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我也看了很多次了,說實話,起初我不太喜歡江亞菲,嘴巴厲害又咄咄逼人,但我覺得,實際上亞菲從來就沒變過,她一直是三觀正、性子直,但同時又自負和嘴硬。
對待家人一副誰都不怕,我最有理的樣子,在外也是絲毫不吃虧的。尤其在江昌義出現的那一段,家裡人雖都不知道實情,但也都對這個哥哥表示了同情,只有江亞菲一直蠻不講理,亂發脾氣。
看了很多遍後我慢慢覺得,江家的五個孩子中最維護,最愛家的就是江亞菲。
正是這樣的江亞菲,才會在江昌義出現的時候堅定地站在媽媽那一邊,用自己的言行維護家庭的完整和尊嚴。她也是後來唯一個留在父母身邊的人。
同時亞菲這個孩子也是著墨最多的,電視劇後半段都是由她串起來的。爭議也相應比較多。
先提出一個概念: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對父母的感情是不太一樣的。
江安一共有五個孩子,絕對沒有精力時時關注。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多,愛快不夠分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所保留,孩子也會相應地這樣對父母。況且非獨們還知道,還有哥姐或弟妹互相照應。
但獨生就不一樣,自己既然是爸媽唯一的孩子,享受了爸媽所有的愛和資源,也知道自己需要相應地承擔起照顧爸媽的全部責任。
亞菲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奇特的存在。她雖然只是江德福和安傑五個孩子的其中一個,她卻是情願長期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那個孩子,也是某種程度上父母最依賴的那個孩子。
她對爸媽的感情,有點類似於獨生子女了。
她有時候會冒出對長輩「大不敬」的話,慘遭四位老人飯桌上輪番攻擊。
和長輩們一桌吃飯 最好別說話
但是,一直陪伴在長輩身邊的,始終是她。
當年剪旗袍、剁鞋跟,包括看到畫家的畫,她對母親的美印象深刻。
多年以後,她穿上了媽媽的旗袍和高跟鞋。安傑笑中帶淚,看到了逝去的美好在女兒身上的延續;江司令也十分滿意,那種老父親對女兒極其欣賞的笑容特別到位。
作為女兒,亞菲看到了安傑婚姻中不幸的一部分,或者說安傑在亞菲這個大女兒面前容易表現出女性內心深處的一面。這也是為什麼亞菲往往最能理解安傑的原因,因為別人都只看到她媽媽幸福的一面,而沒有看到難過的一面。
最最重要的一個情節,是王海洋下鄉那個時候,她和亞寧站在屋頂上目送,亞寧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亞菲一下就動容了。後來德華說,王海洋不讓他媽媽送,亞菲哭了。
亞菲原本就是對家庭特別在意的人,我覺得可能通過王海洋的事情,她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她也是後來唯一一個留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當然,王海洋事件,亞菲的個人情愫也佔一部分原因,但那時候她可能還沒有真正情竇初開吧。
江德福和安傑所有孩子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亞菲。她有情有義,敢想敢說,她是活得最最充實的人,也是劇裡五個孩子中最飽滿的一個人物。
而隨著年齡增長和父母的老去,她的性格越來越趨向於自我,這個自我不是自私,而是她對於是非分明、敢愛敢恨的意識更加強烈,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她在成年後,基於自己的年齡、身份,認為自己可以根據對錯來決定很多事,所以才做了一些看似不近人情的事情。
我從來不覺得亞菲惡毒,她是一個足夠理性的人,但是在感性方面她很多時候是沒有意識到,而不是故意那樣做。
最明顯的,就是跳舞比賽那次,不讓江德福上場,她腦子裡只有好和不好,爸爸跳得不好,不能參加比賽,就是這樣而已。她把比賽看得太重,這是她的工作,也是事關一堆人的利益(比如其他認真參賽的老幹部、工作單位等等),所以她沒有關注到江德福的心情,後面她媽給她點撥了她才明白一些。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很簡單的;而父親有時會多一層:你像我、遵從我,我會更愛你;因為我愛你的母親,我愛你。
江德福疼這個牙尖嘴利的江亞菲,也從另一角度體現了,他是有多愛安傑。
同樣江亞菲與王海洋是另一種方式的江德福與安傑。江亞菲從小看父母的愛情模式長大,不自覺也會沿襲父母。江亞菲不是單純的安傑,也不是單純的江德福,她是遺傳了兩個人的一部分特點。
江德福與安傑日常有趣的對話,江德福的情商高,幽默風趣,與安傑形成了夫妻默契,亞菲也就不自覺也想找個跟父親一樣的人,能接住她的話,由著她任性,相互鬥嘴,把日子過得有意思的人,這裡就解釋了,為什麼安傑給他介紹孟主任她很反感,跟餓主任這個山東大漢生活在一起,太無趣了,接不住亞菲這能說會道的話茬。
與於大光的無疾而終亞菲也確實沒有真的記恨父母,父母幫她試出了於大光這個人不同於父親,沒有勇氣,不會為了她反抗上級,用亞菲的話就是看錯了人。亞菲後來一下子就被成長後的王海洋觸動就是成熟了後的王海洋符合了與她互補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結合跟父母的愛情就是一樣了。
王海洋成了教授,在給臺下講座的神態一下子吸引了亞菲,海洋請亞菲吃飯,亞菲提出要AA,常人看會覺得男生不請客沒面子,海洋就任由她的性子,滿臉笑意,你說啥是啥,你在鬧我就笑,會讓亞菲覺得特別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