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武漢,小雨
今天難得休息,我躺在床上刷著朋友圈,突然看到Z先生今天已經重返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了,我高興的立馬從床上端坐起來。
認真點開大圖觀看,圖片裡他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但哪怕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Z先生那顆滿腔熱血的心,他曾說,等他好了之後要重新回到救死扶傷的一線,他做到了!
之前所有的辛苦、勞累,因為有一個個像Z先生這樣的病患康復出院,回歸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都變得值得而美好。
Z先生,我衷心祝福你今後的日子能夠身體健康,作為一個白衣戰士繼續戰鬥,救治更多的傷患,我們一起加油!
Z先生重返崗位後發的朋友圈。
PS:Z先生是潘慧璘護理過的一位重症病人,潘慧璘在日記中3次提起過他。Z先生也是一名醫生,在接診時被患者傳染。所幸,在老潘及同事們的精心護理下Z先生逐漸康復。在生病時Z先生一直表示,等康復後要重返崗位救治更多病人。2月1日,Z先生從重症病房轉至普通病房,2月5日康復出院,14天隔離期後,2月21日,他再度重返一線。
【編者按】
從1月25日(大年初一)起,澎湃新聞持續刊登上海護士長潘慧璘在武漢「抗疫」的日記體文章。潘慧璘在大年三十晚隨上海首批醫療隊飛赴武漢支援,此行共136名醫務人員,她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長和此次醫院領隊,與另外兩名同事一起,踏上「抗疫」徵程。
潘慧璘今年44歲,大家都叫她「老潘」。她個子很高,在人頭攢動的虹橋機場候機樓裡,記者一眼就抓住了她——一會兒笑一會兒又抹淚。說起前方疫情她並不顯得特別的緊張,但是提到家裡年事已高的父母親,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告別總是匆匆。登機前她笑著告訴記者,此行的任務就是當好領隊,完成任務,平安回家。
通過與院方的溝通,以不佔用太多時間為原則,潘慧璘每天以微日記方式記錄工作中的點滴,可能是隻言片語,抑或是一段語音。
潘慧璘作為上海力量馳援疫區,代表著上海精神,上海素質,同時,也讓我們牽掛136名醫護人員在那裡的每一天都安好。
(日記或隨時被前方的疫情形勢打斷,一有新的訊息將及時更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