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自8月11日建組以來,一直在緊張地排練創作中,目前已基本完成三個成語故事的整體排練,即將進入劇場合成。該劇將於10月1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9月22日,《成語魔方二》劇組在中國兒藝四樓排練廳召開媒體見面會,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主持發布會,院長尹曉東率領《成語魔方二》劇組主創出席並講話,該劇演員進行了部分片斷現場展示。
四字成語創新演繹 傳遞中華傳統美德
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見鈴鐺的聲響了嗎?前進的船隻上,在寶劍掉下水的船緣做記號就能把它找回來嗎?還有,另闢蹊徑是重新找一條「小溪」的意思嗎?《成語魔方二》將這些四字成語創新改編成妙趣橫生的故事,用充滿童趣的舞臺表現演繹出來,貼近孩子們的審美,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沿用《成語魔方一》的創作方式,採用組合式兒童劇的表現形式,每個片段獨立成章,三個成語故事組合成一個「魔方」,從而延伸出中國文字千變萬化的魅力。在《成語魔方一》的基礎上,《成語魔方二》將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三則成語:《刻舟求劍》、《另闢蹊徑》和《掩耳盜鈴》改編成故事,藉助多元舞臺藝術形式,讓每個成語與其背後的寓意對號入座,寓教於樂,啟蒙童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組主創集體創作 幽默展現成語故事
《成語魔方二》劇中三個故事由三組不同的編劇和導演分別創作,在保持統一的審美意識和藝術追求的基礎上,共同傳遞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成語魔方二》之《刻舟求劍》編劇為有豐富編劇創作經驗的鄧華,導演為曾在《成語魔方一》中為《揠苗助長》執導的中國兒藝青年演員、導演楊成。《刻舟求劍》創作風格上沿用《揠苗助長》的方式,依舊為人偶歌舞劇。不過此次人偶歌舞的展示方式會更加獨特,比如舞臺上的水、浪花、魚、船等道具全都被賦予全新的生命力,舞臺展現內容更加豐富,會讓小朋友如同置身水世界樂園,而船在舞臺上經歷大風大浪也會給小朋友們帶來坐過山車的感覺。導演楊成說:「《刻舟求劍》既傳統又現代,舞臺展現更加靈動,更符合現代審美,傳統木偶用全新的技術展現,同時融入現代中國風,將帶領觀眾在幽默、嘲諷的故事講述中寓教於樂。
《成語魔方二》之《另闢蹊徑》編劇由中國兒藝創作部副主任、曾為《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成語魔方一》中《哭竹生筍》等劇擔任編劇的傅玲擔綱。導演為曾執導《成語魔方一》中《哭竹生筍》的中國兒藝青年演員、導演吳旭。《另闢蹊徑》成語出自葉聖陶《倪煥之》中的一句話,「對於這樣另闢蹊徑的教育宗旨與方法,自己確有堅強的信念。」該劇劇情完全原創,講述一個徒弟在師父另闢蹊徑的教育引導下成才的故事。劇中肢體語言表現豐富,富有趣味性,不僅有師父教育徒弟,還有徒弟感悟師父。功夫的展現上不斷創新,改變視角,讓觀眾在觀劇時興趣不斷提高,感覺在劇場裡如同做遊戲,做完遊戲還有收穫,引起反思。導演吳旭說:「武功的武字,就是止戈加一點,《另闢蹊徑》裡師父教徒弟武功,不能全用武力,也要學會變通,要通過愛的傳遞,才能更好地成長。」
《成語魔方二》之《掩耳盜鈴》編劇、導演均由中國兒藝優秀青年導演、曾參加執導《天才小精靈》的張顏擔綱。《掩耳盜鈴》舞臺展現將注重從形體展示和抽象概念兩方面展示劇中空間和時間的變換。在講故事的方式上遵循戲劇創作的原則,同時也更符合兒童的審美。導演張顏說,「創作《掩耳盜鈴》這個故事從一個結果出發,劇中的人會想出掩耳盜鈴的點子,這在現代人看來比較傻,於是我們在創作中也借鑑了影視作品中幽默、無釐頭的表現方式,看起來很荒誕的一個故事,在兒童劇舞臺上展現反而會更貼近兒童心理。」
實力團隊傾力打造 靈活輕便小劇場劇目
《成語魔方二》匯集中國兒藝李博、沈明舉、王波文、劉奇、肖宇五位優秀演員,每位演員一人分飾多個角色。現任中國兒藝演藝部主任的李博曾在《馬蘭花》、《皮皮·長襪子》等兒童劇中飾演「王老爹」、「海盜爸爸」等角色,時隔八年再次參與新戲創作的他表示,此次參與劇中兩個成語故事的創作,劇情都在成語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新改編,創作風格也和自己以前的風格不太相同,此次完全是入鄉隨俗,與其他演員之間的關係既是合作、幫襯,也是一次重新學習的過程。參與該戲的創作雖然難度大,但盡心盡力,過程很快樂。曾在《小飛俠彼得·潘》、《伊索寓言》等劇中有精彩表現的劉奇說,此次參與演出的兩個劇目表現形式多樣豐富,演員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鍛鍊和突破;曾在《小飛俠彼得·潘》、《小王子》等劇中飾演多個角色的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肖宇表示,小時候在小人書裡就看過《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此次演出對這個故事進行了全新改編,大小觀眾們走進劇場將會得到不一樣的觀劇體驗。曾在《西遊記》、《太陽鳥》等劇中飾演 「孫悟空」、「神鷹」等角色的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王波文,表示此次演出動作戲份很多,是對自身的一次挑戰,劇中將會展現幽默的打鬥場面,相信小朋友們會很喜歡。此外,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沈明舉曾在《西遊記》、《紅纓》等劇中飾演「烏龜人」、「大醜牛」等角色,在本劇中不僅參與兩個劇目的演出,還擔任整部劇的形體設計,他表示,該劇形體設計從戲出發,與戲結合,不因打而打,力爭達到好看、有趣的同時,準確傳達主題。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主創人員基本沿用《成語魔方一》的主創團隊,舞美設計由著名舞美設計師馮磊擔任,他說,此次舞美設計相較《成語魔方一》更加精進,舞美語彙更加簡單,著力打造好玩、靈活性強的小劇場劇目。該劇燈光設計由舞美部主任、國家一級燈光設計、文華獎獲得者張偉擔任;作曲由中國兒藝資深作曲家、音樂人劉君利擔任;人物造型設計由為《成語魔方一》、《三個和尚》等劇擔綱過服裝設計的於冉擔綱,她表示,此次創作三個劇目人物服裝各有特色,又融會貫通,在細節處體現統一性;形體設計由中國兒藝馬蘭花藝校青年教師王堃和劇中演員沈明舉擔綱,王堃表示,形體設計遵照為戲服務的宗旨,不因設計而設計,通過多樣性的肢體語言表達成語內涵;舞臺監督由曾為《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青蛙王子》等劇擔任舞臺監督的姚建國擔任。
媒體見面會現場,《成語魔方二》三個不同的成語故事還分別為大家展示了劇中精彩片段,多樣的藝術元素、創新的表現風格、演員輕鬆幽默的表演將現場推向高潮。
發布會上,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說,中國兒藝堅持創作《成語魔方一》、《成語魔方二》,之後還要不遺餘力地將「中國故事」這個題材繼續做下去,這個創作方向正好契合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黃裕生發表過的一段話「中國傳統文化本來就是一種普遍主義理念,因其要追求與承擔的是普天之下的道義與太平。今天中國人是最有能力及優勢在不同文化之間進行對話與互證、互參的,從這點上中國在文化上負有世界性使命。」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其中產生了很多帶有中華民族自身特色的精神力量。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成語是中國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下來的固定短語,往往蘊含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價值取向,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成語裡包含更多的價值,比如機趣、智慧和幽默,更多的是給人以啟迪。《成語魔方二》延續《成語魔方一》的創作模式,同時藝術形式儘量多樣化,題材的選擇也豐富多彩,整體呈現是在變化中求和諧。
尹院在發布會上還透露,小劇場的戲更適合走進校園和「走出去」文化交流,「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一》創作後,擴大了劇院的演出形態。2015年下半年,《成語魔方一》將會走進寶島臺灣,將會受到我們同根同源的臺灣小朋友的喜愛。明年中國兒藝還計劃把《成語魔方》系列劇送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