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光合作用(光合改變命運)

2021-01-18 青藤1021

早期的地球上並沒有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可能高達98%。但是地球上的微生物可能在40億年前就進化出了光合作用。早期地球最初的產生氧氣被海水和海底巖石吸附,並未進入大氣。

儘管在藍藻出現之前,地球的大氣中並沒有氧,但現在證據表明,那時海洋中有較豐富的有機物,而且有原始生命。藍細菌最早在30億年前出現,至少在23億年前藍細菌進化出了多細胞形式,更高的光合效率徹底改變了世界。

現今行使光合作用的葉綠體(Chloroplast)是生物合成的,但在生命起源之前的原始海洋中不可能有葉綠體這樣精細複雜的生物體結構與連續高效的能量轉換體系,而生命的起源及維繫必須有溫和、微觀、精細、連續的化學分子能驅動,除外核能,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包括地下經億萬年沉澱的各類碳氫能源)均來自陽光,將光能轉化為碳氫化合物能,需要光合作用;因此闡明生命起源應該先解釋原始海洋中光合作用和光合體系的起源。現代化學實驗證實進入化學世界的地球已經具備從無生命的體系中合成以碳氫氧氮為主的有機化合物世界。

從隕石中發現的有機化合物的複雜與豐富也佐證了早期地球可以存在胺基酸、多糖、成簇芳香雜環類化合物與核苷酸的現實性,參與碳同化(卡爾文循環)、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的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丙酮酸、琥珀酸、甘油酸、乳酸等)都可在無生命體系的化學世界已合成。碳氫是地球表面最為豐富的元素。

早期地球有極高濃度的CO2存在,氫以水的形式覆蓋整個地球,陽光是最為穩定的能源,今天我們是可以從參與生命活動元素的自然習性和現代生物與光電子實驗研究結果,來分析與推測生命發生前,在以雙層脂膜組成的囊泡世界中,光合作用發生的機制與邏輯合理的進化歷程,來闡明光合反應與光合作用這個自然現象的發生,以及理解推動生命起源的偉大的光合作用是如何發生與起源。

從植物葉綠素光合作用原理中,可發現光電子能量轉移、水裂解(氫獲取)以及碳固定機制與過程分析,光合作用的關鍵步驟純屬量子物理與化學現象,整個過程並沒有顯示蛋白質的特殊功能,並不需要基因或酶等生物分子參與,在相關酶的參與下,可以提高效率與特異性。

光反應的平臺是雙層脂膜囊結構,在水的裂解中,插入膜內的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後奪取水分子中電子,釋放氧氣H+,膜內外跨膜H+梯度形成的電勢能將H+泵出膜外合成ATP,是一個釋能的過程,膜外NADP獲得色素分子傳遞的強勢電子後取H+還原成NADPH。

相關焦點

  • 神奇的「光合動物」它們和植物一樣也能進行光合作嗎?
    地球上的生命依賴於太陽的能量,而光合作用是獲取這種能量的唯一重要的生物學途徑。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類和一些細菌在光照下利用葉綠素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世界上有「光合動物」嗎?人們在未來能否依靠無需進食的「光合動物」來緩解糧食短缺危機?
  • 我國學者揭秘古老光合細菌光合作用機理
    新華社杭州11月20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良渚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合作,解析了綠硫細菌古老光合反應中心的原子空間結構,揭示了獨特的色素分子空間排布及能量傳遞機制,有助於理解光合反應中心的起源和進化,為設計光敏器件、提升植物光能利用率提供借鑑。
  • PhenoTrait應邀參加全國光合作用研討會
    2016年4月20-23日,「2016全國光合作用學術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科學會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光合、代謝專業委員會主辦,華中師範大學承辦。來自全國數十家研究單位的300多位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大會,並以學術報告和牆報的形式進行了學術交流。
  • 科學家揭秘原始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
    綠硫細菌光合作用系統及內周捕光天線-反應中心複合體結構模型光合生物是自然界最高效的太陽能固定「機器」,平均每年光合生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陽能約為人類所需能量的10倍。光合作用使得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成為可能,被認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 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中國跨出重要一步
    生物物理所供圖   ■本報記者 王晨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有效的固定太陽光能的過程,人類所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氣等,其實都是遠古時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和間接產物。   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220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倍~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陽能的最好榜樣,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將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繼而開發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提供結構基礎。
  • 【中國科學報】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中國跨出重要一步
    生物物理所供圖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有效的固定太陽光能的過程,人類所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氣等,其實都是遠古時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和間接產物。  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220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倍~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 浙大學者解析古老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原子結構
    光合作用不僅驅動著我們地球的環境變化、推動著高級生命的起源和進化,也使得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成為可能。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如何工作?如何起源進化?我們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對光合作用機理開展廣泛的研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糧食、能源和環境問題。
  • 光合作用(上)
    Mayer)根據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明確指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1864年,德國的薩克斯發現光合作用產生澱粉。他做了一個試驗:把綠色植物葉片放在暗處幾個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汽處理發現遮光的部分沒有發生顏色的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 艾伯史密斯
    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植物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光合作用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O2+H2O—>(CH2O)+O2,(CH2O)為糖類。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徑存在差異,主要分為碳三植物、碳四植物和CAM植物,其中碳四植物的固碳方式比碳三植物先進,而且效率也更高;CAM植物可以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然後白天進行碳四循環,比如仙人掌和蘆薈就屬於CAM植物。
  • 「光合作用」的暖男氣質趙又廷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趙又廷提倡的就是如同植物般健康純淨的生活。因此,男神發起和倡導中國首個治癒系公益項目——「光合作用」。陽光男神的三大光合作用主張:那就是「少看屏幕,少開車,擁抱陽光不要宅。」
  • 【科技前沿】張興/沈建仁/匡廷雲等在光合結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故該研究不僅有望闡明通過光合作用從水分子中提取氫離子和電子的機理,而且還將設計出用於光分解水的人造光合作用催化劑。近原子級的解析度讓我們發現了多個關於蛋白亞基和輔助因子的組合特點,為細菌光合作用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分享七年級生物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單元質量達標,圖片版及答案
    6.上海世博園中的一些場館的外牆種植了很多綠色植物,讓遊人感覺空氣溼潤而清新,這是由於植物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7.下圖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物質轉化過程,若甲代表有機物和氧氣,則Ⅰ、Ⅱ、乙分別代表(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水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機物和氧氣
  • 光合資訊|世界零距離
    PS-CC2018年11月13日,光合集團赴美參加IAAPA世界主題樂園展會。在為期三天的IAAPA世界主題樂園展會中,光合集團先後與多家世界知名公司達成深度合作意向,在愉快的研討過程中,共同展望了中國主題樂園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世界級高水平產品的植入。
  • 光合作用的科學史可以這樣講
    實驗目的:探究細胞的那個部位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實驗原理: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好氧菌聚集實驗假設:在光照條件下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會放出氧氣使好氧菌在此部位聚集。自變量:光照向植物細胞的不同地方控制無關變量:光束大小亮度一致。光照向同一個細胞的不同點。
  • 中國科學家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系統與膜蛋白結構
    光合作用中,光系統II扮演著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和裂解水的重要角色,被認為是人工模擬光合作用的理想模板。近年來,科學家對藍細菌、藻類和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I進行了結構解析。之前圍繞植物光系統II解析結果的精度不夠高,結構不完整,科學家無法準確認識植物光系統II的工作機制。「由於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I的複雜性質,穩定均一的樣品一直難以獲得,三維結晶工作遇到瓶頸。」柳振峰表示。
  • 睡前生物(339)|光合作用的發現史
    實驗目的:探究細胞的那個部位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實驗原理: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好氧菌聚集實驗假設:在光照條件下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會放出氧氣使好氧菌在此部位聚集。自變量:光照向植物細胞的不同地方控制無關變量:光束大小亮度一致。光照向同一個細胞的不同點。
  • 生物物理所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卡爾文循環(暗反應)兩個階段,其中卡爾文循環包括多步酶促反應,利用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儘管卡爾文循環不需要光能,但該過程仍受到光/暗調控。
  • 花的光合作用,愛的伊萬傑琳
    各位好,我是遠近,今天來推送消息,是要幫朋友推廣他的工作室和預告他們七夕一個很浪漫的活動,首先聲明,這不是廣告:)光合實驗室是我的好朋友Lison建立的「花的房間」,愛就像是花朵,需要春天的和煦讓它綻放,為花朵施魔法,讓它永不凋謝,就是愛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