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康壯
圖源 | 網絡
近期,全國多地有序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一些不法分子從中嗅到了「機會」,借疫苗接種設局發送含有木馬病毒、釣魚網站連結的簡訊,實施詐騙。
擦亮眼睛莫上當
一些詐騙分子冒充疾控中心,發布新冠疫苗信息,引誘群眾點擊含木馬網址的連結,套取個人信息,進而實施詐騙;
一些詐騙分子冒充老師,悄悄潛入學校的班級群裡,以收取新冠疫苗費用為由,對群內家長進行詐騙;
一些網址不明的詐騙接種信息,還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被多次轉發……
交友詐騙、刷單詐騙、5G詐騙……電信詐騙案件的一貫特點,就是緊跟社會熱點,不斷花樣翻新。
市民對此一定要小心謹慎,勿輕信此類詐騙簡訊,未經電話或見面核實的轉帳一律杜絕,陌生簡訊、微信或QQ轉發的連結一律刪除!如遇到電信網絡詐騙,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或者撥打96110諮詢。
目前,北京、四川、浙江、陝西等地疾控中心或公安機構,已經相繼發布緊急通報闢謠。
何況,國家現在已經宣布全民免費接種疫苗。1月9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疫苗附條件上市後,在下一步疫苗大規模接種中,費用居民個人不負擔,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
「疫苗詐騙」需重拳打擊
新冠疫苗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被公眾寄予厚望,是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硬仗的一個關鍵所在,也給全社會防控疫情帶來極大的信心。
疫苗接種工作,與公眾健康息息相關,關係整個防控大局,誰先打、何時打、去哪打,都應該嚴格依照國家的部署,容不得有半點閃失。
瞄準新冠疫苗上市時間,以疫苗預約接種為誘餌,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老騙術。究其目的,不外乎通過獲取對方信任、設置木馬網站等手段騙取錢財,或是先套取個人關鍵信息,再利用這些信息謀取不法利益。
去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聯合出臺《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其中明確了在疫情防控期間,假借研製、生產或者銷售用於疫情防控的物品的名義騙取公私財物,或者捏造事實騙取公眾捐贈款物,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以詐騙罪定罪處罰。
電信詐騙觸犯法律,妨礙防控大局,罪加一等。騙老百姓的錢,傷老百姓的心,還擾亂了疫苗接種的正常秩序。老百姓收到類似的簡訊,要擦亮眼睛,別再上當受騙了。
(參考:新華網、北京日報客戶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