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mm被稱為人像鏡頭。能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很好地畫面裁切能力,還能保持和模特之間適當的交流距離。其實很多焦距都可以拍攝人像,當然,85mm拍攝人像,尤其是特寫很好看。同時可能是因為85mm除了適合拍攝人像其它並不是很擅長吧。所以被稱為人像鏡頭。
200mm和300mm這就是妥妥的長焦了,拍攝鳥類啊,荷花啊,運動啊,那種離得不是很遠的就可以打得到了。所以也被成為望遠鏡頭或者攝遠鏡頭。用於拍攝遠處的景物。
300mm以上的鏡頭,適合野生動物、運動題材等等。也用於狗仔偷拍什麼的。拍日出日落,滿月弦月什麼的也挺好的。屬於長焦鏡頭還是夠不到,就需要超長焦鏡頭來幫忙了。指的是70mm、100mm左右起跳,一直到200mm、300mm、400mm截止。適合拍攝人像,以及一些攝遠的題材。指的是150mm、200mm起跳,直到500mm、600mm截止的鏡頭。這類鏡頭適合拍攝攝遠題材的照片。在了解了這些之後,是不是以後我們拍攝風光的時候一定要16mm、24mm這樣,拍攝人像一定要50mm或者85mm呢?當然不是,這樣太教條了。實際上在我們拍攝時不同的焦距提供給我們不同的取景範圍。取到合適的範圍,你不需要管具體用了什麼焦距。可能是24mm、35mm、50mm這樣的」整數「,也可能是」41mm「這樣奇怪的焦距。只要取景範圍合適就好。另一方面,也不是說風景一定要廣角拍攝,人像一定要中焦距拍攝。其實在很多大場景時,長焦拍攝的風景也很好。或者廣角拍攝出的人像作品也不錯。焦距與題材不是那麼絕對的關係。但是我們依然要明白焦距和題材的關係。這是一個概率的問題。當我們把全世界的風景照都總結在一起,你會發現就是廣角拍攝的多。把50mm鏡頭所有照片統計一下,差不多就是人文和人像照片佔的比例大。雖然每個人都自己不同的習慣,但是如果您是一個風光攝影愛好者,卻沒有廣角鏡頭,要麼就是一個絕頂高手,要麼就真的什麼都不懂。既然您還在看這文章,我猜您還在通往絕頂高手的路上,所以……所以當我們去拍攝風光時,您要記得帶上廣角鏡頭,如果您去拍攝人文,35mm或者50mm鏡頭怎麼也得帶一支。如果您準備成為人像攝影師,靠這個養活自己,那麼50mm或者85mm的鏡頭就不會沒有吧。拍月亮咱們就好歹有一支長焦鏡頭甚至超長焦鏡頭。不是什麼題材一定要用什麼焦距拍攝。而是當你帶著這個焦距的鏡頭,大概率會成為主力。而不帶,則會讓你少拍攝到很多照片。去拍攝什麼題材,就帶上什麼鏡頭。這就是焦距與題材關係的真正意義。手機現在已經配備多個攝像頭了。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實現不同的焦距。多年前手機只有一個攝像頭時,基本都是配備廣角鏡頭(等效35mm焦距28mm左右)。後來手機多了超廣角鏡頭(等效35mm焦距16mm左右),可以拍攝更廣的視角。但是我覺得擁有中長焦甚至是長焦可能更為實用。2018年手機基本實現了3倍的變焦。2019年手機實現了10倍的變焦(混合變焦,效果不錯)。甚至可以通過數碼變焦實現50倍、60倍,甚至100倍的焦距變化。如此,在2019年,手機基本上實現了等效35mm焦距16mm-1000多mm的焦距覆蓋。可以說所有題材基本都被滿足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2019年是手機攝影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手機攝影師終於可以控制焦距了,從而控制取景範圍。如果連取景都無法控制,拍攝題材的限制太大了。2020年,基本上所有主流廠商都擁有了潛望式攝像頭以及超長焦。並且可以數字變焦達到100倍。(蘋果這個品牌吧,反正我認為喬幫主走了之後就不再像把產品做到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