的,它是繪畫語言。


吳山明、卓鶴君的《山水情》

水墨畫手稿 紙本設色


《山水情》

水墨畫手稿 紙本設色

陳曉勤:這樣說來,水墨不是表現動畫的最好方式?

孫立軍:對,動畫是講究誇張,講究敘事,講究節奏,水墨畫沒有這些,我們非得把它動起來,像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張瑞芳旁白是,「媽媽,媽媽」,這怎麼可能有衝擊力?(屏幕)放得越大,越空。

陳曉勤:本次展覽是回歸追溯「中國學派」精神,那中國的動畫、漫畫的未來該怎麼走?

孫立軍:陳丹青講過一句話,中國人畫油畫,西方人一看就是中國人畫的。假如你明白電影語言自身的獨特性,就按照電影語言深入去挖掘就可以了,不要強調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風格,別糾結在這兒。你既然運用了這種電影的語言,你首先要尊熟練地掌握電影語言,自然而然就會講出很好的中國故事。


特偉、錢家駿的《小蝌蚪找媽媽》

動畫美術 紙本設色


特偉、錢家駿的《小蝌蚪找媽媽》

動畫美術 紙本設色

陳曉勤:意思就是,動畫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國外傳過來,你先尊重這種技術,沒必要用中國所謂的皮影、國畫或中國特色套在上面。

孫立軍:嗯,那是片面地、狹隘地看中國文化。日本的流行動畫和漫畫,哪一個畫的是日本人的?黃頭髮、藍眼睛那不都是歐洲人嗎?但是一看就是日本漫畫,宮崎峻裡面的房子都是歐洲的那種別墅,地中海的房子,可是骨子裡有鮮明的日本文化和氣質。

陳曉勤:在動畫越來越重視技術的時代,手繪對動畫來說意味著什麼?比如說宮崎峻很多手繪出來的作品。

孫立軍:繪畫這門藝術先在大腦產生一種想像,手拿著筆,停留在紙上,輕重緩急,皴擦點染的效果。這個過程是一個帶有情感的化學反應。感受是不可用語言、文字描繪的。很多人說直接用電腦出來這一類的未來是趨勢之一,像宮崎峻這種手稿手繪的也是一種類型。但日本也不都是宮崎峻這樣的,還有別的風格。所有的工藝、手稿都是圍繞著最後的作品完成服務。漫畫的前面的手稿和最後完成的距離,如果說10裡地的話,動畫的前期的手稿跟最後完成可能有100裡。也就是說動畫當中的手稿的痕跡是越來越小,所以為什麼說個性沒了,為什麼我能夠每一年半就拍一部電影,如果按照我的手稿去做的話,可能五年才有一部。

宮崎駿的《龍貓》

漫畫手稿 紙本墨水

陳曉勤:你對本次動漫大展有什麼想法與建議嗎?

孫立軍:我作為一個中國從業人,非常期待這個大展,它會對中國動漫的發展有一個極大的推動作用。它的意義跟以往其他動漫展有天壤之別,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展覽,通過這個手稿展,不僅僅看到他們才華,能夠看到他們對事業、對藝術的追求,在他們筆下那些形象才有了生命。因為最初的這種手稿才有了後來所謂的產業,這些創意應該說是一些藝術家的心血結晶。

我特別希望這次展覽能夠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看到,不僅僅是學習動漫的人,喜歡動漫的人也要看一看,在世界動畫、漫畫這個藝術大家庭當中,中國的同樣有著他們的才華和過人的能力,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些作品,而不是一概地拿美國標準和日本標準去看中國的東西。現在李克強不是講「網際網路+」嗎,我有兩三個學生都在微信圈傳他做的作品在網絡平臺上線了。這些有才華的學生,他們的創意、創作,有了更多的平臺,而不是在電影院發行,在電視臺播出,所以,電影電視如果再不變革,再不迎接挑戰的話,就進入墳場了。

我總有危機感,當我們面對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在準備什麼,如果不去思考這些,那麼我們又由農耕文明變成遠古文明。所以我希望這次原創的大展能夠在廣州颳起一股旋風,更希望它像龍捲風席捲中國的大地,讓更多的人通過這次展覽能夠心靈上能夠有所觸動,讓更多的人更加堅定信心,特別是年輕人,我希望能夠學會超越上一輩,我相信有這樣一個作用。大家原來看得都是結果、動起來的動畫,或者印成書的漫畫,現在大家看到動畫前面的設計就會驚嘆,這確實是藝術!

採訪:劉洋、陳曉勤

文|陳曉勤 李佳貞(整理)

相關焦點

  • 專訪孫立軍 |《秋實》:一隻蟈蟈背後的中國式動畫美學
    ▲《秋實》入圍柏林電影節水墨動畫電影短片《秋實》將一副濃濃的中國風韻展開在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展映銀幕中,為了探尋其背後關於中國動畫學派、民族文化特色等的更深含義,我們與《秋實》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孫立軍老師進行了一次獨家對話。
  • 人美聲甜 劉亦菲朗讀英文版《無聲勝有聲》
    迪士尼版本《花木蘭》即將於9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以下的視頻中,劉亦菲朗讀了她喜歡的德國靈性導師、暢銷書作家《當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託利(Eckhart Tolle)的《無聲勝有聲》。2011年評選的世界百位靈性導師中,埃克哈特·託利名列首位。託利在世界各地旅遊講學,致力於將自己的心靈啟迪實踐傳授給世界各地的人。
  • 劉亦菲讀英語哲理美文《無聲勝有聲》
    神仙姐姐劉亦菲SuperELLE讀英文,她朗讀的是劍橋大學教授埃克哈特·託利(Eckhart Tolle)所作的Stillness Speaks(《無聲勝有聲Stillness Speaks《無聲勝有聲》Thoughts, emotions, sense perceptions, and whatever you experience make up the content of your life.
  • 《眼》——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句話叫「此時無聲勝有聲」,它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語言變得蒼白無力,人們早已從作者描繪的場景,人物的心理活動、行為舉止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興許就是對空白效應的最好詮釋。【三】為什麼無聲勝有聲?
  • 此時無聲勝有聲,直把「抒情」作「婉曲」
    文獻標誌碼] A[文章編號]  1673-2162(2019)36-0154-01《涉江採芙蓉》選自中國古代五言詩選集因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文人在文章中表達相思之情時往往含蓄委婉,這與民歌作品中對愛情的直抒胸臆式的表達是完全不同的。《涉江採芙蓉》表現了文化長廊中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愛情相思,作者運用意象表現、動作描寫、抒情人稱改換等一系列間接抒情方式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與遊子一生功業無成的憂憤,筆法細膩生動,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直把抒情作婉曲」,堪稱婉曲含蓄的典範之作。
  • 《影》:在黑白之中注入血紅,無聲勝有聲
    細說畫風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之林中,水墨畫都是獨樹一幟的而張藝謀拍攝《影》這部作品,在構圖上就充分利用到了水墨畫的精髓:在沛國朝堂之上的場景中,是用水墨畫和字做的屏風;上朝的官員們穿著漸變的黑,白色兩色朝服。並且演員們的服裝以寬袍廣袖為主,面料飄逸、舒適柔軟。鏡頭往遠處一拉,所有人仿若身在畫中。
  • 孫立軍: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電影行業領軍人才為己任
    日前,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接受本刊記者採訪,以北京電影學院為例,探討了影視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影視教育呈現新風貌戲劇與影視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高校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
  • 孫立軍:腳步·畫筆·攝影機
    今年7月,他與4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徒步穿越川藏線,沿途向當地的孩子分發棉衣,放映自己拍的動畫電影。在四川阿壩州海拔4000多米的雨中,他們為甲根壩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放映他導演的《兔俠傳奇》,孩子們冒雨觀看,中途沒有一個退場。
  • 張雨綺無聲勝有聲的神操作,速讓口碑回血猛增,網友送外號張直爽
    張雨綺無聲勝有聲的神操作,速讓口碑回血猛增,網友送外號「張直爽」以前我們總是喜歡說上一句「無聲勝有聲」但該句話所代表的深意,並不是統一的。而是伴隨不同場景,不同人群,不同事件,相繼反射出不同的含義!不過,張雨綺卻將「無聲勝有聲」發揮到了極致!並且所散發出的威力還蠻大的!
  • 北影副校長孫立軍喜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2020年11月7日,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組委會在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提名名單,北影副校長孫立軍及作品獲多項提名。《秋實》由我校博士研究生導師、副校長孫立軍導演,是全球首部8K水墨動畫電影影片,入圍本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評委會」提名。
  • 孫立軍老師的插花作品展
    在寧波就有這樣一位善於將美學與生活結合的花藝大師——孫立軍。她是中國首批插花高級講師也是寧波市插花協會秘書長兼副會長,她熱愛花藝也熱衷於傳授花藝之道,讓更多的市民感受花藝之美,一起為寧波的環境美化事業做一份貢獻。孫立軍老師的專業其實是寧波園林綠化,在綠化辦崗位上已從事了30年的園林綠化管理工作,插花則是她的業餘愛好。
  •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被稱為「中國默劇第一人「的葉逢春。 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歡樂喜劇人》第五季的舞臺大放異彩,以默劇擊敗了所有語言形式,奪得冠軍,也成就了「中國默劇第一人「的稱號。 那中國呢?中國的默劇演員呢? 我們這才發現,默劇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已瀕臨絕跡。哪怕是在春晚這樣的舞臺,我們也很難看到默劇的身影。 上一次出現在春晚中的默劇表演是1984年遊本昌的《淋浴》,至今已經36年。 在中國,默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青黃不接。
  • 無聲勝有聲!看這所中學學子如何化解比賽突發狀況
    無聲勝有聲在這一刻展示的淋漓盡致,這是一次最為原生態、最為真實的視覺和聽覺體驗,「無聲」的大課間展示出的是雅麓師生們面對意外之時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和樂觀自信的精神品質,它超越了所有花俏的演習展示。這一場素質和技能的綜合展示之所以能在突發情況下仍取得評委團的高度讚譽,源於該校把每一天的大課間活動都當作是一次華麗的藝術展示來進行。
  • 【師生活】惠綠雁:雪落無聲勝有聲
    雪落無聲勝有聲,大美實驗大美情。
  • 蘇提達此舉也許無聲勝有聲!
    所以,鳳凰只在楓裡醉認為,蘇提達此番突然曬照,這個舉動頗有無聲勝有聲的深意。首先,蘇提達曬出瑪哈和小提幫功的玩耍回憶,是想向瑪哈表達立場。她很清楚丈夫對兒子提幫功的寵愛和在意,丈夫最在意的人也是她蘇提達最在意的人,她對提幫功的重視和關心一直都在,從來沒有變過,瑪哈提攜提幫功做接班人的苦心,她心領神會並一直貫徹落實,全力輔助,她對得起瑪哈當年的託付。
  • 最後3分鐘 無聲勝有聲 溫暖而有治癒力
    無聲勝有聲,溫暖而有治癒力。告訴所有的成年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大不是美,小不是美,由小大到才是真的美。也告訴所有在外漂泊的人,家不在於多豪華,而是在溫馨,繁華的大都市裡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不起眼的人,生活才是充滿更真實的溫暖。我是@心海擷英,一個喜歡用劇來說生活百態的寶媽一枚。喜歡我文字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更多精彩待續。
  • 孫立軍:用愛心燃起山村的文藝夢想
    在孫立軍心中,這句話是對動畫人最大的褒獎。「水包美術館」自然採光,別有意趣。他就是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著名動畫導演孫立軍。看到老人們久違的笑容,孫立軍開始思考,如何讓「公益食堂」可持續地運轉下去?如何讓這個老齡化的小山村重新煥發生機?一個「藝術點亮鄉村」的計劃在他心中醞釀開來。
  •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 方明朗誦:琵琶行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導,並任中國播音學研究會會長。1956年10月入中央廣播事業感技術人員訓練班學習無線電發射專業,1958年4月調至中央控制室錄音科任錄音員,1960年4月調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任播音員。1961年,北京電視大學中文系肄業。歷任中央臺播音部副組長、副主任、主任播音員。曾被推薦為第五屆全國青聯特邀委員。1985年曾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優秀工作者。
  • 無聲勝有聲
    耶穌在有聲與無聲中遊刃有餘。根據當時的情形,耶穌本可以不說話。因為審判過程中,犯人有權「保持沉默」,這沉默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否定,如此,便無法定罪了。但耶穌卻在猶太官長的催問下說話了。
  • 《姜子牙》《哪吒》與「中國學派」
    不止《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此前更有《白蛇:緣起》(2019年,黃家康、趙霽導演)、《大聖歸來》(2015年,田曉鵬導演),這幾部最近5年來票房成就最好的國產動畫,多是從中國傳統神話尋找靈感,它們被學界視為「中國動畫學派」或民族美學或民族動畫的復興,認為它們為「中國動畫學派」續寫了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