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家庭關係,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一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在家庭中擔負的責任、扮演的角色,都會隨之變化。而隨著責任、角色的變化,衝突和矛盾也會接踵而至。
在電影故事的創作之中,不少導演、編劇都能巧妙地抓住,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衝突,打造出經典的作品。李安導演的「父親三部曲」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庭主題的電影作品,並非是臺灣電影人的專利。在內地大銀幕之上,也有不少善於把握家庭主題的電影人。而陳佩斯,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80年代的內地喜劇大銀幕上,陳佩斯、陳強這對「父子搭檔」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而《瞧這一家子》、《父與子》等一系列圍繞父子矛盾展開的家庭喜劇,也成為了影迷們對於一個時代的電影記憶。
進入90年代之後,陳佩斯選擇了轉型導演。由他自導自演的《爺兒倆開歌廳》、《孝子賢孫伺候著》,也成為了內地大銀幕上,不可多得的家庭喜劇經典。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誕生於1993年的家庭喜劇《孝子賢孫伺候著》。
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的誕生,與陳佩斯的自我風格突破,有著密切的聯繫。
早年的陳佩斯,與父親陳強合作,拍攝了不少父子之間嬉笑怒罵的電影作品。90年代初,陳佩斯成立「海南喜劇影視有限公司」、轉型電影導演,而他執導的首部長片作品,依然還是以父子矛盾為主的《爺兒倆開歌廳》。
《爺兒倆開歌廳》之後,陳佩斯開始嘗試走出「父子家庭喜劇」的束縛,尋求故事風格的突破。
畢竟,從《瞧這一家子》、《父與子》、《二子開店》到《傻帽經理》、《父子老爺車》,整個80年代,觀眾們都在看陳氏父子相互吵架、相互耍寶。對於這類父子主題的作品,觀眾們看膩了,而陳佩斯也演膩了。
1993年,陳佩斯與曾劍鋒共同執導了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曾劍鋒導演有意讓陳佩斯、陳強的「父子搭檔」再度攜手。
但陳佩斯卻放棄了與父親陳強繼續合作,而是選擇了邀請趙麗蓉、魏宗萬、倪大紅等一批實力派出演、助陣。
當然,演員的變動只是其次。故事形式、電影內核的改變,才是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的突破重點。
在該片中,陳佩斯不再執著於兒子的成長、父權的反抗,而是通過對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進行深挖,剖析了中國家庭背後,家庭成員之間的那些思想碰撞。同時又以小見大,通過家庭矛盾,反饋大背景之下的社會問題。
深刻的故事內核,讓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成為了國產喜劇繞不開的一座高峰。而在豆瓣之上,該片也獲得了8.4的高評分。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一聊這部高分喜劇的故事。
《孝子賢孫伺候著》的故事,聚焦在了一個思想、工作都充滿矛盾感的家庭。
故事的男主角兒「二小」(陳佩斯飾演)是民政單位的一名公職人員,主要是負責在農村推行「火葬政策」。而二小的舅舅(魏宗萬飾演),是鄉裡主辦白事的大寮,專門承辦各類土葬業務。
隨著「火葬政策」的推行,二小舅舅的事業發展,遭遇了危機。而二小與舅舅也經常因為各自的工作職責,產生正面的衝突。與舅舅的不合,成為了二小家庭關係的潛在威脅。
二小的父親早逝,母親(趙麗蓉飾演)一直跟隨二小夫婦生活。舅舅經常趁二小不在家,偷偷來探望自己的老姐姐,並在姐姐面前說二小的壞話。
老一輩人都對土葬有著一種執著,共同的思想理念,讓母親、舅舅站在了同一戰線。每次舅舅來探親,二小都會受到母親的一頓數落。
家庭矛盾,大多都是因為周圍人的閒話引起,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的故事,也不例外。
聽多了二小舅舅的閒話,母親擔心自己百年之後,也會被兒子送去火葬,所以每次想到這件事,就又哭又鬧。
對於婆婆時不時的哭鬧,二小妻子(李麗娜飾演)心裡有不少想法。但出於孝道,她將一切都壓抑在了心中。然而,情感這種東西,越是壓抑、越是濃烈。在反覆的壓抑之下,婆媳關係也逐步陷入危局。
矛盾積攢久了總是要爆發的,而母親的73歲生日,成為了一切的導火索。
老人對於73、84這兩個年齡,十分忌諱,二小的母親也是如此。生日這天,母親擔心自己過不去人生這個坎兒,於是又哭又鬧,逼二小寫下承諾、按下手印,保證將來按照「土葬原則」,為她辦理後事。
當然,寫承諾書只是開始。生日之前,二小母親給大女兒(丁嘉莉飾演)打電話,還讓女婿(倪大紅飾演)幫忙買一口棺材。而實誠的女婿,也在生日這天,將棺材送到了二小家中。
二小的領導來找二小,結果發現了他的家中放著一口棺材,心中有些不悅。
領導勸誡二小,公職人員不該搞「封建迷信」這一套,傳出去影響不好。二小告訴領導,這些都是為了哄母親開心,如果將來母親真的到了生命盡頭,自己還是會按照規定辦事的。
二小與領導的談話,無意中被母親聽到。傷心的母親將二小斥責了一頓,之後又將心中的苦楚,告訴了自己的弟弟。
隨著二小家中矛盾的愈演愈烈,舅舅心中產生了一個歪主意。
舅舅想利用二小的母親打壓二小,如果二小這個「主辦火葬業務」的公職人員,都為母親實施土葬,那麼鄉裡的「火葬推廣工作」,自然也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於是,舅舅找了一個算命先生,給二小的母親算命。算命先生告訴二小母親,她今年有一個劫難,要想躲過這一劫,就必須辦一場假葬禮。
二小母親對算命先生的話,深信不疑。而舅舅也在一旁推波助瀾,讓二小母親「假戲真做」,一來可以度過劫難,二來可以看看二小的孝心。
於是,一場魔幻又荒誕的葬禮,就此展開。
二小母親決定按照算命先生的辦法,來一場假葬禮,而為了檢測兒女們的孝心,她隱瞞了「自己假死」的真相,將之後的一切事宜,全部交給自己弟弟處理。
二小夫妻得知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傷心不已。在傷心之餘,二小也決定將母親的後事,交給民政部門的「紅白理事會」,一切都走火葬流程。這番話,讓「躺在棺材裡裝死」的母親氣憤不已。
聽聞母親的「死訊」,二小的姐姐也回來了。姐姐決定遵循母親的遺願,施行土葬,但遭到了二小的反對,結果姐弟二人打了起來。
二小想讓自己民政單位的領導,到家中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然而,二小的姐姐脾氣暴躁,與二小單位的領導大吵大鬧。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面對二小與姐姐的矛盾,領導也選擇了置之不理、不再過問。經過了幾番爭吵,姐姐佔據了山風,最終二小母親的喪事,在姐姐的主導之下,選擇了土葬。
心有不甘的二小表示,土葬太花錢,還是火葬為好。而不甘示弱的姐姐,也順勢誇下海口,要自己出錢承辦葬禮。
對於出錢承辦葬禮,二小的姐夫頗有意見。但「怕老婆」的性格,讓他選擇了隱忍。
決定土葬之後,二小的舅舅開始為葬禮進行張羅,二小也被迫,參與到了其中。
舅舅告訴二小,土葬不僅是傳統,也是人情、牌面。如果放棄土葬、選擇火葬,以後還怎麼在親朋好友面前抬頭做人。舅舅的話刺激了二小,於是二小決定,母親的喪事要大辦、要辦出牌面。
二小和舅舅一起到縣上的「紙紮作坊」購買紙紮,而紙紮店的老闆也十分熱情的介紹了自己的產品。小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大到「與縣長同款」的桑塔納,可謂是種類繁多、樣式齊全。
二小、舅舅臨走之際,紙紮店老闆還不忘給二小推薦一把紙糊的手槍。老闆告訴二小,黃泉路上不太平,給老人買一把有備無患。
二小的妻子在一家印刷廠上班,得知二小母親去世,印刷廠廠長也趕來探望。探望之下,廠長也不忘給二小推薦他們的產品。
原來這家印刷廠,除了刊印書籍,也印製各類冥鈔。廠長還向二小承諾,一定都是出廠價。
為了制辦這場假葬禮,二小母親白天在「棺材裡裝死」,晚上趁賓客散去之後,在二小舅舅的幫助下,吃一些東西。
這一夜,二小母親在棺材內輾轉翻身,結果被幾名賓客聽到了響動。親友們都表示,這是「死者心有牽掛」,應該找法師前來做法。而舅舅也從梆子劇團,找來了幾名法師,安排了一場法事。
在法事上,二小看出幾名法師都是假扮的,但舅舅卻表示,一切本來就都是假的,這世界難不成還真有鬼魂存在?
因為承辦葬禮,二小的舅舅從中抽取了不少油水。而為了葬禮的體面,二小、姐姐兩人也花費了大量的積蓄。
市場經濟的推動之下,利益成為了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而「婚喪嫁娶」這類情感儀式,也都被經濟因素締結而成的利益鏈所捆綁。
出殯的前一天,二小家的矛盾徹底爆發了。在財務的壓力之下,姐姐、姐夫大打出手。而二小與妻子,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在出殯這一天,二小母親看到了土葬儀式的人情、牌面,給子女們帶來的巨大財務壓力,隨即意識到了自己的可笑。
而二小也找來了電視臺的記者,將自己家的葬禮鬧劇進行了曝光,希望別人引以為戒。
電影的最後,導演給出了一個頗具深意的結尾。送葬的人群與結婚的隊伍,在一個路口狹路相逢。這個關於葬禮的鬧劇落下了帷幕,而關於婚禮的鬧劇,卻仍在繼續。
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可謂是一部以小見大的國產喜劇經典。
影片不僅通過二小一家,展現了中國家庭背後的雞毛蒜皮、衝突矛盾,同時還通過一場荒誕的葬禮,反饋了物質潮流衝擊之下的社會問題。
荒誕的葬禮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背後有著一群荒誕的人、一些荒誕的想法。而這些荒誕的人和荒誕的想法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個荒誕的時代?
《孝子賢孫伺候著》之後,陳佩斯又接連拍攝了《臨時爸爸》、《編外丈夫》、《太后吉祥》、《好漢三條半》等作品。
這些作品的質量相比於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卻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1998年,陳佩斯的小品事業、電影事業雙雙遭遇瓶頸。屬於他的喜劇電影時代,也在此時落下了帷幕。
1993年這部《孝子賢孫伺候著》,也成為了陳佩斯電影之路上的最高峰。
原創丨文章版權系屬:神奇的絡腮湖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