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第127場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專家稱食物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可能被汙染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微生物實驗部主任李鳳琴表示,包括海鮮在內的所有食物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存在被汙染的可能。新冠病毒汙染了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之後,其表面不能繁殖的。新冠病毒常溫下存活時間較短,低溫下存活時間較長,不能排除低溫冷藏食品和包裝材料作為新冠病毒載體造成病毒汙染環境並引起傳播的可能。
面對新的疫情防控形勢,牛排、牛肉或是海鮮還能不能正常購買食用?李鳳琴給出這些建議:
①選擇新鮮乾淨的食物;②加工器具要清潔,接觸後不要揉眼摳鼻,處理完畢要洗手;③生熟食材分開處理、保存;④食物要煮熟、煮透;⑤生肉水產可在放進冰箱前分割好,保證包裝無破損,食物烹飪好後儘量在2小時內吃完。
北京14天集中隔離期滿後需再次核酸檢測
北京對統一執行集中觀察人員14天期滿後要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成陰性才能解除隔離。
北京核酸檢測累計採樣229.7萬人
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強:截至6月20日6時,北京核酸檢測累計採樣229.7萬人。優先檢測新發地等涉疫市場及周邊社區高風險人員,並陸續對餐飲、商超、集貿市場從業人員,36個中高風險街道鄉鎮居民、快遞外賣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
未接觸過新發地市場人員感染風險極低,不必扎堆檢測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①曾去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要主動報告,不得外出,做好防護;出現發熱等症狀,及時就近就醫。②各單位應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不帶病上班,做好收銀臺、電梯、公共衛生間等公共設施和門把手等表面清潔消毒;③市民朋友儘量減少外出就餐,避免多人聚餐。
北大國際醫院一急診科護士確診
北大醫療產業集團總裁宋金松20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北大國際醫院位於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內,是北大醫療產業集團下屬的一家非營利性醫院,近日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病確診病例,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現將病例基本情況介紹如下,該病例為北大國際醫院急診科護士,主要負責急診科留觀患者的護理治療。曾在6月17日參加醫院針對在崗職工普遍開展的核酸檢測,當時的結果是陰性。17日晚,該護士接到昌平區cdc通知,因與海澱區之前的確診病例存在關聯,按昌平區cdc的要求進行集中隔離。
北大國際醫院急診科已暫停接診,對在急診科留觀的患者及家屬,採取相應防疫措施;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視同密接者進行集中隔離。截至今天上午,北大國際醫院2669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北京新增22例確診 均與新發地有關
自6月11日至6月19日24時,北京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5例。6月16日起,北京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響應調整至二級,並調整了相應的防控策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6月19日,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齡平均37歲,最小1歲,最大56歲,均與新發地市場有關聯。
其中有兩個病例工作單位均為食品廠。病例1,女,32歲,四川人,住大興區黃村鎮,工作單位為某食品廠,為6月17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7日發病,19日確診,臨床分型為普通型。病例2,女,34歲,河南人,住大興區西紅門鎮,工作單位為某食品廠,為6月17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8日發病,19日確診,臨床分型為輕型。
【來源:紅網綜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