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對他說:「離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馬,我放你一馬的事。」
他說:「離婚就是離婚,別扯那些沒用的,我同意。」
就這樣,這位叼著煙,吊兒郎當的下崗工人陳桂林與一位時尚穿著的女人,站在滿是破爛不堪的工廠大街上,三言兩語就把婚給離了,沒有一絲拖泥帶水,只有一點爭執,就是女兒的撫養權。
在許多人看來,這段婚姻,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因為這位下崗工人背地裡有著一位情人,而老婆小菊也因為陳桂蘭的不上進,傍上了一位賣假藥的大款,夫妻雙雙出軌,誰也不用對不起誰。唯一的受害者就是他們的女兒小元。
這個故事就是2011年上映的電影《鋼的琴》,講述一位不上進,沒志氣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夢想以及爭奪女兒的故事,這部電影讓秦璐斬獲了第一個內地影后,飾演「陳桂蘭」的王千源也獲得了北京電影節影帝,豆瓣評分高達8.4分,曾經收到多個國際電影節的邀請。
在決定離婚後,小菊說:「我什麼都不要,但是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小元必須歸我。」陳桂林當然不肯:「你痴心妄想,除了女兒,你啥都可以帶走。」說是這樣說,但此時的陳桂林,啥也沒有。
於是這小兩口就這樣槓著,誰也不鬆口,誰也不放棄。陳桂林在下崗之後,就組了一個「四不像」的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給喜事白事串場,收入是微乎其微。
但這樣的情況下,陳桂林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夢想,那就是給把女兒培養成一位鋼琴家,可那時處於上世紀的90年代末,這個夢想對於陳桂林來說,是相當遙不可及的,甚至可以說是痴心妄想。
但陳桂林還是繼續為這個夢想奮鬥著,他為了女兒,沒少給老師們送好處,低頭哈腰地四處求情,而女兒小元的夢想,正好也是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架鋼琴,甚至表明:「誰給我買鋼琴,我就跟誰。」不得不說,在貧窮的環境裡,小小年紀的小元也變得如此現實。
於是買一架鋼琴,成為了陳桂林與小菊爭奪女兒撫養權的唯一條件。正當陳桂林「信心滿滿」的時候,卻不停地受到打擊。
他的父親說:「你就算再幹上兩輩子,也買不起鋼琴,死了這條心吧。」
不甘心的陳桂林,跑去混了幾十年的「至交好友」借錢,可大家都是處於同一環境之下,都紛紛下崗,別說借錢了,沒跟你借就算已經不錯了,所以在「錢」這個字眼上,幾十年的感情也是白談。
最後只剩下情人淑嫻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塞給了程桂蘭,但程桂蘭為了僅存的一點臉皮,果斷地拒絕了淑嫻。
淑嫻說:「還有誰能借你錢?你怎麼就想不明白呢?」話說完,就把錢塞到了陳桂林的口袋裡了。不得不說,這個情人夠仗義。同富貴,共患難的主。
陳桂林面對這樣的情況,一幫大老男人居然還比不上一個嬌弱的女人,只能罵罵咧咧地說:「一群白眼狼。」
雖然淑嫻拿了錢,但這點錢哪能買上一架昂貴的鋼琴呢?於是陳桂林腦洞大開,既然買不起,那還造不起嗎?
於是頭腦一熱的陳桂林,呼朋喚友後,開始了造鋼琴。
可想是想,做是做,一幫大老粗雖然是工廠工人出身,但是要造一架鋼琴,談何容易,但那個年代的人就是有一股幹勁,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嘛。
所以在不停地折騰之下,鋼琴最終還是被這些樸素無華的工人給奇蹟般造了出來。然而結局卻是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在這裡就不透露了。
這部國產電影,講訴的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父親送女兒禮物的故事,但是卻實實在在感動了很多人,只是有些「生不逢時」,當時這個電影的票房比「慘澹」,還要「慘澹」。
當時的電影院經理說:「這片子火不了,沒人看。」觀眾說:「看這個宣傳海報,那張苦瓜臉,就沒興趣去看。」
但過後也有許多人紛紛表示:「後悔。」甚至有觀眾說:「我有罪,當時居然沒去支持票房,差點錯過了,沒想到我們也能拍出這麼不俗的電影。」
但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最終以不到600萬的票房收場,可以說是血本無歸。只能說,好的電影,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